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一种自行设计膀胱压测压装置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一种既准确又经济的腹腔压力监测装置。[方法]选取ICU病房病人16例,利用病人术中留置或入科后穿刺腹腔引流管,通过压力传感器在配有测压模块的监护仪(有创压力监测系统)测量腹腔压力并显示结果,其结果作为标准,使用自行设计膀胱压测压装置连接导尿管腹腔压力读取结果,检验两种方法是否有相关性。[结果]两种腹压测量数据经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2,P0.05);两种腹压测量方法在测量结果上有显著相关性(r=0.994,P0.005)。[结论]自行设计膀胱压测压装置具有设计连接方便、测量精度高、经济实用特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应用于多发伤病人腹内压(IAP)监测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100例多发伤病人,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对症治疗,治疗前后监测两组病人腹内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方法进行监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压力传感器进行监测。治疗中观察组动态监测IAP,4h监测1次,并给予减压处理,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腹腔间隙综合征(AC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护理时数、尿道感染情况、预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后两组高腹内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时数多于观察组;两组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ACS、DIC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对照组病人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尿道感染率高于观察组。[结论]压力传感器用于多发伤病人腹内压监测可以获得与手工监测同样的效果,在护理时数以及尿道感染方面优于传统手工测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内压力监测及动态护理干预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6年10月我科未使用腹内压监测的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1月—2017年4月应用腹压预警及动态护理干预的严重多发伤患者60例为观察组,均对症救治,待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救治成功率、ICU停留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I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内压力监测可以为临床判断严重多发伤病情变化、指导治疗与评估预后提供重要可靠依据;腹压预警及动态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缩短ICU停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内压及腹腔灌注压监测及护理对危重病人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ICU病人根据病人肾功能分为正常组66例和异常组54例,两组病人均采用膀胱测压法进行腹内压和腹腔灌注压的监测并给予适当护理。比较护理前后病人的肾功能、腹内压及腹腔灌注压变化。[结果]护理前异常组腹内压高于正常组,而腹腔灌注压低于正常组(P0.05),且正常组血尿素氮和血肌酐高于正常组,尿肌酐低于正常组(P0.05)。护理后异常组腹内压、腹腔灌注压和肾功能均有改善,腹内压、血尿素氮和血肌酐高于正常组,腹腔灌注压和尿肌酐则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危重病人腹内压及腹腔灌注压存在明显个体差异,肾功能异常病人可出现腹内压升高和腹腔灌注压下降,适当护理可改善危重病人腹内压、腹腔灌注压和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危重患者并发腹内高压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并发腹内高压的病因及早期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入住ICU的危重患者住院期间出现腹胀、胃肠功能障碍者行膀胱内压力测定,腹腔内压>1.33 kPa判定为腹内高压.早期给予非手术综合干预.并对其临床资料及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早期综合干预,37例在1~2周内腹腔内压逐步降至<1.33 kPa,腹胀消失,胃肠功能恢复正常;1例自动出院,2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腹腔间隙综合征死亡.结论:腹内高压征危重患者常见,早期采取以控制病因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腹腔内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IC U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重症监护病房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运动和锻炼、音乐干预、情感支持、心理疗法等综合护理干预。采用ICU 意识模糊评估量表(CAM-ICU )和ICU环境压力源量表(ICUESS)进行ICU综合征的评估及患者压力程度评定。结果综合干预组患者ICU综合征的发生率、ICU住院天数、患者的压力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ICU综合征的发生率,减轻IC U患者的压力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CU高危压疮患者监控管理及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将225例ICU高危压疮患者按入院时间分组,将2008年1~12月的10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09年1~12月的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压疮监控管理小组制定管理流程,护理人员进行压疮知识培训后给予患者个性化护理,并持续质量改进。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压疮高危患者进行监控管理及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动态监测重症监护室外科危重病人腹腔压力的变化,探讨腹腔内高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因腹部手术或腹部急性病变转入ICU的286例患者,依据经尿道膀胱内压(UBP)测量值分为2组,UBP≥20mm Hg为实验组,UBP<20mm Hg为对照组,分析腹腔间隙综合征与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APACHEⅡ评分,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具有腹内高压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常规监测腹腔压力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赵玉敏 《现代护理》2007,13(29):2770-2771
目的 通过动态监测重症监护室外科危重病人腹腔压力的变化,探讨腹腔内高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因腹部手术或腹部急性病变转入ICU的286例患者,依据经尿道膀胱内压(UBP)测量值分为2组,UBP≥20mm Hg为实验组,UBP<20mm Hg为对照组,分析腹腔间隙综合征与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APACHEⅡ评分,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具有腹内高压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常规监测腹腔压力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彬  唐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2):3865-3867
目的对ICU患者实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评估,探讨预防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383例ICU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7例采用ICU病房常规护理,实验组236例进行DVT风险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发生DVT的情况。结果对照组DVT发生21例(14.29%),实验组DVT发生9例(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5,P〈0.01)。结论对ICU患者采取DVT风险评估后给予预防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腹压是指腹腔内的压力.腹腔内高压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压进行性急剧升高而影响腹腔内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病死率较高.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已成为外科及重症监护病房(ICU)研究的热点问题,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准确的腹腔测压是诊断的关键,因此,监测腹腔内压力是非常必要的.传统测量腹围只能粗略了解病人腹腔压力的变化.为了能及时、准确反映腹腔内的压力,为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2006年11月-2008年11月,我院ICU对26例危重病人应用了膀胱压测定反应病人腹压情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自行创建的腹腔内压力监测装置和方法测量危重患者的膀胱压力,通过观察监测者内部与监测者之间的测量数据变异性以评价腹腔内压力测定的可重复性.方法 2012年6-12月方便性抽样选择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综合ICU 19名危重患者,采用自行创建的腹腔内压力监测装置进行腹腔内压力监测,对同一名测量者(监测者内部)和两名测量者(监测者之间)测定的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监测者内部和监测者之间的膀胱压力测定数据相关性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791 (P<0.01)和0.814(P<0.01),提示测量数据间强相关,无明显变异.结论 自行创建的腹腔内压力监测装置在测定腹腔内压力中具有确定的可重复性,采用标准的测定装置和测定方案可以在危重患者中可靠准确地测定腹腔内压力.  相似文献   

13.
<正>ICU患者由于病情变化快,常需持续监测循环功能各项指标,医用压力传感器用于对人体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左冠状动脉压等多种压力进行监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客观依据。压力传感器常见的固定方法有直接用胶布将压  相似文献   

14.
陈红娟  贾晓颖 《天津护理》2020,28(6):688-689
目的: 探讨腹内压监测在指导ICU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1至12月236例入住ICU并实施EN的危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ICU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制一次性膀胱内压测量器监测腹内压,并根据腹内压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喂养不耐受并发症的发生率和7 d喂养达标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泻、胃残余量增加、呕吐/返流、便秘等喂养不耐受并发症低于对照组,7 d喂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肠鸣音减弱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自制一次性膀胱内压测量器监测腹内压能减少ICU危重患者早期EN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性ICU患者相关导管的医院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目标监测方法,由专人到病房监测并填写《ICU患者目标性监测登记表》,对2008年1一12月综合性ICU所有住院患者相关导管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330例综合性ICU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11例,感染发病率为33.64%,与使用呼吸机、动静脉插管、留置尿管相关的感染发病率分别为36.17‰、5.38‰、3.69‰。呼吸机的使用、动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P〈0.01);进一步研究表明,医院感染与相应管道的留置时间有密切关系,也与呼吸机不同使用方式有关。结论综合性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与应用各种导管相关,应加强对ICU患者侵入性操作的管理和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压力传感器床旁固定杆在心脏手术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心脏手术的成年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将压力传感器固定在输液架上,实验组将压力传感器固定在床旁固定杆上,用于术中监测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压等.结果 对照组手术中调整压力传感器的例数明显多于实验组(P...  相似文献   

17.
中心静脉导管腹腔引流及测压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监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腹腔穿刺测压、引流的护理。方法对45例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行腹腔穿刺置管的SAP病人进行腹腔引流的观察,检测腹腔压力,观察腹部体征,腹痛减轻时间及腹胀程度,同时,防止导管引起的感染。结果45例SAP病人平均置管引流时间3.5±0.85d,腹腔引流量及腹腔内压之间呈正相关,腹腔内压与住院时间,APACHⅡ积分正相关,从而减少胰腺囊肿的发病,降低腹内高压,防止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发生。结论对中心静脉导管行腹腔引流及测压的有效监测护理是SPA病人治疗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糖尿病黄斑变性患者合理的护理干预方式。方法选择糖尿病黄斑变性患者120例,采用雷珠单抗注射液进行注射治疗,并采取整体化护理措施。结果120例接受雷珠单抗眼内注药治疗患者视功能检查均有改善。33例(27.5%)患者主诉视物变形好转,61例(50.8%)患者主诉遮挡黑影变小变淡,115例患者(95.8%)主诉视物较前清晰,74例(61.7%)患者视力提高(标准视力表提高2行以上),13例(10.8%)患者视力提高明显(术前视力0.12,术后视力0.8)。患者眼压在正常范围,无并发性白内障,无眼内感染。随访期间患者未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和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积极的护理措施可以丰富患者健康知识,提高护理质量,从而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ICU危重患者并发腹腔间室综合征的早期监测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ICU危重患者并发腹腔间室综合征(ACS)的早期监测与护理干预。方法2005年10月-2006年8月,对我院综合ICU收治的32例危重症并发ACS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21例患者治愈,4例自动出院,7例死亡。结论早期监测,早期发现腹腔间室综合征,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可大大降低并发ACS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李艳艳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5):1518-1518
2004年7月~2005年12月,我们对33例ICU老年患者实施皮肤护理时,根据局部皮肤状况,采用在骨隆突受压部位给予2%碘酊涂抹并贴安舒妥快示格胶贴的方法进行压疮预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