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本文报道彭兴和泰兴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流行因素,结果表明当地钉螺分布广,有螺面积123.8万m^2,阳性螺密度0.0071只/框,钉螺自然感染率为0.14%。人群感染率为7.68%。保虫宿主耕牛的感染率最高,而且污染环境严重。居民主要以生活型方式接触疫水,卫生设施较差。KAP调查表明居民血防知识欠缺。流动人口增多使疫情加剧。  相似文献   

2.
山丘型血吸早病流行区因地制宜进行沟渠硬化、沼泽地改塘等小环境改造措施后,钉螺面积减少了66.16%,活螺密度、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了76.54%和76.13%,阳性螺密度下降了100%;居民血吸虫病患病率略有下降,14岁以下人群感染率为0,无急性感染发生。而实施药物灭螺的对照组9年来钉螺面积仅下降了27.62%,活螺密度及活螺框出现率分别小长26.35%和151.01%,是小环境改造点的9.84倍  相似文献   

3.
在云南大理血吸虫病流行区用蒿甲醚预防血吸虫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观察蒿甲醚口服预防血吸虫感染的效果。选择云南省大理市洱源县有血吸虫病流行的3个村为试点。该试点的钉螺感染率为8.7%,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2219只/0.11m^2,人群感染率为16.4%。  相似文献   

4.
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因地制宜进行沟渠硬化、沼泽地改塘等小环境改造措施后,钉螺面积减少了66.16%,活螺密度、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了76.54%和76.13%,阳性螺密度下降了100%;居民血吸虫病患病率略有下降,14岁以下人群感染率为0,无急性感染发生。而实施药物灭螺的对照组9年来钉螺面积仅下降了27.62%,活螺密度及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上升了26.35%和151.01%,是小环境改造点的9.84倍和11.13倍,同时居民血吸虫病患病率较1987年上升了37.44%,14岁以下人群感染率为1.21%,并有零星急性感染病例发生。小环境改造一次性投资费用高于药物灭螺,但与农田水利相结合的小环境改造措施能够产生一定的间接经济效益,因此远期效果仍将优于药物灭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江滩地区的一个血吸虫病流行村连续4年的观察,发现在实施高危人畜化疗结合易感地带灭螺措施后,居民的血吸虫病感染率从3.45%降至0.06%.下降了98.3%,且连续4年未发生血吸虫病急性感染;江滩感染性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分别下降了72.5%和41.1%。提示:在江滩地区,该防治措施能有效地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降低江滩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滩地区的一个血吸虫病流行村连续4年的观察,发现在实施高危人畜化疗结合易感地带灭螺措施后,居民的血吸虫病感染率从3.45%降至0.06%,下降了98.3%,且连续4年未发生血吸虫病急性感染;江滩感染性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分别下降了72.5%和41.1%。提示:在江滩地区,该防治措施能有效地控制血吸虫美丽 的流行,降低江滩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在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实施人畜扩大化疗结合健康教育防治策略后,进行了纵向观察。结果表明: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从实施前(1992年)的10.39%降至实施结束时(1995)的0.96%,而钉螺感染率和阳性螺密度则分别下降了64.29%和86.32%。在对策中止实施3年后,疫情出现回升,居民感染率升至6.25%,其中优以10~15岁年龄升幅最大,男、女性感染率分别由2.82%、1.30%升至16.30%和  相似文献   

8.
1994年5-6月随机抽样监测了55个流行村。结果,人群感染率0.88%(147/16684),耕牛感染率3.81%(92/2415)。估计全省有病人85283例,病牛10223头。较项目执行前分别下降了54%和75%。查螺1726155m^2,活螺密度5.53只/0.11m^2,感染率0.003%,感染螺密度0.00016只/0.11m^2。钉螺感染率和感染螺度较项目执行前(0.23%和0.00  相似文献   

9.
2007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掌握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了解血吸虫病流行规律,为全省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和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74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人畜病情和螺情调查。结果74个监测点居民感染率为1.97%,耕牛感染率为5.85%,活螺平均密度为0.4744只/0.1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05只/0.1m2,钉螺感染率为0.11%。结论与2006年相比,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下降,但耕牛感染率仍〉5%,应切实加强耕牛管理,控制传染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湖沼垸内血吸虫病流行区有效又便于推广的防治方法。方法1993~2002年结合农田水利建设改造钉螺孳生地;结合改水、改厕、建居民新村等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同时开展人畜查治病、查灭螺和健康教育,阻断传染源。结果钉螺面积下降87.93%,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感染螺平均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67.20%、82.69%、74.73%和93.63%;人群感染率下降78.48%,其中中、小学生下降91.33%;耕牛感染率下降83.71%。结论综合防治是目前湖沼垸内疫区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有效和可行的措施,有利于血防成果的巩固和同类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Lancet》1826,6(149):471-475
  相似文献   

15.
16.
17.
Abraham Duke 《Lancet》1840,33(857):695-698
  相似文献   

18.
《Lancet》1826,6(154):631-632
  相似文献   

19.
《Lancet》1826,7(173):395-397
  相似文献   

20.
Callus from stems of adult Hedera canariensis has been maintained on synthetic media for 29 successive passages over a period of three years. Callus from petioles of adult H. canariensis and from cotyledons has also been grown in cul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