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在明确杠板归总黄酮(TFP)抗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HF)药效基础上,探索TFP抗HF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0.1 mg·kg~(-1))组和TFP(200、100、50mg·kg~(-1))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体积分数为0.5%的DMN溶液(2 m L·kg~(-1)),隔天1次,连续8周。从造模d 1起,各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进行干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溶媒,每天1次。8周后实验结束,取血和肝组织。取相同位置的肝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变程度;比色法检测血清ALT、AST、SOD和MDA含量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HA、LN、PCⅢ和Ⅳ-C含量;ELISA法检测肝组织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α-SMA、TGF-β1、JAK2、STAT3、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FP(200、100、50 mg·kg~(-1))能明显改善肝组织病变,降低ALT、AST、HA、LN、PCⅢ和Ⅳ-C表达,降低MDA水平,增加SOD活性,同时减少TNF-α、IL-1β和IL-6释放,抑制α-SMA、TGF-β1、p-JAK2和p-STAT3表达。结论 TFP能够抗DMN诱导的大鼠HF,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抑制TGF-β1表达,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并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鬼针草总黄酮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鬼针草总黄酮(TFB)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FB大、中、小剂量组和秋水仙碱阳性药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猪血清诱导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给药组分别灌服相应的受试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酶(PCⅢ)、Ⅳ型胶原酶(CⅣ)含量;取固定部位肝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肝组织中α-SMA蛋白的表达;RT-PCR技术测定肝组织中TGF-β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TFB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HA、LN、PCⅢ、CⅣ含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TFB组肝脏组织结构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程度减轻;TFB大、中剂量组明显抑制肝组织中α-SMA蛋白和TGF-β1mRNA的表达。结论TFB对猪血清所致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有明显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GF-β1mRNA表达进而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Celastrol,Cel)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DE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Cel给药组(2、4、8 mg.kg-1)和秋水仙碱组(Col,0.1 mg.kg-1)。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ST、ALT、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的含量;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III)、Ⅳ型前胶原(CIV)、TGF-β1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肝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Ⅰ)和TGF-β1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中胶原沉积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Cel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升高的TGF-β1、ALT、AST、HA、LN、PCIII含量,降低肝组织中升高的HYP和MDA的含量,明显升高肝组织中SOD和GSH-Px酶活性,减少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α-SMA、Col I和TGF-β1的表达,改善其肝脏病理损伤程度,减少肝脏中胶原沉积。结论 Cel对肝纤维化大鼠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el的抗氧化作用,降低TGF-β1的表达,抑制HSC活化,抑制胶原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赵永忠  肖绪华  漆志平  刘  韦铮武  徐庆 《河北医药》2010,32(10):1194-1196
目的 研究荔枝核总黄酮(TFL)在胆总管结扎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水飞蓟素(SIL)组、TFL大剂量组(200 mg·kg^-1·d^-1)和TFL小剂量组(100 mg·kg^-1·d^-1).采用胆总管结扎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4周后处死大鼠,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大鼠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及Ⅲ型前胶原(PCⅢ)的水平;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CTGF 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肝组织内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大鼠比较, SIL和TFL大剂量治疗后大鼠血清中HA、LN和PCⅢ的水平显著降低(P〈 0.01);肝组织内纤维化程度降低,肝小叶结构趋于正常;TFL大剂量给药组和SIL组血清CTGF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2组大鼠肝组织CTGF及TGF-β1表达明显降低(P 〈 0.05).结论 TFL能有效地减轻胆总管结扎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内CTGF 和TGF-β1 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TGF-β1/Notch信号通路探讨杠板归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HF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按1.6 mL·kg-1剂量腹腔注射0.5% DMN溶液,每周3次,共42 d建立大鼠肝纤维化(HF)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秋水仙碱(0.1 g·kg-1)和杠板归高、中、低(10,5,2.5 g·kg-1)干预,每天1次,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6 h,眼球取血,收集血清和肝组织。生化法检测血清中ALT和AST活性,Elisa法测定血清中HA、LN、PCⅢ和Ⅳ-C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TGF-β1、Notch-1、α-SMA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杠板归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的PCⅢ、Ⅳ-C、LN和HA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或P<0.01),肝组织中TGF-β1、Notch-1和α-SMA蛋白表达下降,而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杠板归各剂量组大鼠HF程度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杠板归对HF大鼠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Notch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大蒜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纤维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阳性对照,200 mg·kg-1)和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5,10,20 mg·kg-1)。正常对照组大鼠常规饲养,其余各组通过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各组均1次/d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4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BG)水平;生化分析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状况并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磷酸化Smad2(p-Smad2)、p-Smad3、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lagenⅢ)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水平和血清ALT、AST、TBIL、HA、LN、PCⅢ、Ⅳ-C水平显著升高(P<0.01),Alb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呈现脂肪变性,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肿胀,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学改变;肝组织中央静脉周围及汇管区可见胶原纤维增粗并形成纤维隔,CVF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TGF-β1、p-Smad2、p-Smad3、CollagenⅠ、CollagenⅢ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蒜素中、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FBG水平和血清ALT、AST、TBIL、HA、LN、PCⅢ、Ⅳ-C水平显著降低(P<0.01),Alb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纤维化状况均明显改善,CVF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TGF-β1、p-Smad2、p-Smad3、CollagenⅠ、CollagenⅢ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大蒜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s通路进而抑制细胞外基质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鬼针草总黄酮对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观察鬼针草总黄酮(totalflavones of Bidenspilo-saL,TFB)对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TFB160、80、40mg·kg-1组和秋水仙碱(Col)0.1mg·kg-1阳性药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wk9起,给药组分别灌胃相应的受试药物,正常组和对照组灌胃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疗程10wk。实验结束后,股动脉采血,放免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同时取固定部位肝脏组织,免疫组化技术测定TFB对肝组织中TGF-β1和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RT-PCR技术测定TFB对肝组织中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TFB160、80mg·kg-1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NF-κB、TGF-β1蛋白和TGF-β1 mRNA表达。结论TFB通过降低肝纤维化大鼠炎症细胞因子而抗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消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肝纤维化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32例CHB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氮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水平,32例患者均进行肝组织活硷,分析TGF-β1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和炎症活动度分级的关系以及与HA、LN、pⅢNP、CⅣ四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CHB患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1),TGF-β1变化趋势与HA、LN、pⅢNP、CⅣ均呈正相关(P<0.01).(2)按炎症活动度(G)分组,TGF-β1在G1~G4组水平明显高于G0组(P<0.01),但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TGF-β1表达水平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不受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影响,在早期肝纤维化的敏感性高于HA、LN、PⅢNp、CⅣ.可作为早期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岳莉  刘丽华  吴丽 《安徽医药》2004,8(4):246-24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断剂--氯沙坦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SD大鼠按1 ml·kg-1体重皮下注射50?l4植物油溶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和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并采用放免方法测定血清PCⅢ和HA含量.给药12周后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氯沙坦剂量组(2.5,5,10 mg·kg-1,ig)、卡托普利组(100mg·kg-1,ig)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转氨酶(ALT、AST)、PCⅢ、HA水平和肝组织中Hyp含量.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氯沙坦有减轻肝纤维化作用.结论氯沙坦对大鼠肝纤维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罗俊华  陈盛铎 《中国药师》2007,10(12):1211-1212
目的:观察复方小柴胡汤对肝纤维化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影响及其抗纤维化作用,探讨其临床应用的理论依据。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材料,运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试验第13周处死动物进行血清学及肝组织学检查,观察治疗前后TIMP-1变化;同时观察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及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复方小柴胡汤组大鼠血清TIMP-1、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及肝组织HYP含量明显低于0.9%氯化钠溶液组(P<0.01),而与正常组相近(P>0.05);复方小柴胡汤组与秋水仙碱组比较,TIMP-1、HA、LN、PCⅢ显著降低(P<0.05、P<0.01),HYP含量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复方小柴胡汤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TIMP-1、HA、LN、PCⅢ的水平,从而有效减轻和抑制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OME)对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18例志愿者口服OME,每日2次,每次20mg,共2d。采用自身服药前后对照,测定服药前后各种凝血功能指标,包括PT、APTT、FIB、Ⅷ:C、Ⅸ:C。结果OME对PT、FIB无影响,而能使APTT缩短,Ⅷ:C、Ⅸ:C增高;Ⅷ:C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Ⅸ:C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ME能够提高Ⅷ:C水平,增强人体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2.
甘草水煎液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甘草水煎液的抗炎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模型、醋酸致小鼠腹膜通透性增高模型、大鼠蛋清性足肿胀模型和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研究甘草水煎液的抗炎作用。结果甘草水煎液可以显著抑制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大鼠蛋清性足肿胀、降低腹膜通透性及抑制棉球肉芽肿的增生。结论甘草水煎液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医院门诊药房社会化改革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务院日前在医疗三项改革 2 0 0 2年工作意见中提出 :加快医药分开改革 ,切实落实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措施 ,加快进行医院门诊药房改为独立核算、照章纳税的药品零售企业 (本文简称医院门诊药房社会化 )的工作。门诊药房社会化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 ,实施中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需要制定哪些预防措施 ,本文对此作一浅要分析 ,供大家参考。1 医院门诊药房社会化改革的背景1 1 我国“以药养医”体制的弊端 ,是促使加速门诊药房社会化改革的主要原因。我国现行的“以药养医”体制形成于 5 0年代 ,当时国家把医疗卫生定为纯福利事业 ,医疗卫生…  相似文献   

14.
王勤  顾王文  柳晨 《中国药房》2005,16(15):1138-1140
目的:考察表面活性剂对硫糖铝胶囊的药剂学指标的影响,并筛选出其在处方中的用量。方法:分别加入不同表面活性剂,制备硫糖铝胶囊,并测定成品的崩解度、溶出度和分散性,用威布尔分布模型拟合溶出曲线,比较各种表面活性剂及其不同用量对硫糖铝溶出的影响。结果: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硫糖铝的溶出促进作用最大,当其加入量为2%时,胶囊的各项药剂学指标最优。结论:硫糖铝胶囊宜选用2%十二烷基硫酸钠为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5.
冰片对大鼠体内利福平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研究冰片对利福平的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大鼠分为单用组和合用冰片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大鼠灌胃给药后药物在大鼠体内的经时过程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合用组和单用组的T1/2ka分别为 1 8 36min和 2 2 70min,T1/2ke分别为 5 6 9 79min和 4 35 5 2min,Tmax分别为 94 0 3min和1 0 2 0 6min ,Cmax 分别为 1 2 6 2 μg/mL 和 8 70 μg/mL,AUC分别为 1 1 6 30 6 4 ( μg·min) /mL 和6 4 32 80 ( μg·min) /mL。冰片可显著提高利福平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明显改善药物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野黄芩苷及其衍生物的神经保护作用和脑靶向性.方法 利用体外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存活影响实验测定野黄芩苷及其衍生物的脑神经保护的活性,建立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的体外血脑屏障模型来评价三者的脑靶向性.结果 野黄芩苷及其衍生物均具有脑神经保护作用,野黄芩苷乙酯透过体外血脑屏障的能力强于野黄芩苷及其苷元.结论 野黄芩苷乙酯能通过血脑屏障,具有脑靶向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化学疗法对恶性淋巴瘤的作用。方法:将移植复制B细胞淋巴瘤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单纯电脉冲组、单纯化疗组和电脉冲与化疗药物结合组,即口服亚剂量化疗药物30min后直接通过铂金电极电刺激肿瘤组织,治疗1周后观察肿瘤大小、转移及存活情况。结果:电化学疗法合用比单纯化疗组抑制肿瘤效果显著,且病死率明显降低。结论:电化学疗法有助于化疗药物对肿瘤组织的作用,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高原环境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使得药动学参数、药物代谢酶及转运体的表达及功能均会发生变化。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治疗药物监测(TDM)作为个体化用药的依据被广泛的关注,高原环境对监测药物有何影响?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监测药物种类、治疗窗以及检测血样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高原低氧环境对临床常用监测药物代谢的影响。为高原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提供参考,更好的保证高原人群合理用药,也为后期课题组开展高原治疗药物监测以及研究药物的遴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中药强劲口服液的抗衰老作用。方法 :采用环磷酰胺皮下注射法造小鼠免疫抑制模型。观察强劲口服液对正常及免疫抑制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含量、RBC -C3bR花环率及RBC -IC花环率的影响。结果 :强劲口服液能显著降低正常及免疫抑制小鼠MDA ,提高血清SOD含量 ,且能明显提高正常及免疫抑制小鼠的RBC -C3bR花环率 ,降低RBC-IC花环率。结论 :中药强劲口服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并能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 ,可能具有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住院医嘱点评的模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典型问题,确定医嘱专项点评主题,对湖南省马王堆医院(简称“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3月住院病区用药医嘱进行抽样点评。结果:点评病区病例785份,医嘱书写规范率为91.2l%,用药合理率为81.78%;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9.80岁,用药6~47种,使用注射剂0~28种,平均用药19.03种,平均使用注射剂8.30种;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52%,平均使用2.16d。结论:住院患者用药总体情况较好,用药点评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