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6.
目的:探讨多科协助分层急救护理小组干预策略对恶性心律失常致心搏骤停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160例恶性心律失常致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多科协助分层急救护理小组干预策略;记录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正常时间、循环恢复正常时间、窦性心律恢复正常时间、抢救成功率,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简版(DASS-21)]、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价家属对护理满工作意度。结果: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正常时间、循环恢复正常时间、窦性心律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DASS-21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SF-36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科协助分层急救护理小组干预策略应用于恶性心律失常致心搏骤停患者中,可缩短自主呼吸恢复正常时间、循环恢复正常时间、窦性心律恢复正常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分层急救护理小组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18例急性STEMI患者。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分层组各59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分层组采用分层急救护理小组护理,观察两组急救处置效能、满意度、ST段降低率与预后情况。结果分层组急救处置效能(心电图报告、急诊冠状动脉造影、静脉通道、急诊室滞留)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救治5d内,分层组不良预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急救护理后,分层组患者满意度、抢救医生满意度、患者ST段降低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分层急救护理小组护理可缩短STEMI患者抢救时间进而改善预后,提高患者与急救医生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2年2月进行急救护理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医务人员严密观测患者的病情,采用卧位或者半卧位,持续吸氧,建立快速有效的静脉通路,并给予患者止痛、溶栓等急救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全面有效的急救护理后,存活者43例,1例死于心跳骤停、1例死于再次心肌梗死、1例由于合并严重的器官衰竭而死于抢救途中。医务人员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正确评估、现场急救、转运与监护、预见性护理等急救护理措施,对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吸氧护理、休息与活动、饮食护理、预防便秘、疼痛的护理、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认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溶栓治疗结合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等全面精心护理,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其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11.
吴佳  李娜 《妇幼护理》2023,3(23):5726-5728
目的 针对急诊护理路径对急诊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20例急诊性心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急诊护理路径.分析对比两组的救治情况、心理状态、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急诊分诊时间、急救时间、救治方案时间、缓解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护理小组干预对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干预方法的制订提供一定借鉴.方法: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采用重症护理小组干预的36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实施常规护理的3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机体状态[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新沂市人民医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1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研究。将2019年1~12月期间接受常规急救护理流程的39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将2020年1~12月期间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42例患者归入观察组。对比2组的急救时间、急救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院前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短,转运成功率和抢救成功率均更高(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可显著提升AMI患者的急救效果,缩短急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患者家属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评分值、护理满意度和出院时的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程度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出院时的心功能分级为Ⅰ级的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Ⅲ级和Ⅳ级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心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将整体护理方法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以本院患者为例,在本院展开护理工作,患者均为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共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有患者50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干预,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其整体护理干预,能够保证患者的快速恢复,减少心绞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往往是指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心肌坏死[1].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白细胞增高、发热、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合并症,严重者常可危及生命.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则是心肌梗死的临床危重症,也是造成急诊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而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在某种程度上给患者的家庭甚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 2].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在其死亡病例中大约有50%患者在发病后1h内死亡,故在发病早期给予积极得当的处理对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和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飞速发展,先进护理理念的日益更新和不断完善,以及医学科研人员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其全面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案也被广泛应用于此类疾病的辅助治疗[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护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本科室收治的138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不同时期适时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66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出院时比较两组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死亡人数、再梗死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在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再梗死、死亡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提高了心肌梗死患者救护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采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不同分出对照组(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和试验组(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每组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比较急诊急救指标、急救成功率、不良心理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左心射血分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首次心电图时间、疾病确诊时间、整体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下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忠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就诊至球囊扩张时州、平均住院时间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对疾病知识知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忠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对坎病知晓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忠者中具有高效性、实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加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出院前心绞痛程度、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与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状态、治疗满意程度与疾病认知程度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力、精神健康与一般健康状况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焦虑与抑郁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总体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显著性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家属满意度,借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