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青年人冠心痛(coronary heart chsease,CHD)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将我院2007年2-9月150例CHD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0岁)和老年组(年龄≥60岁),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均以男性为主,且男性患者较女性冠状动咏病变程度为重,中青年组较老年组高血压患病率低.中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而老年组以多支病变较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青年组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构成比明显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中青年冠心痛患者,以男性为主,对其早期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特点。方法对53例住院的老年(年龄≥60岁)和34例中青年(年龄〈45岁)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老年组中高血压危险因素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但中青年组吸烟、家庭史因素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病变血管的支数以双支和多支病变为主(77.36%),分别占49.06%、28.30%,中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73.53%),双支和多支病变分别占17.64%、8.83%。老年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以中、重度为主,占总病变支数的91.96%(103/112),而中青年组占63.27%(31/4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显示多支病变明显高于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明显重于中青年男性患者,说明老年冠心患者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位置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AMI合并Ⅲ度AVB患者(AMI-AVB组),并随机选择35例AMI患者(AMI组),比较临床特征;另选择与AMI合并Ⅲ度AVB每例患者相同梗死部位的AMI患者共35例作为冠状动脉病变对照组(冠脉对照组),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位置.结果 AMI-AVB组与AMI组比较,前者患者年龄大、下壁及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比例高;AMI-AVB组与冠脉对照组比较,冠状动脉前者病变于RCA开口及近段比例高;AMI-AVB死亡病例多与高龄、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和室速室颤有关.结论 AMI伴Ⅲ度AVB患者病死率高,需要采取积极的血运重建措施,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88例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美琳  张育君 《新医学》1997,28(8):404-405
目的:了解冠心病病因,同时了解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范围及程度,以指导临床对冠心病治疗并估计预后。方法:对我院88例临床确诊为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结果:冠脉狭窄≥50%者72例,占总数82%;冠脉正常16例,其中冠脉痉挛10例,X综合征6例。老年组冠脉狭窄89%,非老年组74%(0.025<P<0.05)。冠脉单支受累老年组22%,非老年组50%,冠脉双支、多支受累老年组78%,非老年组50%(0.001<P<0.025)。结论:老年人冠心病病因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冠脉病变以双支、多支受累多见,预后较差。非老年人冠心病病因常为多因素,冠脉病变以单支受累多见,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符晓华  于才红  张娜  张勇  孙明 《临床荟萃》2004,19(5):262-263
目的探讨中青年人和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差异,以提高防治效果.方法将187例AMI患者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42例(≤45岁)和老年组145例(≥60岁),比较分析两组间发病的危险因素及性别、梗死部位、并发症的特点.结果临床特点:中青年组女性仅2.4%,老年组女性占46.9%.梗死部位中青年组以前壁、前间壁最多,老年组以广泛前壁为多.并发症老年组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危险因素:冠心病家族史和吸烟者中青年组分别为52.4%、83.3%,老年组分别为6.2%、4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高血压、糖尿病者中青年组分别为33.3%、2.4%,老年组分别为67.6%、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55%.结论冠心病家族史、吸烟、男性是中青年人AMI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256排冠状动脉CT分析中青年和老年疑似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2018年6月至2018年11月因疑诊冠心病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并行冠状动脉CT检查为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972例。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528例)和老年组(≥60岁,444例),比较两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中青年组男性比例、体重指数(BMI)、吸烟、三酰甘油(TG)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老年组高血压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所占比例高于中青年组(均P<0.01)。中青年组主要为单支,低钙化积分病变,而老年组主要为多支,高钙化积分病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青年组高钙化积分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而老年组高钙化积分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糖尿病、性别构成。结论 不同年龄段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有其自身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7.
心电图对识别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对2001/2007年收治的46例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ECG改变及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下壁AMI患者ECG改变与梗死相关动脉(IRA)闭塞部位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青年(年龄≤5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将45例年龄≤50岁的中青年AMI与45例同期收治的年龄>60岁的AMI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探讨其性别、危险因素、梗死部位、临床症状、并发症及预后方面的特点。结果: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男性患者占82.2%,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达26.7%,前壁、前间壁梗死发生率为53.3%,以典型胸痛起病者占68.9%,均高于老年组(P<0.05);但并发休克、心力衰竭及肺部感染者仅占2.2%、4.4%、24.4%,死亡率为6.7%,均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男性发病率高,多有冠心病或高血压家族史,以前壁、前间壁部位为主,胸痛典型,并发症少,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林斌  章耀  王凯华  王军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1651-1652
目的:研究急性心梗(AMI)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和梗死部位与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功能正常者及101例AMI患者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充盈峰值流速(A)、E/A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支病变组舒张、收缩功能开始出现异常(P〈0.05),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舒张功能、收缩功能下降更为明显(P〈0.01)。不同梗死部位急性心梗的舒张功能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收缩功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非ST段抬高心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MI时冠状动脉病变影响心脏功能。并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逐渐减退。由于梗死部位不同,左心收缩舒张功能亦随之变化,尤以广泛前壁,前壁和(或)前间壁梗死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青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老年患者进行比较,为青年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治疗的青年心肌梗死患者66例(<45岁)和老年患者117例(60~80岁)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青年组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与老年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吸烟、糖尿病无统计学差异(P>0.05);梗死部位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青年组以前壁心肌梗死为主,老年组以下壁心肌梗死为主;老年组心功能较青年组差(P<0.05);青年组梗死相关血管以前降支为主,老年组以前降支、右冠为主;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老年组以多支病变为主(P<0.01);老年组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高于青年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恶性心律失常。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特点及相关情况与老年人有较大差异,梗死部位、心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都不同,预后好于老年患者,应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冠心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心电图(ECG)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46例临床初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电图(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CAG检查检出非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胸痛占18.5%,心电图检出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为78.77%,非ST段抬高的ACS以多支、中、重度血管病变为主,ST段抬高的心肌梗塞前壁系统以前降支病变或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系统以右冠状动脉病变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结论ECG可反映当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血流阻断的血管对应病变。CAG为ACS患者正确诊断、病变血管部位、程度判定提供客观依据,为早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观察 34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并根据年龄是否≥ 6 5岁而分为老年组 (n =134)和中青年组(n =2 12 ) ,评价两组的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情况。结果 老年患者的左主干及多支血管病变多见 ,左回旋支及其近段病变也多见 ,而在单支血管病变中青年患者多于老年患者。危险因素方面两组差别不大。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以左主干和多支发生血管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研究年龄大于70岁老年人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年龄>7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2例为老年组;采用随机匹配的办法,筛选年龄为40~7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2例为非老年组,比较两组基本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临床并发症。结果与非老年组相比,高血压病发生率更高,非典型临床症状发生率更高,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更大、左心室射血分数更低;老年组冠状动脉造影以多支病变为主,梗死相关动脉主要发生在右冠状动脉,Gensini冠状动脉评分更高;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死亡在老年组发生率更高。结论高血压病是年龄>70岁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年龄>70岁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以多支病变为主,冠状动脉病变较为弥散,更易发生心力衰竭以及临床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青年人(〈4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探讨其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41例青年人AMI和同期中老年(≥50岁)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危险因素及诱因、临床表现、心电图、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等。【结果】青年组危险因素主要为吸烟、高脂血症/肥胖;多在大量吸烟、暴饮暴食、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诱因后发病,胸痛典型,并发症少,预后较好。心电图检查多表现为前壁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病变血管以单支病变多见,主要累及左前降支(LAD),狭窄程度较轻,侧支循环少,很少累及主干。青年组冠脉造影正常7例(17%)亦明显高于中老年组(0例)。【结论】青年人AMI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83%)为主,各种诱因造成的冠状动脉痉挛或斑块破裂是发病的重要原因。掌握其临床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及减轻精神紧张有利于减少心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207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探讨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特点。方法:对207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脉血管狭窄≥50%病变429支,≥90%病变231支(53.85%),左前降支159支(37.06%),右冠脉30支(6.99%),回旋支39支(9.09%)和左主干3支(0.70%)。单支血管病变63例(30.43%),两支血管病变66例(31.88%),3支冠脉血管病变75例(36.23%)。结论: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以左前支冠脉血管病变为主,可能存在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并导致下壁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6.
QT离散度(QTd)是指体表心电图(ECG)不同导联间QT间期的变异程度,它代表书段性心室肌复极差异,特别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差异更大。现分析我院近6年收住154例AMI患者的QTd与室性心律失常、心衰、早期死亡的关系,以探讨其对AMI预后的预测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54例AMI患者诊断均符合WHO标准,其中男118例,女36例;年龄41~85岁,平均568岁。梗死部位:前间壁46例,前壁30例,下壁29例,后壁8例,复合壁41例。全部病例均入院后首次ECG可精确测量QT间期的导联≥8个。无心房颤动或扑动,无电解质紊乱,末使用…  相似文献   

17.
胡燕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5):3532-3533
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与同期确诊治疗的中青年患者60例(≤60岁)心电图、并发症和死亡率。老年组临床症状不典型,老年组多部位、正后壁及广泛前壁梗死较中青年组高,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胆固醇血症明显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不具统计学意义。老年AMI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不同于青年人,应针对老年人临床特征加以特殊治疗。  相似文献   

18.
超声检测冠状动脉三支病变者颈动脉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超声检测冠心病冠状动脉三支病变者(三支病变)颈动脉斑块及左心功能,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者52例,超声检测其左,右颈动脉及左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斑块位于左侧颈动脉91处,右侧颈动脉78处,32.5%位于颈动脉前壁,67.5%位于后壁。心功能对照组与三支组比较P<0.01。结论:三支病变者颈动脉班块以硬斑多见,颈动脉分叉处多分,冠脉与颈动脉病变相关密切,心功能已有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及预防方法。方法 134例AMI患者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0岁)73例及老年组(年龄≥60岁)61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住院并发症发生情况、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治疗及预后等。结果中青年组男性比率(97.3%)、吸烟(86.3%)、饮酒(47.9%)、有冠心病家族史(15.1%)、超体质量(57.5%)、合并高脂血症(52.1%)、发病前有明显诱因(46.6%)及胸痛发生率(71.2%)均高于老年组(65.6%、55.7%、16.4%、6.6%、37.7%、31.1%、26.2%、45.9%)(P0.05);中青年组冠状动脉单支血管病变发生率(52.1%)高于老年组(14.8%)(P0.01),心律失常(23.3%)、充血性心力衰竭(13.7%)及病死率(4.1%)均低于老年组(54.1%、32.8%、18.0%)(P0.01)。结论中青年AMI患者冠状动脉单支血管病变多见,不良生活方式等可控性因素与其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1对象与方法本组皆为住院患者,全部经临床、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均符合WHO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标准。27例中男20例,女7例。年龄43~79岁,平均58.6岁。梗死部位:心内膜下梗死4例,前间壁梗死6例,下壁梗死6例,前壁梗死5例,高侧壁梗死1例,多壁梗死5例。并发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各1例。对照组选择同期病情相似AMI患者27例。两组之病情、梗死范围、并发症及年龄、性别等均有可比性。方法:观察组:无并发症患者第1天严格卧床,第2~3天床上肢体活动,第4~5天床上起坐,第6天下床,第7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