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4):2282-2285
[目的]评价VSD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效果,了解影响骨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选择的患者为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胫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者,共计60例,选择要求为随机,地点为本医院骨科,所有患者均采用VSD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观察手术效果评估、功能恢复评估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了解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采用VSD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治疗软组织平均缺损面积达8.4 cm的胫骨骨折患者,经过长达1年多的随访,骨折愈合良好,平均外固定时间约6.8个月,胫骨明显延长,且外固定指数和骨搬运速度等也得到很好的恢复,经Paley评估优良率达到81.67%,影响骨愈合、功能恢复的因素有延长长度和外固定时间。[结论]VSD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不仅在治疗效果上具有优势,且在控制感染方面也具有很高的有效率,能够在单次手术中完成固定、康复、塑形,应用价值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不连及骨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胫骨骨不连及骨短缩患者(肢体短缩4~17cm,平均9cm),根据Iuizarov治疗原则,采用微创截骨、直接拉伸延长或骨段滑移术修复骨缺损和延长肢体,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置入外固定架。骨不连者调整外固定架使骨断端对合并加压;骨缺损短缩者则做骨段搬移术或直接拉长。定期复查X片,直至骨愈合满意后拆除外固定架。结果本组术后经1~5年随访。所有骨缺损愈合,肢体长度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感染无复发。结论Ilizalov外固定架技术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软组织感染创面可在骨段滑移中逐渐缩小并闭合,骨感染可在骨段滑移中逐渐被控制并随骨连接而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游离腓骨骨皮瓣治疗胫骨骨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吻合血管的游腓骨骨皮瓣移植加单臂外固定架治疗12例因创伤、慢性骨髓炎导致的胫骨骨缺损患者.结果 患者腓骨骨皮瓣携带皮岛血运均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12例均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患者恢复行走功能.结论 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骨皮瓣移植加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缺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外露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胫骨感染外露部软组织清创、死骨摘除、胫骨干骺端截骨搬移治疗胫骨感染性骨外露22例。结果20例获随访8~27个月,其骨感染及骨外露全部一期治愈,无复发,胫骨骨折及缺损全部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8个月。结论骨搬移技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外露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运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及护理方法,以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对35例行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运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归纳,评价效果。结果 35例均获得良好的治疗及护理,患者创面修复,骨缺损愈合,均按治疗计划拆除Ilizarov外固定架,未因护理不当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运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中,全面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采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9-08采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治疗的41例胫骨大段骨缺损,骨搬运过程中患者需配合其他功能锻炼,同时注意观察耐受程度与软组织张力情况,定期摄X线片观察滑移骨段偏移情况与新生骨矿化情况。结果 4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5(16~48)个月。术后5例出现钉道感染,加强换药并应用抗生素治愈。16例牵拉区域疼痛明显,口服止痛药物后缓解。6例出现足下垂,骨愈合拆除外固定架后改善,嘱患者加强踝关节功能锻炼。12例出现轴向偏移,调整外固定架与骨延长速度后矫正。外固定架固定时间为14~18个月,平均16个月。胫骨缺损端愈合时间为6~8个月,平均7.6个月。末次随访时进行Kofoed踝关节评分,其中疼痛平均40.8分,功能平均22.3分,活动度平均14.8分。结论 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可取得满意疗效,但是需要注意轴向偏移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环形外固定架的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术后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采用清创+Ⅰ期节段性截骨、骨搬移术治疗的19例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骨不连的患者,其中男16例,女3例;年龄37~62岁,平均(46.2±11.8)岁.分析并评估本组患者的手术...  相似文献   

8.
杨华清  曲龙 《中国骨伤》2022,35(10):903-907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骨搬移治疗胫骨感染、缺损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胫骨感染骨端清创、重建延长器外固定架及胫骨干骺端截骨骨搬移治疗胫骨感染、缺损及软组织缺损7例。结果 1例出现钉道感染,7例骨折均愈合,术后截骨端骨延长3.5~8.5 cm,平均4.5 cm,无血管和神经损伤的症状。结论采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骨缺损及软组织缺损,可以一次性解决骨端感染、消灭皮肤缺损,且骨折断端不需要植骨即可达到骨性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9月在我科收治15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7~60岁,平均39.3岁。交通事故伤9例,重物压砸伤4例,高处坠落伤2例。根据Cierny-Mader解剖学分型:Ⅲ型6例,Ⅳ型9例。采用病灶骨段切除、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并记录骨段延长长度、外固定架时间、骨愈合及功能评价结果。结果 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0个月,末次随访时,骨缺损均得以重建。骨缺损长度6~13 cm,平均8.6 cm。外固定架固定时间为8.4~16.5个月,平均11.2个月。术后无一例出现深部感染、骨不连或关节僵直。根据改良ASAMI评定标准评定骨性结果:优12例,良1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87.3%;功能结果:优10例,良2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为80.0%。结论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8月~2016年3月,采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39~79岁,平均56.8岁;左侧22例,右侧18例,按Wagner分级,2级10例,3级22例,4级8例。[结果]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9个月,平均11.5个月,患足均获得愈合(全部保肢),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2.6周,患肢疼痛及麻木症状改善甚至消失。[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能有效治疗糖尿病足,避免截肢。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联合VSD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损伤患者80例,均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和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观察治疗后的整体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损伤患者固定前、固定后4周、固定后12周、固定后24周及末次随访的骨折区缺损软组织面积逐渐减小,且固定后4周、固定后12周、固定后24周及末次随访的活动度评分、功能评分、疼痛评分逐渐提高,末次随访时骨折患者的活动度评分、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均已恢复至固定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治疗后的膝关节活动程度比较,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损伤患者固定前、固定后4周、固定后12周、固定后24周及末次随访的伸直度数逐渐减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损伤患者固定后4周、固定后12周、固定后24周的屈曲度均小于固定前,但屈曲度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屈曲度和固定前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Johner-Wruhs疗效评估中,优61例,良11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90.0%。结论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具有较好的整体临床效果,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交通伤等高能量损伤造成的骨损伤日益增多。胫骨骨折伴骨缺损是骨科常见的临床疾病,同时也是骨科医生长期以来面对的棘手问题。下肢骨缺损,尤其是胫骨骨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胫骨骨搬移是指人为将胫骨切断,利用可移动的外固定装置沿其纵轴方向持续缓慢的牵引,使截下的活性骨块按照设计的方向、合适的速度和频率移动,搬移至预定位置。  相似文献   

15.
骨外固定架加压延长修复胫骨骨缺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经皮干骺端截骨骨外固定架加压延长修复创伤性及感染性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经皮截骨延长修复创伤性及感染性胫骨骨缺损11例。结果全部病例骨缺损修复,骨感染治愈,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无一例需行骨折端植骨。改良ASAMI骨评定结果优8例,良3例;功能评定结果优6例,良4例,中1例。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骨不连、骨萎缩等并发症,术后不需作内固定和植骨,是治疗创伤性及感染性胫骨长段骨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4):1324-1326
[目的]探讨使用微创截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大段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2017年1月本科使用微创截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的30例胫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治疗效果,总结临床经验。[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8.12±18.20) min,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178.43±46.24) ml。30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6.54±7.21)个月。所有患者创面平均(35.74±10.82) d愈合。骨延长长度平均(8.52±2.43) cm,骨搬移时间平均(3.54±1.17)个月,去除外固定时间平均(22.54±4.83)个月。无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Paley骨愈合评定:优25例,良3例,一般2例;功能评定:优23例,良4例,一般3例。[结论]应用微创截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效果确切,重建了原有肢体长度,缩短了治疗周期,确保了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03—2014-10诊治的46例胫骨骨缺损,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骨搬运技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单臂外固定架手术治疗)。比较2组骨愈合指数、AKS膝关节、Baird踝关节功能、Fernandez-Esteve骨痂评分,观察组疗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1~25(18.7±7.2)个月随访。观察组骨愈合指数低于对照组,但AKS膝关节、Baird踝关节功能、Fernandez-Esteve骨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疗效回归分析显示,肢体负重开始时间(OR=1.10,P=0.002)、骨搬运速度(OR=1.07,P=0.010)、骨搬运频率(OR=1.17,P=0.021)评分是骨愈合指数评分的保护性因素,吸烟(OR=0.89,P=0.006)、骨缺损长度(OR=0.96,P=0.000)、年龄(OR=0.87,P=0.000)评分是骨愈合指数评分的危险性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合端接触面积(OR=1.21,P=0.001)、肢体负重开始时间(OR=1.19,P=0.001)、负重持续总计时间(OR=1.06,P=0.005)评分是骨痂评分保护性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在骨愈合、骨延长速度、重建下肢肢体长度和功能方面有更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感染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3-06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27例胫骨骨折术后骨感染。结果 27例术后均获得平均28(16~50)个月随访。骨搬移长度平均7.9(5~12)cm,搬移时间平均78(55~160)d,骨搬移停止至拆除外固定架时间平均180(95~220)d。出现针道感染2例,停止搬移,静点抗生素、对症处理后感染控制;出现牵张成骨区成骨不全1例,植骨后愈合;拆除外架后发生牵张成骨区骨折1例,经内固定后骨愈合;骨搬移停止后,对15例断端进行去除嵌压组织、新鲜化处理后断端骨性愈合,9例无需进一步手术,通过断端加压后骨愈合,3例加压固定3个月后无明显愈合表现,按照骨不连处理方案,应用手风琴技术处理后顺利愈合。结论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感染骨缺损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骨搬移过程中的环形固定器有利于畸形矫正,但患者对单边固定器有更好的耐受性。严谨的术前设计、精细的术中操作、耐心细致的术后随访是治疗成功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搬移技术应用于胫骨骨缺损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胫骨骨缺损患者63例,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骨搬移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同侧带蒂腓骨转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Barid-Jackson评分以及HH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性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1),Pale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arid-Jackson评分和HH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骨搬移技术应用于胫骨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操作简便,能够缩短患者术后愈合周期,改善踝关节与膝关节功能,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骨搬移治疗胫骨骨缺损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应用骨搬移技术治疗38例胫骨骨缺损患者,男26例,女12例;年龄36~66岁,平均49.0岁;均为开放性胫骨骨折。38例患者骨缺损长度为4~9.6 cm,平均5.2 cm,术后及时调整力线及搬移速度,患者坚持负重。结果 :38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7~36个月,平均24.0个月。19例患者对合端自然愈合,其余18例分别经手风琴技术(10例)、植骨辅助内固定(8例)相应处理后愈合。1例患者因神志不清、肺炎、膝关节脱位、糖尿病、脑瘫后遗症等难以护理,患者家属强烈要求手术截肢,故予以截肢处理。骨搬移时间为4~10个月,平均7.1个月。搬移长度为5~11.6 cm,平均8.0 cm。根据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疗效评价标准:优11例,良18例,中6例,差3例。除1例截肢外,其余病例均治愈,无感染复发、再骨折等。结论:骨搬移法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但其存在许多并发症是限制其临床应用的主要因素,包括搬移距离过长时长骨力线的偏移(骨外露)、钉道感染、钢针松动、软组织下陷、膝踝关节功能丧失、牵张骨痂不长、对合端接触后骨不愈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