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抗C1q抗体与疾病活动及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110 例SLE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C1q抗体的水平。110例SLE患者按LN判定标准分为LN组(41例)和非LN组(69例)。比较分析其与补体C3、C4、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疾病活动性指标抗双链 DNA(anti-double-stranded DNA antibody,anti-dsDNA)抗体的相关性,并通过联合检测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ies,AnuA)及抗dsDNA抗体判断其在LN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SLE患者中血清抗C1q抗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11.90±23.83)U/mL vs(2.73±4.18)U/mL,P0.05]。LN患者血清中抗C1q抗体水平与抗dsDNA抗体、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补体C3、C4含量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联合检测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和AnuA显著提高LN的诊断价值。结论 抗C1q抗体水平能反映SLE的疾病活动程度,并与SLE肾损害相关,联合检测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和AnuA有助于LN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抗核小体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瀑  严立 《检验医学》2004,19(4):341-343
目的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NuA)的检测在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5例LN和1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无肾炎患者血清ANuA,并同时进行抗双链DNA(抗dsDNA)和抗Sm抗体检测.结果 LN组与SLE无肾炎组患者ANuA阳性率和抗ds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P<0.05),而抗Sm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LN组中,ANuA阳性率高于抗dsDNA(P<0.05),在SLE无肾炎组中,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14例尿蛋白<3.5 g/24 h的LN患者ANuA阳性率高于抗dsDNA(P<0.05),而21例尿蛋白≥3.5 g/24 h的LN患者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LN组患者血清ANuA含量明显高于SLE无肾炎组.结论血清ANuA的检测对于LN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狼疮性肾炎(LN)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28例LN患者(LN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IL-6水平。结果:①LN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经治疗后IL-6水平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②LN组患者血清IL-6水平与抗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与血清补体C3呈负相关。结论:IL-6参与了LN的发病,与LN的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段继惠  江雁  穆红  唐志琴  姜洁纯 《临床荟萃》2013,28(2):141-143,147
目的研究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跨膜蛋白活化物及钙调亲环素配体相互作用分子(TACI)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方法,检测42例LN患者,30例非LN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ACI mRNA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B淋巴细胞表面TACI表达百分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抗双链DNA抗体(dsDNA)水平;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中补体C3的水平。结果①LN组非LN组和和健康对照组TACI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6.07±0.46,7.73±0.60和8.02±0.51。LN组TACI mRNA表达水平高于非LN组及健康对照组;非LN组TACI mRNA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②LN组、非LN组和健康对照组B淋巴细胞表面TACI表达百分率分别为:(7.95±1.58)%,(3.98±1.29)%和(2.87±0.56)%。LN组B淋巴细胞表面TACI表达百分率显著高于非LN组和健康对照组;非LN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③LN患者PBMC中TACI mRNA的表达水平与抗dsDNA抗体呈显著正相关(r=0.312,P<0.05);与补体C3呈显著负相关(r=-0.315,P<0.05)。结论 LN患者TACI表达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过程;治疗后TACI表达水平降低,减轻炎症损害,可能成为评价疗效和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 (ANuA)的检测在狼疮性肾炎 (LN)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35例LN和 1 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无肾炎患者血清ANuA ,并同时进行抗双链DNA(抗dsDNA)和抗Sm抗体检测。结果 LN组与SLE无肾炎组患者ANuA阳性率和抗ds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P <0 .0 5 ) ,而抗Sm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LN组中 ,ANuA阳性率高于抗dsDNA(P <0 .0 5 ) ,在SLE无肾炎组中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1 4例尿蛋白 <3.5g/2 4h的LN患者ANuA阳性率高于抗dsDNA(P <0 .0 5 ) ,而 2 1例尿蛋白≥ 3.5g/2 4h的LN患者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LN组患者血清ANuA含量明显高于SLE无肾炎组。结论 血清ANuA的检测对于LN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和尿液中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肾损伤分子-1(KIM-1)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LN患者60例作为LN组,LN患者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2000(SLEDAI-2000)评分系统分为LN活动组(SLEDAI评分≥10分)35例和非活动组(SLEDAI评分10分)25例;再按照ds-DNA抗体是否阳性分为抗ds-DNA抗体阳性组35例,抗ds-DNA抗体阴性组25例,另选取该院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血清及尿液中IL-18和KIM-1的表达水平。结果 3组血清和尿液IL-18和KIM-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N活动组血清和尿液IL-18和KIM-1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组与对照组,非活动组血清和尿液IL-18和KI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N患者血清和尿液中IL-18和KIM-1水平在抗ds-DNA抗体阳性组与抗体阴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相关性结果显示:LN患者血清中的IL-18和KIM-1水平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尿蛋白定量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且补体C3、补体C4、红细胞沉降率及SLEDAI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LN患者尿液中的IL-18和KIM-1水平与白细胞计数、补体C3、补体C4之间呈负相关,且C反应蛋白、尿蛋白定量、红细胞沉降率及SLEDAI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LN患者血清和尿液中IL-18和KIM-1的水平均增高,说明IL-18和KIM-1在LN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且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估LN严重程度及监测病情的活动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 (anti nucleosome ,ANuA)的检测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意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35例狼疮性肾炎 (LN)患者和 12例SLE无肾炎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 ,并同时进行抗双链DNA和抗Sm抗体检测。LN组与SLE无肾炎组患者ANuA阳性率差别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0 1) ,抗dsDNA阳性率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抗Sm抗体阳性率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在LN组中 ,ANuA阳性率高于抗dsDNA(P <0 .0 5 ) ,在SLE无肾炎组中 ,ANuA阳性率和抗dsDNA阳性率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LN组患者血清ANuA含量明…  相似文献   

8.
血清抗体与狼疮性肾炎肾脏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自身抗体与狼疮性肾炎(LN)的关系。方法:检测84例LN患者(其中51例行肾穿刺活检病理)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分析LN患者血清抗Clq抗体与LN的病理分型及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关系。结果:抗Clq抗体阳性组LN患者与抗Clq抗体阴性组比较:C3、C4显著降低(P<0.01),SLEDAI活动性评分、ESR、CRP显著升高(P<0.05),抗dsDNA抗体、AnuA阳性率显著升高(P<0.01),抗SSB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肾脏病变活动性指数显著升高(P<0.01),肾脏病变慢性指数显著降低(P<0.01)。在抗C1q抗体阳性组,血清中抗C1q抗体与肾脏组织中C1q和C3的阳性率明显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患者血清中的抗C1q抗体与狼疮疾病活动和肾脏损伤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检测血清中抗Clq抗体对判断LN患者肾脏病变的活动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狼疮性肾炎(LN)患者尿液miR-26a、miR-146a表达及对病情活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158例LN患者,按照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将其分为LN稳定期组(88例)和LN活动期组(70例);选取同期本院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一般资料及常规实验室指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N病情活动的因素;分析LN患者尿液miR-26a、miR-146a预测病情活动的效能。结果 LN活动期组和LN稳定期组的补体C3、补体C4、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及尿液miR-26a、miR-146a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N活动期组的补体C4、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及尿液miR-26a、miR-146a表达量均低于LN稳定期组,尿酸水平高于LN稳定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液miR-26a、miR-146a均是影响LN患者病情活动的因素(P<0.05)。尿液miR-26a、miR-146a及二者联合预测LN患者病情活动的曲线下面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对狼疮性肾炎(LN)和不伴肾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06例SLE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NA,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补体(C3、C4)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结果 406例SLE患者中,ANA阳性率94.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患者LN组与非LN组ANA核型均以核均质型和核颗粒型为主,LN组这2种核型占84.35%,非LN组占72.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组胞浆颗粒型占11.31%,与非LN组的2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组与非LN组IgG、IgA、IgM、IgE水平均增高,而C3、C4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3水平在LN组降低更明显,与非L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NA、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联合检测对提高SLE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观察等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血清补体C1q水平变化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s)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46例SLE患者,其中狼疮性肾炎(LN)19例,非LN 27例;另按照病情活动性分为活动期组(24例)和稳定期组(22例),并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1q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PBLCs CD80及CD86的表达。结果 SLE组(LN组和非LN组)血清C1q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BLCs表面CD80和CD86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LN组C1q水平低于非LN组、PBLCs表面CD80和CD86的表达高于非LN组(P<0.05)。与稳定期组比较,活动期组SLE患者C1q水平降低,PBLCs表面CD80和CD86的表达升高(P<0.05)。SLE患者中C1q与CD80、CD86呈负相关。结论 C1q和CD80、CD86呈负相关,C1q、CD80/CD86共刺激分子与SL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 3,Gal-3)水平与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疾病活动和病理活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83例LN患者,其中活动型LN患者42例,病情稳定型41例,另4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收集受试者空腹外周血,检测血清Gal-3、抗双链DNA(double-stranded DNA,ds-DNA)抗体、补体3(complement 3,C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水平,分析血清Gal-3水平分别与抗ds-DNA抗体、C3、活动指数(activity index,AI)及血清TNF-α、IL-1β水平的相关性;取肾活检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肾组织Gal-3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Gal-3与肾组织巨噬细胞分布情况。结果:相比于健康受试者,LN患者血清Gal-3、TNF-α及IL-1β水平显著升高,且活动型LN患者上述因子水平显著高于病情稳定型LN患者(P<0.05);血清Gal-3水平分别与AI、抗ds-DNA抗体及TNF-α、IL-1β水平呈正相关,与补体C3呈负相关;活动型LN患者肾脏组织中Gal-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病情稳定型LN患者。结论:活动型LN患者血清Gal-3与LN病理活动指数呈正相关,Gal-3可能通过调控炎症反应介导LN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与狼疮性肾炎(LN)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52例LN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H水平。结果:LN组血清GH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活动期LN组GH水平显著高于静止期LN组(P<0.05);52例LN患者血清GH水平与抗ds-DNA水平呈正相关(r=0.713,P<0.05)。结论:LN患者血清GH水平与病情活动有关,可将GH作为判断LN病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GH在LN发病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指标及C1q抗体(Anti-C1q)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4例SLE患者(SLE组)及10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中Anti-C1q、双链DNA(dsDNA)抗体、其他相关自身抗体及生化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组的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3.89±0.65)mmol/L vs.(1.12±0.48)mmol/L,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0.8±0.2)mmol/L vs.(1.2±0.3)mmol/L,P0.0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升高[(5.5±1.4)mg/L vs.(0.9±0.6)mg/L,P0.05],补体C3水平降低[(87.6±14.7)mg/L vs.(128.2±20.3)mg/L,P0.05],补体C4水平降低[(16.2±4.8)mg/L vs.(29.1±7.4)mg/L,P0.05]。SLE组Anti-C1q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44±20)U/mL vs.(6.5±1.8)U/mL,P0.05],其中活动期SLE患者Anti-C1q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5),狼疮性肾炎(LN)患者Anti-C1q水平明显高于非LN患者(P0.05),dsDNA抗体阳性者Anti-C1q水平明显高于dsDNA抗体阴性者(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各种生化指标和自身抗体的异常为患者疾病诊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其中Anti-C1q的异常表达更有助于对活动期SLE和LN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王康  广东  深圳  )  郑学  广东  深圳  )  戴勇  广东  深圳  )  刘华  广东  深圳  )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5):1169-1170,117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核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A2/B1(hnRNP A2/B1)的水平。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9例设为狼疮组,3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设为慢性肾炎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nRNP A2/B1水平。按照C3、C4,anti-DNA抗体阴性或阳性将狼疮组患者分成两组,对两组患者血清hnRNP A2/B1进行t检验。对狼疮患者蛋白尿的量以及病情活动程度进行赋值和血清HnRNP A2/B1水平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狼疮组与慢性肾炎组患者血清hnRNP A2/B1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24,P=0.811);狼疮性肾炎患者与慢性肾炎组患者血清hnRNP A2/B1浓度无显著差异(t=0.327,P=0.748),狼疮患者中dsDNA阳性和阴性的hnRNP A2/B1水平无显著差异(t=0.397 P=0.695);狼疮患者中血清补体水平降低的血清hnRNP A2/B1浓度显著高于补体正常者(t=-2.282,P<0.05)。狼疮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与血清hnRNP A2/B1水平无等级相关性,(Spearman等级的相关系数为0.259,P=0.174);狼疮活动度与血清hnRNP A2/B1水平存在正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431,P<0.05)。结论狼疮活动期患者血清hnRNP A2/B1水平显著提高,其临床价值仍需后续研究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N)患者血清核小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核小体水平,并分析其与SLEDAI、血清补体水平、尿蛋白水平的相关关系. 结果LN活动组、静止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核小体水平分布为(32.7±6.9)、(28.2±3.4)、(12.5±9.4) pg/mL,组间比较,活动组较静止组、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01);LN患者血清核小体水平与LN患者蛋白尿水平、SLEDA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血清补体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结论LN患者血清核小体水平增高,并与SLEDAI呈正相关,提示核小体参与了SLE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以作为评价疾病活动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补体C9、凝溶胶蛋白(GSN)与肾功能及疾病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101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eGFR≥90 mL/(min·1.73 m2),n=57]和肾功能不全组[eGFR<90 mL/(min·1.73 m2),n=44]。所有患者入院后24 h内检测血清补体C9、GSN,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血清补体C9、GSN与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功能的关系。随访后根据疾病转归情况分为恶化组(n=35)和好转组(n=66)。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补体C9、GSN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疾病转归的相关因素。结果 肾功能正常组患者血清补体C9低于肾功能不全组,血清GSN水平高于肾功能不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补体C9与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肾功能呈显著负相关(r=-0.554...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狼疮性肾炎(LN)对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红细胞沉降率(ESR)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3例狼疮性肾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接受厄贝沙坦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接受厄贝沙坦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β2-MG、ESR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β2-MG、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硫唑嘌呤治疗LN患者,能够降低血清β2-MG、ESR水平,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减少肾损伤,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分析狼疮肾炎(LN)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 方法:选取65例SLE患者,其中35例并发肾炎为LN组,30例未并发肾炎为SLE无肾炎组,以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相关血清学免疫指标。 结果:LN患者组外周血CD4+细胞水平、CD4+/CD8+比值及C3水平明显低于SLE无肾炎组及健康人对照组(P<0.05),IgG、IgM、24 h尿蛋白定量、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水平明显高于SLE无肾炎组及健康人对照组。 结论:LN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补体水平均显著降低,与肾功能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u NGAL)水平与狼疮性肾炎(LN)活动性及病理分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104例(包括63例LN患者及41例非肾炎SLE患者)及对照者60例(包括非SLE的其他自身免疫病和健康人对照者各30例)的血液及尿液标本,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NGAL。结果 LN患者u NGAL高于非肾炎SLE患者(P0.01),而两者s NGA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期LN患者u NGAL水平高于静止期LN患者(0.8±0.4 ng/mg Cr vs 0.5±0.3 ng/mg Cr,P0.01)。u NGAL与肾脏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364,P0.01)。u NGAL判断LN活动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cut off值为0.585 ng/mg Cr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73%和77.27%。不同病理分型LN患者间u NGA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和Ⅳ型LN患者u NGAL水平虽较其他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发生肾脏病变时,u NGAL水平增高,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反映LN活动性的标志物;不同病理分型LN患者u NGAL水平无差异,不能作为增殖型LN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