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对34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诊断与病理分型及误诊作了回顾性分析,指出正确的诊断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并认为特殊临床表现的病例易误诊,中、高度恶性者复发率高,对诊断、误诊、治疗和预后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鼻腔和鼻窦恶性肿瘤罕见,在全部恶性肿瘤中仅占0.2%,在头颈部肿瘤占3%。其中鳞癌占80%,腺样囊性癌仅占5%。腺样囊性癌主要依靠组织学诊断,鼻腔和鼻窦腺样囊性癌因临床解剖复杂,无典型临床症状和特异性影象学特征,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容易造成误诊、漏诊。我科近期收治1例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和激素的广泛应用,在临床上真菌性鼻窦炎逐年增多,因临床症状与慢性细菌性鼻窦炎或鼻窦恶性肿瘤相似而易误诊。现将1例不典型真菌性鼻窦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发生于鼻腔及鼻窦黏液表皮样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鼻腔及鼻窦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30例患者中手术加放疗加化疗20例,随访5~10年,存活16例;手术加放疗6例,随访5年存活4例;单纯放疗2例,单纯化疗2例,随访5年各存活1例。本组5年生存率73%。结论CT、MRI等检查可了解病变部位及范围,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以确诊,手术治疗应彻底,手术前或手术后采用辅助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有利于提高5年生存率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7.
报告8例腺样囊性癌,从病理学、临床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第1次手术行扩大性根治、术后放疗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黏液表皮样癌是来源于大唾液腺的低度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主要取决于它的组织成分。一般认为黏液细胞多 ,其恶性程度低 ;表皮细胞多 ,其恶性程度高〔1〕。主要发生于腮腺、口腔小涎腺、腭部、颌下腺 ,发生于鼻腔鼻窦黏液表皮样癌较为少见。我科 2 0 0 1年 1 2月收治 1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47岁。 1 0年来反复左鼻塞 ,流脓涕 ,自行服药后缓解。近 1d来上述症状加重 ,且头痛剧烈 ,于 2 0 0 1年 1 2月 1 3日收入我院。X线片示 :左侧额窦、筛窦及上颌窦炎。发病以来 ,无鼻出血或涕中带血 ,无嗅觉障碍及面颊麻木、肿胀 ,…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8岁.因渐进性左侧鼻塞1年就诊.门诊纤维鼻咽喉镜检查见左侧后鼻孔及鼻咽顶部偏左侧一约2.0 cm×2.0 cm×1.5 cm的肿物,淡粉红色,表面光滑,可见血管网,触之质脆,易出血.鼻窦区无红肿及压痛,面部无麻木及疼痛.颈部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肝肾功能正常.发病以来无流涕、鼻出血、耳闷及听力下降.鼻窦CT提示左鼻咽部占位性病变来自蝶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方法及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4例放弃治疗,5例单纯行手术治疗,9例行手术治疗联合术后放化疗。结果:2年生存率为50.0%,其中3例因肿瘤侵犯颅内死亡,2例患者死于远处转移。结论:发生于鼻腔鼻窦的腺样囊性癌,应积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该肿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早发现、早治疗,越早诊治,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ACC)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1例病理确诊为鼻腔鼻窦ACC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及生物学特性,针对不同部位、分期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手术及术后放疗。结果 31例鼻腔鼻窦ACC患者随访30例,1例失访;3年生存率为87.1%(27/31),5年生存率为71.0%(22/31),3年局部复发率为16.2%(5/31),5年局部复发率为25.8%(8/31)。结论 鼻腔鼻窦ACC生长部位深在,毗邻结构复杂,肿瘤的高侵袭性和沿神经浸润生长的习性,手术彻底切除较难,易复发。传统手术结合鼻内镜颅底技术以及神经追踪技术是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6例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进行临床分析。获随访的48例中,5年存活率为64.2%(36/56)。并对本病诊断与治疗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3岁.因左侧鼻塞18个月,通气完全受阻8个月,于2004年11月25日入院.入院前18个月,受凉感冒后出现鼻塞、流清涕,经用药物治疗后(具体用药不详)流涕停止,右侧鼻塞消失,但左侧仍鼻塞,且渐进性加重.近8个月来,鼻塞加重,偶感左侧溢泪,但无眼痛及视力障碍.无发热、头痛,无涕中带血及回吸性涕血,无牙齿松脱及麻木感. 相似文献
17.
18.
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ACC)是来源于鼻腔鼻窦浆液腺及唾液腺的恶性肿瘤,它是一种生长缓慢低度恶性肿瘤,很少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能带瘤长期生存,但ACC具有明显的局部浸润性和远处转移的特征。由于鼻腔鼻窦解剖复杂,部位隐蔽,鼻-鼻窦ACC无典型l临床症状和特异性影像学特征,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容易造成误诊、漏诊。我科于1990-2000年收治鼻腔鼻窦ACC10例,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点。方法:18例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患者,16例行手术+术后放疗,2例行单纯放疗。结果:随访5年,早期(Ⅰ、Ⅱ期)患者8例均无死亡;晚期(Ⅲ、Ⅳ期)患者10例,死亡5例,失访1例。高分化组11例中,1例死亡;中低分化组7例中,死亡4例,失访1例。结论: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临床症状不典型,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防止误诊;预后有赖于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高分期及高侵袭性腺样囊性癌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后血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的变化,探讨EGF在术腔上皮化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血清EGF含量,研究其变化规律。结果:鼻窦炎患者血清EGF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鼻窦炎之间血清EGF含量也无明显差异;术后早期患者血液中的EGF较低,大约在术后4周左右降到最低水平,以后逐渐升高,8周后接近正常水平。结论: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血液中EGF的变化模式与术后黏膜的转归以及创面修复过程一致,表明EGF在术后黏膜创面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