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心静脉置管已成为重症医学科的基本技术,可监测血流动力学及用作输液通路。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血管内导管及辅助医用耗材逐步应用于临床。为规范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管理策略,亚洲急危重症协会中国腹腔重症协作组专家撰写《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内容包括导管的类型及特性、置管及日常维护操作、导管相关...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外科手术仍是肝脏肿瘤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治疗手段[1],但由于肝脏内部脉管系统繁多、血供丰富、解剖结构复杂,使得肝脏手术难度大,术中出血风险高。术中出血若处理不当或控制不及时,会造成机体短时间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增加围手术期输血量,甚至被动地改变手术方式。这不仅会增加术后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风险,严重时可能危及病人生命[2-3]。控制术中出血量的措施众多,包括不同肝脏切除手术方式、肝脏血流阻断方式的选择,以及不同止血器械、止血材料等的选用,各有其特点。但是,部分措施的选择目前仍有分歧。为指导术中规范、有效地止血,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肝脏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我国肝脏外科领域的部分专家,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最新临床实践经验,采用德尔菲法,经过反复多次讨论和修改,制定本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3.
<正>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已经进入高发期,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估算分别约为59.2万例、30.9万例,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居于癌症谱的第2位、第5位[1-3]。然而,我国结直肠癌病人的死亡与新发病例比值(52.2%)明显高于西方国家(35.4%),这表明我国结直肠癌的诊治规范化程度及综合治疗水平仍有大幅提升的空间[3]。相较于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等常见实体肿瘤,结直肠癌病人的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正>硬纤维瘤(desmoid tumors,DT)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深部软组织的克隆性肌纤维母细胞增殖性疾病,也称为韧带样纤维瘤病(desmoid fibromatosis,DF)、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深部肌腱膜纤维瘤病等[1-2]。根据2020年WHO软组织肿瘤分类,DT属于中间型,即局部侵袭型,即使在完全切除后仍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但无已知的转移或去分化可能性[3-4]。  相似文献   

5.
正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015年,我国CRC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五位~([1])。CRC发病率升高的特点在大城市尤为明显,已经上升为上海地区的第二高发肿瘤。近年来,随着胸部CT的广泛应用,被诊断为肺转移的结直肠癌病人比例也越来越多:法国1976-2005年的数据显示,肺转移占所有转移  相似文献   

6.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CVPAS),是一种完全植入皮下、可供长期留置在体内静脉输液的装置,由注射座和静脉导管系统组成。国外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国内也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我科2010年10月-2011年1月收治的患者中有2例植有CVPAS,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随着各类输液导管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普遍,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发病率明显增高,其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一种特殊类型,在病因上与置入的导管密切相关,而在处理上又须考虑导管的临床使用而存在特殊之处。对其认识及处理不当,会增加医务人员、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导致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导管的合理使用。在此背景下,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和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共同制定本专家共识,希望为临床工作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groin hernia)的重要术式之一。随着微创技术的进展和微创理念的延伸,以进一步减少腹壁创伤、追求美观和隐瘢痕等为目标的单孔腹腔镜技术也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2008年,Cugura等[1]报道了首例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之后国内专家也有较多的报道[2-4]。尽管单孔腹腔镜手术固有的技术难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IJV)入路植入静脉输液港(TIVAP)发生原发导管异位(PCM)的特征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单一治疗组连续收治的经IJV入路植入TIVAP的58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IJV入路共植入593例胸壁TIVAP, 发生PCM 18例(3.0%)。其中经右侧入路425例, PCM 1例(0.2%)。经左侧入路168例, PCM 17例(10.1%)。18例PCM中11例首选猪尾巴导管介入调整, 10例成功, 1例失败;3例首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开放调整, 均成功;4例首选盲视下开放调整, 2例成功, 2例失败。结论经左侧颈内静脉入路植入TIVAP的PCM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 应用猪尾巴导管介入调整或DSA下开放调整是处理PCM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肝内胆管癌是一种原发性肝癌。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在国内外呈明显上升趋势。因发病隐匿,侵袭性强,且缺乏有效治疗方法,肝内胆管癌预后极差。国家科技部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课题专家组基于国内外本领域研究获得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符合我国国情的临床实践,特制订《肝内胆管癌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该共识针对肝内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疾病分期、外科治疗、辅助治疗,以及其他局部、区域性和系统性治疗进行系统阐述,旨在规范、普及和提高对肝内胆管癌的诊断和多学科治疗水平,改善该病总体预后。  相似文献   

12.
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常见疾病,尤以湖南多见。该病诊治困难、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因病情复杂多变,治疗方法繁多、千差万别,疗效不佳,导致患者处在手术、术后结石残留或复发、再手术、结石再残留或再复发的恶性循环当中,最后因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癌变失去生命。因此,规范肝胆管结石病的诊疗十分必要。湖南省医学会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湖南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湖南省肝胆胰外科联盟组织省内肝胆外科专家共同讨论,撰写肝胆管结石病综合诊疗湖南专家共识,旨在为肝胆管结石病的规范诊疗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1,30(11):1257-1273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乳腺慢性炎性疾病,近几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但由于其病因不明、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从而导致目前对该病的误诊率较高,特别是治疗不规范、效果欠佳,且病情易反复发作致迁延不愈,俗称“炎症中的癌症”。为此,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乳腺甲状腺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湖南省医学会普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乳腺甲状腺外科学组、湖南省预防医学会乳腺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结合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湖南乳甲外科联盟5个学术机构,联合省内从事该领域相关专家,就GLM诊治相关内容,多次在线上和线下进行充分研讨,力求不断完善,基本达成共识,共同制定《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诊治湖南专家共识(2021版)》。  相似文献   

14.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2,31(12):1578-1589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由于持续性腹内压增高导致机体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从而诱发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是临床上最危重的并发症之一。多种原因可导致ACS,其中疝修补术,尤其是巨大腹壁疝或巨大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是ACS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但目前较少有针对性的系统性阐述或共识意见。本共识以疝修补术后ACS为重点,从相关危险因素、术前预防、术中决策、术后监测及ACS的处理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提出与临床密切相关的焦点问题,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展开讨论并给出推荐意见。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尤其是疝外科医生对该综合征的认识,以及预防与处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是肝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生率为0.5%~2.5%,疾病进展快、预后差,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的诊断与治疗共识,造成该疾病的治疗极不规范。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基于国内外本领域研究获得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制订《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多学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该共识针对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分型、外科治疗、辅助治疗以及其他局部、区域性和系统性治疗进行系统阐述,旨在规范、普及和提高对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诊断和多学科治疗水平,改善该疾病总体预后。  相似文献   

16.
日间手术经过60余年的发展,以高效、安全性和经济性在欧美等医疗发达国家广泛开展.国内日间手术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只有少数三甲医院开展甲状腺日间手术.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外科领域的不断深入应用,甲状腺外科ERAS也进入临床实践,成效显著.此外,多项新技术在甲状腺外科领域的应用提高了手术安全性,降低了术后...  相似文献   

17.
微创是当今外科学发展的潮流.腹腔镜手术具有局部创伤小,患者全身反应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为推进我国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开展,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组织全国60位肝脏外科专家,共同讨论形成了《腹腔镜肝切除专家共识与手术操作指南(2013版)》.其中,专家共识部分包括腹腔镜肝切除术的类型、手术方式、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准备与麻醉方式、手术设备与器械,体位、气腹压力、操作孔位置,术中入肝及出肝血流的处理,中转开腹手术的指征.手术操作指南包括腹腔镜肝切除技术及肝脏断面处理和各种腹腔镜肝切除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薪对双J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于本院泌尿外科就诊的因各种原因需留置双J管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坦索罗辛组(B组)、索利那新组(C组)以及联合治疗组(D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作为空白对照,治疗期间不给予药物干预,其余3组患者术后第2天开始分别口服坦索罗辛(0.2 mg,每晚1次)、索利那新(5 mg,每晚1次)、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剂量同前,用法同前)至置双J管后30 d拔除双J管.记录治疗期间药物的不良反应,拔除导尿管后第一天、一周、半个月和拔除双J管后1d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生活质量评分(QOL)、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比较4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及四个时间段OABSS、QOL、VAS的均值.结果 4组患者均完成临床观测,在双J管置入30 d后拔除双J管.4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通过不同处理和临床观测,B组、C组、D组的OABSS、QOL、VA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各观察组间比较,D组疗效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坦索罗辛、索利那新以及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均可改善双J管留置期间的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的改善效果要优于单独治疗.  相似文献   

19.
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成熟,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肝切除术后过度炎症反应是导致各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多次组织国内肝胆外科、麻醉科和重症医学领域的专家经过广泛和深入地研讨,在综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专家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肝切除术围手术期过度炎症反应调控的多学科专家共识(2014版)》.本共识涵盖了肝切除术围手术期过度炎症反应的发生、危害、评估方法和处理原则等方面内容,供临床医师参考,希望能有助于减少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