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治13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文利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8):1039-1040
目的:总结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13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发病机理及临床诊治。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好发于40~60岁的中老年女性病人,均以眩晕、恶心、呕吐、耳鸣是其主要首发症状;危险因素有血小板聚集率增高、高血压、高粘血症、高脂血症、颈椎病;诊断借助脑电图、心电图、颈椎X线片及血脂、血糖等检查,可结合经颅多普勒(TCD)、头颅CT或MRI检查或DSA检查。结论:治疗予抗胆碱类药物,抗眩晕、扩血管改善血循环及解除血管痉挛及对症治疗可取得良好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3.
对118例颈椎病患者采用按摩、拔火罐加辨证论治内服中药综合疗法治疗,并与单纯用中药治疗100例对照比较。结果:综合治疗组显效42例,有效74例,总有效率98.3%,无效2例。与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57例,总有效率76%)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对颈椎病采用综合治疗优于单纯中药治疗。对颈椎局部组织按摩和拨火罐可能起疏通经络、活血祛瘀、理筋整复、解痉镇痛作用。中药葛根、天麻、田七三药对颈椎病也有其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4.
对临床拟诊并经TCD确认为VBI 25例进行小结,扼要讨论TCD对VBI的诊断价值。在对VBI受累动脉的定位上,TCD具有较脑血管造影简便、无创伤,较脑血流图精确的优点;在定性上,VBI患者TCD频谱形态改变及分布的状况,有助于单纯颈椎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VBI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轻微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少见病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几年来观察到的易被忽视的轻微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少见病因7种,简要分析了少见病因易被忽视的原因:病因考虑面窄,对少见病因认识不足,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做的不够。总结了少见病因误诊的经验教训,认为:①当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到某些少见病因的可能性。②有时多种病因同时存在,必须考虑到除常见病因(如动脉硬化症、糖尿病等)外,应考虑:颈交感神经受外伤激惹等使椎动脉痉挛收缩;血液动力学改变;椎动脉扭曲、移位3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而颈椎病则为老年人比较常见的颈椎退行性病变。作者对本院1994年1月至1998年4月所收治的54例资料较为完整的患者就VBI与颈椎病的关系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4例VBI...  相似文献   

7.
男,68岁.因头昏、左侧肢体无力2日于2001年11月19日入院.2天前,患者清晨起床后觉头昏,左侧下肢、上肢相继出现无力、活动不灵、走路不稳且逐渐加重.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5年.  相似文献   

8.
9.
针刺颈椎病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针刺颈椎病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针刺以颈椎病穴为主穴,对照组针刺以颈夹脊穴为主穴;两组针刺得气后,均辨证取穴,接电针仪,中等刺激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头晕症状评分量表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愈显率为85%,显著高于对照组50%(P<0.05);眩晕证候积分减少率,血流速度改变率,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颈椎病穴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流速度,提高临床愈显率方面较颈夹脊穴组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2006年4月至2008年6月,对14例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示,全组均技术成功,术前14例平均狭窄率为10/14,术后残余狭窄率均〈10%。所有病例在围手术期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9例患者6个月,Malek评分为1分者7例,2分者2例。其中3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复查均未见支架内再狭窄。提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是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防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的安全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血液流变学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颈椎病之一,以中老年人多发,占颈椎病发病率的20%~30%,以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表现。近年来,笔为探讨本病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测定了5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和52例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5例椎动脉狭窄患者实施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结果:25例患者技术成功率100%,术前平均狭窄率82.5%,术后平均狭窄率12.7%。随访6~18月,共有5例复查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例患者出现轻度再狭窄;未出现后循环卒中。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椎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检查7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率为75%。绝大部分为缓解期检查。分为内耳型,脑干型和混合型。说明眩晕可为内耳,脑干或两者同时缺血引起。证明BAEP对本病的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形成或椎间孔附近的骨质增生形成直接压迫其附近的椎动脉,以及椎动脉孔纤维化,使椎动脉固定,在颈椎活动时,椎动脉不能相应滑移而产生扭曲,或椎问盘变性、膨出压迫椎动脉,出现此型颈椎病所常见症状是中老年人常见病。笔者近年来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标本兼治治疗该病48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椎动脉狭窄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脑血管病是影响人们生存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中风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每年中国新增加脑血管疾病约150~200万人。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约占75%,而且致残率约高达31.6%。脑血管支架成形术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1999年至 2 0 0 2年我们共收集 6 0岁以上老年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6 0例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8例 ,女 2 2例 ,年龄 6 0 - 90岁 ,病程 30分钟 - 2 6年。伴有颈椎病 5 3例 ,(88.3% ) ,冠心病 14例 ,(2 3.3%  相似文献   

17.
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认为,颈性眩晕的病因病机不外乎风、火、痰、虚、瘀5个方面.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认为,其发生主要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交感神经因素,寰枢关节紊乱,颈椎发育异常,颈椎骨折脱位及退变性改变,血管源性因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有关颈源性椎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任民 《安徽医学》1992,13(5):58-60
<正> 一、脑供血不足与短暂脑缺血发作 1889年Peabody首先对突然出现半身不遂、失语或失明等神经功能障碍,历时24小时至数日自愈的一组高血压或/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称为“脑血管痉挛”。1951年Denny-Brown发现,由于中毒性肺炎或心源性休克等各种原因引起全身血压下降,或脑血管狭窄惹致脑内血流量的不足,可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命名为脑供血不足(CVI),并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后者又分为颈动脉供血不足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二大类。1955年Millikan发现,这种可逆性的反复短暂发作的神经功能缺失,可能是由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表面的微栓子脱落所致。其后,由于Fisher(1959)、Russell(1961)及Pikering  相似文献   

20.
罂粟碱对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时耳蜗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检测12只豚鼠椎基底动脉部分阻断耳蜗缺血时罂杰碱对耳蜗血流的影响,同时记录系统血压,发现静脉注射罂粟碱后20分钟耳蜗血流明显改善。耳蜗血流与血压二者间无相关性。提示罂粟碱对豚鼠在底动脉供血障碍时耳蜗血流的减少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