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神经外科和神经病学对X线检查的需要量逐年增加,目前主要的发展方向是提高信息量,减少X线负荷,降低检查成本。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萤光血管造影。目前报导萤光血管造影诊断脑血管损害的资料已有50篇。作者建议把这种方法叫做萤光脑血管造影。应用MSI-850型萤光血管造影机,包括萤光暗箱和镜头10×10cm萤光暗箱产生图形通过电子光学转换器(зon)、录相机、电视管显示于电示监控银幕、进行目测检查。зon放大图象1.5和2倍。萤光暗箱每秒产生图象0.5~12副。另有X光伦琴暴光计和显影机。  相似文献   

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是应用数字计算机程序产生图像的X线检查方法。可用动脉插管注入造影剂或静脉注入造影剂进行数字血管造影。 减影技术是首先将组织图像转变成数字信号输入电子计算机储存,然后将造影剂注入血流获得第二次组织图像也输入计算机,两者数字相减清除了相同结  相似文献   

3.
正脊髓血管造影,尤其是经皮穿刺股动脉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脊髓血管疾病的金标准。至今,由于影像技术、DSA血管造影机诸多后处理功能的进步,如三维成像技术(three-dimensional imagingtechnology;图1)、最大密度投影成像(maximumintensity projection,MIP;图2)、双容积重建(doublevolume,DV;图3)与三维影像融合技术(three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通过对DSCT头颅DE-CTA与Neuro-DSA的对比研究,探讨DE-CTA的优势和不足。材料与方法 DSCT 头颅CTA检查正常者3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0例行DE-CTA扫描;B组100例行Neuro-DSA扫描。对A、B两组血管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后处理方法、扫描和后处理时间及数据的容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 A、B两组血管图像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图像质量Ⅰ级者明显多于其它等级, 2. A、B两组辐射剂、时间和数据量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DE-CTA增强扫描时间长于Neuro-DSA组,数据量大于Neuro-DSA。但辐射剂量、完成检查所需时间、图像减影时间低于Neuro-DSA。3. DE-CTA有5种独特的后处理重建方式,但颅底部去骨的效果Neuro-DSA优于DE-CTA。结论 1. DE-CTA和Neuro-DSA图像质量无差异,均可清晰显示脑血管,甚至细小的血管末梢。2. DE-CTA辐射剂量低于Neuro-DSA技术26.3%,减影所需时间少于Neuro-DSA技术,只需一次扫描,避免受检者移动所引起的图像配准问题。3. DE-CTA多种后处理重建方式,使图像更直观,诊断信息更丰富。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烟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雾病(Moyamoya病)诊断的必需条件是,传统血管造影(conventional angiography,CA)显示出颅内动脉有狭窄性变化或出现烟雾血管造影。但是CA具有创伤性,尤其是在儿童并不一定完全安全,不适宜于多次检查,也不适用于随访观察及对高危人群进行筛选。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正成为诊断阻塞性脑血管病的另一种可靠方法,无创伤性且在重点医疗机构广泛应用。本研究通过与CA比较,评估MRA诊断烟雾病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在半球TlAs或一过性黑朦病人,脑血管造影对颈动脉损害的诊断及其形态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90%的病人造影可证实有血管狭窄或溃疡性损害。如进行外科治疗,可预防中风的发生;而差不多这些病人都适合手术治疗。作者对有上述症状而行双侧脑血管造影的301名病人进行了分析。所有脑血管造影均作经皮股动脉插管,用Conray-60作对比剂。术后第8和第24  相似文献   

7.
CT血管造影诊断破裂脑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运用CTA诊断破裂脑动脉瘤。方法对怀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40例病人施行CTA检查,采用Philips Tomoscan AVP1螺旋CT机,数据经计算机工作站处理后以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和表面遮盖法重建(SSD)法显示,由放射科医师和神经外科医师共同阅片。结果本组40例病人共检出25例28个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3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3例,后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眼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右侧颈内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合并同侧颈内动脉床突周围段芽孢状微小动脉瘤2例。20例脑动脉瘤做了开颅手术治疗,其中15例单纯根据CTA检查结果手术,术中证实诊断。结论CTA具有快速、简便、安全、可靠的优点,可作为破裂脑动脉瘤和急诊手术前首选的检查。  相似文献   

8.
9.
动脉瘤的诊断历来靠脑血管造影来诊断.自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发展以来.已单独应用于诊断颅内动脉瘤.待别是前部中线动脉瘤(?)这种检查基本无侵袭性且无假阴性.而DSA则有假阴性的的病例(?)作者对9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MRA.发现3(?)例前部中线动脉瘤(?)其中21例仅根据MRA行手术(2(?)例为前交通动脉瘤.1例为大脑前动脉远侧段动脉瘤).均经中线入路夹闭动脉瘤.证实MRA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介绍了一种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方法,并将这一方法与动脉造影及核磁血管照相(MRIA)进行了对比,对其优缺点及适应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超早期脑梗死的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比例及其分布。方法 观察对象为发病6h以内中度至重度的缺血性卒中,头颅CT排除出血,拟选择进行动脉内溶栓的患者。全部进行高选择性颈部和颅内血管造影。同步检查正侧位血管造影相和连续动态电影录像。必要时增加检查斜位相。使用血管直径和血管床灌注评分(TIMI)判断血管狭窄程度。分析血管狭窄部位、受累血管数目以及血管狭窄形态。结果 共收集了30例患者,平均57岁,其中男性23例。发病至血管造影时间(218±64)min。头颅CT显示陈旧脑梗死灶2例,可疑低密度9例,其余正常。血管造影显示87%患者有血管狭窄或者闭塞,其中20例(77%)为前循环受累,6例(23%)后循环受累;另外还发现10条无临床症状的血管狭窄或者闭塞。4例(13%)血管造影正常。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受累最为常见。后循环受累的血管中以椎动脉最为常见。多部位和多血管受累达11例(37%)。高度狭窄的血管中需要高选择加压才显示血管残腔。1例患者同时有双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结论脑梗死6 h内超早期血管造影显示大部分患者有肯定的脑血管狭窄或者闭塞。在选择治疗的方法和治疗途径上应该考虑不同的血管狭窄程度、部位和同时受累的血管数目。  相似文献   

12.
CT血管造影诊断破裂脑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运用CT血管造影(CTA)诊断破裂脑动脉瘤。方法对怀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16例病人施行CTA检查,采用PhilipsTomoscanAVP1螺旋CT机,120kV,200mAs,层厚1.5mm,螺距1,重建间隔0.05mm。造影剂为欧乃派克100ml,2.5~3.0ml/s的速度经肘正中静脉注入,16~18s后扫描。数据经计算机工作站处理后以MIP和SSD法显示,由放射科医师和神经外科医师共同阅片。结果本组16例病人共检出13例16个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8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右侧颈内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合并同侧颈内动脉床突周围段芽孢状微小动脉瘤2例。10例脑动脉瘤做了开颅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5例,生活自理2例,重度残废2例,植物生存1例。未手术的3例病人,其中1例Hunt-HessⅤ级者术前准备时死亡,1例放弃治疗死亡。1例基底动脉梭形膨大者保守治疗,遗有脑干受压症状。结论CTA具有快速、简便、安全、可靠的优点,可作为破裂脑动脉瘤和急诊手术前首选的检查。  相似文献   

13.
血管造影后发生的急性脑缺血发作(TIAs)可能为导管尖栓子形成进入颅内循环或导管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所致,常突然发生于造影台上,但晚发的患者少见。作者报导3例女性患者分别于主动脉弓造影、心导管检查和脑血管造影后6~48小时发生反复的TIAs症状,但14~20个月后随访无复发。显然,晚发的TIAs与血管造影有关,但其机制不明。为了证实血管造影和血小板活性的关系,作者测定了16例阻塞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血小板活性指标的血浆β-血栓球蛋白(βTG)水平。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合了51例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的结果。包括14例动静脉畸形,12例脊髓肿瘤和25例其他脊髓和脊柱疾病。造影成功40例(78.4%),其中28例(54.9%)发现脊髓前动脉的移位或病理血管。 对脊髓血管的有关解剖,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的常规方法,放射学特点,适应症和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在本文研究中,对60例有详细临床资料的患者全部作了主要臂、头血管的完整造影。60例病人中,男43、女17例;平均年龄:男63.5岁,女65.8岁。自卒中至入院的病程均在一月以内,病情稳定或好转。所有患者入  相似文献   

16.
作者复习文献,有31例颅内动脉瘤在脑血管造影中破裂出血,其预后多不良。本文又报告4例由脑血管造影引起并证实是颅内动脉瘤自发出血所致(其中1例是过去未报告的动静脉畸形在造影中发生出血)。作者再次强调这种可能并发症的危险性。作者认为脑血管造影的并发症是罕见的,如Niozuma 在939例囊状动脉瘤脑血管造影期间再出血只发牛1例(0.105%)。美国5,484例脑血管造影中  相似文献   

17.
自1854年Luschka氏描述脑部血管畸形以来,这种先天畸形的出现、演进及手术治疗不断有所研究.1948年Olivecrona氏等发表60个病例的详细报告,阐明血管造影总是能揭示AVM的存在,因而认为这是诊断本病的最根本方法.然而,1956年Crawford和Russell通过二例表现为无血管的肿瘤型AVM而对此提出异议.迄今,文献已报导27例血管造影未能证实的AVM,本文补充报导6例,他们在CT上都表现为局部高密度病灶.6例中2例有颞叶癫癎,2例有杰克逊癫癎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畸形杂交手术中美兰血管造影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患者仰卧位穿刺股动脉、留置长鞘,保留长鞘尾端在体外的长度约20 cm ,并将其无菌包裹后固定在臀部外侧。然后患者改为俯卧位行后入路脊髓血管畸形切除,术中将造影管埋入供血动脉,分别使用碘造影剂和美兰进行脊髓血管造影。美兰造影过程中使用诱发电位监测脊髓功能。结果2013年7月~2015年9月完成脊髓血管畸形杂交手术中美兰血管造影46例,其中31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13~65岁,平均35.6岁;髓内动静脉畸形30例,髓周动静脉瘘16例。其中38例(81.6%)病变完全切除,8例(18.4%)髓内动静脉畸形为保留脊髓功能次全切除病变。美兰造影过程中未见诱发电位改变。结论脊髓杂交手术中,美兰血管造影能够帮助术者辨别畸形血管团的结构,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血管造影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性的螺旋CT血管造影(SCTA)与MR血管造影(MR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对治疗的指导价值,并对两者作比较。方法28例病人同时行SCTA、MRA、DSA,以DSA作为金标准,对SCTA与MRA作比较。结果①23例行SCTA及时间飞跃法(TOF)MRA者,SCTA诊断脑动脉瘤的准确性高于TOFMRA(P<0.05)。②SCTA较TOFMRA测量脑动脉瘤的最大径准确性高(P<0.01),TOFMRA测量值常偏小。③SCTA测量的栓塞治疗最佳投照角度与DSA符合率94.7%。④动态增强(DCE)MRA的图像清晰度及价值与SCTA相似。结论SCTA对体积小、破裂出血的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以及对动脉瘤测量的精确性高于TOFMRA,SCTA可较准确地测量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最佳投照角度,DECMRA是脑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术后随访的较好方法,DCEMRA的实用价值与SCTA相似。  相似文献   

20.
烟雾病的血管造影改变和分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高山 《中国卒中杂志》2008,3(7):505-508
最初烟雾病的诊断是依据脑动脉造影,而且早在1969年日本学者Suzuki和Takak就已经根据脑动脉造影建立了烟雾病脑动脉造影的分期.除了分期之外,DSA也提供了烟雾病某些特殊的血管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