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慢性肾衰的主要病机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慢性肾衰的主要病机探讨山东省临清市第三人民医院尹力娟(252600)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王蕾近年来,中医对慢性肾衰的认识逐渐深入,内容也日臻丰富和完善。本文仅对慢性肾衰的主要病机进行阐述,冀对临床治疗有所裨益。慢性肾衰一般由水肿、癃闭、肾痨等多种疾患日...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为慢性肾衰)是多种慢性肾脏病失治误治迁延不愈出现肾功能减退直至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病机演变错综复杂,病情缓慢进展,症状千变万化。由于三焦壅塞不通,诸脏腑无元气滋养温煦,五脏六腑、奇经八脉、九窍均功能失常,诸证蜂起。对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以健脾益气固肾培元为本,利湿泄浊清热解毒为标,活血化瘀通络贯穿始终,软坚散结消癥于其中。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衰病是多种病因引起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指肾脏的功能处于不能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稳定状况的阶段,目前认为该病是一种不可逆的进行性损害,预后极差。对于慢性肾衰病病名病机医家各抒已见。笔者依据临床及文献发现,慢性肾衰病的病机为肾虚浊伏。故文章从中医古籍对慢性肾衰病的病名的认识,现代医家对慢性肾衰病病机的认识、肾虚浊伏探析慢性肾衰病的病机、从肾虚浊伏治疗慢性肾衰病等方面阐述慢性肾衰病的肾虚浊伏的病机,从而为慢性肾衰病治疗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4.
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学“精浊”范畴 ,根据其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 ,认为该病的脏腑定位主要在肝肾 ,病机特点主要是“肝实肾虚”。肝经湿热、肝经气滞和肝脉瘀阻是其实证的基本病机 ,肾气亏虚是其虚证的基本病机 ,“浊瘀阻滞”是其缠绵难愈的症结所在 ,“泻肝补肾”是其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5.
慢性前列腺炎病机及治则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安方 《中医药学刊》2003,21(4):623-624
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学“精浊”范畴,根据其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认为该病的脏腑定位主要在肝肾,病机特点主要是“肝实肾虚”。肝经湿热、肝经气滞和肝脉瘀阻是其实证的基本病机,肾气亏虚是其虚证的基本病机,“浊瘀阻滞”是其缠绵难愈的症结所在,“泻肝补肾”是其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衰患者不同阶段病机证候特点临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阳晓  朱文锋  周小舟 《中医杂志》2000,41(6):350-352
通过大宗临床病例调查,揭示了慢性肾衰中医病机错综复杂,不同阶段主要病机及证型分布具有差异性。在邪实方面,湿热、瘀血贯穿始终并且是导致病变进行性恶化的主要因素。浊毒的出现是慢性肾衰发展到晚期的特征性病理产物,是导致五脏衰败,阴阳离决的主要机理。浊毒可寒化而表现为寒湿浊毒证,热化而表现为湿热浊毒证。慢性肾衰病程中水停、外感等邪实病变出现率虽相对较低,但对慢性肾衰进展亦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中医角度就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出血的病理机理及临床治疗进行探讨。认为该病的病理关键为气虚不摄、热灼血络、瘀血阻络;治疗上须依据患者临床表现,辨清其病机关键而分别施治。该文同时探讨了慢性肾衰合并出血的病症处理及善后调护。  相似文献   

8.
刘锐治疗慢性肾衰经验方探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万森 《陕西中医》2000,21(5):212-213
<正> 刘锐教授是我省著名肾病专家,从医近50年,中西兼备,学验俱丰,所创经验方治疗慢性肾衰,独具特色,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继承学习,略有所得,兹将先生经验方特点简析于下。 1 通腑泄浊,附子大黄汤重剂急下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多见“关格”和“癃闭”诸症,常表现为呕恶、腹胀、浮肿、少尿或无尿、溏泻或便秘、甚或口鼻出血、头目眩晕,或腹痛难忍、神昏谵语等,先生认为,此时为慢性肾衰危重阶段,临症治疗,急以重剂通利二便,泄浊排毒,以期迅速解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衰脂质肾毒性与中医浊毒病机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慢性肾衰患者多数存在有脂代谢异常。在众多致使慢性肾衰病情进展的因素中,因脂代谢异常而产生的脂质肾毒性作用是重要的致病因素。现代中医学对慢性肾衰病因研究认为除普遍存在的正虚病因外,在邪实因素中作为疾病的特殊病理产物的“湿热”、“瘀血”、“痰浊”(统称为“浊毒”),是致病的主要因素[1],与现代医学研究的脂质肾毒性作用观点相吻合。1脂代谢异常在慢性肾衰病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慢性肾衰患者伴有脂代谢异常并未能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自1982年Hoorbead等首次提出了“脂质肾毒性”假说以来[2],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工…  相似文献   

10.
叶景华络病论治慢性肾衰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络病学说是指导内伤疑难杂病临床治疗的应用理论,掌握络病发病特点、病理变化、临床特征及治疗方药将会使许多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取得新的突破,本文着重阐述了应用络病理论在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衰是多种肾脏疾病发展的最终结果。段光堂教授从事中医肾病临床与研究四十年,在治疗肾衰病方面有独特的见解与临床疗效。主要从心理引导、基础治疗、病因病机的认识、多途径治疗(谨守病机,辨证论治;重视顾护胃气;中药敷脐;中药灌肠;耳穴疗法;变证丛生,随证加减)几个方面探讨段光堂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病的经验。并附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衰     
葛某某,女,50岁。离休干部。因水肿、头昏,乏力2年,加重2月入院。因患糖尿病多年引起肾功能衰竭并重度贫血,曾长期服用降糖药和抗贫血药症无缓解。复因输血反应而出现高烧(T40℃)、口腔溃疡半月,而转中医科治疗。症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形体消瘦,头昏乏力,腰膝酸软,口干咽痛,全身浮肿,皮肤瘙痒,纳食不香,梦境纷纭,神志恍惚,午后烦热,大便溏泄,小便清长,夜尿多。脉沉细而数,舌质淡、苔薄白。  相似文献   

13.
慢性支气管炎血瘀证的病机研究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属中医学中的咳嗽、喘证、肺胀范畴,对其病机的认识,一般认为气虚、痰阻为其主要病机。在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的过程中,出现如唇舌紫暗、青紫,或见舌质瘀点、或瘀斑、舌下络脉增粗、曲张,脉沉涩等皆为瘀血内阻的表现。从中医基础理论及现代研究两方面,阐述慢性支气管炎引起血瘀证的病理机制,主要有四个方面,即:气虚血瘀、痰瘀互结、阳虚寒凝及久病入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者胃之关"浅谈慢性肾衰的中医病机。方法:《素问·水热穴论》篇中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浮肿。浮肿者,聚水而生病也。"其包含了两方面含义,一是人体气血精微之关为肾,通过肾的开合有度,能够保持气血津液的充足,二是肾主水,若肾关门不利,则水液排泄失司,水液潴留而生水肿。这一理论渊源和后世对其内涵的发挥,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结论:"肾者胃之关"理论为慢性肾衰的中医病机分析提供了临床借鉴,结合临床应用,验证了其具有合理性和指导性,为从脾胃论治开辟了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孔明云 《陕西中医》1995,16(4):165-166
本文认为慢性肺心病以正气不足贯穿整个病机,痰浊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随虚而生,其证虚实夹杂,寒热交错,辨证当知常达变,透过现象认清本质,治疗以补虚为主,兼祛其邪为原则,并提出肺心病经验方。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衰病机之"虚瘀湿毒"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衰(CRF)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产生一系列终末期的综合症候群,是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病情复杂多变而且危重,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且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慢性肾脏病(CKD)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不可逆性的肾实质损害,致使其原有的结构和功能受损~([1-2])。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时,病机多变、症候变现不一、症状隐匿,或来势汹涌,西医治疗最终走向肾脏替代治疗的道路,而随之而来的并发症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中医通过建立脏腑之间的联络网,深刻独到的认识到人体的调控机制,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调节手段。本文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慢性肾衰病。  相似文献   

18.
答: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肾两脏在生理上相辅相成,密切相关,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就慢性肾衰而言,临床常以恶心、呕吐、纳呆、口苦口粘、腹泻或便秘,舌苔白腻、黄腻,或焦黄起刺、或焦黑燥裂等消化系功能紊乱为突出表现。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肾病及脾所致。既然由肾及脾,而致脾肾同病,那么为何要强调调治脾胃呢? 临床实践表明,慢性肾衰,多虚不受补。肾病日久,  相似文献   

19.
从古代相关文献、现代病因病机认识、证型特点研究(从功能分级与证型、原发病与证型、客观实验指标与证型特点)对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机及证型作了综述。气虚血瘀是贯穿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病程中最基本的病理机制,认为应从实验设计的完善、样本量的扩大、多层面多角度及寻找新的切入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辨证求第一因和主要病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辨证是中医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法,是根据四诊所收集的病情资料,从病史和临床表现入手,通过分析、综合,辨别其属于何"证",并以此作为治疗的依据.辨证的目的在于寻求病因和病机,而其中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求第一因和主要病机,辨证是论治的基础和关键所在.求第一因和主要病机最能体现中医的辨证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