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生理化检验中的有效数字的取舍广东省肇庆市卫生防疫站(526020)廖元遂检测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和误差的表达方式应符合有关误差理论的规定。但不少专业人员对这一问题不够重视,对数据应用和处理不当。笔者就卫生理化检验中的有效数字的概念及应用等问题提出粗浅...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师杂志》2010,(8):1024-1024
有效数字是在测量中所能得到的有实际意义的数字。一个由有效数字构成的数值,只有末位数字是估计数字,其余各位数字都是准确的。有效数字与测量仪器的灵敏度有关。以天平称重为例,如果天平的灵敏度为0.1mg,那么称重结果12.34mg中,12.3mg为准确数字,0.04mg为估计数字,2项合在一起组成有效数字。平均值±标准差的位数,  相似文献   

3.
数值的修约和有效数字的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卫生检验工作中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的重要手段 ,而保证实验室产生数据的精密度、准确度或与试验有关的数据的正确计算则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在检测工作中能方便的使用数字的修约和有效数字计算规则 ,根据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 /审查认可培训教材》“凡例”和国家标准GB8170 -87《数值修约教程》编写本文 ,适用于卫生检验工作中除生物检定统计法以外的各种测量或计算而得数值的处理。1 有效数字的基本概念1.1 有效数字 经修约的数值 ,其修约误差的绝对值≤ 0 .5(末 ) ,则该数值称有…  相似文献   

4.
有效数字规则是记录和处理试验测定数据必须依从的基本规则,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有效数字规则,是一切从事和应用试验测定数据的工作人员必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基础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师杂志》2009,(7):942-942
有效数字是在测量中所能得到的有实际意义的数字。一个由有效数字构成的数值,只有末位数字是估计数字,其余各位数字都是准确的。有效数字与测量仪器的灵敏度有关。以天平称重为例,如果天数的灵敏度为0.1mg,那么称重结果12.34mg中,12.3mg为准确数字,0.04mg为估计数字,2项合在一起组成有效数字。平均值±标准差(x^-±s)的位数,除了决定于测量仪器的精密度外,还决定于样本内个体的变异,一般按标准差的三分之一来确定。  相似文献   

6.
卫生理化检验中的有效数字及整理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卫生理化实验的过程中需要读取各种各样的数据,有常规玻璃容器的、普通分析仪器的及大型精密仪器的,实验结束时要对读取的各种各样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报出结果。这时会碰到有效数字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不少分析工作者对有效数字的运用不是很清楚(如不知道自己的计算结果应保留几位有效数字,有的甚至把回归方程表示成y=3.082670232x 0.004180803246等等)。有效数字的准确运用是分析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下面是作者将有效数字的概念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归纳总结。1 有效数字的概念、修约及运算规则1.1 有效数字的概念 有效数字是指在测量中能测到有实际意义的数字,由有效数字构成的数值,只有末位数字是不确定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量认证和等级评审工作的实施 ,有效数字在卫生理化指标评价中的应用愈显得重要。1996年6月19日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中 ,对每个理化指标检验结果的有效数字进行了规范 :一般测定值的有效数的位数应能满足卫生标准的要求 ,甚至高于卫生标准 ;报告结果应比卫生标准多一位有效数。在实际工作中 ,根据国标检验方法中要求使用的计量器具、仪器的精度 ,确定记录测定值有效数位数。但如何根据检验结果和相应的卫生标准及有效数字修约规则进行卫生评价 ,在实际操作中意见不尽…  相似文献   

8.
卫生理化检验中经常用到有效数字,虽然是个常识问题,但有些人不清楚。按《标准化工作守则编写的一般规定》,检测数据的记录和报告结果必须要进行数字修约和运算,但少数专业人员对数字修约这一问题缺乏认识,甚至对有效数字的概念模糊,致使对数据的处理不当,造成报告结果混乱。有  相似文献   

9.
笔者曾对称量和吸量操作中数据有效数字进行过探讨[1] ,但物质理化标准的有效数字 ,至今尚未见报道。为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根据有效数字的定义 ,结合实际 ,对其进行探讨。1 物质的理化标准物质的理化标准 ,本文中物质主要指的是水质、食品、化妆品、药物及化学试剂等 ,其理化标准包括了理化卫生标准和理化质量标准两方面。在理化卫生标准方面 ,水质、食品和化妆品国家卫生部已制订了一系列的标准。例如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 74 9- 85 )中 ,一般化学指标和毒理学指标等都属理化卫生标准。作为食品 ,其卫生标准国家卫生部已经制订了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进行评述。主要阐述了分析结果的表述应正确理解和准确应用有效数字,严格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着重阐明了计算结果只能表示到整数或小数点后的位数。另外还对分析方法提出了增补等。  相似文献   

11.
食品卫生理化检验结果的表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6— 0 6— 19发布的《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理化部分》一书中 ,除个别项目的检验方法外 ,所有各项检验方法的计算中都分别明确规定了该方法检验结果的表述 ,把分析结果的表述作为国家标准检验方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主观上想使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分析结果的表述标准化和规范化 ,但客观上是不科学的 ,它违反了总则 10 .1的规定。为使其真正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本文将按总则 10 .1的规定 ,遵循有效数字法则及数字修约规则 ,对食品卫生理化检验结果的表述提出一些看法。1 人为规定检验结果的表述尚欠科学性该书总则 10 分析结…  相似文献   

12.
在卫生检验中,分析者的操作熟练程度,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分析测试周围环境变化等都会给分析结果带来误差。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作用就在于发现误差,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误差,从而使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保持在规定范围内。目前,大多数实验室仍采用加标回收率来评价分析方法的准确度。但是,用加标回收率衡量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存在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四格表资料几种χ2检验准确性进行分析,为教学和科研选择检验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Basie语言编制计算程序,随机抽取检验样本含量,用计算机同时计算Pearsonχ2检验,Yates校正χ2检验,新校正法χ2检验的χ2值和概率以及Fisher精确计算概率,以Fisher精确计算根率法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各法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判断指数,判断符合率以及误判率(第Ⅰ类误差的概率)和漏判率(第Ⅱ类误差的概率)。[结果]Pearsonχ2检验灵敏度较高,而特异度最低(63.30%),准确判断指数较低(0.626),误判率(第Ⅰ类误差)较高(36.70%)。Yates连续校正准确判断指数也较低(0.716),误判率(第Ⅰ类误差概率)和漏判率(第Ⅱ类误差概率)都比较高,分别为17.02%和11.39%,新校正法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9.38%和96.28%,准确判断指数为0.9576(95.76%),判断符合率为98.60%,误判率(第Ⅰ类误差概率)和漏判率(第Ⅱ类误差的概率)分别为3.32%和0.62%。[结论]新校正法χ2检验灵敏度、特异度、正确判断指数及判断符合率都比较高,第Ⅰ类误差和第Ⅱ类误差的概率最小,判断稳定性好。新校正法是四格表资料最好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饮食平衡应留神,温凉寒热调配匀,粮肉蛋奶与果菜,蛋白脂肪和淀粉。一提到平衡,人们自然会想到天平,然而就餐时用天平来称量的人并不多见,但以前一些较为认真的糖尿病患者,用天平来估算食量,还真大有人在。所谓平衡饮食,是指在食物品  相似文献   

15.
余巧生  李世录  徐凯 《医疗装备》2007,20(11):50-51
天平的称量和灵敏度应满足称量的要求,结构应适应工作的特点,选择的原则是:要保证称量达到相应的相对准确度,防止用准确度不够的天平来称量,还要保证天平不致超载而损坏,同时也要避免滥用高精度的天平造成浪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常见的误差原因并提出把检验质量提高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5年8月来我中心健康体检的500例血液样本资料,分析误差率、导致误差出现的原因并且提出提高检验质量的措施。结果:500例血液样本资料中有35例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占7%;漏诊率为4.4%,误诊率为2.6%;导致检验标本存在误差的主要因素为标本采集不合理,其次分别为送检不及时、溶血、试管选择不当、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及其他原因。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较多,每一环节如果不加强质量控制均会导致误差。要对检验人员进行全面培养和监督并且加强对受检人员的宣教工作,从而把检验质量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7.
怎样报水质分析结果,这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例如某一项目应报告至小数后几位,保留几位有效数字等,这方面的文章不多见,意见也不尽一致,各实验室的要求也不一样。计量认证评审内容中关于“检测工作”第7条规定:“检测数据的有效位数和误差表达方式应符合有关误差理论的规定”。笔者就常用的重量法、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电极法、原子吸收法,举例说明怎样报水质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血液检验中所存在误差的原因及避免方式。方法:以我院在2013年1-5月期间检验科650例血液检验样本为研究案例,对出现检验误差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而后提出有针对性的调整措施。结果: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集中在患者本身、标本采集、标本送检和标本检验四个环节原因。结论:血液检验从采集、送检和检验各个环节对检验误差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务必要保证每个环节都严格规范操作,从而才可最大可能的降低检验的误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国内有效数字的修约和应用情况作了简单介绍。实验室评审认证中,在原始记录、计算、报告等各个环节,暴露出很多关于有效数字的问题。但实验室在不断进步,相关人员的认识与应用水平也逐步提高,发表了很多文章和见解,推动了工作的进步。作者根据有效数字修约及运算规则,结合多数同行的观点,总结归纳出五个注意事项,重在简洁实用,应用于卫生理化实验工作。并分别在仪器读数、简单计算、复杂计算、标准曲线、外标法求未知含量等方面作了举例说明,回应实验室工作中涉及有效数字的相关疑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实验室检验的仪器设备更趋向全自动化、微量化,各种试验用试剂也向操作更加简便、快速、性能稳定的方向发展,使实验室做出的检验报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人为因素引起的差错及误差。如何在实践工作中把人为因素引起的差错降到最低,消灭过失误差,尽量减少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这就要求检验人员要有科学的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熟练地掌握科学检验技能,不断提高证据的科学性。现就将临床血液常规检验中常见的差错及应采用的对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