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清热利胆中药利胆的增效作用。[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活血化瘀组、清热利胆组、利胆灵组(活血化瘀+清热利胆)、熊去氧胆酸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建立大鼠“T”管胆肠内外引流模型。各组大鼠给药7d后收集标本,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胆汁流量、胆汁及血清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胆固醇、磷脂。[结果]与正常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活血化瘀组及清热利胆组相比,熊去氧胆酸组与利胆灵组均能显著促进正常大鼠胆汁流量、胆汁胆红素、胆汁总胆汁酸的分泌,降低胆汁胆固醇的含量;能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血清胆固醇水平;对胆汁及血清磷脂水平影响不明显。[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对清热利胆中药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联合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予以ERCP治疗,术后常规抑酶、抑酸、抗感染;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口服。观察比较2组患者右上腹部疼痛、发热和黄疸的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KP)、血淀粉酶(AMY)、血清胆石形成生化指标(总胆汁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鼻胆管引流量的变化。结果2组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能降低血常规指标、肝功能指标、血清胆汁生化指标和提高胆汁引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疏肝利胆冲剂联合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控制术后胆总管炎症、促进肝功能早日恢复、降低术后淀粉酶和增加胆汁引流量,防治术后结石再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疏肝利胆颗粒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胆汁成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72例因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抗感染等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后第2天给予胆汁回输,疏肝利胆颗粒每日1剂口服。总疗程28 d。每日记录胆汁引流量,分别于术中及服中药后7 d、14 d、28 d留取新鲜胆汁,检测胆汁总胆红素(TBIL)、非结合胆红素(UCB)、胆汁酸(TBA)、胆固醇(CHO)、磷脂(PL)、钙离子(Ca~(2+))浓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胆汁引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胆汁TBIL、UCB、CHO、Ca~(2+)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汁TBA、PL升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利胆颗粒可以明显增加胆汁排出量,增加胆汁中总胆红素的排出,提高胆汁酸和磷脂的浓度,使胆汁趋向正常,从而降低胆汁成石性,对防治术后结石复发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药排石汤化裁方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汁成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B超、CT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为胆总管结石患者7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ERCP取石治疗,试验组ERCP取石治疗联合中药排石汤化裁方。留取ERCP术后第1天及第5天鼻胆管引流出的胆汁,检测总胆汁酸、总胆固醇、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钙离子和黏蛋白,以问卷调查方式评估患者症候积分。结果 术后第5天与第1天胆汁成分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总胆汁酸含量升高,总胆固醇、间接胆红素和钙离子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直接胆红素及黏蛋白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直接胆红素及黏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排石汤化裁方在ERCP术后短期服用可以改善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病理性胆汁成分,改善胆道内环境,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残余结石排出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方对胆道术后患者胆汁成分及成石趋势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31名符合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诊断的患者,分成两组。中药组:口服小柴胡汤加减方,制成中药制剂包50mL于术后第1周开始,给予早、晚中药制剂包各1包,连续30日;对照组:不服利胆药物,仅按胆道术后常规处理。运用生化分析仪分别于术中、术后第1周、第3周、第5周检测胆汁成分。结果 :中药组在胆汁代谢方面相对于对照组能够提高胆汁酸含量,术后第3周、第5周有显著差异(P〈0.01);能够降低总胆红素及游离胆红素含量,相对于对照组术后第3周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周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本研究证实小柴胡汤加减方能够有效调节胆汁中胆固醇、胆汁酸、磷脂的含量及比例,从而抑制胆石的形成,这可能是小柴胡汤加减方防止胆石形成、发展的主要机制之一;小柴胡汤加减方对胆红素的代谢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能与其调节内源性及外源性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ase),减少游离胆红素含量,从而抑制胆色素结石的发生及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中药心舒合剂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抑郁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心舒合剂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盐酸舍曲林。记录并分析患者用药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1)治疗8周及12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分别为(10.52±1.83)分、(6.91±1.04)分,均优于对照组的(18.72±2.27)分、(11.58±1.74)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DNF水平为(1 288.86±468.40) pg/mL优于对照组的(1 183.27±362.52) pg/m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总体治疗有效率(84.0%)高于对照组(7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嗜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舒合剂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确切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张琦  梁久银  于庆生  潘晋方  王振  俞健 《安徽医学》2018,39(9):1043-1047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手术,术后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住院指标、血常规、胆汁生化、肝功能胆汁引流量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91.67%,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8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肝功能指标、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5、7天胆汁引流量分别为(669.10±113.65)和(860.53±126.26)mL,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研究组复发率(4.17%)低于对照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镜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口服可提高腹腔镜胆道探查联合术中胆道镜手术的成功率,较好的控制术后胆管炎症,促进肝功能快速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防治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冷冻胚胎移植(FET)术后雌二醇(E2)低的先兆流产患者为对象,采用紫河车联合寿胎丸加味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FET术后14 d,100 < E2 < 200 pg/mL的先兆流产患者160例,随机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E2、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上升情况及妊娠成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血清E2、β-HCG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水平(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所有症状积分显著下降(P<0.05);E2、β-HCG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妊娠成功率分别为77.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河车联合寿胎丸加味中药可有效改善FET术后雌激素低下先兆流产中医临床症状,显著提升雌激素及β-HCG水平,提高妊娠成功率,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补肾活血的中药汤剂,12周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均显着下降(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尿红细胞数、血肌酐(Scr)与治疗前相比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补肾活血法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进一步观察柴胡疏肝散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炎症反应因子的影响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就诊的NASH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采用经典方剂柴胡疏肝散治疗,对照组80例给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应用柴胡疏肝散治疗12周及24周可显著降低患者的主症积分及累积性症状积分,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与患者脂肪度(CAP)水平(P<0.05),降低NASH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论] 柴胡疏肝散能够改善NASH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血脂指标、脂肪度,减低炎症因子水平,保护肝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上颌窦穿刺冲洗治疗急鼻渊的中药干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66 例急鼻渊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 例,两组均行上颌窦穿刺冲洗后给予试验组中药汤剂治疗,给予对照组口服抗生素治疗,疗程为2 周。[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上颌窦穿刺冲洗治疗急鼻渊中药干预具有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温阳活血法治疗HBV相关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本院住院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或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的患者,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中西医结合在西医组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以温阳活血法为主要治法的中药,观察患者的生化指标、临床症状积分及有效率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中西医结合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低于西医组,组间比较,第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第4周、第8周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有效率、无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阳活血法是治疗HBV相关性肝衰竭有效、可行、可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卵巢功能与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中脱落3例,脱落率为3.4%,最终完成85例患者,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LM后给予米非司酮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化瘀中药,两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口服3个疗程,并随访1 a;观察两组术后3、6个月卵巢功能、应激激素指标及术后两组子宫肌瘤复发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后6月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多巴胺(DA)均较术后3个月降低(P<0.05);术后同时间点两组比较治疗组在NE、Cor、DA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黄体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均较术后3月降低(P<0.05);术后同时间点两组比较:治疗组FSH、LH低于对照组,而E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复发率及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有机结合对LM患者能够明显改善卵巢功能,降低复发率,降低应激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肾衰方联合包醛氧淀粉胶囊及缬沙坦片对慢性肾脏病(CKD)4期患者残余肾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9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CKD4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中药组(45例)。对照组予包醛氧淀粉胶囊及缬沙坦片治疗,中药组予肾衰方联合包醛氧淀粉胶囊及缬沙坦片治疗,连续服用3个月。观测治疗前后2组临床疗效、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24 h尿蛋白定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症状积分以及不良反应生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2%,中药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积分、Scr、BUN、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GFR较治疗前上升,且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ALT、AST无明显变化(P>0.05),且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中药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肾衰方联合西药治疗能够更好地保护CKD4期患者残余肾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进入终末期肾病的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康视明合剂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视疲劳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用康视明合剂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43例服用杞菊地黄丸。观察明视持久度测定和视疲劳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综合疗效、明视持久度及视疲劳症状积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康视明联合耳穴贴压可有效治疗视疲劳,可以显著改善明视持久度及视疲劳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温针透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透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结合药物治疗。两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临床治愈率为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临床治愈率为23.3%,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透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肩周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接受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吡拉西坦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量表的评分变化。[结果] 经过不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SE、HDS评分均有所提高,ADL有不同程度降低,治疗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对中老年缺血性中风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麻芩咳喘合剂对哮喘豚鼠嗜酸性粒细胞(Eos)及其阳离子蛋白(ECP)的影响,初步探讨该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二级Hartley雄性豚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和麻芩咳喘合剂组,镜下观察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Eos数量变化,并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ECP浓度。[结果]麻芩咳喘合剂组BALF中Eos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泼尼松组,而血清ECP的分布与模型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麻芩咳喘合剂可能具有减少哮喘豚鼠体内Eos数量和抑制Eos活化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药健脾利湿活血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血糖、降血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健脾利湿活血方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比较两组血清脂蛋白脂酶(LPL)、白细胞介素(IL)-6、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FPG、2 h PG、HbAlc、TC、TG、LDL-C低于对照组(P<0.01),HDL-C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LPL、IL-6、IL-17、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健脾利湿活血方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pancreatic angiography,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笔者医院自2011年10月~2015年5月共收治112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其中73例行ERCP/EST+LC(观察组),39例行外科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的成功率、手术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结石残留率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5% vs 97.4%,P >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禁食天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2.32±1.04天vs 3.25±1.21天,11.05±3.10天vs 18.15±6.84天,2.17±0.52天vs 3.56±0.5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50% vs 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结石残留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7% vs 5.13%,9.59% vs 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EST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具有良好的疗效,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