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苁蓉牛膝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其"治肝虚为燥热所伤,胁并小腹痛,肠鸣溏泄,或发热,遍体疮疡,咳嗽肢满,鼻鼽"。笔者运用苁蓉牛膝汤辨证治疗不寐、便秘、眩晕、不明原因疼痛,收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苁蓉牛膝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其"治肝虚为燥热所伤,胁并小腹痛,肠鸣溏泄,或发热,遍体疮疡,咳嗽肢满,鼻鼽"。笔者运用苁蓉牛膝汤辨证治疗不寐、便秘、眩晕、不明原因疼痛,收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正>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在全书中见两处:其一《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二十》:“妇人怀妊,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1];其二《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二十二》:“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1]当归芍药散原方由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泽泻和川芎6味中药组成,全方肝脾同调、养血调肝、健脾利湿、缓急止痛,原为治疗肝郁血虚、脾虚湿滞之妇人腹痛而设。  相似文献   

4.
<正>荨麻疹中医属“瘾疹”范畴,属自限性皮肤病,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突起风团和瘙痒时作,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性水肿,若风团每日或间断发作,其病程超过6 周则为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 CU)[1]。中医一般将瘾疹分为风热证、风寒证、肠胃湿热证、毒热炽盛证和气血亏虚证5个证型[2],其中风寒型荨麻疹属于比较顽固的荨麻疹类型[3]。针灸作为一种中医外治法,其直达病所,标本兼治,副作用小,可快速提高皮肤病的临床疗效[4]。  相似文献   

5.
<正>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确的慢性精神障碍疾病,涉及情感和行为、感知觉、思维等多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不断加重或恶化,最终出现精神残疾,社会功能严重下降,是目前全球经济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病因、发病机制至今未明,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目前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应用可提高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然而30%~60%患者的治疗效果仍不尽人意[1]。临床中,常以多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治疗,但联合使用不恰当时,会降低药效,也易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2]。近年越来越多临床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疗法且应用日渐普遍[3-5]。中医将精神分裂症归属“癫证”“狂证”范畴,认为心脾两虚、神失所养为该病的重要病机和证候[6],治疗以健脾、养心、安神为原则。自拟健脾养心安神汤是基于《正体类要》之归脾汤化裁而成,针对心脾两虚证而设。本文笔者在西药阿立哌唑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健脾养心安神汤治疗本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保乳术联合术后全乳放疗是早期乳腺癌标准治疗手段之一[1];但保乳术后的并发症、放化疗的毒副作用等均给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2]。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及脏腑功能平衡,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增效减毒的效果[2]。乳腺癌属中医学的“乳岩”“乳石痈”等范畴,肝气郁结是其基本病机[3]。平肝消瘕汤源于《辨证录》,具有疏肝中之郁的作用,主治肝气甚郁、结成气块之证。本研究旨在观察平肝消瘕汤加味联合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现具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是缺血性脑卒中血流供应恢复后出现的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损伤的病理过程[1]。目前阻断脑卒中向CIRI进展的治疗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2],寻找阻断或治疗CIRI的有效药物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3]。中医学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名,按照CIRI临床症候表现,认为其属于缺血性中风的范畴,证属本虚标实[4]。急性期以风火、痰热、血瘀等实证为主,多治以平肝潜阳、化痰息风、清热通腑和活血化瘀;恢复期、后遗症期则以气阴两伤、脾肾亏虚等虚证为主,常治以益气滋阴、补益脾肾之法[5]。  相似文献   

8.
<正>于志强主任是中医内科学专家,全国第四、五、六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于主任业医近50载,中医经典及理论深厚,临证经验丰富,临床上推崇"郁滞论"[1],主张"内伤杂病从肝论治",重视"气血津液辨证"及"经络辨证"[2],尤擅长对于心系[3-4]、脾胃系[5]疾病的诊治。于主任认为胃病的病机辨证不外虚实两端,笔者曾侍诊于主任门诊临证,收获颇丰。现简述于志强主任从虚实辨治胃病方面的认识,并分享验案三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银屑病作为一种难治性皮肤病,发病有其时间节律性的特点比如冬春重,夏秋轻等,利用这一特点,结合每年的运气特点,利用五运六气的思想进行治疗是可以取得较好效果的。苁蓉牛膝汤为六丁之年肝虚为燥热所伤而设,符合银屑病风、燥、热为主的病机特点,于六丁之年运用,恰中病机。  相似文献   

10.
<正>中医五运六气学说(简称运气学说)是古人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疾病影响的一种学说[1]。明朝王肯堂云:“运气之说,为审证之捷法,疗病之秘钥”[2]。现代中医学名家方药中强调:“五运六气是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和渊源”[3]。学习五运六气理论,可加深对疾病病因病机病势的理解,提高临证辨识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作为儿童时期的常见病之一,是指单位时间内上、下呼吸道感染的发作次数超出正常范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年龄多为6个月~6岁的小儿,具有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等特点,西医主要采用抗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力等药物治疗,但疗效有限。现代多数中医医家认为本病病机以“虚”为主[2-3],但RRTI患儿临床疾病状态是在多因素复杂病因基础上发生,易反复,单纯补虚的思路无法控制其反复发作。“以平为期”即是在疾病的治疗、调护及预防方面把握好“平衡”理念,恢复幼儿正常生理功能,以达到平和、协调、稳定的状态[4]。  相似文献   

12.
<正>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后简称周老)根据60余年临床经验提出癌毒病机理论[1-2],吴勉华教授等自80年代起,在推动癌毒病机理论临床应用的同时,围绕癌毒病机理论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如梳理和总结了消癌解毒法辨治恶性肿瘤药效特点和作用机制等[3-5]……为更好推动癌毒病机理论的临床应用,尤其是在恶性肿瘤的临床实践中,如何将癌毒病机理论与中医经典理论、如阴阳理论、补虚扶正理论相结合?笔者长期深入学习、应用和思考周老“癌毒”病机理论,根据恶性肿瘤的难治性、顽固性和凶险性等特点,在“癌毒”病机理论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正>脾肿大在恶性血液病中较为常见[1],属于中医学“癥瘕”“积证”“胁痛”等范畴,临床表现为腹部可触及肿块,伴有疼痛、痛处固定等,其病位在脾,与肝、髓密切相关;总体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该病由正虚日久,毒伤精髓,邪毒与瘀血相互胶结所致,具有久治难愈的特点,治疗应以扶正为主,消瘀通络为辅。中医外治法治疗脾肿大,遵循祛邪是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介绍曹式丽教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之骨痛临床经验。认为其病之初起,阴虚燥热,耗气伤阴;病情进展,阴损及阳,脾肾俱虚;病至后期,阴阳两虚,脉络瘀滞。病性多为本虚标实,治疗大法有补而不滞、以平为期,活血化瘀、虫类搜剔,通络诸法、随证用之,通补兼施、善用牛膝。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5.
<正>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是糖尿病引起颅内神经病变常见的并发症,是一种以上睑下垂,眼球上视、内视及下视不能,复视,部分瞳孔散大,对光反应减弱或消失为临床表现的眼球运动障碍性疾病[1-3]。西医治疗以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循环为主,疗效不明显。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属于中医学“痿病”范畴,古代及现代医家[2,4-5]多认为,禀赋不足、脏腑亏虚、气血逆乱、痰气郁结为本病主要病因病机,病变脏腑主要在肝、脾、肾,三者互相影响,密切相关。在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原则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脏腑辨证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治  相似文献   

16.
<正>急性泪小管炎是眼科少见泪窍疾病,在泪器疾病中的临床发病率仅为2%[1],主要症状为按压时泪小点有脓样物质流出。但因其发病隐匿,容易误诊为结膜炎、泪囊炎、睑腺炎等[2],误诊率高达88%[3]。尽早明确诊断,并予以有效的治疗可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泪小管功能[4]。西医主要治疗手段为冲洗、切开、置管等方式[5],但存在破坏泪小点、泪小管反应增生等弊端[6]。该病属中医“漏睛疮”范畴,也称“眦漏症”。本例患者根据中医“内眦属心”理论辨治,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退行性变的过程中椎管或椎间孔变形及受到刺激、引起根性压迫后出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1-2]。中医学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颈项部疼痛、上肢麻木等临床表现,多将其归属于“痹证”“项痹”“项强”“项肩痛”等范畴[3-4]。谢兴文主任医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将其病机归纳为肝肾亏虚、筋骨失养为其虚,外感风、寒、湿邪为其实,治疗上以活血行气止痛、散寒除湿、补益肝肾为法,  相似文献   

18.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属于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是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凝结,发病主要与长时间制动引起深静脉回流障碍或静脉壁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有关[1]。早期血栓脱落可引发肺动脉栓塞,危及生命[2],并易出现肢体反复浮肿,皮肤变色,甚至形成溃疡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3]。目前西医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抗凝、溶栓为主,配合抬高患肢等减轻症状,但效果有限[4-5]。中医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纳入“脉痹”“瘀血流注”“股胀”等范畴,认为病因病机为瘀血、湿热、体虚导致脉络不通,因此治疗需注重活血通络、祛湿化瘀,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6]。本文对自拟中药方利湿逐瘀通脉汤辅助治疗DVT,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桂枝汤来源于《汤液经法》中的“小阳旦汤”,《医宗金鉴》将它誉为“群方之祖”。其出自《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其为群方之冠,食疗之首,备受历代医家重视。清代医家莫枚士所著《经方例释》[1]记载,《伤寒论》中以桂枝汤加减化裁衍生的有30余方,可见桂枝汤适用范围之广泛[2]。1桂枝汤方证桂枝汤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桂枝汤证的本证,即是太阳表虚证。  相似文献   

20.
肝气虚、肝阳虚,多因素虚久病、失治、误治致成。肝气虚治当益气补肝,以益气补肝汤为主方;肝阳虚治当温阳补肝,以温阳补肝汤为主方。其兼证尤多,当分别施治。确立肝气虚、肝阳虚证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完整阴阳学说和脏腑学说,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