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现况,为开展防控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6学年杨浦区全区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个案进行分析。【结果】2014—2016学年,杨浦区中小学校伤害发生率是4. 08‰,男女生伤害发生率分别是5. 47‰和2. 60‰,小学生和中学生的伤害发生率分别是3. 11‰和5. 15‰,男女生间和中小学生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各学年间的伤害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伤害发生的场所主要是学校,占73%;伤害发生的时间在24 h内的分布,集中在10:00和14:00—15:00;伤害发生原因跌落/跌倒比例最高,占66. 7%;伤害发生性质,骨折占62. 4%;伤害发生的部位中,腕/手(26. 4%)和踝/足(26. 4%)的比例最高。【结论】结合学生伤害发生的特点,对不同性别,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应开展针对性的防控和干预措施,以有效地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徐汇区2002-2005学年在校学生伤害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雷  黄萍萍  黄文鸳  刘峰  杨帆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1007-1008
目的了解上海市徐汇区在校学生近年来伤害发生和分布特征,探讨学生伤害的有效干预措施和预防模式。方法采用学校、社区二级监测报告网,对上海市徐汇区2002-2005学年在校学生伤害个案登记和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生伤害的平均年发生率为4.58‰,男、女生伤害发生率比值为3.48;伤害发生率与校别有较密切的关系;学校是学生伤害发生的最主要场所,占82.8%;不慎是造成学生伤害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占伤害发生原因的85.5%;排在前4位的伤害类型依次是碰撞(56.9%)、跌落(28.8%)、切割穿刺(4.7%)、交通事故(1.8%);伤害性质主要以骨折和外伤为主,分别占伤害数的41.6%和36.4%。结论有必要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学校安全教育,同时加强和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伤害的综合监督和管理,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促进学生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各级各类学校2015—2016学年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现状?为制定学生意外伤害管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浦东新区全体学生为调查人群?分析各类学校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的特征?【结果】2015和2016学年伤害发生率分别为3.24‰和2.65‰?两学年伤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学年男生伤害发生率均高于女生(P0.01)?不同学龄段学生伤害发生率不同(P0.01)?【结论】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校园内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学生认知力和自我防护能力?降低意外伤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无锡市中学生意外伤害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中学生意外伤害产生的原因 ,可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措施 ,尽可能控制和降低我市中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率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1 资料与方法收集无锡市 2 1所中学学生 1996~ 1998学年的意外伤害登记资料。 3年间累计学生数 885 74人 (男生 45 2 2 5人 ,女生43349人 )。意外伤害以造成较严重后果的病例计 ,如骨折、内脏破裂、烫伤、死亡等。2 结果2 .1 意外伤害发生率  3年共报告意外伤害 70例。伤害发生率 1996学年为 0 .92‰ ,1997学年为 0 .84‰ ,1998学年为 0 .5 9‰。伤害学生男生占 81.40 %。结果还显示 ,初三、高三学生意外伤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各级各类学校2015—2016学年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现状,为制定学生意外伤害管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浦东新区全体学生为调查人群,分析各类学校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的特征。【结果】2015和2016学年伤害发生率分别为3. 24‰和2. 65‰,两学年伤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两学年男生伤害发生率均高于女生(P0. 01)。不同学龄段学生伤害发生率不同(P0. 01)。【结论】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校园内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学生认知力和自我防护能力,降低意外伤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中小学生交通伤害的流行现况,为探索有效的学生交通伤害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6学年上海市嘉定区学校卫生监测系统内的中小学生交通伤害个案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6学年上海市嘉定区中小学校共报告学生交通伤害101例,占学生总体伤害6. 15%。5年交通伤害报告率为0. 34‰,其中男生交通伤害报告率为0. 46‰,高于女生0. 20‰(P0. 01);中学生交通伤害报告率0. 40‰,小学生0. 29‰。伤害性质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骨折(53. 47%)、擦伤/挫伤(14. 85%)、复合伤(10. 89%);伤害部位前三位依次为踝和足(19. 80%)、髋/下肢(18. 81%)及肩/上肢(16. 83%)。学生交通伤害发生时段主要为上(放)学途中(46. 53%)、节假日(35. 64%)及放学后(15. 84%)。【结论】中小学生交通伤害的主要人群为男生,学校和社区需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行为干预,预防学生交通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钟亚 《中国校医》2012,26(1):19+21-19,21
目的分析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学校制定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浦东新区2010学年在籍学生发生的伤害进行调查。结果 2010学年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为0.22%,其中男生0.34%,女生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76,P〈0.01);体育性意外伤害占32.12%,非体育性意外伤害占67.88%。结论健康教育是一种防止意外伤害十分有效的干预手段,融合政府和各种社会力量,正确引导学生将认知变为行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预防、防低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家长问卷和学生现场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伤害发生情况(原因、场所、时间、类型)等。结果伤害总发生率为10.08%,其中男生发生率为14.26%,女生发生率为5.66%,性别间有明显差异(χ2=53.22,P<0.05);初中生伤害发生率最高,为12.62%,其次是小学生9.76%,高中生为7.41%,校别间有明显差异(χ2=9.58,P<0.05);跌倒或跌落是伤害发生最主要的原因,占50.19%;消遣是最主要的活动,占37.64%;课间休息是最主要的时段,占33.84%;骨折是最主要的伤害类型,占46.39%;伤害造成缺课的平均天数为4.9天。结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促进学生健康。  相似文献   

9.
南汇县1997—1999学年中小生意外伤害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意外伤害以及由此导致的死亡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伤害更是成为 1~ 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1] 。笔者通过对南汇县 1997~ 1999学年全部在校学生发生的意外伤害进行调查 ,旨在了解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及主要原因 ,以便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7~ 1999学年南汇县所有中小学在校生 ,3年共计 2 72 5 76人 ,其中中学生 10 9785名 ,小学生 162 791名。1.2 方法 以学校为单位 ,由各学校保健老师按统一标准 ,对发生意外伤害的学生作调查 ,并填写意外伤害调查表 ,上报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由专人统计汇总。有如下任…  相似文献   

10.
意外伤亡是指意外事故引起的伤害和死亡,已成为中、小学生主要的伤亡原因,笔者调查了位于长江中游的鄂州市1986~1987学年中小学生意外伤亡发生情况。 1 调查对象和方法调查对象为参加1986~1687学年平安保险的中小学生共76437人,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50.49%。凡在该学年发生意外伤亡者均作个案调查。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李轶群  聂莲莲  何章飞 《职业与健康》2010,26(13):1520-1522
目的了解上海金山区学生伤害现状,掌握学生伤害发生特点和规律,及时分析学生伤害变化规律,为完善学生伤害报告和监测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上海市学生伤害回顾性调查工作方案》确定的调查表对金山区6所学校171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过去一年内伤害次数发生率4.94%(85/1719),男女分别为6.76%(58/858)和3.14%(24/861);高中生伤害发生率最高(9.21%),其次是小学生(5.56%)和初中生(1.12%)。按伤害次数发生率统计,常见的伤害种类依次是跌(摔、滑、绊)伤(2.91%)、碰撞、挤压伤(0.93%)、交通事故(0.41%)、砸、击伤(0.23%)和刀或锐器伤(0.17%)。根据伤害发生的人次数,伤害的地点依次为学校(87.06%)、校外(35.29%)和家中(17.65%)。结论该区中小学生伤害问题突出,不容忽视。应该重视中小学生因意外伤害对身心健康的影响。通过教育、消除环境危险因素等策略控制中小学生的意外伤害,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州市海珠区小学生伤害现状,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7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该区13所小学6—14岁小学生一年中伤害发生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海珠区小学生伤害年发生率为50.26%,男生(52.39%)高于女生(47.77%);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33.32%)、打碰伤类(20.97%)、骨头卡喉(14.04%)、交通伤害(13.22%)及烧伤或烫伤(10.21%)。结论 小学生伤害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有升高趋势;各类不同伤害受伤原因不同,伤害受其父母教育程度及职业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南京地区中学生意外伤害及其与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中学生人群中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及其与抑郁障碍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来自南京地区13个区县的56个学校的168个班级7161名在校的初一~高三的中学生,其中初中生占71%,高中生占29%;男生为49.4%,女生为50.6%。调查的有效应答率为92.5%。结果该样本人群中意外伤害总的年发生率为40.0%,其中车祸、骨折、摔跌伤、划刺伤和其他伤害的年发生率分别为1.0%、1.4%、16.1%、16.9%和4.6%。高中学生中车祸、骨折、摔跌伤和划刺伤的发生率都显著低于初中学生;而从每一个年级来看,高年级学生中骨折的发生率较低,高三学生中划刺伤的发生率也较低。与女性学生相比,男性学生更容易发生上述各类意外伤害;而各类意外伤害的年龄差异不显著。对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统计控制后,抑郁障碍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与非抑郁障碍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0,95%CI为0.78~2.53),但抑郁障碍患者罹患其余4种类别意外伤害的可能性仍然显著大于非抑郁障碍患者(车祸OR=2.22,95%CI为1.13—4.38;摔跌伤OR=1.28,95%CI为1.04~1.58;划刺伤OR=1.40,95%CI为1.14~1.71;其他伤害OR=1.93,95%CI为1.41~2.65)。结论抑郁障碍可能是意外伤害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抑郁障碍患者是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做好青少年的抑郁障碍防制工作将有助于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闸北区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闸北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索闸北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状况,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行之有效的中小学生伤害干预应对策略和措施、降低学生伤害发生率及伤害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闸北区2006—2009学年期间全部中小学生伤害个案信息,记录"学生伤害个案卡"并对其内容调查登记核实,分析伤害发生的原因、类型和特征。[结果]2006—2009学年监测中小学生伤害计95例,性别比为2.87∶1,其中初中学生为最多,占59%,小学生为41%,高中学生为30%。中小学生伤害主要类型为跌倒528例(55.23%),碰撞/挤压伤268例(28.03%)。伤害发生性质中以骨折较多,占55.71%,中学生发生以脱位、扭伤、拉伤的情况较小学生多。伤害事故发生较多时段分布为:以课(午)间休息发生数最高,为300例(31.38%),其次上课时发生263例(27.51%),节假日发生132例(13.81%),放学后发生130例(13.60%)。伤害部位好发于肩、上肢420例(44.03%),髋、下肢298例(31.24%),头面部189例(19.81%)。[结论]中小学生面临着伤害的严峻挑战,应根据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特点,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保护学生健康。  相似文献   

15.
兰州市部分中小学生意外伤害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流行特征和中小学生意外伤害认知与行为特点,为开展意外伤害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兰州市4所中小学共1680名学生进行最近1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的调查,同时调查研究对象意外伤害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与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情况。结果意外伤害年发生率为28.41%,男生伤害发生率为35.82%,女生伤害发生率为19.70%,不同性别学生各类伤害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3.70%,中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2.33%,有统计学差异(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伤害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小学生伤害的类型前4位分别是跌伤、碰撞伤、车辆伤和运动创伤,引起伤害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之间互相嬉戏、追逐玩耍、体育运动中。意外伤害相关知识测试题满分为50分,平均得分为38.3分,男、女学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中学生高于小学生,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其意外伤害认知与行为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健康促进工作,降低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王萍  韦琳  覃彦香  曾宪柳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3):401-403,408
[目的]了解柳州市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种类、原因及地点,以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与降低伤害的发生率。[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7年11月对柳州市18所中小学校36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柳州市中小学生共发生12种不同类型伤害,发生率为11.28%。前3位伤害依次为跌伤(7.91%)、碰伤(2.76%)、交通伤(2.42%);以小学生伤害发生率最高(15.20%),其次为初中学生(11.37%),高中生为(7.66%)。伤害的发生率与性别有关,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χ2=29.58,P﹤0.01)。伤害的原因主要是玩要、家务劳动、运动和交通事故,此外伤害发生率还与其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学生的上学方式有关。受伤地点主要在校内(40.51%),其次是在家中(29.75%)和公路上(12.26%)。[结论]伤害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健康和学习,应针对伤害的特点和发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杨能斌  王华 《职业与健康》2008,24(16):1685-1686
目的了解华容县中小学生视力状况,为采取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中小学生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于2007年9-12月对全县县直中小学、乡镇中学及中心小学进行裸眼视力普查。结果共调查学生61746人,其中视力低下者25323人,占41.01%,轻度视力低下者只占总数的13.27%。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视力低下率分别为9.53%、32.66%、8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级视力低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t)。小学男生视力低下率(10.24%)高于女生(8.73%)(P〈0.01);初中男生视力低下率(32.37%)与女生(32.99%)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女生视力低下率(83.70%)高于男生(79.56%)(P〈0.01)。结论华容县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情况严重,学校、家庭、社会应积极配合采取措施,早预防、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辽源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情况,为制订贫血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8年辽源市部分中小学生Hb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中小学生贫血检出率,2005年为21.35%,2006年为13.37%,2007年为9.08%,2008年为9.25%(P〈0.01)。2005-2008年平均贫血检出率,小学生为10.26%,初中生为10.87%,高中生为25.44%;男生为16.21%,女生为6.29%(P〈0.05)。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贫血检出率均逐年呈下降趋势(P〈0.01);小学女生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初中男生呈下降趋势(P〈0.01),高中男生、女生均为2007年、2008年较2005年、2006年明显下降(P〈0.01)。[结论]辽源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贫血患病率高中生最高,女生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仪征市中小学校学生因病缺课基线情况、动态特征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完善仪征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网络信息平台和预警系统提供依据。方法挑选全市城乡29所中小学校作为监测学校,严格按照江苏省中小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及时对上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11年导致该市中小学生缺课的主要病因分别为感冒(77.26%)、原因不明疾病(3.88%)、胃肠道疾病(2.67%)、风疹(1.66%)、水痘(1.51%),3、4、9、12月份为缺课高峰。结论普及各类学生常见病的防治知识,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措施是提高广大青少年身体素质、降低因病缺课发生频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李玥  蒋立新  杨梅  李汉锋  陈网旋 《职业与健康》2010,26(24):3010-3011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中小学生龋齿流行状况,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田区2005—2009年中小学生龋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福田区中小学生龋患率为18.31%,16.03%,23.81%,27.37%和32.65%。中小学生总龋患率为23.71%,小学龋患率为31.09%,初中龋患率为15.96%,高中龋患率为17.01%,三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5.85,P0.01)。女生的龋患率高于男生,两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3.88,P0.05)。结论福田区中小学生龋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学生龋齿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