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瘢痕内切除后即时放疗治疗瘢痕疙瘩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瘢痕内切除后即时放疗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2月~2007年6月对我科收治的18例瘢痕疙瘩患者行瘢痕内切除术,术后24h内辅以6MeV高能电子束(13射线)放射治疗,连续照射每天一次连续照射4~6次,照射总剂量15~20Gy。术后平均随访36月。结果:优良10例(55.6%),显效5例(27.8%),无效3例(16.7%),总有效率83.3%。3例伤口延迟愈合(16.7%),术后出现色素沉着3例(16.7%),毛细血管轻度扩张2例(11.1%),随访期内未发生如皮肤恶性肿瘤等并发症。结论:瘢痕内切除后即时放射治疗,术后复发率低,是治疗瘢痕疙瘩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瘢痕疙瘩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3.
瘢痕疙瘩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的综合疗法,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我们临床上将瘢痕疙瘩分为惰性类和活跃类。根据瘢痕疙瘩的不同类型,在外科手术切除的基础上,选用术后放疗、局部加压、硅胶膜覆盖、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等多种方法予以治疗。结果:自2007年以来,共利用综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15例,治愈13例,有效2例。结论:针对瘢痕疙瘩不同类型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此种分类方法及疗效评估标准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后浅层X线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选择已接受手术切除的172例瘢痕疙瘩患者(263个手术部位),术后24 h内接受首次浅层X线放射治疗。剂量分割方式:每天1次,每次5 Gy照射,连续治疗4 d。治疗结束后随访观察,并评价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等。结果浅层X线放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8%(244/263);按病变区域分析,头颈区总有效率94.6%(106/112),躯干区总有效率91.5%(86/94),四肢区总有效率91.3%(52/57)。本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浅层X线放射治疗瘢痕疙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瘢痕疙瘩切除加浅表放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切除后浅表放疗的最佳时机,分析影响其复发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06年78例瘢痕疙瘩切除加浅表放疗的疗效,应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分析性别、年龄、感染、病变部位、病变面积及放疗时机与复发的关系.结果 术后2~6 d,放疗组有效率为92.1%;术后7~10 d,放疔组有效率为67.5%.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瘢痕疙瘩复发的因素有放疗时机和病变面积,放疗时间OR=3.921(P<0.05),病变面积哑变量1的OR=4.216(P>0.05),病变面积哑变量2的OR=9.648(P<0.05).结论 瘢痕疙瘩切除术后2~6 d进行放疗,是防止瘢痕疙瘩复发的有效方法.瘢痕疙瘩的复发与放疗时机及病变面积有关.  相似文献   

6.
7.
综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比较目前常规疗法的优缺点,探讨治疗瘢痕瘊瘩的新方法。方法:采用两种治疗瘢痕瘩。方法1:采用特制的高液压瘢痕注射器向瘢痕内注射确炎舒松;(2)以手术为主,两组均为外涂去疤霜,和透明敷料“安舒妥”密封的综合疗法。结果:20例患者的84块瘢痕用方法(1),治愈率68%,总有效率98%;12例患者32块瘢痕用方法(2),治愈37%,总有效率81%。统计学分析二者的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耳部瘢痕疙瘩手术后联合放射治疗及局部注射激素类抗瘢痕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手术切除直接缝合或转移皮瓣修复术,术后1周内行放射治疗,每日1次,连续照射3次,每次剂量5Gy,总剂量15Gy。对有复发倾向者行局部注射激素类抗瘢痕药物,以曲安奈德40mg加2%利多卡因稀释一倍后瘢痕内注射,每周1次,视瘢痕消退情况逐渐撤药。结果本组10例患者,术后随访1.5~5.0年,治愈6例(6096),显效4例(4096),有效率10096。结论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及局部注射激素类抗瘢痕药物是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单纯放射治疗,曲安奈德注射+放射治疗与手术+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1例瘢痕疙瘩患者采用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其中单纯放射治疗28例,曲安奈德注射+放射治疗31例,手术+放射治疗32例。结果:单纯放射治疗组治愈率为35.8%,有效率为67.9%;曲安奈德注射+放射治疗组治愈率为64.5%,有效率为90.3%;手术+放射治疗组治愈率为71.9%,有效率为93.8%。单纯放射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与曲安奈德注射+放射治疗组以及手术+放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安奈德注射+放射治疗组与手术+放射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注射+放射治疗与手术+放射治疗对瘢痕疙瘩的疗效均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前两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利用原位瘢痕瓣修复耳廓瘢痕疙瘩切除术后创面,24 h内即行放射治疗预防瘢痕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耳廓瘢痕疙瘩病变上设计出将其切除后足以覆盖创面的原位瘢痕瓣,在局部浸润麻醉下,按设计线将瘢痕疙瘩切除,在保障原位瘢痕瓣能够成活的前提下,修剪瘢痕瓣使其厚薄均匀、大小适宜、无张力的修复创面,必要时放置引流条,加压包扎.术后18~24 h内即行Siemens Primus直线加速器5MeV高能电子束(β射线)垂直照射,照射前拔除引流条常规换药,照射时打开敷料暴露伤口,分割剂量3~4 Gy/次,照射后继续加压包扎,隔天1次,连续4次,照射总剂量12~16 Gy.术后8~10 d拆线.结果 25例术后原位瘢痕瓣无缺血性坏死,伤口均Ⅰ期愈合,表面皮肤颜色正常,外形良好,患者满意.随访8~42个月,23例无复发,2例4~6个月出现复发倾向,应用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2~4次,得到控制.结论 原位瘢痕瓣修复治疗耳廓瘢痕疙瘩,无另取皮片或皮瓣修复在供区可能形成瘢痕疙瘩的后顾之忧,手术就地取材,简单易行,术后耳廓外形良好,24 h内即行放射治疗预防复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Dermatix is 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registered substantial equivalent to silicone gel sheeting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hypertrophic scars and keloids. Methods A 90-day prospective study evaluated the efficacy of Dermatix, silicone gel sheeting, and a combination of these treatments in improving scars for 30 patients. Each patient had a bilateral scar that served as an untreated control. The outcome measures included profilometry analysis of scar topography before and after punch biopsies of the control and treated scars,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the scars, and patient evaluations of the ease of treatment.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better resolution and improvement of scars with Dermatix treatment or the combined use of Dermatix and silicone gel sheeting than with silicone gel sheeting alone. Wound erythema was reduced, and collagen architectural reorientation was demonstrated histologically. Patients rated Dermatix as easier to use than silicone gel sheeting. Both Dermatix and silicone gel sheeting reduced symptoms of itching, irritation, and skin maceration.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Dermatix is a useful treatment for the management of abnormal scarring.  相似文献   

12.
Evolution of Silicone Therapy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in Scar Managemen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ilicone-based product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rophic scarring and keloids.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range of products available and the clinical evidence of their efficacy in preventing excessive scarring and improving established scars. Silicone gel sheeting has been used successfully for more than 20 years in scar management. A new formulation of silicone gel applied from a tube forms a thin flexible sheet over the newly epithelialized wound or more mature scar. Results from clinical trials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suggest that silicone gel is equivalent in efficacy to traditional silicone gel sheeting but easier to use.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silicone therapy has not been completely determined but is likely to involve occlusion and hydration of the stratum corneum with subsequent cytokine-mediated signaling from keratinocytes to dermal fibroblasts.  相似文献   

13.
倍他米松病损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简单有效的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方法:采用二丙酸倍他米松/倍他米松磷酸二钠病损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60例。结果:经1年随访,总有效率达88.33%。结论:通过讨论二丙酸倍他米松/倍他米松磷酸二钠作用机理、优点、不良反应等,作者认为该方法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尤其适合于中小面积瘢痕疙瘩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瘢痕疙瘩中皮肤附件结构破坏与瘢痕增生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 (keloid K)形成过程中皮肤附件 (skin appendages,SAs)结构破坏与瘢痕增生的关系。 方法 将来自 17例 K患者的活检标本按浸润生长 (K- I,n=9)、瘢痕增生 (K- P,n=17)、瘢痕萎缩 (K- A,n=10 )和边缘正常皮肤 (K- N,n=6 )进行分组 ,另以非 K患者胸部正常皮肤 (NS,n=6 )为对照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SAs密度与广谱细胞角蛋白 (pan- fytokeratin,CKp)、CK19、腺上皮分泌成分 (secretory component,S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antigen,PCNA) ,以及凋亡相关蛋白 Bcl- 2和 Bax之间的变化规律 ,同时用组织学、解剖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 K胶原纤维和 SAs结构的组织形态学改变。 结果 与 K- N和 NS组相比 ,K组织中 CKp和 SC阳性的 SAs密度迅速减少 ,可见 SAs结构消失后残留 CKp阳性蛋白痕迹 ;多数 SAs上皮细胞 Bax表达增强 ,但 Bcl- 2、PC-NA和 CK19阳性的 SAs则呈现复层 (鳞状 )上皮化和形态结构异常。 K组织形态学大致经历浸润、增殖和成熟的过程 ,SAs也相应地发生增生 ,细胞迁移、炎性反应和血管闭塞等引起的形态结构破坏和几乎被纤维结缔组织完全取代的变化过程。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K的瘢痕厚度与 SAs密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 (r=- 0 .341,P<0 .0 1)。 结论  相似文献   

15.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筛选瘢痕疙瘩差异表达基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比较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组织之间基因表达差异,筛选瘢痕疙瘩特有的差异表达基因片段,为揭示瘢痕疙瘩的病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提取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组织细胞mRNA,逆转录成cDNA。以瘢痕疙瘩cDNA为检测子,正常皮肤组织细胞cDNA为驱动子,选择四碱基内切酶RsaI将cDNA酶切;连接特殊设计的接头进行消减杂交和PCR反应,得到消减混合物,与T载体连接,转化DH5a感受态细菌,建立差异消减文库。Southern杂交筛选鉴定差异基因,进行测序和同源分析。结果经SSH筛选、Southern杂交鉴定得到13个瘢痕疙瘩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已知功能的基因11个,如TA结合因子1、E4基因转录因子1、ephrinB2型受体基因、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等;有与肿瘤发生有关的基因,如G抗原7基因等;未知功能基因2个。结论筛选得到的瘢痕疙瘩差异表达基因,对了解瘢痕疙瘩发生发展的病因学基础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携带Fas基因重组腺病毒治疗瘢痕疙瘩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 应用成功制备的携带人Fas基因的两种重组腺病毒,感染瘢痕疙瘩(keroid,K)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使其稳定高效地表达以替换原有无功能的Fas蛋白,并恢复正常的重建后Fas信号传导通道。方法 腺病毒感染KFB后,检测及比较两种腺病毒转染前后,KFB内Fas蛋白的表达变化、蛋白功能以及细胞增殖-凋亡状况。结果 腺病毒感染后的KFB均能稳定提高Fas蛋白的表达,并且在Fas单克隆抗体的诱导下可以发生明显的细胞凋亡。结论 ①构建的两种重组腺病毒Ad-Fas在体外实验中能有效地提高KFB蛋白的表达,并可以重建原来阻断的死亡信号传导通道;②细菌内重组腺病毒体外治疗效果更佳;⑧再次估证了Fas基因突变与K之间的联系,为K基因治疗展示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髋臼骨折术后疗效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分析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患者资料,探讨影响髋臼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9月-2009年6月收治并获随访的82例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65例,女17例:年龄26~72岁,平均3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2例,压砸伤13例,高处坠落伤7例.其中70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30 min~...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同时肝转移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同时肝转移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6年1月至2004年4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手术治疗的74例结直肠癌同时肝转移患者,其中同时手术组47例,异时手术组27例。结果无手术后1月内死亡病例,总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1%、41.2%和14.8%;同时手术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2.9%、40.5%和11.8%;异时手术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7.8%、42.2%和19.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同时组为19.1%,而异时组为11.1%(Х^2,P〉0.05)。原发肿瘤位于直肠共21例,12例行同时手术,9例行异时手术,两组术后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log-rank,P〉0.05)。结论结直肠癌同时肝转移患者同时手术和异时手术疗效相似,手术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同时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原发肿瘤位于直肠不能作为选择同时手术的禁忌症。  相似文献   

19.
激光与手术治疗腋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腋臭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206例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腋臭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比较激光和手术治疗腋臭的优缺点和不同适应证。结果:应用激光治疗腋臭110例,一次治愈率为49.1%,有效率为60%,手术治疗106例,一次治愈率为83.9%,有效率约为96%;经1个月至12个月随访,发现早期并发症主要是感染,血肿,后期主要是局部瘢痕增生,其中血肿主要见于手术治疗组,感染和瘢痕二组无明显差别,治愈后远期效果肯定,无异味复发,结论:激光治疗方法简单安全,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确切,治愈率较高,适用于症状较重和其它治疗方法失败的患。  相似文献   

20.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手术结合大剂量罗扰素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手术结合大剂量罗扰素治疗的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17~79岁。病程2个月~7年,中位病程3.5年。9例Ⅰ期患者行单纯病灶扩大切除结合中厚植皮(或邻位皮瓣)修复创面,23例Ⅱ期患者行病灶扩大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或截肢),1例Ⅲ期患者姑息性病灶切除。所有患者术后均辅以大剂量罗扰素生物治疗。结果9例Ⅰ期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好,获随访7个月~8年,无复发。Ⅱ期患者中,2例切口愈合延迟,经换药愈合;1例失访,余22例获随访5个月~7年,其中1例复发,部位于大腿原发灶旁,再次予病灶广泛切除后,大剂量罗扰素治疗。1例Ⅲ期患者治疗1年6个月后因肺部转移并发呼吸衰竭死亡。结论手术结合术后大剂量罗扰素综合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