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测定布洛芬缓释胶囊中布洛芬的血药浓度,通过布洛芬缓释胶囊的体外溶出度实验,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其体内外参数的相关性、并提供质控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溶出度采用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XC第一法测定,用美国Hanson Research生产的全自动溶出度测定仪操作。结果布洛芬体外溶出度累积百分率与体内吸收百分率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F=6.2205x+1.0901(r=0.9755),线性范围4.6~24.6 μg·mL-1。结论布洛芬的体内外参数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双嘧达莫pH非依赖型缓释微丸,使药物释放不受胃肠道pH值变化及个体差异的影响。方法: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将药物与联合载体(Eudragit L、EC和PEG 6000)的混和有机液喷包于微晶纤维素(MCC)空白丸芯上形成膜衣骨架型共沉淀物结构,以正交设计进行处方优化,考察不同pH条件下缓释微丸的释放特性。结果:缓释微丸的体外药物释放呈pH非依赖型释放特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具有溶解度pH依赖性的药物,以固体分散技术处理,通过不同性质载体的调节作用,可以制成pH非依赖型的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3.
黄元红  邹和平  吕志勇 《中成药》2014,(5):1085-1087
目的优化复方枣仁微丸的制剂处方,并对体外释药情况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以微丸的外观、圆整度(平面临界角)、流动性(休止角)等为考察指标,优化复方枣仁微丸制剂处方;以罗通定为指标,通过HPLC测定,对其体外释药情况进行考察。结果复方枣仁微丸的最优制剂处方为:药物266 g,微晶纤维素133 g,乳糖20 g,羧甲基淀粉钠24 g,十二烷基硫酸钠2 g,20%乙醇溶液为润湿剂。所得微丸圆整、均匀,流动性好。药物在60 min内体外释放达80%左右。结论本法研制的复方枣仁微丸,处方合理可行,可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LC-MS测定当归补血微丸的溶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归补血汤是李东垣所创的益气补血方剂,为临床常用补血基本方之一.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和对抗放化疗副作用等.当归补血微丸是由提取纯化处方中有效部位多糖、黄芪甲苷、当归酚酸类等成分制备而成.本文以黄芪甲苷为指标,采用LC-MS法测定并比较当归补血微丸在不同介质中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5.
盐酸尼卡地平缓释微丸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盐酸尼卡地平缓释微丸制剂,减少给药次数,降低不良反应?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缓释微丸处方?并考察了处方工艺因素对缓释微丸的体外溶出的影响以及制剂的稳定性?结果:缓释微丸的释药动力学符合一级方程,溶出速度常数在一定范围内与控释膜的厚度呈显著相关性,溶出速度与致孔剂IV丙烯酸树脂的含量有关,溶出实验受转速的影响不明显?制剂的稳定性好?结论:制得的盐酸尼卡地平缓释微丸具有理想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自制大黄酸肠溶缓释微丸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将其与大黄酸海藻酸钠溶液在兔体内大黄酸的药动学行为作比较,以明确该缓释制剂在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并对其相对生物利用度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双周期交叉设计,按大黄酸量10只家兔单剂量口服35 mg·kg-1.自制大黄酸肠溶缓释微丸和大黄酸的海藻酸钠溶液,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0.5,1,2,3,4,6,8,9,10,12,14,24,28,32,36 h采血,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酸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种制剂在家兔体内的药-时曲线中自制的大黄酸肠溶缓释微丸:tmax(9.73 ±0.68)h,Cmax (3.00±0.81)g·L-1,AUC0~∞(59.21±4.35) mg·L·h-1,MRT(21.12±1.12)h;参比制剂:tmax(4.17 ±0.12)h,C max(2.71 ±0.74)g·L-1,AUC0~∞(39.72-±3.11) mg·L·h-1,MRT(9.33 ±2.08)与参比制剂相比,自制大黄酸肠溶缓释微丸的达峰时间更晚,峰浓度更大,两制剂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制大黄酸肠溶缓释微丸生物利用度优于参比制剂.  相似文献   

7.
麻杏石栓体外溶出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群  蒋孟良 《中药材》1998,21(6):314-316
研究了不同转速,不同方法(转篮法与浆法),提取物与基质不同配比对麻杏石甘栓体外溶出度的影响,为建立该制剂的质控指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小金缓释微丸,并以阿魏酸为指标,考察不同包衣条件下小金缓释微丸的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包衣工艺。结果:以乙基纤维素为包衣材料,包衣增重10%,致孔剂乳糖的用量为12%,可满足10 h缓释的要求。结论:包衣材料、包衣增重以及致孔剂的用量是影响药物释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头孢克洛缓释微丸,并研究其体外释放行为及人体药动学。方法 采用包衣锅滚丸法制备头孢克洛载药微丸, 以不同类型和比例的丙烯酸树脂及Surelease作为缓释包衣材料并以流化床对载药微丸进行包衣,对最终确定处方的成品进行体外释放和20例健康受试者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求算体内药动学参数。结果 以Surelease包衣增重15%,其体外释放行为符合一级释放方程,制备的头孢克洛缓释微丸和上市对照相比生物等效。结论方法适于制备较大剂量的缓释微丸,工艺可行,头孢克洛缓释微丸和市售对比体内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DS-SRMP)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选用乙基纤维素等辅料为阻滞剂制备了DS-SRMP,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了体外释放度的研究。结果:实验研究表明DS-SRMP体外释药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Kr0=8.78%·h-1(t≤8h)。结论:DS-SRMP具有较好的释药性能,为一种较理想的口服缓释剂型。  相似文献   

11.
肺靶向汉防己甲素缓释微囊释药性能的体内外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靶向汉防己甲素缓释制剂释药性能的体内、外相关性。方法 以体外释药百分数为体外指标,选择靶部位的药效学指标作为反应体内释药的效能指标,进行相关性拟合和统计分析。结果 体内外指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01)。结论 以选择的体内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是可行的,体外释药性能提示体内靶部位的微囊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中药缓控释微丸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丸作为一种多单元释药系统,具有流动性好,释药稳定、可靠、均匀等特点。随着现代制备工艺的逐渐成熟及辅料的发展,微丸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备受瞩目。作者对中药缓控释微丸制剂释药机制、制备方法、辅料及其体内过程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研究开发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左炔诺孕酮(LNG)微球的体内释药特性进行研究和评价。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生物降解型PLGA(9∶1)LNG微球在大鼠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体内外释药试验。结果该微球具有相似的体内外释药特性:存在双峰现象,双峰之间有一较为平稳的释药区域,约占整个释药过程的70%。LNG微球在大鼠的MRT约为对照组LNG微晶的6.6倍。结论该微球有比较好的控释作用。依据微球体内外释药的两个特点可对该生物降解型控释微球的质量进行初步控制。  相似文献   

14.
银杏总内酯控释小丸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清飞  周莉玲 《中成药》2004,26(5):349-352
目的:考察银杏总内酯控释小丸的稳定性.方法: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以及室温留样考察,用相似因子法评价释放度的稳定性.结果:小丸的各项指标均在要求范围内,释放度相似因子f2均较大.结论:可初步认为控释小丸的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乌拉地尔缓释胶囊进行相对生物利用度和体内外相关性研究。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4名健康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和多剂量口服乌拉地尔缓释胶囊供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后乌拉地尔血药浓度的变化。用3P97药动学程序处理试验数据,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体外释放度采用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的转篮法。结果 单剂量试验乌拉地尔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37±13.77)%;两种制剂乌拉地尔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2347.6±493.2),(2458.9±526.5 )ng·h·mL-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4.17±0.28),(4.23±0.29)h;峰浓度(cmax)分别为:(325.6±40.3),(322.0±75.5 )ng·mL-1。多剂量试验乌拉地尔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99±16.24)%;两种制剂乌拉地尔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4513.1±1372.7) ,(4549.7±1308.8)ng·h·mL-1;稳态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4.00± 0.49),(4.08±0.43)h;稳态峰浓度(cmax)分别是 :(544.5±147.1),(565.7±146.8)ng·mL-1;波动度DF分别是(91.22±14.07)%,(84.53±26.10)%。体外12h平均累积释放86.33%和87.35%。结论 对单剂量口服两种制剂后的lnAUC0→∞,lnAUC0→t,lncmax经双单侧t检验,tmax经秩和检验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表明两者为生物等效制剂,且乌拉地尔缓释胶囊的体内吸收与体外释药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考察两种尼莫地平片体外溶出度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方法 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中转篮法测定尼莫地平片在人工胃液中的溶出度;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口服尼莫地平片120mg,HPLC测定血药浓度,Loo-Reigelman法计算药物累积吸收分数。以药物累积吸收百分率或血药浓度(Y)对相应时刻的体外累积溶出百分率(X)进行回归。结果两种尼莫地平片体内吸收对体外溶出度回归方程分别为:Y=2.2304X-60.72,r=0.9983(P<0.01)和Y=3.7085X-107.41,r=0.8951(P<0.05)。结论两种尼莫地平片体外溶出度与体内吸收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复方丹参黏附微丸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及丹酚酸B、丹参酮ⅡA 6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以6种成分为指标比较复方丹参片和复方丹参黏附微丸体外溶出度差异。[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成复方丹参黏附微丸。溶出介质为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转篮法测定6种成分的体外溶出度,比较复方丹参片与黏附微丸体外溶出速率及累积溶出量。[结果]三七皂苷R1(丸剂4.02%,片剂2.19%);人参皂苷Rg1(丸剂22.31%,片剂8.73%);人参皂苷Rb1(丸剂14.33%,片剂7.69%);人参皂苷Rd(丸剂3.29%,片剂1.56%);丹酚酸B(丸剂17.41%,片剂21.70%);丹参酮ⅡA(丸剂0.34%,片剂1.17%)。溶出结果显示120 min内复方丹参片中6种成分累计溶出度基本能达到90%,相比之下黏附微丸各成分释放缓慢持久,720 min在人工肠液中仍有释放。[结论]从体外溶出实验结果分析,较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黏附微丸在体内停留时间长,释放速度缓慢持久,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可实现药物在体内达到缓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释放介质pH和离子强度对羧甲基魔芋胶小丸体外释药的影响,对其释药特性进行评价。方法:以盐酸小檗碱为模型药物,采用离子胶凝法制备羧甲基魔芋胶小丸,测定小丸在不同pH(分别为pH1.0,pH5.0,pH6.8,pH7.4)和离子强度(pH6.8PBS液中分别加2,4,6,8g/L的NaCl)释放介质中的药物释放、溶胀度和溶蚀度,并对释药数据进行数学方程拟合,探讨其释药机制。结果:随释放介质pH增加或离子强度降低,丸粒的溶胀度和溶蚀度增加,小丸释药加快;在HCl液中,药物释放符合零级方程,释药机制为膜控释放,在PBS液中,药物释放符合Peppas方程,释药机制为扩散和溶蚀协同作用。结论:羧甲基魔芋胶小丸的溶胀度和溶蚀度均与释放介质pH和离子强度有关,从而影响其药物释放速率和释药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