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闭经妇女血液流变学变化与性激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血液流变学与小儿肺炎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性、凝固性、血液有形成分 (主要是红细胞弹性、变形性 )的一门科学。以往对肺炎发病机理的研究主要限于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引起缺氧、二氧化碳潴留 ,以及由此导致的一系列后果。近几年认识到血液流变学在肺炎的病理生理变化中起到一定作用。本文研究对肺炎患儿的血液流变学进行了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为成都市儿童医院收住院的6 1例支气管肺炎患儿 ,依据临床表现 ,查体及X线确诊 ,符合“小儿肺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其中男 38例、女 2 3例 ,年龄最小一个月、最大12岁。 <1岁 2 4例、 …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血压作为一项心血管危险因素 ,是造成脑血管病、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 ,肾功能衰竭和周围血管病的主要原因。在我国 ,其患病率仍呈上升趋势 ,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健康[1] 。本研究通过检测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 ,旨在探讨血液流变学与高血压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根据 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 ,选择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7月在延安市医院门诊或住院的高血压患者 10 8例为实验组 :其中男 6 7例 ,平均 (5 4 .81±13.11)岁 ,女 4 1例 ,平均 (5 5 .32± 7.93)岁。正常对照组 :选择同期健康体检…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单纯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及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多项检测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单纯糖尿病组与并发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组也有明显差异,而微血管病变组和大血管病变组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与血管病变的形成有关,血液流变学检测可为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和分析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 选自2019年3月—2020年2月来该院内分泌科前来治疗2型糖尿病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将研究对象分为88例下肢血管病变组和32例无下肢血管病变组,选择75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3组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下肢血管病变组的全...  相似文献   

6.
眼底动脉硬化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枣庄矿务局枣庄医院检验科(277156)赵长军本院自1988年以来为66例眼底动脉硬化病人,采用上海医科大学生产的BME-1型血流变检测仪,检测并报告8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一、测定对象1.正常对照组成人查体健康合格者,...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分期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铭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5):1270-1272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结果与高血压分期的关系。方法使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Ⅰ、Ⅱ、Ⅲ期高血压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血黏度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黏度值升高趋势依次为Ⅲ期高血压、Ⅱ期高血压、Ⅰ期高血压、健康对照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情越严重,血液流变学结果升高趋势越明显,可通过对血液流变学的检测,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以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卒中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 180例经临床和头颅CT证实为急性脑卒中病人的血液流变学 13项指标的变化 ,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1 资料与方法1) 急性脑卒中组与健康对照组的选择 :急性脑卒中组180例 ,其中出血性卒中组 80例 ,男 45例 ,女 35例 ;年龄34 84岁 ,平均 6 0岁。缺血性卒中组 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检测了22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和20例同期体检健康对照者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的全血高切、中切和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沉方程K值和全血低切相对粘度等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性或比较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系统性硬化症患者有明显血液流变学改变,患者血液呈高粘滞状态,血流瘀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3在中山大学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无菌级成年纯系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15只/组。糖尿病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mg/kg(用0.1mol/L、pH4.5柠檬酸盐缓冲液配制)诱发糖尿病,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柠檬酸盐缓冲液。于糖尿病发病后4,6,12周,将两组大鼠空腹麻醉后尾静脉采血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性及血液流变触性等检测,制备视网膜血管铺片,常规过碘酸-Schiff染色法染色后,光学显微镜观察,计数10个高倍镜视野的视网膜微血管壁的细胞数。空腹血糖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法,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用微柱层析法,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的测定用SDZ-3型自动电子计时黏度计,红细胞聚集性和血液流变触性的测定采用LG-B-190型红细胞聚集仪。结果:实验共纳入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大鼠腹腔注药前后血糖变化:腹腔注药前,两组大鼠空腹血糖均低于6.5mmol/L(t=1.6149,P>0.05),尿糖定性均为阴性。腹腔注药后第1,3,7天,糖尿病组大鼠血糖均持续高于19mmol/L,且尿糖持续阳性,而对照组大鼠血糖均低于6.5mmol/L以下,尿糖阴性。注药后两组大鼠血糖具有显著性差异(t=5.6482~5.6694,P<0.01)。②糖尿病发病后不同时间两组大鼠视网膜血管形态观察结果:糖尿病组发病后4周,毛细血管行走尚规则,血管壁细胞数目及血管形态无明显异常改变;发病后6周,血管壁细胞数目减少;发病后12周,血管壁细胞数进一步减少,毛细血管迂曲,管径粗细不一,毛细血管呈囊样扩张。对照组在以上各实验时点毛细血管行走规则,管径粗细均一,视网膜毛细血管无异常改变。③糖尿病发病后不同时间两组大鼠糖化血红蛋白与视网膜微血管壁细胞数目的变化:发病后4,6,12周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犤(7.9±1.3),(6.1±1.2)%,P<0.05;(10.3±2.1),(6.2±1.1)%,P<0.01;(10.4±2.5),(6.2±1.1)%,P<0.01犦。发病后4周糖尿病组视网膜微血管壁细胞数与对照组基本相近犤(56±6.5),(58±6.2)个,P>0.05犦,而发病后6,12周糖尿病组视网膜微血管壁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犤(42±5.3),(59±6.1);(28±4.5),(58±5.9)个,P均<0.01犦。④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双变量相关分析表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变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糖尿病病程呈高度负相关(r值分别为-0.8216,-0.7518,-0.7422,-0.7651,-0.7366,-0.7537,P均<0.01),而与血液流变触性呈正相关(r=0.7682,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发病后4周即可检测到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且随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加重,发病后6周开始发生视网膜微血管形态的改变。视网膜微血管的变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异常和糖尿病病程密切相关。因此,对糖尿病患者早期纠正其血液流变学的异常糖代谢紊乱对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3在中山大学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无菌级成年纯系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15只/组.糖尿病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用0.1 mol/L、pH 4.5柠檬酸盐缓冲液配制)诱发糖尿病,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柠檬酸盐缓冲液.于糖尿病发病后4,6,12周,将两组大鼠空腹麻醉后尾静脉采血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性及血液流变触性等检测,制备视网膜血管铺片,常规过碘酸-Schiff染色法染色后,光学显微镜观察,计数10个高倍镜视野的视网膜微血管壁的细胞数.空腹血糖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法,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用微柱层析法,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的测定用SDZ-3型自动电子计时黏度计,红细胞聚集性和血液流变触性的测定采用LG-B-190型红细胞聚集仪.结果:实验共纳入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1]两组大鼠腹腔注药前后血糖变化:腹腔注药前,两组大鼠空腹血糖均低于6.5 mmol/L(t=1.614 9,P>0.05),尿糖定性均为阴性.腹腔注药后第1,3,7天,糖尿病组大鼠血糖均持续高于19 mmol/L,且尿糖持续阳性,而对照组大鼠血糖均低于6.5 mmol/L以下,尿糖阴性.注药后两组大鼠血糖具有显著性差异(t=5.648 2~5.669 4,P<0.01).[2]糖尿病发病后不同时间两组大鼠视网膜血管形态观察结果:糖尿病组发病后4周,毛细血管行走尚规则,血管壁细胞数目及血管形态无明显异常改变;发病后6周,血管壁细胞数目减少;发病后12周,血管壁细胞数进一步减少,毛细血管迂曲,管径粗细不一,毛细血管呈囊样扩张.对照组在以上各实验时点毛细血管行走规则,管径粗细均一,视网膜毛细血管无异常改变.[3]糖尿病发病后不同时间两组大鼠糖化血红蛋白与视网膜微血管壁细胞数目的变化:发病后4,6,12周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9&;#177;1.3),(6.1&;#177;1.2)%,P<0.05;(10.3&;#177;2.1),(6.2&;#177;1.1)%,P<0.01;(10.4&;#177;2.5),(6.2&;#177;1.1)%,P<0.01].发病后4周糖尿病组视网膜微血管壁细胞数与对照组基本相近[(56&;#177;6.5),(58&;#177;6.2)个,P>0.05],而发病后6,12周糖尿病组视网膜微血管壁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2&;#177;5.3),(59&;#177;6.1);(28&;#177;4.5),(58&;#177;5.9)个,P均<0.01].[4]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双变量相关分析表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变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糖尿病病程呈高度负相关(r值分别为-0.821 6,-0.751 8,-0.742 2,-0.765 1,-0.736 6,-0.753 7,P均<0.01),而与血液流变触性呈正相关(r=0.768 2,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发病后4周即可检测到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且随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加重,发病后6周开始发生视网膜微血管形态的改变.视网膜微血管的变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异常和糖尿病病程密切相关.因此,对糖尿病患者早期纠正其血液流变学的异常糖代谢紊乱对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66例眼底动脉硬化病人(男42例.女24例)用毛细管式粘度计进行了8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并以8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男49人.女31人, 观察眼底动脉改变与血液粘滞性的关系;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升高(P<0.05),血液比粘度的升高大为明显(P<0.01)。66例眼底血管硬化的血液流变学观察@赵长军$枣庄矿务局枣庄医院!277156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多数或全部增高,中医学中的“血瘀证”与血液流变学升高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活血化瘀法具有抗凝、降粘、去纤、溶栓等药理作用。冠心病按中医辨证原则可分为心脉瘀阻,痰湿阻滞、心气虚、心阴虚等证型,其中心脉瘀阻型即属“血瘀”范畴。各型在血流变改变上有无差异,本文将154例冠心病各个证型的血流变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由此说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冠心病中医各型不具确定的联系.因而血流变的改变不能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依据;但各型的治疗如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再酌用一定活血化瘀的药物,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319例高脂血症患者7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并与204例血脂正常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脂血症患者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血沉,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7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者(P<0.05或P<0.01),提示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液粘滞度明显高于血脂正常者.  相似文献   

15.
16.
妊高征是妊娠期间严重危害母婴生命安全的并发症,其发病机理到今尚阐明1。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免疫学角度的相关性对妊高征的研究国内报道尚不多见我们对80名正常孕妇及40例妊高征孕妇进行血液流变学及免疫球蛋白、补体C3检测,发现血液流变学改变在妊高征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警示作用3。免疫球蛋白、补体C3处于低水平与免疫失调有关4,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在我院住院正常产妇80例,妊高征患者40例(孕周38~41周)年龄为20~35岁。 1.2 实验方法 采用重庆大学维多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的全自动血液…  相似文献   

17.
妊高征是妊娠期间严重危害母婴生命安全的并发症,其发病机理到今尚阐明[1].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免疫学角度的相关性对妊高征的研究国内报道尚不多见,我们对80名正常孕妇及40例妊高征孕妇进行血液流变学及免疫球蛋白、补体C3检测,发现血液流变学改变在妊高征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警示作用[3].免疫球蛋白、补体C3处于低水平与免疫失调有关[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恶性肿瘤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除全血粘度外其它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说明肿瘤患者往往伴有高粘滞血症.肿瘤的转移与治疗同血液的粘滞性升高有关,降低血液粘滞性对肿瘤的治疗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高脂血症患者与血液高黏滞的关系,对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来院就诊及住院的65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两项指标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对照组30例为2003年来院体检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5~62岁,经血脂检测及临床检  相似文献   

20.
突发性耳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自川 《临床荟萃》1999,14(15):699
近10余年来,突发性耳聋导致听力下降较其他原因所致的听力下降有所提高。突发性耳聋其他原因尚有争论,但专家研究发现血循环障碍与血液流变学有关。我科于1982~1992年选择了3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检查了血液流变学,发现本病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其中最显著的是血小板凝聚度增高占68%,还原粘度增高占20%,血小板聚集变化、粘滞度指数增高,这些变化是各种原因所致微循环障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