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与性别的关系。方法:选择2000-01/2004-06大庆市第四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II期患者93例。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动态血压分析系统自动测压,白昼间隔每15分1次,夜间每30分1次。24h测压78次。统计分析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由计算机处理打印血压明细表,绘制血压曲线图。超声心动图采用美国HP5500型,测量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计算左室质量。以左室质量男≥125g/m2,女≥120g/m2诊断为左室肥厚。血压昼夜节律判定采用动态血压正常值协作研究所规定的标准,既夜间血压平均值比日间下降10%以上称之为杓型改变,夜间血压平均值比日间下降<10%称之为非杓型改变。结果:9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昼夜血压呈杓型改变41例,男25例,女16例;非杓型改变52例,男33例,女19例。②杓型与非杓型组相比,偶测血压和白昼平均血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女性非杓型组24h平均收缩压比杓型组明显升高犤(154.13±15.23),(135.21±9.71)mmHg,t=2.541,P<0.05犦;夜间平均收缩压明显升高犤(147.36±18.65),(124.49±8.89)mmHg,t=2.812,P<0.05犦;睡眠时最低平均收缩压明显升高犤(130.89±18.78),(109.89±11.57)mmHg,t=3.203,P<0.05犦。而男性高血压患者杓型与非杓型组各血压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女性非杓型组的室间隔厚度与杓型组相比明显增厚犤(1.45±0.42),(1.01±0.12)cm,t=2.421,P<0.05犦;左室后壁厚度明显增厚犤(1.26±0.19),(0.96±0.13)cm,t=2.902,P<0.05犦;左室质量明显增大犤(329.32±95.29),(229.32±27.31)g/m2,t=3.104,P<0.05犦。男性患者非杓型组与杓型组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参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女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非杓型改变较杓形改变者左室肥厚程度显著,而男性患者这种改变不明显,监测昼夜血压非杓型与杓型变化规律,对女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评估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5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其超声心动图左室肥厚与左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高血压病患者其左室肥厚检出率(50%)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者(23%),夜间收缩压、舒张压与左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比白昼更密切,而夜间收缩压、舒张压下降率与左室质量指数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夜间血压水平与血压节律性对左室肥厚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变异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用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负荷值,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以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室重量和左室重量指数,判断有无左室肥厚,结果:非构型高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密切,结论:夜间血压持续高和节律消失使心血管系统更长时间处于过重负荷下,易导致和加重左室肥厚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动态血压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相关关系。方法 184例研究对象根据即时血压,24h动态血压,左室肥厚监测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不伴左室肥厚组,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组,探讨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病组中除即时舒张压和昼间舒张压外其余动态血压(ABPM)参数均与左室肥厚存在显著性相关,其中夜间收缩压r=0.84(P=0.0001)与夜间舒张压r=0.75(P=0.0001)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比昼间更密切,且高血压左室肥厚非榴型曲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高血压病不伴左室肥厚组,结论 (1)高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高血压左室肥厚显著相关。(2)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10%可能延缓或阻滞左室肥厚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动态监测参数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 158例原发高血压Ⅰ、Ⅱ期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径(LVDd)、左室收缩末径(LVSd)、室间隔厚度(IVS)及左室后壁厚度(PWT),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重量(LVM)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并于清除降压药物干预后,进行无创性血压动态监测(ABPM)。应用SPSS软件对所得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  相似文献   

6.
有关资料表明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性与平均动态血压水平、血压波动幅度有关 [1]。血压负荷值尤其夜间血压负荷明显升高易导致左室肥厚[2]。本文通过分析对比高血压伴左室肥厚与高血压无左室肥厚病人的动态血压参数 ,旨在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动态血压特点。资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按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确定的55例高血压病人 ,男性32例 ,女性23例。年龄45~71岁 ,平均年龄 (54±6.1)岁。临床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人 ,其中由X线及B超证实伴有左室肥厚者30例 ,不伴左室肥厚者25例。二、监测…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龙佑玲  苏勇  谢向东  王晓玲  沈静 《临床荟萃》2001,16(23):1062-106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与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运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对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进行24小时监测,并进行左室重量测定,根据左室重量指数将其分为左室肥厚组30例和无左室肥厚组26例,比较其血压变异性参数、平均血压及血压负荷,并进行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上述各参数的相关分析。结果:左室肥厚组血压变异性、24小时及昼夜血压负荷、平均血压均较无左室肥厚组明显增大和升高。24小时及昼夜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24SP、24DP、DSP、DDP、NSP、NDP)、24小时及夜间收缩压与舒张压负荷、白昼收缩压负荷(24SPL、24DPL、DSPL、DDPL、NSPL、NDPL)、收缩压变异性与舒张压变异性(SPv、DPv)与LVMI呈正相关。结论:EH者左室肥厚是平均血压水平升高,血压负荷增大和血压变异性增加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以夜间血压升高和血压负荷增大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欧阳迎春  余琴 《临床荟萃》2001,16(6):252-253
通过我院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1月期间的 5 0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的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与循环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及左室肥厚 (LVH)的观察 ,旨在探讨其间的相互关系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EH患者 5 0例均按WHO诊断标准确诊的住院患者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心瓣膜病。按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 2 8例 ,男17例 ,女 11例 ,年龄 40~ 71岁 ,平均 ( 5 2 .5 0± 8.70 )岁 ;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 2 2例 ,男 12例 ,女 10例 ,年龄 3 9~ 72岁 ,平均( 5 …  相似文献   

10.
王中  杨修义  余景丽 《现代康复》1999,3(9):1084-108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血压波动性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以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超声心动图的方法研究150例高血压病患和3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24 h动态血压平均值(24 hABPa)和24h动态血压波动性(ABPV)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LVMI显大于正常血压组(P<0.001)。高血压组LVMI与24 h收缩压平均值(24 h ABPs)显相关(r=0.612 P<0.001),与24 h小时舒张压平均值(24 hABPd)显相关(r=0.232 P<0.005),而与ABPV未显示相关性(P>0.5和P>0.2)。结论:高血压病组存在有明显的左室肥厚。高血压病组左室肥厚与24 h血压平均值呈显正相关,与血压波动性无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对左心室肥厚和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115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非杓型组和杓型组,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观察并比较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节律以及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特点。结果:非杓型组24小时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型组。非杓型组较杓型组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明显增加,舒张早期血流(E波)的峰值流速减慢;心房收缩期血流(A波)的峰值流量增大;心房收缩期的峰值流量/舒张早期血流的峰值流速比值加大。结论:非杓型组较杓型组的左心室肥厚和左心室舒张功能减弱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高血压伴与不伴左心室肥厚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岚  顾爱敏 《临床荟萃》2000,15(23):1060-1061
目的:观察高血压伴与不伴左室肥厚(LVH)的变化,以了解二者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22例,不伴左室肥厚患者29例,选择年龄与患者可比的健康人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24小时HRV时域指标。结果:Y同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HRV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也比不伴左室肥厚患者进一步降低。结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和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且其靶器官损害与HRV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LVHC)的关系,。方法:对31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和24例老年正常血压组,分别进行动态血压测定,计算出平均血压、24小时、白天、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内径、室间厚度、左室后壁厚度、计算出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组血压变异性,LVM和LVMI大于老年正常血压组,结论血压变异性和平均血压水平与左室肥厚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两种钙拮抗药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以及分别受不同钙拮抗药的影响。方法: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70例随机分为维拉帕米、拉西地平组(各35例),分别早上顿服缓释维拉帕米240mg至480mg和拉西地平4mg至6mg,疗程12周。治疗前后测UCG、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观察降压和逆转LVH的疗效,以及分析HRV时域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的HRV降低;两药降低血压的幅度  相似文献   

15.
成学禧  毕素娟 《临床荟萃》1992,7(7):333-334
高血压是世界上一个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疾病。美国大约有6000万人患有高血压,患病率占人群的20%,50岁以上者占50%以上。我国1986年高血压普查发病率平均7.7%,并有逐年增高趋势。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左室肥厚(LVH)。高血压患者有LVH者猝死、室性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比无LVH者明显增加。LVH是心血管病病残与死亡的一种独立因子,是高死亡率的不良之兆。因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检出率 目前诊断LVH的方法及手段均久敏感。致使相  相似文献   

16.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心脏,将结果分成左心室肥厚组(LVH)和非左心室肥厚组(NLVH),对两组患者动态血压检测结果进行组间对照,并对相关数据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左室肥厚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组,尤以收缩压明显;②左室肥厚组昼夜节律变化消失或减弱者较非左室肥厚组明显增多.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水平与左心室肥厚具有正相关,同时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对左心室肥厚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雅施达对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LVU)的疗效。方法:对未经正规治疗的54例高血压LVH患者使用雅施达口服,4mg/次,每日1次,连用24周。结果:经雅施达治疗,据UCG测量指标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降压总有效率97%,同时舒张末期左室内经(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心肌重量(LVM)、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均显著下降。结论:应用雅施达24周后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病人的血压,并逆转LVH。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新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昌宇  李洪君 《临床荟萃》1992,7(7):297-299
左室肥厚(LVH)实际上是心脏对其承受的各种动力学负荷的一种重要适应性反应。高血压所致的压力负荷过重为LVH的最常见病因。随着心肌肥厚的发展,高血性左室肥厚(HLVH)可发生一系列的细胞生化,超微结构,心肌的机械运动、舒张功能及供血变化,最后导致心功能恶化。因此可以认为HLVH实质上代表了一种心肌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