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失眠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人,治疗组予以针刺背俞穴(神道、心俞、肝俞、脾俞、膈俞)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内关、神门、三阴交、百会、四神聪)治疗。10次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结果比较,在睡眠障碍的改善方面有显著性差异,t=2.29,P=0.00(P〈0.01,FAS),t=2.18,P=0.00(P〈0.01,PPS);在睡眠效率的改善方面有显著性差异,t=0.38,P=0.00(P〈0.05,FAS),t=0.38,P=0.00(P〈0.05,PPS);中医症状积分在难以入睡方面有显著差异,Z=-2.33,P=0.02(P〈0.05,FAS);Z=-2.19,P=0.02(P〈0.05,PPS)。结论:针刺背俞穴与常规针刺治疗失眠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针刺背俞穴组在改善PSQI各项积分中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碍、中医症状中难以入睡方面以及远期疗效方面优于常规针刺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俞加膈俞为主穴辨证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慢性失眠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主穴选取五脏俞加膈俞予针刺治疗,对照组选取双侧神门、内关、安眠,百会。同时两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配穴,两组针刺治疗均每日1次,连续5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天,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7个相关因子。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7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睡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睡眠障碍评分和总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除睡眠障碍、睡眠药物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目治疗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五脏俞加膈俞为主穴辨证治疗慢性失眠疗效确切,并优于常规穴位,对于改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基于"四海"理论针刺与针刺背俞穴治疗肺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基于"四海"理论选穴足三里、大椎穴针刺治疗,对照组予针刺肺俞、脾俞、胃俞、大肠俞,治疗5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其中医证候积分、疲劳量表积分(FS-14)及总体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FS-14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四海"理论选穴针刺与针刺背俞穴对于肺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相当,但基于"四海"理论选穴针刺对于中医证候积分、疲劳量表积分的疗效优于针刺背俞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联合艾灸神阙穴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针刺背俞穴联合艾灸神阙穴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连续治疗6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疲劳量表积分(FS-14),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FS-14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联合艾灸神阙穴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针刺联合艾灸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眼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组(30例)与常规针刺组(30例),眼针组针刺双侧上焦区与心区,常规针刺组针刺印堂、四神聪、安眠等穴位,每次20min,均每日1次,15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眼针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针组与常规针刺组治疗后PSQI总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眼针组在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方面改善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与常规针刺治疗卒中后失眠均有效,在缩短入睡时间,改善睡眠障碍与日间功能障碍方面眼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6.
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为主与常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瘀血阻络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方法分为背俞穴组(A组)、常规针刺对照组(B组)、非穴位针刺组(C组),每组40例。疗程4星期。观察三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记分)、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均有改善,A组中医证候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总有效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积分降低值、Barthel指数记分提高、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能明显改善中风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对于常规针刺治疗及非穴位针刺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张治强 《光明中医》2011,26(8):1624-1626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西药思诺思对照组和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治疗28天后,对其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进行比较。结果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优于西药对照组的73.3%(P〈0.05)。针刺治疗组的睡眠质量完全改善率为73.3%,西药对照组为43.3%(P〈0.05)。针刺治疗组对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的改善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思诺思,主要体现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等方面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背俞穴埋线治疗产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产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例,采用背俞穴埋线治疗,1次/周;对照组36例,睡前口服艾司唑仑片,1 mg,1次/日,治疗2周为1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PSQI减分率及中医症候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分值均有降低,且治疗组的降低趋势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在改善入睡困难、眠浅易醒、心中烦躁、白昼疲劳方面,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背俞穴埋线治疗产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为临床治疗产后失眠另辟一条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头穴埋线疗法对失眠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收集失眠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埋线组33例和针刺组31例。埋线组取百会、神庭、风池(双)穴位埋线治疗,每周1次,4周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百会、神庭、风池(双)、神门(双)、内关(双)、三阴交(双)等穴位,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每周治疗3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两组均于疗前、治疗第2周及第4周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第2周,传统针刺对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埋线组对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对睡眠因子的改善情况各有侧重;治疗第4周,针刺组和埋线组对各项睡眠因子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两种方法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总体改善没有明显差异,但埋线组在后期治疗过程中改善患者入睡时间方面优于针刺组。结论:头穴埋线与针刺疗法均能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穴埋线疗法改善失眠患者入睡时间因子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背俞穴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结合背俞穴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丹参酮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9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结合背俞穴刺络放血治疗痤疮可有效减少皮损,改善疼痛和瘙痒症状,疗效优于口服丹参酮胶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艾灸及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对6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观察,艾灸组以艾炷灸五脏背俞穴治疗,针刺组以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疲劳评定量表》积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降低,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疗效显著。两组患者组间整体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差异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方案在临床症状总体改善方面疗效相同。单个症状改善上各具优势。结论:本课题研究采用艾灸及针刺五脏俞治疗CFS取得显著疗效,两者疗效相同,但在单项症状改善方面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快针浅刺背俞穴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给予快针浅刺背俞穴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配合耳针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治疗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7. 42%、93. 55%,对照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8. 06%、83. 87%。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分别提高了19. 36%、9. 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快针浅刺背俞穴能明显提高常规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且操作简便,安全效优,对临床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本研究对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常用选穴处方进行优化,初步拟定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基础方。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9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1组,针刺2组,西药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4周,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定临床疗效。结果:针刺1组在睡眠效率因子的自身治疗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组PSQI量表各因子及总分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对照组在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因子的自身治疗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组在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方面与其余两组对比均有统计意义(P0.05),西药对照组在入睡时间方面与另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对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西药治疗,尤其是针刺2组PSQI的各个因子均有改善,在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明显优于其余两组,而西药治疗对入睡时间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失眠患者74例,根据单双号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谷维素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0%,优于对照组的78.38%(P0.05),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采用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促进患者睡眠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背俞穴治疗哮喘的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分为背俞穴组、针灸组、针刺组,三组均每星期治疗2次,10次为1疗程,治疗3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与结论:背俞穴组和针灸组控显率均高于常规针刺(P〈0.05),针灸组控显率略高于背俞穴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背俞穴治疗哮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背俞穴治疗哮喘的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分为背俞穴组、背俞穴加艾灸组、常规针刺对照组,三组均每星期治疗2次,10次为1疗程,治疗3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与结论背俞穴组和背俞穴加艾灸组控显率均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背俞穴加艾灸组控显率略高于背俞穴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背俞穴治疗哮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邢越  孔令丽  李樱  王淑杰 《陕西中医》2021,(12):1773-1775,1782
目的:研究针刺五脏俞联合涌泉穴艾灸对脑卒中失眠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的影响。方法:80例脑卒中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针刺五脏俞联合涌泉穴艾灸治疗,对照组予艾司唑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血清5-HT、DA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失眠、心烦、精神萎靡、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评分和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5-HT高于对照组,D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五脏俞联合涌泉穴艾灸可以改善脑卒中失眠睡眠质量,提高血清5-HT、降低血清DA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元针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失眠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以通元针法治疗,选穴以百会、心俞、膈俞、天枢为主穴,配穴取背俞穴、气海、关元、归来;对照组以常规针刺法治疗,选取四神聪、三阴交等穴。2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率、匹兹堡睡眠治疗指数总评分分别为80.0%、(7.14±0.66)分与76.0%、(8.27±0.63)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2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94,P0.05)。结论:通元针法能够提高失眠患者远期睡眠质量,降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  相似文献   

19.
背景:失眠已成为威胁公众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针灸在治疗失眠方面具有疗效高和副作用小的优势。目的:观察头穴透刺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将符合纳入标准、源于解放军总医院针灸科门诊的7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其中脱落4例,最终头穴透刺组纳入32例,常规针刺组纳入34例。头穴透刺组给予头穴透刺法,而常规针刺组则给予一般针刺疗法。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主要结局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和睡眠结构各成分的变化。结果:头穴透刺组总有效率为90.6%,优于常规针刺组的73.5%(P0.05)。头穴透刺法对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的改善均优于常规针刺法(P0.05,P0.01)。头穴透刺法能明显增加睡眠总时间和深睡期时间,与常规针刺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穴透刺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主要体现在改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艾灸背俞穴为主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名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针灸疗法、西药进行治疗,评价治疗前后和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量表积分及每周失眠天数变化。结果:针灸组和西药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各成分积分及PSQI总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灸组与西药组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上无明显差异,但在入睡时间与日间功能紊乱评分在治疗后与随访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治疗和舒乐安定口服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失眠情况;艾灸背俞穴为主的针灸疗法优势主要体现在改善患者的入睡时间及改善患者日间功能紊乱方面,且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更少,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