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调理脾胃是祖国医学治疗中独特而重要的一环。小儿“脾常不足”,易为各种原因所伤,且脾胃一旦失调则百病丛生。故万全指出:“人以脾胃为本,所当调理,小儿脾常不足,尤不可不调理也”,强调了调理脾胃对于儿科临床的重要意。近来,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对脾胃学说的研究日趋深入,调理脾胃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并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试就儿科调理脾胃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调理脾胃法在儿科临证中的应用王英豪(山东省青岛市418医院青岛266071)关键词儿科疾病调理脾胃法临床应用1调理脾胃法在治疗儿科疾病方面的重要性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对于小儿来说,尤其重要。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脾胃学术思想在儿科临床的应用。方法在各重要系统中研究脾胃论治的广泛性和重要性。结论脾胃失调是导致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调理脾胃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理脾胃来治疗失眠症状,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思想,根据肠脑相关学说,脾胃疾病应着重以调理“心神”来治疗;相应而言,对于有“心神”疾患的患者,无论是否伴有脾胃疾患,均可通过调理脾胃的方法来施治,即《内经》中所谓的“有者求之,无者求之”,为以后我们在临床辨证论治上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参考近年来相关文献对脾胃学说在小儿厌食症、小儿贫血、小儿哮喘等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就调理脾胃法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和探讨,从而提出脾胃学说在儿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胃切除术后的功能调理,主要是通过调理脾胃来实施的。调理脾胃是祖国医学中的一个治疗大法。对于腹部外科手术,尤其是消化道手术后产生的一些消化功能紊乱证候,通过调理脾胃,每能获得较好的效果。现略谈一点体会,供青年中医临床参考。一、胃切除术后的病理特点脾胃在脏腑学说中的重要性,早已为古代医家所单阐述。脾胃为永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脏腑。正如《灵枢·五味》篇说:“胃者,五藏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调理脾胃法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方法:运用健脾助运、健脾养血、培土生金、补土制水的方法,治疗小儿泄泻、多动、喘咳、水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异病同型,疗效满意。结论:对于儿科脾胃疾病,运用调理脾胃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胃切除术后的功能调理,主要是通过调理脾胃来实施的,调理脾胃是祖国医学中的一个治疗大法。对于腹部外科手术,尤其是消化道手术后产生的一些消化功能紊乱证侯,通过调理脾胃,每能获得较好的效果,现略谈一点体会,供临床参考。1胃切除术后的病理特点脾胃在脏腑学说中...  相似文献   

9.
脾胃学说对于儿科临床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中医儿科的奠基人、儿科医圣钱乙,在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中,集中反映了临床重视调理脾胃的学术观点,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及临床处方用药等都进行全面阐述。钱氏认为,小儿“脏腑柔弱”,“肌骨嫩怯”,“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因而在病理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这些病机在脾胃的表现尤为突出。指出:“脾胃虚衰,四肢不举,诸邪遂生”。明清儿科医家万全也特别重视调理脾胃,“人以脾胃为本,所当调理。小儿脾常不足,尤不可不调理也”。因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小儿体属“纯阳”,  相似文献   

10.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阐明机体的生理机能、病理机制和临床辨证论治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认真钻研中医理论,探求脾胃学说的渊源。在系统的整理和发掘中医文献中,笔者对历代浩瀚的中医经典著作中有关脾胃救灾说的理论阐述和经验诊治等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整理归纳,共分为4点:①《内经》为脾胃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②《伤寒杂病论》奠定了脾胃学说的临床证治基础;③唐宋金元时期,脾胃学说得以全面的发展;④明清时期,脾胃学说进一步充实完善。(2)脾胃学说的理论贡献。脾胃学说的理论内涵精辟丰富,对整个中医药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学术流派。脾胃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元气之根;是人体气机升降运化之枢纽;是内伤病发生的根本内因。(3)系统整理脾胃疾病证治规律。依据脾胃学说的理论,对脾胃疾病的证治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纳分析,脾胃病的辨证主要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辨虚实,辨别邪正盛哀的偏胜;辨寒热,分析脾胃寒热之盛衰;辨气血津液;辨脏腑兼证。(4)探索证治规律,提高临床疗效。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很多疾病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出现脾胃证候,或为主症,或为兼症。而且只要一旦出现脾胃证候,就可以应用相应调理脾胃的方法治疗而取得明显的疗效。说明在多数疾病,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调理脾胃确是临床治疗的极其重要法则,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常见的证治如下:脾胃升降之证治;健脾固卫之证治;肝木克土之证治;培土生金之证治。中医对与胃肠功能障碍疾病的认识,主要是根据脾胃,大、小肠功能失常而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一系列变化,主要包括脾胃,大、小肠和肝肾等脏器的本身功能或其相互关系的失调。其病机有:①气机阻滞;②脾虚胃弱;③湿热蕴结;④气滞血瘀。中医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治疗主要是依据辨证论治的原则,随证型的不同,而遣方用药,本文列举了笔者常用治法与代表方剂,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11.
<正> 郑颉云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五十余年,治疗儿科病证有丰富的经验。今就此作如下介绍。治疗儿科疾病,首重调理脾胃郑老认为,脾胃损伤,腑气不通,乳食积滞,郁而发热,是许多儿科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所以调理脾胃实为儿科证治的重要一环。郑老尤重胃气,认为小儿疾病多由乳食所伤或饮食不洁致使胃气易滞,腑气易结,所以只有调和胃气,才能维持升降、纳化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2.
就傅山儿科著作中记载的方治分析,注重调理脾胃是其儿科学术思想的主要方面。在遣方用药上,善于加减化裁应用钱乙所创之异功散,体现了调脾贵在运脾,寓消于补,消补兼施,用药中和,不偏不倚的特点。这些经验与特点,对于治疗儿科病证,以及丰富和发展脾胃学说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脾胃主管人体食物和水液代谢,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是阐明机体生理活动与病理机制的中心环节,而且是中医辨证论治疾病的重要理论基础。笔者首先就脾胃学说在中医临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以及耳鼻喉科等各科中的应用进行概述,认为临床医生应充分重视脾胃功能对人体生理病理的重要影响。其次就脾胃学说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拓展脾胃学说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河东少儿推拿流派与脾胃学说,认为调理脾胃是治疗少儿疾病与调理少儿亚健康状态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脾胃为后天之本”,“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毕可恩是儿科名老中医 ,他在临床重视调理脾胃 ,治疗小儿多种疾病收效明显。现将毕老师从调理脾胃入手治疗小儿疾病的经验概述如下。1 小儿脾胃疾病当分虚实长久以来 ,只重视小儿脾常不足 ,认为小儿疾病多为脾虚致病。在长期临床中 ,毕老师发现小儿因脾胃实证致病者更为多见。其实 ,早在《证治准绳》中就提出“脾实证”的概念 :“若脾气盛实 ,则亦痞膈中焦……夫中焦热隔 ,则肺与大肠不通 ,其热毒之气必上蒸于肺而生痰 ,故患热者 ,系脾实得之”,还指出“中焦脾实 ,用大承气汤”。不过并没有引…  相似文献   

16.
调理脾胃法临床应用举隅洮南市大通乡卫生院荀福和白城市中心医院史更秋【关键词】调理脾胃泄泻呃逆脾胃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脾胃学说指导临床,对胃痛、泄泻、呃逆、湿热中阻的胃胀,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泄泻、呃逆验案介绍如下:1泄泻症泄泻症,古...  相似文献   

17.
<正>脾胃系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中医学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论》中讲到"百病皆由脾胃而生";《金匮要略》也指出"四季脾旺,不受邪";张景岳曰:"善治脾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能治脾胃,使食进胃强,即所以安五脏也",均说明调理脾胃是中医防治疾病的关键环节。脾胃与五脏关系密切,脾胃调则五脏调,因此脾胃系统一旦出现了结构或功能的紊乱,必将影响到其他各系统的脏器功能,故防治疾病可从脾胃论治。目前西医治疗多应用抑酸、黏膜保护、促进胃肠动力等药物进行治疗,并采用饮食、运动疗法,来恢复紊乱的脾胃功能。  相似文献   

18.
五行学说揭示五脏在生理上相互关联、病理上相互影响,是有机自稳的控制系统,中土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尤为重要,是五脏的中心,五脏疾病皆可影响脾胃,临床可通过治疗脾胃而治他脏,亦可治他脏而来调理脾胃。徐景藩教授针对脾胃相关疾病如胃心疾病、胆心疾病、再障、糖尿病等运用五行原理诊治取得较好疗效。五行原理对探索现代社会疑难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诊断治疗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宁 《北京中医》1996,(2):27-27
诸证从脾胃论治北京天坛中医院(100061)张宁关键词脾胃学说,温补,温阳,清肝扶脾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处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从临床工作中深刻体会到,内科诸症多从调理脾胃入手,本着“中土为四运之轴,上输心肺,下盖肝肾,外灌...  相似文献   

20.
有关脾胃学说的理论探讨及临床诊治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危北海 《中医药学刊》2006,24(7):1189-1194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阐明机体的生理机能、病理机制和临床辨证论治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认真钻研中医理论,探求脾胃学说的渊源。在系统的整理和发掘中医文献中,笔者对历代浩瀚的中医经典著作中有关脾胃救灾说的理论阐述和经验诊治等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整理归纳,共分为4点:①《内经》为脾胃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②《伤寒杂病论》奠定了脾胃学说的临床证治基础;③唐宋金元时期,脾胃学说得以全面的发展;④明清时期,脾胃学说进一步充实完善。(2)脾胃学说的理论贡献。脾胃学说的理论内涵精辟丰富,对整个中医药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创意了独树一帜的学术流派。脾胃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元气之根;是人体气机升降运化之枢纽;是内伤病发生的根本内因。(3)系统整理脾胃疾病证治规律。依据脾胃学说的理论,对脾胃疾病的证治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纳分析,脾胃病的辨证主要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辨虚实,辨别邪正盛哀的偏胜;辨寒热,分析脾胃寒热之盛衰;辨气血津液;辨脏腑兼证。(4)探索证治规律,提高临床疗效。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很多疾病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出现脾胃证候,或为主症,或为兼症。而且只要一旦出现脾胃证候,就可以应用相应调理脾胃的方法治疗而取得明显的疗效。说明在多数疾病,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调理脾胃确是临床治疗的极其重要法则,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常见的证治如下:脾胃升降之证治;健脾固卫之证治;肝木克土之证治;培土生金之证治。中医对与胃肠功能障碍疾病的认识,主要是根据脾胃,大、小肠功能失常而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一系列变化,主要包括脾胃,大、小肠和肝肾等脏器的本身功能或其相互关系的失调。其病机有:①气机阻滞;②脾虚胃弱;③湿热蕴结;④气滞血瘀。中医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治疗主要是依据辨证论治的原则,随证型的不同,而遣方用药,本文列举了笔者常用治法与代表方剂,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