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近排腕骨切除加骨间掌、背侧神经切断术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996年3月-2002年12月,对30例退行性腕关节炎行近排腕骨切除和腕部骨间掌、背侧神经切断术。术后测量腕关节的活动度、握力和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评定采用Krimmer评分法。术后拍摄腕关节X线正侧位片,了解腕关节骨性改变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66个月。腕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为70°(健侧为126°),尺桡偏平均为36°(健侧为66°);握力为25kg(健侧为46kg);疼痛值为32(术前为73);腕关节功能评分为70。腕关节X线片示,术后3例腕关节形成关节炎。结论近排腕骨切除加骨间掌侧及背侧神经切断可保留腕关节部分功能,减轻腕关节疼痛,是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采取近排腕骨切除加骨间掌、背侧神经终末支切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1999年6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2例陈旧性经舟状骨骨折月骨周围腕骨脱位患者,术前病程28d~1.2年,术后测量腕关节的活动度、握力和腕部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评定采用Krimmer评分法。[结果]术后随访24~72个月,腕关节腕掌屈、背伸活动度平均72°,尺桡偏平均35°,健侧为68°±8°;侧握力为(26±8)kg,健侧握力为(45±10)kg;疼痛值为28;腕关节功能评分为72,腕关节X线片显示:未见骨关节炎表现;满意率90%。[结论]本术式是用于治疗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引起腕部功能障碍和腕部疼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腕关节部分融合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头骨、月骨、三角骨及钩骨四关节融合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的效果。方法1997年7月~2002年12月应用腕关节部分融合术创伤性腕关节炎治疗20例,术后随访15个月,随访检查包括术后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活动度、握力以及患侧X线检查。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腕关节总体功能评价采用Krimmer腕关节评分表。结果腕疼痛值静息时为2.1,用力后为5.3;屈伸活动度为64°(对侧126°);尺桡偏为30°(对侧57°);平均握力为24kg(对侧40kg)。Krimmer腕关节评分值为67。X线检查头、月、三角及钩骨均融合。结论腕关节部分融合后能保存腕关节部分功能,是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近排腕骨切除术3年以上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1992-2004年在我科进行近排腕骨切除3年以上的19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3~10年,平均6.7年),观察术后腕关节的影像学资料、握力和腕关节活动度.结果 19例中有16例术后随访时无疼痛,3例轻度疼痛.术后发生桡腕关节退变者8例.腕关节平均活动度:屈伸(72±17)°,尺桡偏(39±11)°,分别为健侧的63%和45%.腕部握力平均为(20±11)kg,为健侧的77%.结论 近排腕骨切除术的中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应用四角融合联合舟骨切除术治疗进行性腕塌陷的临床效果。[方法]切除舟骨,应用全螺纹空心螺钉融合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治疗10例进行性腕塌陷,术后随访1~5年,平均(3.71±1.24)年,随访检查包括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活动度、握力及X线片检查,观察上述指标术前术后变化。[结果] 10例患者腕关节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平均握力恢复至健侧的80%,腕关节活动度恢复至健侧的52%。[结论]四角融合联合舟骨切除术是治疗进行性腕塌陷的有效方法,术后能恢复大部分腕功能。  相似文献   

6.
Sauvé-Kapandji手术治疗桡尺远侧关节脱位和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Sauve-Kapandji手术治疗桡尺远侧关节脱位和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Sauve-Kapandji手术治疗桡尺远侧关节脱位和关节炎12例.随访内容包括手术前后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活动度、握力以及术后患侧X线片情况.X线片检查观察桡尺远侧关节愈合及测量尺桡骨间距.Mayo腕关节评分法评价手术前、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程度,DASH问卷调查表行手术前、后腕关节功能自我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9~32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腕关节疼痛值在负重后为[(39.0±17.0),(x)±s,下同],术后疼痛值为(23.0±13.0).尺桡偏活动度术前为(26.0±11.0)°,术后为(41.0±12.0)°;旋前、旋后活动度术前为(84.0±21.0)°,术后为(139.0±33.0)°.握力术前为(12.8±3.6)kg,术后为(24.0±7.4)kg.Mayo评分结果术前为(43.0±13.0),术后为(73.0±16.0),优3例,良4例,中3例,差2例.DASH值术前为(57.0±14.0),术后为(31.0±10.0).X线片检查12例桡尺远侧关节及尺骨移植处全部愈合.结论 Sauve-Kapandji手术治疗桡尺远侧关节脱位和关节炎,疼痛明显减轻,旋转活动度和握力增加,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自1986年5月至1996年6月对32例陈旧性腕骨骨折脱位患者采用近排腕骨切除关节成形术。经长期随访,术后症状消失,腕关节活动恢复正常的14例(优);术后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度达健手70%,握力达健手60%者12例(良);症状减轻,仅劳累后疼痛,休息后缓解,关节活动度达健手40%,握力达健手40%者5例(可);术后腕痛减轻,关节活动度及握力不及健手20%者1例(差)。因此,对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伴腕痛及关节活动障碍者,近排腕骨切除术是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桡骨远端楔形截骨术与植骨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腕舟状骨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分为两组,A组为2003年月3月到2006年12月应用桡骨远端楔形截骨术治疗腕舟状骨骨折不愈合33例,B组为2007年1月到2010年6月,应用植骨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腕舟状骨骨折不愈合23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随访检查包括X线检查骨折愈合情况及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活动度、握力.结果:A组:X线检查腕舟状骨均愈合,骨折线消失;桡骨远端截骨处完全愈合,桡骨远端关节面尺偏角变平,近乎平面.腕疼痛值静息时为1.1,用力后为2.3;屈伸活动度为122度(健侧126度),尺桡偏为49度(健侧57度);平均握力为38kg(健侧40Kg).B组,X线片检查23例中有3例仍骨折不愈合,骨折愈合率87%,骨折愈合者腕疼痛值静息时为1.2,用力后为2.4;屈伸活动度为120度(健侧126度),尺桡偏为50度(健侧57度);平均握力为36Kg(健侧40Kg).结论:通过对两种术式治疗腕舟状骨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比较,桡骨远端楔形截骨术较植骨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愈合率高,使腕关节的绝大部分功能得到保存,是治疗腕舟状骨不愈合的有效方法.两种方法骨折愈合后对腕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握力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5岁。2004年7月,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腕部疼痛,用力时疼痛加剧而来我院就诊。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无服用药物史。检查:左腕桡背侧有压痛,腕关节屈伸活动度为78°(对侧120°),握力24kg(对侧38kg)。腕部X线片显示:舟骨密度轻度增高(图1,2),CT显示:舟骨近端皮质骨折(图3),而MRI则提示整个舟骨信号减低,呈缺血样改变(图4)。确诊为临床上罕见的舟骨Preiser病。半月后在臂丛麻醉下行近排腕骨切除术。术后半年随访,腕关节功能好,疼痛消失(图5,6)。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大多角骨切除加桡侧腕屈肌悬吊治疗退行性第一腕掌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大多角骨切除加桡侧腕屈肌悬吊术治疗退行性第一腕掌关节炎8例,按Krimmer腕关节评分法评价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患者自我功能评价表(DASH问卷调查表)评价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状况.方果 术后随访8~26个月,平均15个月,包括手术前后腕掌关节疼痛程度、腕掌关节活动度、握力以及X线片检查.第一腕掌关节疼痛值术前为(5.6±2.2),术后为(1.6±1.0);拇指内收外展活动度术前为(32.0±10.0)°,术后为(58.0±13.0)°;拇指屈伸活动度术前为(20.0±11.0)°,术后为(43.0±13.0)°;握力术前为(16.5±3.9)ks,术后为(25.0±8.3)ks;捏力术前为(2.0±0.9)ks,术后为(3.2±1.3)ks.Krimmer评分值术前为(48.0±19.0)分,术后为(85.0±23.0)分;其中优5例,良2例,中1例.DASH值术前为(52.0±20.0)分,术后为(21.0±14.0)分,DASH调查表结果显示术后手部灵巧,动作恢复良好,但从事重体力劳动有部分功能受限.方论 大多角骨切除加桡侧腕屈肌腱悬吊可减轻疼痛、改善第一腕掌关节功能,是治疗退行性第一腕掌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但从事重体力劳动时仍有部分功能受限.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大多角骨切除加肌腱固定术治疗第一腕掌关节炎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以大多角骨完全切除加部分桡侧腕屈肌腱固定第一掌骨基底部的方法治疗第一腕掌关节炎11例。测量患侧手术前后及健侧腕关节和拇指的活动度、握力和捏持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例中的10例随访1~3年,平均2年3个月,比较术后和术前腕关节及拇指活动范围和握力及捏持力,术后有明显的增加,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与健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角骨切除加桡侧腕屈肌腱固定第一掌骨基底部治疗第一腕掌关节炎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近排腕骨切除腕关节成形术远期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1980年1月~1089年6月,应用近排腕骨切除腕关节成形术治疗陈旧性腕骨骨折脱位17例远期效果,经平均随访6.5年,其中16例腕痛消失,1例腕背伸时轻度疼痛不适。腕关节活动度显著增加.握力达到健侧握力的55%。X线片检查未见骨关节炎改变,腕关节稳定。除3例因严重合并伤,丧失劳动力以外,14例均恢复原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自行设计3D打印微孔钛人工腕关节,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观察临床效果。方法自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类风湿性腕关节炎4例,枪伤致腕关节开放性部分缺损1例,骨性腕关节炎1例,均采用个性化3D打印微孔钛人工腕关节置换术治疗。纳入标准:腕关节炎疼痛明显,需要行全腕关节融合,腕骨严重缺血坏死、塌陷。排除标准:腕关节结核或化脓性感染,全身情况差,合并严重并发症。术前、术后评估测量腕关节疼痛(VAS)评分,腕关节活动度(屈伸、尺桡偏、旋转活动度)以及握力,采用配对资料比较的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5(2.7,19.5)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由术前的47.5 (45.0,60.0)分减少为0 (0,2.5)分(Z=-2.232,P 0.05);握力由术前的7.00 (3.0,9.0) kg增加到术后17.5 (11.5,20.0) kg (Z=-2.201,P 0.05);腕关节活动度中屈曲、尺偏和桡偏较术前明显改善(Z=-2.214,-2.041,-2.333,均为P 0.05),背伸、旋前和旋后改善不明显(P 0.05)。关节假体均无松动及脱位。结论 3D打印微孔钛人工腕关节治疗重度腕关节疾病初期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病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近排腕骨切除术治疗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 34例应用此手术的患者进行功能评价,平均随访5年3个月。结果29例腕部疼痛症状消失,5例仍有轻微腕部疼痛不适;腕关节屈伸活动度较术前增加了30°~50°;尺、桡偏活动较差,范围20°~30°;握力较健侧稍减弱;29例恢复了原来的工作,5例改为轻工作。结论近排腕骨切除术是治疗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6年8月采用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18例的病例资料,通过比较其术前术后的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活动度、握力以及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对该术式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8例均获随访,截骨部位均获得骨性愈合。比较其术前术后的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活动度、疼痛、握力,腕关节的活动度有一定的改善。其中握力、疼痛较术前改善明显;腕关节屈伸活动范围术前为健侧的(81.5±12.3)%,术后为健侧的(91.2±11.5)%;前臂旋转活动范围术前为健侧的(82.1±9.3)%,术后为健侧的(93.1±10.3)%;腕关节尺桡偏范围术前为健侧的(68.7±10.2)%,术后为健侧的(88.6±11.7)%;VAS评分术前(4.7±1.1)分,术后(0.6±0.4)分;患手占健侧的握力术前(66.7±11.9)%,术后(94.7±9.7)%。末次随访时改良的Mayo腕关节评分平均为86分,优12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8.9%。结论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可缓解患者腕部疼痛,改善腕关节功能,提高握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腕关节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腕关节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7月-2004年12月,采用腕关节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腕关节炎21例。随访内容包括腕关节疼痛程度、手指关节活动度、握力和x线片。根据Buck—Gramcko/Lohrnanrm评分表评价腕关节总体功能,DASH调查表评价腕关节融合术对患者日常活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术后21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术后患侧腕部疼痛值平均为1.5(术前4.5),12例掌指关节和lO例拇指指间关节出现轻微背伸功能障碍,腕部握力为30kg(健侧为38kg)。x线片示腕关节全部骨性融合。Buck—Gramcko/Lohmanrm评分值为8.7,其中优5例、良10例,中6例。DASH值为32,DASH调查表结果表明腕关节融合术后部分日常活动受限。结论腕关节融合钢板内固定成功率高,腕关节疼痛明显减轻,但术后腕关节部分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38岁。48天前骑自行车不慎摔倒,右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当时腕部畸形、疼痛,活动受限,手指麻木。在院外两次摄片,并多次手法复位失败,以后到我院求治。查体:右腕部轻度肿胀,似Smith’s骨折的腕部畸形,腕掌面桡侧腕横纹的近侧可扪及异常的骨性突起,局部压痛,X线片示:腕舟骨的远端与大、小多角骨相关节处为轴心,近端向桡侧及掌侧旋转移位,舟骨的长轴线与桡骨的轴线近平行,舟骨与月骨及头状骨间隙增宽,其它腕骨排列正常。诊断:腕舟骨陈旧性脱位并腕管综合征。臂丛麻醉下经腕掌面桡侧切口手术,见腕关节囊破裂,舟骨近端经此破口脱出,舟骨的桡骨关节面旋向掌侧。原舟骨间隙充满疤痕组织,难以复位,故行近排腕骨切除。术后腕关节功能位固定3周。随访9个月,腕部无疼痛,握力下降,手指无麻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近排腕骨切除术后新的桡腕-桡头关节的解剖学特点及生物力学变化,增强临床对这一术式的理解。方法6只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腕标本,模拟近排腕骨切除术后观测头状骨近端关节面;纵性剖开头状骨及月骨,描拓桡月关节和桡头关节的匹配曲线;选用6只新鲜标本牙托粉包埋后,用压敏片在双轴液压材料测试系统上测试正常和术后桡腕关节的接触面积和压力变化。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正常桡月关节匹配曲线良好,腕骨切除术后头状骨近端关节面有4个子关节面,和桡骨远端的桡月窝匹配性差。腕中立位下,正常的平均腕单位面积负荷为(22.9±4.3)N/cm^2。近排腕骨切除术后为(136.4±30.7)N/cm。(P〈0.05)。结论近排腕骨切除术后形成的新桡腕关节-桡头关节其解剖学和生物力学都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远端尺桡关节融合结合尺骨远端假关节成形术(改良Sauvé-Kapandji术)治疗远端尺桡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关节镜下改良Sauvé-Kapandji术治疗12例远端尺桡关节炎患者。记录远端尺桡关节融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腕关节疼痛VAS评分及患侧握力,测量关节活动度,采用Mayo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36个月。远端尺桡关节均融合,时间11~28(18.0±6.3)周。无截骨断端再骨化、骨桥形成等情况发生。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腕关节活动度和前臂旋转度较术前改善(P<0.05),患侧握力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Mayo评分为55~95(76.3±14.7)分,其中优6例,良3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12。结论 采用关节镜下改良Sauvé-Kapandji术治疗远端尺桡关节炎融合率高,疼痛缓解明显,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两种术式对类风湿性下尺桡关节紊乱的中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滑膜切除术中尺骨头切除 (Darrach, 简称D法 ) 和尺骨头保留(Sauvé Kapandji, 简称S-K法) 手术后, 对腕关节疼痛和功能的改善及腕部畸形的抑制效果。方法: S-K法或D法滑膜切除术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20例 28腕。术后随访 6. 5~26. 5年, 平均 8. 2年。S-K法的下尺桡关节固定: 8腕为松质骨螺钉, 10腕为自体骨钉 生物可吸收钉。观察项目: 腕关节疼痛、前臂的旋转功能、并发症; X线学检查包括: Steinbrocker病期分类和Larsen修正分类用以评价腕关节的破坏程度; 腕高比值(CHR); 尺侧移位指数 (UTI); 掌侧半脱位比值 (VSR) 和桡尺间距 (RUD)。结果: 随访时 28腕中的 26腕关节疼痛消失。1腕在尺骨截骨近端部有轻微压痛。2例主诉疼痛, 复查确认为滑膜炎复发。术后腕关节平均背伸增加, 而掌屈减少。前臂的旋前和旋后功能得到明显改善。S-K法和D法术后的病期变化、CHR、UTI和VSR与非手术侧比较, 腕骨无明显地塌陷和向掌或尺侧移动。S-K法比D法较好地保持了桡尺骨间的距离。自体骨钉 生物可吸收钉固定的下尺桡关节病例全部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1) 滑膜切除术可缓解疼痛, 但不能阻止腕骨关节的破坏; (2) S-K法和D法都可以改善前臂的旋转功能。但S-K法保持了腕关节的稳定和原有的自然外形;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