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相关性腹泻是儿童慢性腹泻的病因之一,多见于神经内分泌肿瘤,也可由其他系统肿瘤引起。腹泻可作为首发症状出现,也可作为伴随症状,其特点是大量稀水样便。患者外周激素、胺和肽类变化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该文重点介绍了肿瘤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以及各疾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儿童腹水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为儿童腹水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减少漏诊、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间住院诊断腹水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 165例腹水儿童,男女比例1.53∶1,平均发病年龄(6±4)岁。腹水病因依次为:外科急腹症(39例,23.6%)、感染性疾病(39例,23.6%)、肿瘤性疾病(27例,16.4%)、肝源性疾病(18例,10.9%)、胰腺炎(10例,6.1%)、心源性疾病(8例,4.8%)、风湿免疫性疾病(6例,3.6%)、肾源性疾病(5例,3.0%)等。按发病年龄分为婴儿33例,幼儿24例,学龄前期30例,学龄期41例,青春期37例。外科急腹症、肝源性疾病是引起婴儿组腹水的主要原因(P<0.05),幼儿组的首要病因是肿瘤性疾病(P<0.05),青春期组的首要病因为感染性疾病(P<0.05)。结论 外科急腹症、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肝源性疾病是儿童腹水的常见病因;不同年龄段儿童腹水的主要病因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肿瘤相关性腹泻是儿童慢性腹泻的病因之一,多见于神经内分泌肿瘤,也可由其他系统肿瘤引起。腹泻可作为首发症状出现,也可作为伴随症状,其特点是大量稀水样便。患者外周激素、胺和肽类变化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该文重点介绍了肿瘤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以及各疾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不应用抗生素(附19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轮状病毒肠炎是小儿秋冬季腹泻的常见病因。它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无特效治疗,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已被公认。但临床上仍有不少医师加用抗生素治疗该病。本应用随机分组的方法,证实了.加用抗生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无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诸多小儿慢性腹泻病的病因中,肿瘤和内分泌病等病症所占比例较少,属少见病因。但了解此类腹泻的临床特点,有助于及时诊断原发病,改善患儿症状,甚至可挽救生命。1概述腹泻属胃肠功能紊乱表现,其发病相关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分泌、转运等功能,涉及胃肠道黏膜和肌肉,相关神经(肠神经、中枢神经、自主神经等),脑肠调节肽等系统、组织和生物因子。广义上说,能影响以上组织、系统及相应功能的内分泌疾病和肿瘤,均能引起腹泻。儿科年龄范围的难治性水样便腹泻,患儿血浆和胰腺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升高,及胰岛非β细胞增生的病例,由Ghis…  相似文献   

6.
外周性性早熟主要由于性腺、肾上腺等分泌性激素异常或外源性性激素所引起,是不受控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青春发动.其病因复杂多样,可为先天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所引起.引起外周性性早熟的重要病因有McCune-Albright综合征、孤立性卵巢囊肿、家族性男性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肾上腺肿瘤、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肿瘤、卵巢肿瘤等.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使得其中部分病因的发病机制得以阐明.  相似文献   

7.
反复性腹痛和肠道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常见的反复性腹痛,肠道易激综合征与婴儿期的慢性非特异性腹泻,都是肠道的功能性疾病,实际上是同一疾病在不同年龄的不同表现型。其病因、病理尚未彻底明嘹,因此,无确定的治疗方法,以咨询和精神疗法为主,辅助药物疗法。根据消化道运动性的功能检查法,进一步阐明其病因、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儿童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常见,总结分析86例凝血功能障碍患儿的病因与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乳酸脱氢酶(LDH)及血清铁蛋白(SF)联合检测对发热待查患儿病因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热程2周以上的发热待查住院患儿154例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出院诊断分为感染组(n=54)、风湿组(n=67)、恶性肿瘤组(简称为肿瘤组,n=33),对3组患儿血清CRP、ESR、LDH及SF 4项指标的均值进行比较,并通过ROC曲线分析其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发热待查患儿病因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风湿组、肿瘤组3组患儿血清CRP和ESR均升高,其中风湿组升高最明显;血清LDH在肿瘤组升高最明显;SF在风湿组和肿瘤组均明显升高。LDH对风湿性疾病、CRP和ESR对恶性肿瘤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P0.05)。CRP诊断感染和风湿性疾病的AUC分别为0.861、0.782;ESR诊断感染和风湿性疾病的AUC分别为0.770、0.743;LDH诊断感染和恶性肿瘤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均较低;SF诊断感染的AUC、灵敏度、约登指数均为最高,但特异度最低;SF诊断风湿性疾病的AUC、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都较高;SF诊断恶性肿瘤的AUC较低。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诊断风湿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AUC、灵敏度、特异度比单独检测时高。结论在发热待查患儿的病因诊断中,CRP、ESR、LDH及SF对初步诊断风湿性疾病有一定临床意义,对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有限;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发热待查患儿的病因诊断价值优于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10.
与有机酸代谢异常有关的昏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昏迷是儿科急诊临床工作中常见到的危急症状之一,其病因十分庞杂,包括颅内、颅外疾病,感染或非感染原因。国内曾有报道,病因明确的昏迷不良预后率为37.5%,而病因不明确昏迷的不良预后率为100%,提示早期识别昏迷原因.施以更为针对性的治疗是提高急诊救治水平的重要途径。有机酸代谢异常所导致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平时症状隐匿,急性发作时可出现昏迷甚至猝死。目前国内一些单位开展气相色谱一质谱仪分析技术,使得有机酸代谢病的诊断水平极大提高。但既往由于诊断技术限制,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警惕性并不高。以下通过三个急诊病例探讨有机酸代谢病昏迷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