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尖锐湿疣(CA)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临床治疗易将疣体去除,但存在较高的复发率。笔者所在科室于2001年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尖锐湿疣,现将资料完整的120例尖锐湿疣患者的治疗方法及复发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尖锐湿疣(CA)的治疗方法较多,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费用高。为了寻找更简便的有效疗法,我们自2002年8月~2003年8月用20%复方足叶草酯短涂疗法联合爱宝疗治疗女性尖锐湿疣,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与单用20%复方足叶草酯短涂疗法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前CA治疗后复发率比较高,本人用赛诺金(α-1b型基因工程干扰素,深圳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及复方足叶草酯酊(香港欧化大药厂生产)治疗CA能明显降低其复发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2003年1月至2008年7月采用手术联合足叶草酯治疗100例肛周尖锐湿疣患者,效果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20%足叶草酯酊治疗肛周尖锐湿疣27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2003年,本科门诊应用20%足叶草酯酊(加拿大博爱药厂生产),治疗肛周尖锐湿疣27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氟尿嘧啶注射液治疗阴道内多发性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锐湿疣是一种常见的性病,治疗比较棘手,女性阴道内尖锐湿疣治疗更为困难。我科近4年来采用氟尿嘧啶(FU)注射液阴道内涂搽治疗阴道内多发性尖锐湿疣3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994年3月至1996年2月,3例伴尿道尖锐湿疣患者来我科就诊,经用5-氟尿嘧啶(5-FU)注射液尿道灌注治疗痊愈,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3例均有典型临床表现及非婚性接触史而确诊为尖锐湿疣,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9、31、35岁。尿道内各有一约米粒大疣体,距尿道外口分别为0.5cm、2cm、1cm,1例肉眼可见,2例尿道镜检查发现,其中2例尿道外口处各见一绿豆大疣体。3例均有包皮、冠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 2~ 8岁儿童CA的发病逐渐增多 ,损害部位以外阴及肛周常见 ,但儿童肛管内发生CA未见报告 ,现将我们发现的 3例肛管内CA治疗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例 1,男 ,2岁 ,病程 2个月。肛门异物来我院就诊 ,检查发现肛门及肛管内有鸡冠状或菜花样赘生物 ,醋酸白试验阳性 ,父母均有CA感染史。例 2 ,女 ,2岁 ,病程 5个月。外阴发现皮疹后曾在外院行CO2 激光治疗 10余次 ,干扰素 5~ 10万U肌注及局部注射 1月余 ,后发现肛管内赘生物转我院。检查发现肛管内有大小不等菜花样皮疹 ,醋酸白试验阳性 ,父亲曾有CA感染史。例 …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23岁。上唇反复出现丘疹8年,两颊部丘疹半年。发病前有口唇单纯疱疹病史。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中淋巴滤泡形成;免疫组化示B、T淋巴细胞染色阳性,Bcl-2、CD30、Bcl-6和CD10均阴性。病理诊断为皮肤淋巴细胞瘤。  相似文献   

12.
色素性分界线1例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患者女,14岁.颈、锁骨中外1/3斜向乳晕处,腋下灰褐色至黑褐色线约1年,宽1~mm,长2~13cm。无长期服药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未经治疗,12个月后皮损有自动消退倾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尖锐湿疣病损中鼠双微体(MDM)2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MDM2在尖锐湿疣过度增殖及潜在癌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32例尖锐湿疣患者病损和10名正常人皮肤组织中MDM2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用PCR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型别。结果:32例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病损中MDM2 mRNA阳性表达22例,占68.75%,其中,HPV6/11型18例,HPV16/18型4例。正常皮肤组织中未检测到MDM2基因表达。结论:MDM2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尖锐湿疣过度增殖及潜在癌变有关,但其与HPV型别的关系尚须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不同年龄段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了156例儿童AD临床资料,并按不同年龄段进行比较和统计。结果:79%AD患儿于出生后1年内发病。1岁以内组和1~2岁组皮损主要表现为急性及亚急性湿疹样损害,好发于头面部及四肢伸侧;3~6岁组和7岁以上组大多数表现为慢性苔藓样斑块样皮损,好发于四肢屈侧,并常累及肘窝和窝。AD患儿中寻常型鱼鳞病、白色糠疹和毛周角化症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干皮症、面部苍白、耳下裂纹和弥漫性头皮屑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儿童AD的皮损形态及好发部位随年龄增长而出现明显变化。干皮症、面部苍白、耳下裂纹和弥漫性头皮屑在儿童AD的诊断中可能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36例疾病活动性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价值。方法:以SLEDAI作为评价SLE患者疾病活动性的标准。结果:136例SLE患者SLEDAI得分最小为0分,最大为52分,平均(12.88±10.58)分,男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抗核抗体(ANA)、抗Sm抗体与SLEDAI无相关性。农村患者与城市患者SLEDAI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SLEDAI与患者住院天数相关(相关系数r=0.477,P<0.05)。结论:SLEDAI为一种较好的评价SLE患者疾病活动性的方法,是患者治疗、预后评价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6.
伴限局性Castleman病的副肿瘤性天疱疮临床及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报告6例伴限局性Castleman病副肿瘤性天疱疮,从临床、组织病理和免疫学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采用全面临床检查,包括CT检查,常规组织病理检查,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免疫印迹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结果:6例患者临床上均有严重的口腔黏膜糜烂或溃疡。工有形态各异及程度不等的皮损,CT检查均示有潜在单发的内脏肿瘤。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内疱,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表皮内坏死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浅层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免疫学检查示患者血清中含抗棘细菌间抗体,它们能与桥粒的envoplakin及periplakin发生特异结合。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均为Castleman病,术后皮损逐渐消退。结论:副肿瘤性天疱疮无论在临床,皮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还是免疫学上都具有特征性,对于临床上口腔黏膜有广泛糜烂或溃疡,按天疱疮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考虑副肿瘤性天疱疮的可能性。早期诊断,及时切除肿瘤或作相应治疗,患者的预后是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CO2激光联合光动力(PDT)治疗男男性接触者肛周肛管尖锐湿疣效果。方法:采用CO2激光联合PDT治疗男男性接触者肛周肛管尖锐湿疣,辅以心理支持。治疗结束后3个月评价疗效。结果:56例完成治疗和随访,治愈率为85.7%(48/56),复发率为14.3%(8/56),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CO2激光联合PDT对男男性接触者肛周肛管尖锐湿疣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nm23蛋白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m23蛋白在恶性黑素瘤(恶黑)中的表达及和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Envision法)对30例恶黑中nm23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nm23的表达与恶黑淋巴结转移、有复发、脏器转移呈负相关(P<0.05),与生存期呈正相关(P<0.001)。结论:nm23蛋白表达对恶黑的转移、复发具有负调控作用,nm23蛋白低表达恶黑具有高转移潜能,而高表达者预后相对好,淋巴结转移率、复发率、脏器转移率均低,生存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对伊曲康唑与氟胞嘧啶联合用药的敏感性及两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了20株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对伊曲康唑、氟胞嘧啶及两药联合用药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同时对两种药物的作用方式进行了判定:结果:联合用药时显著减少了每一药物MIC值的几何均数,25%受试菌株表现为协同作用方式,60%的受试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方式,15%受试菌株表现为无关作用方式,未观察到拮抗作用。测定不同浓度下单一药物和联合用药的一株菌的菌落形成单位,联合用药较氟胞嘧啶单独用药菌落形成单位有减少现象。结论:伊曲康唑与氟胞嘧啶联合应用较两种药物单独应用的体外抗新生隐球菌的活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液氮喷冻联合光动力治疗肛管内泛发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选择26例肛管内泛发尖锐湿疣患者,肛门镜扩开肛门,用液氮枪喷冻治疗约1 min,然后用肛门镜中间柱体将浸有10%盐酸氨酮戊酸散的纱布挤压在疣体上约1 h;艾拉激光照射20 min。结果:治愈率96.15%,平均治疗2.96次。结论:液氮喷冻联合光动力治疗肛管内泛发尖锐湿疣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