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指标相互关系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150例(含老年组100例、中年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GLU、HbA1c、TC、TG、HDL-C与LDL—C的含量,同时与120例正常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GLU、HbA1c、TC、TG、LDL-C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HDL-C较正常对照组稍低(P〉0.05);中年组的HbA1c、TG与老年组的有较显著差异(HbA1c的P〈0.01,TG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GLU、HbA1c、TC、TG、LDL-C与正常健康人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而且GLU、HbA1c、TC、LDL-C相互之间呈正相关,GLU还与HDL-C呈正相关。联合测定GLU、HbA1c、TC、TG、LDL-C与HDL-C对糖尿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并发症等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脂代谢异常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大血管疾病与其血脂的关系。方法:120例糖尿病病人(其中,大血管病变70例,无大血管病变50例)和50例对照组(非糖尿病患者)采用测定血脂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比较,TC、TG、LDL-C、ApoB明显升高(P〈0.001或P〈0.05),而HDL-C、ApoA下降(P〈0.01或P〈0.05),提示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较非糖尿病患者更明显。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大血管疾病与无大血管疾病比较TG升高,LDL升高,提示糖尿病患者并发大血管疾病脂代谢紊乱较糖尿病患者无大血管疾病脂代谢紊乱及非糖尿病患者更明显。结论:ApoB升高与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3.
高尿酸血症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老年2型糖尿病脑梗塞患者危险性的关系。方法46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观察组)及38例老年2型糖尿病非脑梗塞患者测量身高、体重及血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酸、空腹及餐后2h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B(ApoB),采用放射免疫计数器检测空腹胰岛素。并对两组的血尿酸、血糖、血脂及血清胰岛素水平等进行比较。结果(1)观察组血尿酸、空腹及餐后2h血糖、TC、TG、ApoB、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观察组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与高血糖、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高危因素,应适时监测,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4.
郭玉娟  张林 《安徽医学》2011,(10):1723-1725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脂质异常和不同阶段蛋白尿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17名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化数据,按照蛋白尿分为三酰组:正常蛋白尿组(149例),微量蛋白尿组(136例)和大量蛋白尿组(32例)。检测尿液中尿蛋白和肌酐水平;检测血胆固醇(TC)、3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 A1)和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水平。结果 Ccr、尿素氮、TG、和ACR在3组蛋白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蛋白尿阶段与微量蛋白尿和大量蛋白尿ApoB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Lp(a)水平在正常蛋白尿阶段和大量蛋白尿阶段显著增加(P〈0.05);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尿清蛋白与肌酐比(ACR)与TC、TG、ApoB和Lp(a)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P〈0.05),而与HDL-c呈负相关(P〈0.05);在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微量蛋白尿阶段,ACR显著与TC、TG和ApoB相关(P〈0.05);分析蛋白尿异常患者发现ACR显著与TG相关(P〈0.01)。结论血脂异常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蛋白尿和大量蛋白尿有关。Apo(B)和Lp(a)分别在微量蛋白尿和大量蛋白尿阶段增加,而TG在蛋白尿的三个阶段都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6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HbA1c水平分为正常组(24例)和升高组(44例)及健康体检无糖尿病者26例为对照组,测定HbA1c、hs-CRP及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进行分析。结果 HbA1c正常组和HbA1c升高组的hs-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与HbA1c正常组比较,HbA1c升高组hs-CRP升高更明显(P〈0.05);HbA1c升高组的TG明显高于HbA1c正常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5)。结论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可反映hs-CRP和TG的水平,有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对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血脂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重点观察游离脂肪酸与血糖的变化关系,与健康体检人员资料进行对比观察,讨论游离脂肪酸的变化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相比TC(t=-0.312,P=0.037);TG(t=-1.527,P=0.028);LDL-C(t=-0.973,P=0.044);HDL-C(t=1.296,P=0.016),FFA(t=-2.573,P=0.000),Glu(t=-1.351,P=0.00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与GLU呈正相关(r=0.14,P=0.034)。结论临床中可以利用血清中FFA的变化水平,反应糖尿病患者体内脂代谢紊乱的情况,为2型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提高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游离脂肪酸(FFA)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39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2例、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0例、健康人群42例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对象的FFA、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以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的FFA、ISI、TC、TG和LDL-C分别为(697.58±45.12)μmol/L,-4.99±0.12,(6.72±1.26)、(3.14±0.98)、(3.56±0.99)mmol/L;FFA、TC、TG、LDL-C等各项指标均以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高于其余各组(均P〈0.05);ISI则以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低于其余各组(均P〈0.05);将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的FFA与ISI、血脂3项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FA与ISI呈负相关(r=-0.773,P〈0.05),与TC、TG、LDL-C呈正相关(分别为r=-0.791,0.816,0.873,均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中,FFA升高与IR是并存的,并且存在明显相关关系,二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用比色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患者组血清R以及TG、HDL.C、LDL.C水平。用免疫比浊法检测ApoAI、ApoB和LP(a);由专人检测收缩压与舒张压。结果①社区高血压组与对照组SBP、DBP、LDL-C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G、ApoB、Lp(a)间P〈0.05。Tc、APoAI、HDL—C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上述两组中仅高血压组SBP与LDL—C相关r=0.354,P=0.027。结论降低社区高血压患者体内的LDL-C水平可以改善患者的收缩压水平,而控制患者的收缩压也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的LDL-C水平。  相似文献   

9.
血尿酸、血脂水平与高血压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中血尿酸、血脂水平与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生化分析仪检测382例高血压患者和302例健康体检者血尿酸(UA),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结果高血压组的UA、TG、TCH、LDL-C、ApoB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C、ApoA-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尿酸、血脂水平的改变与高血压有密切的相关性,互为因果,相互作用,且分别为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和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DCA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屯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为观察组,未合并的患者为对照组,再选取健康志愿者作为空白对照组。研究对象均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以及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将糖尿病患者归为一个整体,以合并自主神经病变为因变量Y(有=1,无=0),以TC、TG、LDL-C、HDL-C和FFA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检查结果和心血管自主神经各项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自变量TC、TG、LDL-C、HDL-C和FFA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仅FF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FFA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与冠脉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2-DM)患者生化指标异常与冠脉损伤的特点,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对已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214例患者,根据CAG分析及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冠脉正常组(NCHD组)20例,单纯冠心病组(CHD组)138例,冠心病合并2-DM(2-DM组)5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冠脉病变程度应用CAG分析,冠脉狭窄程度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分类标准评价。结果(1)与CHD组比较,2-DM组多支病变、C型病变及末梢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冠脉狭窄及钙化程度严重。(2)与NCHD组比较,CHD患者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ib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P<0.01);与CHD组比较,2-DM组CRP、TG、LDL-C、Fib显著增高,HDL-C显著降低(P<0.01),而TC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CHD合并2-DM患者,冠脉多支病变及C型病变发生率高,狭窄程度及钙化程度严重,末梢病变多见;CRP、TG、LDL-C、Fib、BS为2-DM患者冠脉损伤加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靶器官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玲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2):1238-123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有无合并2型糖尿病与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高血压病患者60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病患者30例),测定其血压水平(收缩压和舒张压)、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观察其心脑肾靶器官受损情况。结果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未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病患者比较,其血压水平(收缩压)较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高血压病组(P〈0.01)。结论糖尿病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和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氨基转移酶正常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我院体检中心44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及56例高血压合并氨基转移酶正常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组),比较两组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γ-谷氨酰转移酶(γ-CGT)、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舒张压(T=1898.5,P〈0.05)、体重指数(t=-5.036,P〈0.01)、空腹血糖(t=-2.026,P〈0.05)、甘油三酯(T=1923.5,P〈0.05)、γ-GGT(T=1789.0,P〈0.01)、血尿酸(T=1715.0,P〈0.01)、高敏C反应蛋白(T=1832.5,P〈0.01)增高,HDL-C降低(T=2357.0,P〈0.01).γ-GGT与体重指数(rs=0.349,P=0.000)、甘油三酯(rs=0.413,P=0.000)、尿酸(rs=0.446,P=0.000)、高敏C反应蛋白(rs=0.350,P=0.000)呈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合并氨基转移酶正常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时,心血管危险因素更加聚集,γ-GGT亦明显升高且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预示心血管危险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油酸和棕榈酸处理HepG2细胞构建脂肪肝细胞模型,观察黄连碱(COP)对脂肪肝细胞中脂质蓄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00 μmol/L油酸和50 μmol/L棕榈酸诱导HepG2细胞脂肪变性形成细胞内脂质蓄积,构建脂肪肝细胞模型;通过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黄连碱对HepG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设置4组细胞模型:对照组、脂肪肝细胞模型组(FFA组)、COP+HepG2组以及COP+FFA组;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3组细胞的自噬基因LC3Ⅰ/Ⅱ、ATG5及胆固醇外流介导因子ABCA1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对照组、FFA组和COP+FFA组3组细胞的脂滴变化。结果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HepG2细胞经过油酸和棕榈酸共同处理后的FFA组细胞内脂质明显增多;而COP+FFA组中细胞的脂滴明显减少。CCK8结果显示0~25 μmol/L的黄连碱对HepG2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Western blotting与RT-PCR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FFA组细胞自噬以及胆固醇外流ABCA1水平明显降低,而COP+HepG2组自噬基因LC3Ⅰ/Ⅱ和ATG5以及ABCA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相对于FFA组,COP+FFA组细胞中脂质蓄积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且自噬与胆固醇外流障碍也被改善。结论黄连碱可通过促进HepG2细胞自噬及胆固醇外流,减少油酸与棕榈酸诱导形成的脂肪肝细胞中的脂质蓄积。  相似文献   

15.
单纯性肥胖儿童胰岛素抵抗与游离脂肪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5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单纯性肥胖组)和5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测定各组空腹血清FFA、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和血脂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值。结果单纯性肥胖组中FFA、HOMA-IR、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高于对照组(P<0.05);单纯性肥胖组血清FPG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对照组和单纯肥胖组中,血浆FFA与体质量指数(BM I)、FPG、FINS、HOMA-IR、TG和TC呈正相关(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IR,血清FFA与肥胖儿童的BM I、TG、TC及IR密切相关,FFA可能参与了IR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水平及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70例NAFLD患者分为单纯脂肪肝组36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34例,正常对照组26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FGF21水平,并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acids,FFA)、血脂水平,以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waist-to-hipratio,WHR);采用稳态模型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评价胰岛素抵抗状态。结果①2组脂肪肝患者中,肥胖比例、BMI及WH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改善后其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性生活方式对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共筛选135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分为干预组(A 组,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强化生活方式干预,n=97)和非干预组(B 组,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n=38)。分别于入选时和随访结束时测定所有入选患者血清 FFA 水平,同时采集所有患者的体质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 FFA 水平与腰围和腰高比显著正相关;(2)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后 A 组患者腰围、BMI 和 FFA 水平显著低于 B 组(P <0.05);(3)与基线时比较,A 组患者经过平均6个月的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后各体质指标和 FFA 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结论在规范的冠心病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性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 FFA 水平并改善其体质指标。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血糖和尿酸检测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平龙玉  叶丹 《重庆医学》2008,37(12):1340-1342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高糖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相关关系。方法用O-lympus AU 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27例冠心病、89例原发性高血压和106例冠心病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存患者及1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和尿酸(UA)浓度。结果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存患者TC、TG、LDL-C、Glu和UA水平均明显比健康对照组高(F=7.32~22.59,P<0.05),而HDL-C却比对照组低(F=8.33,P<0.01)。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高糖血症和高尿酸血症4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累积在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存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52.73%、46.07%和58.49%。结论高脂血症、高糖血症和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和原发性高血压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脂代谢紊乱、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交互影响,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左玲  宁乐平 《医学综述》2011,17(12):1885-1887,1891
目的分析荆门地区钟祥长寿村老人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游离脂肪酸(FFA)亚组分,并探讨血脂与长寿的相关性。方法研究设长寿组、正常对照组,取受试者空腹静脉血,分离新鲜血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FFA,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血糖(GLU)、TC、TG、LDL-C、HDL-C。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长寿组中GLU、TC、TG、HDL-C、TFA、不饱和脂肪酸等显著升高(P<0.05),而LDL-C显著降低(P<0.01),但是都在正常参考范围内。FFA亚组分中,除C14∶0和C20∶4没有显著差异外,C18∶2显著降低(P<0.01)外,其余所测FFA亚组分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长寿老人血浆FFA亚组分中,以C18∶2浓度降低和C20∶5浓度升高最显著,可能与延缓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