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研究疏肝健脾方(SGJP)对CCl4诱发的化学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疏肝健脾方低剂量组、疏肝健脾方中剂量组、疏肝健脾方高剂量组、阳性药(联苯双酯,BP)组,给药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灌胃10d,正常组和模型组用等量的溶媒,于末次给药8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每组腹腔注射0.1%CCl4橄榄油溶液(0.1mL/lOg)复制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小鼠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肝脏指数、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疏肝健脾方中、高剂量组能显著抑制小鼠血清ALT、AST活性的升高(P〈0.01),抑制肝组织MDA含量升高(P〈0.05或P〈0.01),提高肝组织SOD、GSH活性(P〈0.05或P〈0.01),降低肝指数(P〈0.05或P〈0.01),减轻肝脏的病理损伤。结论疏肝健脾方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母婴分离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血浆中5-羟色胺(5-HT)及褪黑素(MT)的表达。方法建立新生期母婴分离致IBS-D大鼠模型,采用糖水偏嗜实验评价模型动物精神行为学的改变;对动物排便情况进行观察与计数分析,并进行结直肠扩张(CRD)和腹壁撤退反射(AWR)实验,研究IBS-D模型大鼠肠道感觉运动功能的变化;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浆5-HT和MT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BS-D模型大鼠糖水偏嗜度显著降低,粪便颗粒含水量增多且数量增加,大鼠腹部抬起和弓背的容量阈值显著降低,血浆中5-HT及MT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 IBS可导致大鼠快感消失以及肠道运动及感觉功能异常,这种改变可能与血浆中的5-HT和MT的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母小东  韩玉梅  邹丽 《西南军医》2009,11(2):235-237
目的 研究参肠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理作用。方法用冰醋酸对实验动物(大鼠)造成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将动物随机分为参肠片高中低三组、固肠止泻丸组、模型组、空白组,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动物分别用冰醋酸造成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连续用药8天后观察大鼠腹泻程度(粪便)评分,结肠溃疡面溃疡数和炎细胞数目。结果参肠片0.32、0.16、0.08g/kg灌胃给药,能改善大鼠腹泻症状,降低醋酸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病变程度,减少结肠炎粘膜炎细胞数。结论参肠片具有一定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柔肝健脾药物与健脾药物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肠管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验大鼠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结果:模型组SP、VIP明显增高,治疗组较模型组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柔肝健脾药物是通过改善大脑皮层的紊乱状态,调节植物神经功能而调节SP、VIP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盐酸川芎嗪透皮贴剂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SD大鼠盐酸川芎嗪(TMPH)贴剂和灌胃给药后体内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计算贴剂组和灌胃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比较。方法贴剂组:自制贴剂,SD大鼠背部给药(1.04 g/kg),分别于给药后0.5、1.5、3、4、5、6、7、8、9、12、17、24 h从尾部静脉取血;灌胃组:SD大鼠灌胃给药(1.6 mg/kg),分别在给药后5、8、10、13、15、21、34、45、61 min从尾部静脉取血;用HPLC测定两组大鼠体内TMPH的血药浓度,用DAS软件计算。结果灌胃组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0.167 h,Cmax=1.97 mg/L,T1/2=0.076 h,Auc0-t=0.597[(μg·h)/ml],Auc0-∞=0.650[(μg·h)/ml];贴剂组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5.917 h,Cmax=253 mg/L,T1/2=5.95 h,Auc0-t=3547.56[(μg.h)/ml],Auc0-∞=4132.47[(μg.h)/ml]。结论 TMPH灌胃给药时,达峰时间和半衰期都很短,说明TMPH普通制剂在体内吸收代谢非常迅速,难以长时间维持有效血药浓度;TMPH贴剂给药的达峰时间和半衰期大大延长,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IP)通过调控脑组织IFN-γ、IL-17A因子水平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EAE)大鼠防治作用。方法将60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EAE对照组、VIP低剂量防治组和VIP高剂量防治组),利用髓鞘碱性蛋白( MBP)+完全弗氏佐剂( CFA)诱导建立EAE模型。自造模当日起,每隔1 d分别对VIP低、高剂量防治组大鼠腹腔注射VIP 4 nmol/kg(0.2 ml)、16 nmol/kg(0.8 ml),正常对照组及EAE对照组注射0.8 ml生理盐水,连续10 d。观察大鼠发病情况;HE染色观察脑组织基本病理改变;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利用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 GFAP)检测脑组织内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ELISA法检测脑组织匀浆中IFN-γ、IL-17A因子含量变化。结果 VIP各剂量防治组大鼠发病潜伏期延长、进展期缩短、发病高峰期神经功能障碍评分( NDS)降低,脑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下降、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即GFAP+细胞数量减少,脑组织匀浆中IFN-γ、IL-17A含量降低,且高剂量组变化更明显。结论 VIP通过降低脑组织中IFN-γ、IL-17A含量,减轻脑组织炎症细胞的浸润程度,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发挥对EAE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对硝苯地平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相互影响。方法 12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单独给药组灌胃给予硝苯地平,联合给药组灌胃给予硝苯地平与美托洛尔,分别应用HPLC法测定两组大鼠血浆中硝苯地平的血药浓度,用DAS2.0程序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 单独给药组和联合给药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291.69±248.26)和(1447.03±362.53) ng/ml,AUC0-t:(1883.70±68.17)和(1635.56±376.80)(ng·h)/ml,Vd/F:(34.1±10.52)和(35.55±8.79)L/kg, t1/2:(2.13±0.47)和(2.36±0.75)。两组间AUC0-t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对硝苯地平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地黄寡糖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地黄寡糖对妊娠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四氧嘧啶(150 mg/kg,ip)诱发妊娠大鼠糖尿病模型,灌胃给予地黄寡糖200 mg/(kg/d),检测给药前、给药7 d及给药14 d后大鼠血糖和血浆胰岛素的变化。结果:地黄寡糖口服可降低四氧嘧啶诱发之妊娠糖尿病模型大鼠的空腹血糖,增加血浆胰岛素水平。结论:地黄寡糖具有降低妊娠糖尿病大鼠血糖和改善胰岛素释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虫草益肾颗粒剂对5/6肾切除模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治疗组(C组)、对照组(D组),除假手术组外均行5/6肾切除手术制作肾衰竭动物模型。给药方案:第1次手术后,各组开始灌胃给药,直至第2次手术后12周结束。C组给予虫草益肾颗粒剂水煎剂灌胃,D组给予福辛普利氯化钠溶液灌胃,1次/d。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每天给予等量的蒸馏水灌胃。每组设4个采样点,即第2次手术后0、4、8、12周,每组大鼠同一时间点处死10只大鼠,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结果:虫草益肾颗粒剂可抑制肾脏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优于福辛普利组。结论:虫草益肾颗粒剂可抑制肾脏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从而延缓肾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灵芝三萜对α-萘异硫氰酸酯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灵芝三萜对α-萘异硫氰酸酯所致大鼠急性黄疸模型的退黄降酶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α-萘异硫氰酸酯肝损伤模型组、灵芝三萜高、中、低( 200、100、50 mg/kg)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赤丹退黄颗粒).各治疗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d,除正常对照组外,第4天给药后2h,各给药组及模型组灌胃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水杨酸钠所导致高原地区耳鸣动物模型体内5-羟色胺(5-HT)浓度的变化。方法:将Wister大鼠随机分成腹腔内注射水杨酸钠诱导建立耳鸣组(n=10)和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的空白对照组(n=10),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液中5-HT浓度的变化。结果:注射水杨酸钠组(350 mg/kg)血液中5-HT水平的显著升高,在给药后的2h升到最高,达到基础值得(168±14)%,给药后4小时恢复到基线水平,而生理盐水组未引起明显变化。结论:本研究表明耳鸣动物模型血液中5-HT水平的升高可能和耳鸣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和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GD)患者超声声像图特点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HT、GD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30例,测量甲状腺大小及内部回声、甲状腺上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RI,并比较中医证型。结果:1HT组与GD组的声像图均表现为甲状腺厚度不同程度增大,内部回声弥漫性减低;HT患者腺体内网格样改变及低回声小结节多于GD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HT组与GD组的甲状腺上动脉PSV均高于对照组,GD组明显高于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HT组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型为主,GD组以肝郁化火型多见。结论:甲状腺内部回声、腺体内低回声小结节数目、甲状腺上动脉PSV、中医证型等可为HT与GD的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对比剂钆双胺注射液(欧乃影;Gd—DTPA—BMA)应用后对家兔^99Tc^m-MDP骨显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实验组(注射欧乃影+^99Tc^m-MDP)与自身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99Tc^m-MDP)处理相隔7d。(1)取家兔5只,注射欧乃影或生理盐水后30min注射^99Tc^m-MDP,并于注射^99Tc^m-MDP后5、10、30、60、120、180、240和360min、24h时行骨显像,勾画ROI,计算靶/本底(T/B)值,观察家兔显像剂分布及代谢情况。(2)取家兔30只,按欧乃影或生理盐水与^99Tc^m-MDP的注射间隔(30、60、120、240和360min、24h)分为6组,每组5只。均于注射^99Tc^m-MDP后120min行骨显像,勾画ROI,计算T/B值。(3)采用TLC测定2种药物相互作用后在体内的放化纯差异。以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注射欧乃影后30min再注射^99Tc^m-MDP,5min时肝、脾开始显影,其T/B比值120min时达最高峰(肝、脾分别为4.56±0.32和3.56±0.41);而2组椎体24h时T/B值均达最大值(实验组为4.32±0.07,自身对照组为6.31±0.09),但各时间点实验组均较自身对照组低。两药物注射间隔为30、60、120和240min时,可出现肝、脾异常显影,对应的实验组T/B(肝:2.47~4.22;脾:1.85~3.23)明显高于自身对照组(肝:1.52—1.58;脾:1.25~1.29),但实验组椎体的T/B(3.08~4.28)则较自身对照组低(4.82~4.8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50—31.916,均P〈0.05)。余时间间隔组,肝、脾未见明显摄取^99Tc^m-MDP。TLC曲线示,实验组在Rf为0—0.2处形成小峰,^99Tc^m-MDP放化纯降为(63.51±2.24)%。结论注射欧乃影后短时间内行^99Tc^m-MDP骨显像,肝、脾会出现异常摄取;间隔360min再行^99Tc^m-MDP骨显像可避免此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进行肝脏血流灌注,初探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血流灌注参数变化。方法:对10例不同程度的肝硬化患者以及8例对照者,选取肝门区良好显示脾脏、门脉主干、肝脏左右叶的层面,行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时间-密度曲线,计算肝脏灌注参数。结果:正常组肝动脉灌注量(HAP)为(0.341 1±0.138 7)ml.min-1.ml-1,门脉灌注量(PVP)为(1.105 2±0.369 7)ml.min-1.ml-1,总肝灌注量(THBF)为(1.450 3±0.445 6)ml.min-1.ml-1,肝动脉灌注指数(HAI)为(23.42±5.94)%。肝硬化严重程度不同时,Child-Pugh A、B、C 3组肝动脉灌注量均较正常组增高,但组间呈逐渐下降趋势,分别为(0.467 7±0.158 8,0.447 8±0.100 4,0.436 7±0.094 2)ml.min-1.ml-1;门脉灌注量和总肝灌注量均较正常组下降,组间呈下降趋势,分别为(0.921 4±0.179 3,0.845 6±0.158 6,0.745 3±0.119 1)ml.min-1.ml-1,(1.397 8±0.324 1,1.568±0.204 6,1.158 6±0.168 4)ml.min-1.ml-1;肝动脉灌注指数则较正常组逐级升高(30.21±4.66,34.88±4.79,37.08±4.13)%。结论:多层螺旋CT肝硬化肝脏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与肝硬化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贺延  吕俊刚  杨春梅 《武警医学》2013,(12):1053-1055,1060
目的 探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心电图特征与抑郁症患者的相关关系.方法 测定并比较60例抑郁症组与40例健康对照组血中5-HT的含量;分析血中5-HT含量与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评分的相关性;运用动态心电图系统采集其心电信号并进行HRV分析;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并逐一进行分析.结果 抑郁症组血中5-HT含量(172.08±101.36)ng/ml低于健康对照组(257.34±104.0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抑郁症组血中5-HT含量与Scl-90评分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分数变化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6、-0.384、-0.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症组24 h内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24 h每5 min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的平均数(SDANN)、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两个正常心动周期差值大于50 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比(PNN50)、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之比(LF/HF)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抑郁症组心电图中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早期复极、早搏检出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检测血中5-HT含量的方法在抑郁症客观诊断中有重要临床价值,HRV和心电图在该病的诊断中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PFD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 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和CTGF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21只,给予生理盐水10 mg/kg体重腹腔内注射,每周前三天连续给药,1次/日,连续注射3周;造模组84只,给予1%DMN溶液10 mg/kg体重腹腔注射,每周前三天连续给药,1次/日,连续注射3周。两周末将造模组随机分为4组,每组21只,分别是:模型组、IFN-α治疗组、PFD 120 mg、PFD 240 mg治疗组。各组大鼠均于造模第3周第一天给予药物治疗,每周七天,1次/日,治疗共4周。各组给药剂量及方法如下:正常组、模型组予以0.5%CMCNa 6 m L/kg灌胃;PFD不同剂量组予以相应剂量PFD灌胃;IFN-α组予以IFN-α10万单位/只,皮下注射。治疗四周后处死所有大鼠,留取肝组织行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测Ⅰ型胶原,CTGF表达。结果 (1)Masson染色SSS半定量评分,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IFN-α组、PFD组SSS半定量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Ⅰ型胶原的表达,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PFD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IFN-α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CTGF的表达,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PFD 120 mg、PFD 240 mg各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1)PFD具有治疗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与α-IFN无明显差别。(2)PFD抗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TGF的表达,抑制促纤维化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严重烫伤早期血清肝脏酶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动态变化及丹参的影响作用。方法:建立30%Ⅲ度烫伤模型,8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8只)、平衡液复苏组(B组,40只)和丹参治疗组(C组,40只)。B、C两组烫伤后立即按Parkland公式腹腔注射平衡液120ml/kg体重,C组在同样治疗的基础上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3ml/kg,B、C两组分别于伤后3,6,12,24,48h检测血清ALT、AST、LDH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复苏组血清ALT、AST、LDH的含量在伤后3h明显高于对照组,12h达高峰,伤后48h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丹参治疗组在各相应时相点与对应的复苏组比较,两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血清ALT、AST、LDH水平均低于复苏组,伤后3h起显著低于复苏组。结论:大鼠严重烫伤早期存在肝功能损伤。丹参对烧伤早期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选择适宜的对比剂用量,改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时对心脏结构的显示能力。方法:160例接受Defini-tion第一代双源CT冠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比剂用量分别为:A组=采集时间×注射流速(X ml),B组=(X+5)ml,C组=(X+10)ml,D组=[X+(15~20)]ml。各组均采用碘海醇(350mgI/ml),体质量<75kg者注射流率为4.8~5.0ml/s;体质量≥75kg者注射流率为5.5ml/s。应用Circulation分析软件,采用双盲法评价图像质量。分别测量各组冠状动脉各段、左右心室CT值,观察并记录对比剂伪影及严重程度、对比剂混合液是否均匀、室间隔显示是否清晰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比较组间CT值、图像质量评分等有无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室间隔等结构显示情况及对比剂伪影等。结果:各组间一般情况、质量评分、冠脉各段和左心室CT值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右心室腔内CT值A、B、C、D组分别为(142.1±35.5)HU、(144.4±43.5)HU、(186.1±66.1)HU、(223.3±119.3)HU,C组与A、B、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室间隔尚能分辨(2分)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D组显示清晰(3分)的例数多于A、B组;C组条状伪影少于D组。综合分析,C组对比剂方案优于其他组。结论:本研究采用个性化的对比剂方案,对比剂用量=扫描采集时间×流率+10ml,结合患者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计算对比剂注射流率,可以获得良好的冠脉CTA图像及较为满意的心脏结构、肺动脉显示效果,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家祎  温兆赢  张兆琪  晏子旭   《放射学实践》2011,26(11):1189-1192
目的:探讨320排CT全肝灌注成像结合肝脏曲面重组(CPR)技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36例患者(正常肝脏20例,肝细胞癌16例)行CT动态容积扫描,经图像后处理分别获得横轴面和曲面重组肝脏灌注图像.结果:正常肝脏在CPR和横轴面图像上测得的肝动脉灌注(HAP)值分别为(29.3±6.3)和(31.1±5.0)...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选奇滴丸对偏头痛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五羟色胺浓度的影响,探讨选奇滴丸治疗偏头痛的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正天丸2 g·kg-1)、选奇滴丸低、中、高剂量组(0.29、0.59、1.18 g·kg-1),各组连续灌胃给药7 d(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纯净水),末次给药30 min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法制备偏头痛模型。造模4 h后腹主动脉采血,采用硝酸酶还原法测定一氧化氮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五羟色胺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药物对照组,选奇滴丸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偏头痛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浓度,升高血清中五羟色胺浓度。结论选奇滴丸治疗偏头痛与其调节偏头痛大鼠一氧化氮与五羟色胺的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