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解剖大鼠人迎穴的局部结构建立体表定位方法和针刺操作标准,并通过针刺降压效应进行验证。方法根据人体人迎穴的解剖特点,将Wistar大鼠麻醉后仰卧位固定,逐层解剖颈部人迎穴区,钝性分离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采用游标卡尺定位测量并数码拍照。统计学分析体表定位和穴位深度,确定针刺操作标准。分别取人迎穴和非穴针刺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4星期后统计分析血压变化趋势。结果根据95%参考值范围,确定成年大鼠人迎穴体表定位为两侧下颌骨隅突连线下(8±0.3)mm,前正中线旁开(5.5±0.4)mm,左右各一;针刺操作标准为直刺(5.5±0.4)mm,慎行提插手法,以免伤及动脉;与非穴比较,针刺人迎穴降压效应明显(P0.05)。结论依据人体人迎穴的解剖特点确定了大鼠人迎穴体表定位标准,并通过此定位进行针刺治疗,证实了确切的降压效应。  相似文献   

2.
人迎穴的针刺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人迎穴定位、针刺深度、针刺注意事项指出人迎穴治疗机制与其所处解剖位置有关,在临床应用中,该穴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运用新的治疗手段可加强该穴的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3.
从人迎穴的定位、针刺深度、针刺注意事项论述人迎穴的应用。指出:人迎穴治疗机制与其所处解剖位置有关,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应在将来的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拓宽该穴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人迎穴为针灸临床要穴,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应证及良好的疗效。通过对人迎穴的近现代解剖结构加以探讨,进而阐述其针刺治疗疾病的作用机理,同时深入分析和总结该穴的临床应用,旨在为人迎穴的进一步探讨与研究提供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5.
针刺人迎穴对高血压患者血清中血管活性物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针刺人迎穴治疗高血压病(EH)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120例EH患者随机分为针刺人迎穴组40例、传统针刺组40例和口服卡托普利片组40例,通过对患者血压的测定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在治疗前后分别对3组患者的血清ET、NO、ET/NO进行检测。结果:针刺人迎穴治疗EH有效率达86.84%,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和西药组,经Ridit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针刺人迎穴治疗EH对血清ET、NO、ET/NO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含量,疗前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针刺人迎穴治疗EH疗效肯定,而且能够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内分泌功能,为研究人迎穴治疗EH的作用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人迎穴是足阳明胃经之穴,关于人迎穴的记载最早可见于《灵枢·本输》"一次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人迎穴现代定位: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在解剖上,人迎穴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与甲状软骨接触部,在颈内、外动脉分歧处,有颈前浅静脉为颈内静脉,深层有颈总动脉、颈动脉窦及甲状腺上动脉,布有颈神经、面神经颈支,深层有交感神经干、舌咽神经的窦神经,侧有舌下神经降支及迷走神经。下面就其临床功用及施术方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人迎穴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芳 《山西中医》2009,25(5):45-46
介绍人迎穴的定位、针刺深度、针刺注意事项,针刺人迎穴治疗慢性咽炎、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202-2204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危害人体脑、心、肾等重要组织器官,致残、致死率高。西药治疗高血压存在难以避免的副作用,而针刺降压安全无毒副作用,疗效可靠。石学敏院士提出了以人迎穴为主穴,有规范手法量学标准的针刺降压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该文从古代文献、现代解剖学和临床研究等方面探讨了针刺人迎穴降压的理论依据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刘嘉妍  史慧妍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1):2318-2320
人迎,足阳明胃经穴,位于结喉旁,颈总动脉搏动处,胸锁乳突肌前缘。人迎穴在中医诊断理论中有着重要地位,但因其特殊的解剖定位及复杂结构,在古代一度作为危险穴而禁刺、禁灸,随着现代医学与解剖学的发展,对人迎穴的认识更为清晰、深入,其刺灸方法更有的放矢,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文章介绍了人迎穴自《灵枢》以来在解剖、诊断学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历史沿革。  相似文献   

10.
上脘、中脘、下脘穴为任脉上的三个重要腧穴,但历代医家对其体表定位的描述并不统一.现经查阅、比较古今文献记载的三穴的体表定位并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对腧穴深层解剖结构的研究,明确了该三穴在不同解剖层次上的组织结构及其体内投影的脏腑器官,旨在为三穴的临床应用和针刺安全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人迎穴治疗中风并发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吞咽康复训练加电针双侧人迎治疗;对照组30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73.3%,P〈0.01,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电针双侧人迎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效果满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ThepointRenying(ST9)wasfirstmen-ti9nedinChapter2ofMraculousPifor(LingShu).LocatedontheStomachMeridianofFootYangming,itisalsoknownasTianwuhuiandWuhuiinChinese.ItistheconnectingpointoftheStomachMeridianofFoot-YangmingandGallbladderMeridianofFoot-Shaoyang.Inan-cienttimes,whereitissitedwasoneoftheplacesforthegeneralpulse-takingofthewholebody.ThepulsefeltherewascalledRenyingPulse.Thuscomesthnameofthepoint.Theauthorofthearticlenoticedbychanceintheear-ly6o'sthatthepointhadanobviouseffectfo…  相似文献   

13.
耿晨  董海航  何俗非  王邈 《河南中医》2022,42(2):186-189
人迎气口脉法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被多次提到并用于疾病的诊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内经》并未明确说明人迎和气口的具体位置,历代医家对《内经》人迎气口脉法诊脉位置的理解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人迎在颈,气口在腕,即"人迎在人迎穴,气口在手太阴脉动点";一种是人迎在颈,气口在足,即"人迎在人迎穴,气口在趺阳脉动点";还有一种是人迎气口均在腕,人迎在左,气口在右,即"人迎、气口分别在左、右手太阴脉动点"。王叔和的《脉经》最早明确提出"左为人迎,右为气口",其中,《脉法赞》中记载:"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脉法赞》中"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的定位更符合《内经》本意,人迎气口脉法中人迎与气口的位置均在腕部,运用左人迎右气口脉法可以指导临床针灸及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手法针刺人迎穴对高血压亚急症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亚急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捻转补法针刺人迎穴)、对照组(无手法针刺人迎穴),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至360min期间的血压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具有降压效果迅捷、稳定、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结论捻转补法针剌人迎穴可起到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亚急症的较佳效应。  相似文献   

15.
人迎寸口脉法及其对针灸临床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芸  赵京生 《中国针灸》2003,23(7):427-428
目的:研究人迎寸口脉法对针灸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运用TCD技术观察正常人与高血压病人的人迎寸口脉动情况和以人迎寸口脉法指导针刺补泻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结论:人迎寸口脉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现代针灸临床上可以为针刺补泻方法的运用提供一种新的、较为客观可靠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6.
孔莉  申鹏飞 《天津中医药》2016,33(9):555-558
[目的]利用神经示踪技术,从动脉压力反射角度,初步探讨针刺人迎穴的降压机制。[方法]选取SPF级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45只,随机分为:人迎组、人迎加手法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并选取正常雄性Wistar大鼠15只,作为正常空白对照组。人迎组针刺人迎后留针30 min;人迎加手法组针刺人迎后行小幅度(小于90°)、高频率(每分钟120~160次)的捻转补法,施术1 min,留针30 min;其余两组不进行针刺,干预周期28天。分别于干预前、后测定血压;干预结束后在大鼠人迎穴注射PRV-152病毒,镜下观察其延髓及下丘脑平面染色情况。[结果]人迎加手法组的降压效应明显优于其他组。各组大鼠下丘脑、延髓中PRV阳性细胞计数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人迎加手法组PRV阳性细胞在下丘脑、延髓中计数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针刺人迎穴,可能通过增强相关轴浆运输通路的敏感性,来实现降压效应。  相似文献   

17.
母子补泻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利  闫德英 《中国针灸》2005,25(5):309-311
目的:探讨母子补泻法在中风恢复期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6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选取手、足阳明经穴的同时,再依据寸口人迎脉法辨别经脉的虚实,加用母子补泻法来补虚泻实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选用手、足阳明经穴,施以平补平泻的手法进行治疗.两组分别于针刺治疗前后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仪(TCD)检测寸口脉、人迎脉的血流速度之变化并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针刺前后寸口脉、人迎脉的血流速度变化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针刺后临床基本恢复及显著进步的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母子补泻法针刺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50例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揭子慧  张玮 《山西中医》2007,23(4):58-59
目的:观察以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诊断标准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针刺人迎穴为主并配合人中、内关、太冲;对照组针刺风池、夹脊穴。结果:治疗组治愈3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治愈26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