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外伤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急诊急救患者6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3例和对照组31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危机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外伤急诊急救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与护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急救护理管理,以提高急救护理服务质量。方法:抓住救护管理中的重要管理环节,对护理队伍和急救工作进行管理。结果与结论:通过急诊急救护理管理,提高急诊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更有效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严重复合性外伤程序化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30例严重复合性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进行程序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急救病死率,急救护理后的住院率及住院后患者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病死率和住院后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急救护理后住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大急诊管理力度,制定程序化急救护理措施可显著提升急救效果,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豆角碱中毒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对患者施行抢救组织管理,有效的催吐洗胃,静脉输液排毒,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群体心理护理。结果95例中毒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建立健全的急救系统,急诊护士的有序分工和具备的应急能力,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复合性外伤患者的急救方法及护理体会.方法 将200例复合型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包括建立呼吸通道、建立静脉通道、急救监护、输血与补液,观察组患者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病情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路、预防感染、预防压疮,心理护理等).对2组患者的抢救情况(急诊时、住院后的病死率及抢救后住院治疗)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急诊时病死率、住院后的病死率分别为14.0%、23.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46.0%(P<0.05).观察组患者经抢救后住院治疗86例(86.0%),对照组患者经抢救后住院治疗74例(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严重复合性外伤患者应用程序化急救护理,可为临床抢救争取更多的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与外伤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颅脑外伤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诊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危机管理与外伤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护理质量、临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干预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P<0.05);干预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急诊抢救时间、多科会诊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到手术室时间及有效救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良好率(70.00%)高于对照组(30.00%,P<0.05)。结论针对急诊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管理中,危机管理与外伤急救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全面提升患者临床干预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急诊急救护理带教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红云  冯现刚 《现代护理》2006,12(6):579-579
在急诊急救中锻炼实习护士。是护生实习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护生提高护理技能的重要途径。急诊急救护理工作具有时间紧急、任务繁重,患者病情复杂、急救现场气氛紧张等特点。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娴熟、过硬的护理操作实践技术和丰富的急诊急救经验。短时间内高质、高效配合医生完成急诊急救护理工作。因此,急诊急救护理带教不但要具备临床护理带教的一般特点,更因工作环境、护理技术操作等特殊性,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以下是笔者在带教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豆角碱中毒的急救与护理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患者施行抢救组织管理、有效的催吐洗胃、静脉输液排毒,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群体心理护理。结果125例中毒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健全的急救系统、急诊护士的熟练的技术、有序分工合作和具备有条不紊的应急能力,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外伤的急救及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19例心脏外伤患者的急救要点及护理措施。结果:心脏外伤患者急诊手术16例,保守治疗3例;抢救成功17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术前急救预案的启用以及尽早的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急救中护理工作的组织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突发性灾难事故造成大批伤病员急诊率有所增加,1998-2002年我院共收治18起308例因车祸、爆炸、中毒及自然灾害等造成的短期内大批急诊伤病员。我们运用野战外伤救护的方法,对病人进行急救处理,现将抢救护理的组织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总结837例急诊胸外伤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急诊胸外伤患者具有伤情复杂、病情严重、危及生命的特点,做好伤情评估、及时纠正休克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2.
模拟急救在急救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适应急救护理工作的需要,培养急诊护士急救技术、配合与应急能力,我科组织了“重症急救技能比赛”,现将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诊急救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 识别和评估临床急诊急救患者的护理风险,制定和完善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防范制度,针对重点环节落实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对比风险管理前后护理缺陷、投诉的变化.结果 急诊急救工作护理缺陷和护理投诉的发生率下降.结论 加强对临床急诊急救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护理缺陷的发生,减少护理投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三步心理护理在急诊急救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三步心理护理的概念,介绍三步心理护理在l 436例急诊急救病人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急腹症病人、外伤病人、服毒病人、高位截瘫和残肢急诊病人等的心理护理,提出急诊急救病人进行三步心理护理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852-2853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急诊科接治的68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急诊外科护理,实施常规急救模式;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外科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危机管理及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8.2%,研究组患者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机管理结合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急诊外伤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比较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加深研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时间与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1日~2021年2月28日进行抢救治疗的11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急救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发病后急诊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前及随访至8周后病情恢复情况[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F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结果:观察组急诊就诊至做CT时间、急救就诊至化验结果出来时间、急诊就诊至神经科会诊时间、接受进一步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8周后,两组NFD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至8周后,两组MMSE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可以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各项检查及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性外伤患者早期急救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06例严重多发性外伤患者进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补液、创伤处理及生病情监测等早期急救护理。结果:本组急救成功95例,抢救无效死亡11例,抢救成功率89.6%。结论:积极有效的早期急救措施可提高严重多发性外伤患者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CRAMS评分法的护理干预对急诊手外伤急救效果与恢复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急诊手外伤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CRAMS评分法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果及手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伤情评估正确率高于对照组,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arroll手功能评分及TA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CRAMS评分法的护理干预在急诊手外伤患者中应用,能显著改善急救效果,促进手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3·01事件”后7名胸外伤伤者的急救护理。主要包括启动院、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统筹安排急救力量,运用应急管理,采取应急急救措施,对胸外伤患者给予迅速、有效的急救护理,胸外科专科护理及社会各界的心理干预。认为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预案的启动,应急措施、临床救治措施的实施及心理干预是突发事件伤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26例喉外伤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喉外伤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诊疾病之一,严重喉外伤常累及颈部软组织、气管、食管,后果严重,病死率高。采取正确急救措施、良好护理配合是急救成功的关键。本院1998-2004年共收治急诊喉外伤26例,经抢救治疗均获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