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德华  萧树东 《上海医学》1995,18(8):435-438
报告102例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随机进行3组不同化疗方案并经平均随访10.7年的结果。所有病例均为1983年5月到1985年5月间手术者。术后随机给予单一5-FU、5-FU+CCNU和MTX+MMC+5-FU三组不同化疗。随访至1994年12月止,死亡77例,存活25例。结果3、5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2.1%;29.4%和24.5%。三组间比较,总自下而上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中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L-12与IL-2 的最佳剂量配伍,以充分发挥两种细胞因子的抗肿瘤作用,从而减少使用剂量和降低毒副作用。方法:静止的或用小剂量IL-2 激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含不同浓度IL-12 和(或)IL-2 的培养液培养后,分别用3H-TdR掺入法和LDH释放法测定PBMC的增殖作用及杀瘤活性。结果:①5~50 IU/m lIL-12 单独不能诱导PBMC增殖,但能与小剂量(10 IU/m l)IL-2 协同而促进PBMC的增殖,且能延长增殖作用时间。②经IL-12 作用后,PBMC对NK敏感的K562细胞及NK抵抗的Raji细胞均产生明显的杀伤活性。激活的PBMC经IL-12 和IL-2 各10 IU/m l联合培养后,对K562 细胞和Raji细胞的杀伤率达最大值,分别为72.0±4.2% 和65.4±5.8% ,显示出明显的协同作用。结论:人PBMC在体外经10 IU/m lIL-2激活后,再加入IL-12 和IL-2各10 IU/m l共同刺激,能使PBMC发挥强而持久的增殖效应及最大杀瘤活性  相似文献   

3.
羟基喜树碱并用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5-氟尿嘧啶(5-FU)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方法 以HCPT与5-FU组成CF方案,即HCPT10mg/d(第1~10天),5-FU1.0g/d(第1~5天),治疗晚期大肠癌18例。结果 CR0例,PR7例,NC8例,PD3例。近期有效率38.8%。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较轻。结论 CF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效果较好,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探讨大肠癌对化疗药物反应性,筛选针对个体敏感的化疗药物。②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了49例新鲜大肠癌组织对7种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③结果7种化疗药物对大肠癌抑制率差异有极显著性(F=36.1,P<0.001),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抑制率最高。不同个体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差异较大,对DDP,平阳霉素(PYM)和5-FU敏感者居多。④结论MTT比色法可以作为化疗药物敏感试验的检测方法,为大肠癌的临床化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体外克隆形成培养技术研究维拉帕米(VPL)联用阿霉素(ADM)、长春新碱(VCR)和足叶己甙(VP-16)体外净化白血病细胞,结果显示:VPL2.2μmol/L能明显增加单一应用的不同浓度ADM、VCR或VP-16对白血病细胞克隆形成单位(L-CFU)的抑制作用,而不增加其对正常粒巨系克隆形成单位(GM-CFU)的毒性。0.92μmol/LADM、0.0250μmol/LVCR及1.70μmol/LVP-16联合应用下,L-CFU集落存活率为11.61%%,再联用2.20μmol/LVPL则为3.52%;而相同条件下GM-CFU集落存活率分别为35.81%及26.05%(与相应L-CFU组相比,P<0.01),提示VPL能明显增加上述化疗药物联合应用下的选择性体外净化白血病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 探讨胃癌、乳癌对常用化疗药物的反应性,筛选针对个体的化疗药物,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②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法,对肿瘤组织进行5-氟尿嘧啶(5-FU)、顺铂(DDP)、氨甲喋呤(MTX)、丝裂霉素(MMC)、长春新碱(VCR)、平阳霉素(PYM)、足叶乙甙(VP-16)敏感性测定。③结果 7种化疗药物对胃癌、乳抑制率不同,其中DDP,5-FU,PYM,VCR,MMC对胃癌抑制率较高;5-  相似文献   

7.
王子安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8,18(10):1044-1045
观察组(50例癌症患者)采用MTF方案(MMC,THP-ADM,5Fu)对照组(何杰金病与非何杰金病40例)采用CTOP方案(CTX,VCR,PDN),皆为21天一周期,行全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化疗后第2天,两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8.0%,7.5%,第21天时异常心电图皆基本复常,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THP-ADM加MMC联用没有明显增加其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乳癌对常用化疗药物的反应性,筛选针对个体的化疗药物,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②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对肿瘤组织进行5-氟尿嘧啶(5-FU)、顺铂(DDP)、氨甲喋呤(MTX)、丝裂霉素(MMC)、长春新碱(VCR)、平阳霉素(PYM)、足叶乙甙(VP-16)敏感性测定。③结果7种化疗药物对胃癌、乳癌抑制率不同,其中DDP,5-FU,PYM,VCR,MMC对胃癌抑制率较高;5-FU,PYM,DDP对乳癌抑制率较高。不同个体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差异较大,胃癌病人对DDP,5-FU,PYM敏感者居多;乳癌病人对5-FU,PYM敏感者居多。④结论不同肿瘤及同一肿瘤不同个体对化疗药物敏感性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剂量顺铂(DDP)化疗的肾毒性及监测方法。方法:对13例骨肉瘤术后病人,按每平方米体表面积100mgDDP静脉大剂量化疗。化疗前及化疗后96h分别测定血清尿素(UREA)、血清肌酐(Cr)、血和尿中β_2-微球蛋白(β_2-M)的含量。结果:化疗后有10例病人尿中β_2-M含量升高(P<0.05)。结论:根据尿中β_2-M值来观察接受大剂量顺铂化疗的骨肉瘤病人肾小管的损害程度,结果稳定可靠。化疗前尿中β_2-M超过0.25ug/L以上者要停止大剂量顺铂的化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人大肠癌LoVo细胞多药耐药细胞株LoVo/5-FU,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及耐药机制。方法人大肠癌细 胞系 LoVo在体外经 2.5μg/ml5-氟尿嘧啶(5-FU)作用,成功诱导 LoVo/5-FU耐药细胞株。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观察它 们对5-FU、丝裂酶素(MMC)、阿霉素(ADM)、顺铂(DDP)、氨甲喋呤(MTX)和阿糖胞苷(AraC)等6种药物的敏感性。 用噻唑蓝(MTT)法、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两种细胞形态及结构并绘制出细胞体外生长曲线。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细 胞中P26-Bcl-2的表达。应用原位DNA末端转移酶标记法检测5-FU在两种细胞中诱导的细胞凋亡。结果LoVo/5-FU 细胞株对5-FU、MMC和ADM均有耐药性,且对5-FU的耐药程度较亲本细胞提高。与亲本细胞相比,耐药细胞株生长 慢,倍增期延长,汇合密度低,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LSAB法提示,LoVo/5-FU细胞的凋亡与P26-Bcl-2过度表达有 关。LoVo细胞原位DNA末端转移酶标记阳性率高于LoVo/5-FU。结论LoVo/5-FU多药耐药细胞株耐药性稳定,在相 同条件下与敏感细胞株LoVo相比,细胞凋亡受到抑制,提示LoVo/  相似文献   

11.
肝癌标志物多项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肝癌标志物多项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PHC41例、良笥肝病103例及45名健康人进行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和低密度脂蛋白与极低密度脂蛋白结合的γ-谷氨酰转肽酸疼 (LDL-VLDL-GGT)测定,并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结果:AFP、AFU、LDL-VLDL-GGT对PHCR 敏感性分别是73.2%、78.0%、43.9%,特异性分别是89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人大肠癌LoVo细胞多药耐药细胞株LoVo/5-FU,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及耐药机制。方法 人大肠癌细胞系LoVo在体外经2.5ug/ml5-氟尿嘧啶(5-FU)作用,成功诱导LoVo/5-FU耐药细胞株。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观察它们对5-FU、丝裂酶素(MMC)、阿霉素(ADM)、顺铂(DDP)、氨甲喋呤(MTX)和阿糖胞苷(AraC)等6种药物的敏感性。用噻唑蓝(MTT)法、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两种细胞形态及结构并绘制出细胞体外生长曲线。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细胞中P26-Bcl-2的表达。应用原位DNA末端转移酶标记法检测5-FU在两种细胞中诱导的细胞凋亡。结果 LoVo/5-FU细胞株对5-FU、MMC和ADM均有耐药性,且对5-FU的耐药程度较亲本细胞提高。与亲本细胞相比,耐药细胞株生长慢,倍增期延  相似文献   

13.
MVP和P-MV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MVP和P-MV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②方法 选择42例晚期NSCLC分别进行MVP及P-MVP方案各3 周期的化疗,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及免疫学指标、AgNORs变化。③结果 MVP组有效率40.0% ,P-MVP组54.5%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 0.898,P> 0.05);NSCLC病人的CD3,CD4,CD4/CD8 均低于对照组(t= 2.082~3.276,P均< 0.05)。MVP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降低(t= 2.042~3.013,P< 0.05),而P-MVP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t= 0.972~1.878,P> 0.05),P-MVP治疗后CD3,CD4 及AgNORs高于MVP组(t= 2.121~2.972,P< 0.05);MV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强度较P-MVP组稍高。④结论 P-MVP方案与MVP方案比较虽然不能提高疗效,但可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体外克隆形成培养技术研究维拉帕米(VPL)联用阿霉素(ADM),长春新碱(VCR)和足叶己甙(VP-16)体外净化白血病细胞,结果显示,VPL2.2μmol/L能明显增加单一应用的不同浓度ADM,VCR或VP-16对白血病细胞克隆形成单位(L-CFU)的抑制作用,而不增加其对正常粒巨系克隆形成单位(GM-CFU)的毒性,0.92μmol/LADM,0.0250μmol/LVCR及1.70μmo  相似文献   

15.
MVP和P—MV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MVP和P-MV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及免疫功 能的影响。②方法选择42例晚期NSCLC分别进行MVP及P-MVP方案各3周期的化疗、不良反应及免疫学指标、AgNORs变化。③结果MVP组有效率40.0%,P-MVP组54.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898,P>0.05);NSCLC病人的CD3,CD4,CS4/CD8均低于对照组(t=2.082~3.27  相似文献   

16.
检测170例原代乳腺癌细胞对常用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发现:①乳腺癌细胞对5-氟脲嘧啶(5-Fu),丝裂霉素C(MMC),顺铂(DDP)及泰素(taxol)的高度敏感率(HSR)明显高于其它受试药物(P<0.05);②药物敏感性与乳癌的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以及雌激素受体(E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状况无明显关系(P>0.05);③环孢素A(CsA)能提高部分耐药乳腺癌对阿霉素(ADM)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5-Fu,DDP,MMC联用腹腔化疗20例晚期腹腔消化系恶性肿瘤,结果近期总有效率达50%,毒副反应轻轻微,认为此法是目前较为理想,简便的疗法 。  相似文献   

18.
异环磷酰胺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6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异环磷酰胺(IFO)联合化疗对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62例晚期恶性肿瘤中,肺癌35例用IFO+DDP或(CBP)方案,恶性淋巴瘤13例用IFO+MTX+VP-16方案;乳腺癌6例用IFO+DDP+ADM或IFO+DDP+VP+16方案;食道癌4例用IFO+5-FU+DDP或(CBP)方案;卵巢癌、软组织肉瘤4例用IFO+ADM+DDP或(CBP)方案,静脉化疗。结果:总有效率56.5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时采取干细胞的最适条件,以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为指标,对12例造血系恶性肿瘤化疗后PBSC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化疗结束约2周后,白细胞数2×10 ̄9/L、中性粒细胞数0.8×10 ̄9/L、血小板数110×10 ̄9/L左右时采取于细胞是最适宜的;化疗强度使外周血白细胞数抑制得越低,血象恢复期出现的CFU-GM就越多,外周血象最低时的白细胞数与CFU-GM数之间呈负相关(P<0.05);随化疗次数的增多,CFU-GM数逐渐减少;两者之间呈负相关(P<0.05);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增加CFU-GM数量;化疗后血象恢复期出现的CD34阳性细胞与DFU-GM之间呈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CD34阳性细胞与CFU-GM之间的确切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1988~1996年对142例大肠癌患者进行也5-FU和甲醛四氢叶酸钙联合化疗,在可评价的38例进展期大肠癌中,肿瘤完全消失并持续1个月以上者8例,部分缓解持续1个月以上者10例,总有效率为47.38%,药物起效时间2个月,中位持续时间11.5个月,中位存活11.3个月,比单一5-FU用药疗效明显提高。毒副反应主要表现在胃肠道和造血系统,结果表明在应用5-FU缓慢滴注的同时,联合用药对提高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