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腓骨长肌腱重建下胫腓韧带并踝内侧副韧带治疗陈旧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方法:本组22例均为下胫腓韧带并踝关节内侧副韧带陈旧损伤所致踝关节不稳,全部采用同侧腓骨长肌腱重建下胫腓韧带并踝关节内侧副韧带,再用2枚螺丝钉固定下胫腓关节治疗。术后外固定4周,8周后取出螺丝钉。结果: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32个月,优18例,良3例,可1例。结论:腓骨长肌腱是重建下胫腓韧带并踩内侧副韧带良好的自身材料,该方法是治疗下胫腓韧带并踝关节内侧副韧带陈旧损伤所致踝关节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量踝关节外侧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的相关解剖学参数,为临床踝关节外侧韧带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6例足部标本,解剖测量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的长度,插入角度,止点宽度及与骨性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标本距腓前韧带平均长度为(20.08±2.16)mm,腓骨侧止点宽为(8.75±1.8)mm,距骨侧止点宽度为(9.26±1.34)mm;影像学测量距腓前韧带的插入角度:足中立位侧位与腓骨长轴成角81°±11°,正位与腓骨长轴成角67°±7°。与外科标志的毗邻关系:距腓前韧带在距骨止点与距骨颈上缘的垂直距离为(12.92±0.93)mm,距腓前韧带腓骨侧止点与腓骨尖的距离为(11.44±0.61)mm。跟腓韧带平均长度为(32.72±9.17)mm,跟骨侧止点宽为(5.08±0.77)mm,腓骨侧止点宽为(4.76±0.62)mm。影像学的韧带插入角度:足中立位侧位上与腓骨长轴成角47°±16°。与外科标志的毗邻关系:跟腓韧带腓骨侧止点与腓骨尖的距离(3.74±0.55)mm;跟腓韧带跟骨侧止点与距下关节面的垂直距离(12.62±2.08)mm。结论:踝关节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长度及止点处宽度较为恒定,跟腓韧带插入角度变异较大。在进行踝关节外侧韧带重建时,需考虑其解剖学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效果。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0年4月收治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陈旧损伤患者20例,采用带线锚钉骨膜与腓骨长短肌腱鞘进行缝合加固手术,术后石膏托固定固定踝关节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同时利用AOFAS评分。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全部一期愈合。随访6~18个月,根据AOFAS评分显示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踝关节不稳发生。结论:利用锚钉进行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陈旧损伤的修复,具有手术创伤小,同时可以最大限度保证腓骨短肌的功能,从而达到恢复踝关节正常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带线锚钉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30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以带线锚钉行距腓前韧带缝合,外侧骨膜和腓骨长短肌腱鞘性缝合及伸肌下支持带部分转位加固手术,并在其术后以石膏托固定踝关节,观察患者伤口恢复情况以及其近远期疗效变化。结果患者术后活动度VAS、触觉痛VAS评分及其关节活动度评价指标和术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患者均完成随访,无失访,随访1年后发现,患者术后踝部内翻、距骨倾斜角度、距骨移动距离和AOF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踝部外翻低于正常参考值(P0.05),恢复负重平均时间为(4.2±0.4)个月。结论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治疗中应用带线锚钉具有良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踝关节周围韧带的解剖及生物力学方面已有论述〔1〕,踝关节外侧有3条韧带对踝关节的稳定性起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距腓前韧带〔2〕。对踝关节不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各有不同,对新鲜踝关节的内翻损伤可行踝关节造影,其阳性率为85%,或行腓骨长短肌腱鞘造影〔3〕,利...  相似文献   

6.
旋前外旋型Ⅲ^o、Ⅳ^o骨折(SER)(Lauge-hansen分类)是一种较常见的踝关节骨折,其特征为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下胫腓韧带断裂有时伴胫骨前结撕脱骨折,腓骨距外踝8cm尖端上骨折,为Ⅲ。骨折,再伴下胫腓下韧带撕裂或胫骨后唇骨折Ⅳ。骨折^[1、2]。本科于2001年5月至2003年2月收治15例,采取先复位腓骨中上段、在开放内踝或踝关节内侧  相似文献   

7.
踝关节周围主要的韧带有内、外侧副韧带和下胫腓韧带。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 ,起于内踝 ,自下呈扁形附于跗舟状骨、距骨前内侧、下跟舟韧带和跟骨的载距突是一条坚强的韧带 ,不易损伤 ,外侧副韧带起自外踝 ,止于距骨前外侧的为腓距前韧带 ,止于跟骨外侧的为腓跟韧带 ,止于距骨后外侧的为腓距后韧带 ;下胫腓韧带又称胫腓联合韧带 ,为胫骨与腓骨下端之间的骨间韧带 ,是保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韧带。行走不平道路 ,上下楼时不慎 ,或骑车跌倒时 ,如踝关节处于跖屈时 ,因距骨可向两侧轻微活动而使踝关节不稳定 ,可引起损伤。临床上分内翻扭伤和外…  相似文献   

8.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断裂是踝关节极度内翻使韧带受到的张力超过最大限度所造成的。韧带一旦断裂后,如不及时手术修复,则断端回缩,形成疤痕组织,关节因而松弛无力,容易反复扭伤。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颇为重要。本文简要地报道42例急性踝关节外伤副韧带断裂的损伤机理、诊断要点和治疗效果。一、损伤机理踝关节的外髁较内髁低,外侧副韧带较内侧三角韧带薄弱,足部内翻肌群较外翻肌群力量强。因此,当快速运动而足部来不及调正足的位置时,常易发生内翻蹠屈位着地,使外侧副韧带损伤。外侧副韧带由腓距前、腓跟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踝关节周围韧带形态,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韧带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15例30侧成人踝关节标本,解剖并观察踝关节周围韧带的形态。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对2008年6月—2010年6月间采用切开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并修复重建断裂韧带的踝关节骨折合并韧带损伤的21例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踝关节周围有韧带加强。外侧韧带分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长度依次为(16.89±4.28)(、23.12±5.32)、(23.40±5.73)mm。内侧韧带呈三角形,其前、中、后部纤维的长度分别为(20.63±6.24)(、15.19±5.43)、(17.16±6.45)mm。21例固定加韧带修复治疗病人优良16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76.2%。结论踝关节周围韧带是维持踝关节正常功能的重要结构;踝关节骨折手术复位及内固定并修复损伤韧带,行早期合理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和预防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Weber和Danis按照腓骨折位置的高低 ,将踝关节骨折分为 3型[1] 。A型骨折 :腓骨于踝关节以下的骨折或韧带损伤 ,可伴内踝骨折 ,但下胫腓韧带保持完整 ;B型骨折 :腓骨远端骨折 ,自踝关节水平向后上方呈斜形 ,依外力作用之不同 ,骨折线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复合的 ,且伴有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下胫腓关节的损伤 ,也可伴胫骨后缘骨折 ;C型骨折 :腓骨干骨折 ,高于踝关节以上任何部位 ,且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 ,下胫腓韧带复合损伤 ,可伴有胫骨后缘骨折。我院 1998年 9月— 2 0 0 3年 2月共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 89例。其中 13例为粉碎性B…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后斜轴位T2WI在踝关节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显示中的价值。方法 20名正常志愿者行踝关节常规序列MR扫描,再进行前、后斜轴位T2WI扫描,在MR图像上观察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显示情况。结果常规MR扫描图像清晰显示距腓前韧带10例,跟腓韧带6例;前、后斜轴位T2WI扫描图像清晰显示距腓前韧带18例,跟腓韧带15例。前、后斜轴位T2WI扫描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的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MR扫描(P<0.05)。结论前、后斜轴位T2WI扫描可显著提高踝关节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显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介绍一种应用腓骨短肌腱重建外侧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手术方法。方法 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从踝关节外侧切口暴露和游离腓骨短肌,自腱腹交界处切断。将远侧断端通过外踝和跟骨骨遂道缝合固定,重建陈旧断裂的外侧韧带。结果 经2年以上随访的29例术后患,踝关节功能优20例,良7例,差2例,优良率达93.1%。结论 踝关节不稳,一经确诊,应积极进行外侧韧带重建手术,作为重建材料,腓骨短肌腱与阔筋膜相比较,具有取材方便、血运好,肌腱拉力强、不易松动、重建效果好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部分腓骨短肌腱移位术治疗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部分腓骨短肌腱移位术治疗无骨折的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近期疗效.方法部分腓骨短肌腱移位术修复2例无骨折的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用X线和Kofoed评分观察疗效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2例患者均恢复正常行走和上下楼梯,其中1例仅在行走开始时偶感疼痛;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均良好.术后3 d、8 周和6月的X线片均无下胫腓联合再分离的迹象.踝关节Kofoed评分从术前到术后6月分别提高了14分和24分.结论部分腓骨短肌腱移位术治疗无骨折的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可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部分腓骨短肌腱移位术治疗无骨折的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近期疗效.方法部分腓骨短肌腱移位术修复2例无骨折的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用X线和Kofoed评分观察疗效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2例患者均恢复正常行走和上下楼梯,其中1例仅在行走开始时偶感疼痛;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均良好.术后3 d、8 周和6月的X线片均无下胫腓联合再分离的迹象.踝关节Kofoed评分从术前到术后6月分别提高了14分和24分.结论部分腓骨短肌腱移位术治疗无骨折的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可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踝关节扭伤常见 ,诊治不难。但单纯距腓前韧带断裂 ,因症状轻 ,阳性体征少 ,临床易漏诊漏治 ,常给病人造成较重的后遗症。我院 1997- 2 0 0 2年收治距腓前韧带断裂 7例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7例均为男性 ,年龄 18— 2 5岁 ,平均 2 1岁 ,右踝 3例 ,左踝4例 ,均有踝关节内翻位扭伤病史。外伤后 1— 3天就诊 5例 ,主诉外踝胀痛 ,检查外踝前部肿胀 ,压痛 ,踝关节伸屈活动正常 ,内翻内旋活动轻度受限。踝关节正侧位、内外翻应力位X拍片均为正常 ,矢状应力位距骨滑车向前移位 4—5mm。诊断急性距腓前韧带断裂。 2例踝关节扭伤…  相似文献   

16.
黄玲 《现代实用医学》2022,(11):1464-1466
目的 探讨距腓前韧带重建结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外侧中关节面软骨损伤的疗效。方法 28例距骨外侧中关节面软骨损伤患者予距腓前韧带重建结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术前及末次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肢疼痛,根据美国足踝医师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和踝关节活动度评价足踝功能,根据患者主观满意度调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60~75 min,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62个月,平均(26.1±5.4)个月。术中发现伴有滑轨样软骨损伤4例,9例(32.1%)距腓前韧带完整,而在腓骨前缘止点切断距腓前韧带显露距骨软骨损伤病灶。VAS评分、AOFAS评分及踝关节活动度均在术后改善(均P<0.05)。末次随访手术效果调查中,特别满意24例,比较满意2例,一般满意2例。结论 距腓前韧带重建结合自体骨软骨移植可以有效缓解距骨外侧中关节面软骨损伤,距腓前韧带切断再重建可以充分显露损伤病灶,并且不会残留踝关节不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程度(3D核磁共振表现)与X线踝关节应力位测量数值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治疗的有踝关节韧带损伤病史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对所选患者测定X线踝关节应力位上距骨倾斜角度和距骨前移距离;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主要是腓距前韧带和腓跟韧带)损伤程度在MRI上进行评估。统计分析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与X线应力位测量数值(距骨倾斜角度和距骨前移距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完整的腓距前韧带内翻应力位距骨倾斜角为(3.97±1.76)°,前抽屉位距骨前移距离为(3.86±1.18) mm;完整的腓跟韧带内翻应力位距骨倾斜角为(5.64±2.13)°,前抽屉位距骨前移距离为(4.37±1.54) mm。随着腓距前韧带和腓跟韧带损伤程度增加,内翻位距骨倾斜角增大,前抽屉位距骨前移距离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外侧韧带(腓距前韧带与腓跟韧带)损伤程度与X线踝关节应力位下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之间呈正相关 (r=0.748,P<0.001;r=0.425;P=0.002;r=0.487;P<0.001;r=0.402,P=0.004)。结论:腓距前韧带和腓跟韧带损伤程度与内翻位距骨倾斜角和前抽屉位距骨前移距离之间(特别是内翻位距骨倾斜角)呈正相关,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MRI对自感无症状的外踝不稳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0T核磁共振仪扫描评估11例无症状但有踝关节损伤史的患者的14侧踝关节。成像平面包括轴向PD和T2加权序列、冠状快速自旋回波脂肪饱序列、矢状T1加权序列和矢状面STIR序列。2位肌肉骨骼领域的放射学专家审阅所有图像,对于异常显现达成一致的认识。结果 14侧踝关节中7例(50%)呈现距腓前韧带异常,8例踝关节(占57%)呈现跟腓韧带异常,2例踝关节(占14%)呈现距腓后韧带的异常。除此之外,9例踝关节(占64%)发现有腓骨肌腱的病理表现。结论在外踝不稳患者中,MRI可以显示外侧韧带结构以及腓骨肌腱的异常,但这些异常可以无症状。  相似文献   

19.
Dupuytren骨折是一种少见的踝关节骨折,主要损伤包括:下胫腓韧带断裂、骨间膜向上撕裂至腓骨骨折线以上、三角韧带断裂和下胫腓联合完全分离。Dupuytren骨折是一种不稳定性骨折,处理不当会遗留严重的踝关节功能障碍。我院自1989年1月-2002年10月,共治疗Dupuytren骨折43例,治疗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陈旧性下胫腓关节分离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手术策略。方法 6例陈旧性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中4例通过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确诊,2例在行踝关节外翻应力位X线片检查并与对侧比较后确诊。所有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并对断裂的下胫腓韧带、骨间韧带进行修复或重建。结果随访3~18个月,优5例,良1例。结论对于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准确的诊断和正确的外科治疗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