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十分复杂。对临终病人的护理,过去我们只重视在延长生命上,而忽视了患者残存生命的存活质量和临终病人精神上的期望和要求。通过临床观察,临终病人往往会经  相似文献   

2.
临终病人的心理特征与陪护问题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终病人指在经过积极治疗后仍无生存希望,直至生命结束这一阶段的病人。死亡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那么怎样才能使病人在临终前处于一种舒适、满足和安祥的状态呢?本文就临终病人的心理特征及陪护问题谈几点看法。1临终病人常见的心理特征每个人接受死亡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社区对老年人临终关怀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整的生命终结过程包括临终和死亡,临终和死亡是人生的自然归宿,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及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临终和死亡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特别是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社区临终关怀、护理是以临床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的整体护理,是通过精神心理和身体上的护理,让病人尽快地进入角色,接受  相似文献   

4.
李凤 《基层医学论坛》2004,8(2):170-170
临终关怀重点是对临终病人疼痛的控制及死亡后家属情绪的安抚。它不以延长临终者生存时间为重,而以提高临终阶段生命质量为宗旨。临终关怀中道德问题是护理伦理学的一部分。临终阶段,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经历,也是人生中最忧心忡忡的阶段。因此作为一名护士。在临终关怀中尽最大能力减轻病人的痛苦,给临终者以周到细致的心理、生活护理,使他  相似文献   

5.
葛朝荣 《河北医学》2001,7(4):362-363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及广大护理者的关注。正确实施对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 ,不仅能够帮助病人提高尚存生命的质量 ,维护其人格生命的尊严 ,而且能缓解病人身体上的痛苦 ,延长生命 ,使病人平静安宁地走向人生的终点。1 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1.1 临终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病情变化都是很复杂的 ,由于每个病人的病种、病情不同 ,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 ,通过多年对临终病人的观察 ,其心理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 :1.2 怀疑与否认 :临终病人因病情严重 ,思想负担很沉重。他 (她 )们往往从自身的感觉中或从亲属的表情中…  相似文献   

6.
临终护理是临床护理中对垂危病人进行的一种特殊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临终护理工作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更好的生。而是为了更好的死,其宗旨是使患者在有限的日子里,在充满人间温暖的气氛中安祥、舒适并有尊严而无憾地离开人世。在此阶段内维护病人的生命质量,减轻其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是临终病人所最需要的关怀。这就要求我们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我们的语言、表情以及精湛的技术去影响病人的心理,使病人消除不健康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7.
<正> 临终指病人在接受治疗性和姑息性的治疗后,意识虽然清楚,但各种迹象表明病人的生命即将终结,最多只有3个月的生存时间。临终关怀是一种“服务”,即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一种全面照护,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各个方面,其目标是使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能够无痛苦、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并使临终病人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  相似文献   

8.
死亡是人生旅途的终点站,是生命历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是生命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却十分复杂。长期以来,人们对死亡的认识毕竟有限,生活环境和文化程度的不同对此就有着不同的认识。因此,临终关怀相当重要,尤其是临终前的心理护理是临终关怀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护士应当了解病人对即将面临死亡的态度,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使他们消除对死亡的恐惧,提高尚存的生命质量。我院在实施心理护理过程中重视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问题,在加强对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临终关怀是指对已经失去治疗价值,而需要忍受躯体病痛的折磨,求生欲望和对死亡恐惧的精神煎熬的病人,对临终阶段患者包括其家属的特殊服务,实际上也是一种对临终患者处置死亡的方式。在我国临终阶段指患者处于生命末期,死亡在2~3个月内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0.
运用科学的护理手段,了解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为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人文关怀及人性化的服务,提高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正>肝癌晚期病人病情发展迅速,多数病人临床死亡前仍然清醒,身心非常痛苦,因此应为病人提供良好的临终护理]。临终护理是近代医学领域中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针对垂危病人进行的一种特殊护理2。探索临终关怀这一医学新领域,无疑是人们对于生命价值向深层次研究的表现形式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终护理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其目的是让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安详无憾地到达生命的终点。这不仅是对临终者尊严的维护,也是对家属的安慰,这就需要护士不但要有基础护理知识,而且还要善于掌握心理学知识,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本文仅就我科16例临终患者的心理反应与护理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3.
癌症目前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全世界每年发现恶性肿瘤患者约635万例,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疾病。许多癌症患者被确诊时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等治疗价值,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如何使患者摆脱疼痛、生理心理方面障碍,提高尚存的生命质量,保持其生命尊严,是摆在我们护理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终关怀的兴起、研究和发展,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临终护理是指对那些已经失去治愈希望的患者在生命即将结束前所实施的一种积极的综合照护,它的内涵在于对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照料,其外延伸在于对临终家属的精神支持。通过对我院2003年-2005年18例晚期癌症患者实施临终护理,收到良好效果,使我们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晚期癌症患者和家属的需求,相对意义上使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最终达到能够坦然地面死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临终关怀是人们关注生命质量的圣洁事业,它涉及到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支持与照护.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地存在一种错位现象,即:医务人员往往关注的是如何来延长临终病人生命的救治做法上,而在临终病人真正需要的心理关怀方面却做得很少,临终关怀却使这一缺憾得以完美实现.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临终关怀为提高生命质量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临终病人护理是针对死亡过程中多种问题做出恰当处理,为病人提供温暖的人际关系,舒适的医疗环境和坚强的精神支持。临终护理是指对无治疗意义,估计只能存活6个月以内的病人施行的护理。临终护理的意义在于强调整体护理,即动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病人的症状,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尽可能地减轻他们精神上的痛苦,使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生活得舒适,有尊严、有意义。我科对17例肺癌终末期病人实施了临终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临终关怀虽然生、老、病、死是人类经历的自然过程,但临终的人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承受着许多的应激,因此临终关怀已经由过去单纯依靠治疗的医学观点,转向了关怀及考虑生命质量的思想方法。怎样才能满足临终病人的心愿,使病人平和安详地迎接死亡这对护理人员也是一种挑战,护士不但要做好临终病人的躯体支持,满足病人生理需要,解除痛苦,更要注意病人的心理反应。虽然每个人的死亡过程各异,反应也各不相同,但只要病人的意识存在,一般都有5个心理反应的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及接受期。面临死亡的人当…  相似文献   

17.
杨慧玲  于洪 《包头医学》2004,28(3):F004-F004
临终护理是一种为濒死病人提供全面照顾,贯穿生命末端的护理项目,其主要的服务项目是用药物、心理护理等方法缓解病人的临终痛苦及维护病人临终尊严,做好临终护理.  相似文献   

18.
临终阶段,以医疗为主转变为对症照料为主,从治疗疾病转变为关怀病人,此时护士成为主要角色。临终阶段的病人多数神志清楚,思维正常,周到的护理可以让他们从容地、庄严地接受死亡的来临,平平静静地走完人生最后旅途。临终病人面对自己生命即将结束时,难免会产生对生的渴望和对死的恐惧,难免会遭受巨大的悲伤和痛苦。作为医护人员,对暂停于生命旅途最后一站的这类特殊患者实施全面的身心照顾与帮助的人性化护理,以减轻病人的肉体痛苦和心理恐惧,使他们安然愉快地走向另一个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生、老、病、死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客观自然规律 ,尽管死亡将剥夺生命的一切期望与快乐 ,但人们最终都要走向人生旅途的终点。使病人顺其自然地、坦荡安适地面对死亡 ,尽可能的减轻他们临终前身体与心理上的痛苦 ,是护士的重要职责。临终关怀从优化生命末端过程出发 ,了解和帮助临终病人 ,解决各种生理需要 ,尽可能使之死得安宁、平静 ;了解和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需要并予以心理支持 ,用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临终者正视现实 ,摆脱对死亡的恐惧 ;指导临终者认识生命价值及弥留之际生存的社会意义 ,使之至死保持人的尊严。临终病人是处于生命末端的…  相似文献   

20.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在医学上将维护生命的健康放在了最神圣的位置,而死亡则是人生的终点,也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临终护理是对人生最后阶段的护理,是为临终患者提供的全面关怀和照顾,是一项多学科、综合全方位的护理工作,它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观和人类文明与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