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晓红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6,(2)
本文比较了百日咳杆菌丝状血凝素(FHA)和淋巴细胞增多促进因子(LPF)免疫小鼠后对脑腔和气雾攻击的保护活性,评价了经亲和层析纯化的鼠单克隆和羊单价抗FHA和LPF特异性抗体对小鼠呼吸道攻击的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2.
傅慧兰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5,(1)
本文用ELISA测定百日咳患者和DTP免疫后婴儿对百日咳杆菌丝状血凝素(FHA)和淋巴细胞增多促进毒素(LPT)的抗体应答。所用FHA和LPT系从百日咳杆菌Tohama株静止培养物上清中提取,按Cowell法精制。经鉴定证明FHA和LPT间无交叉污染。试验组婴儿于出生后1周内和2、4、6 相似文献
3.
潘丽琴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0,(6)
近十年来,提纯和检测百日咳杆菌丝状血凝素(FHA)、百日咳毒素(PT)和其它一些抗原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应用百日咳抗原检测血清学应答成为可能.可是这些技术通常十分复杂并且相当费钱.提供纯化抗原仅局限于少数专门研究实验室.作者建立了一种为临床和公共卫生实验室制备FHA血清的简单而经济的方法,利用这个方法开展了百日咳血清诊断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立成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5,(4)
百日咳毒素(PT)、丝状血凝素(FHA)和69kDa外膜蛋白(OMP)是诱导机体产生抗百日咳保护性免疫力的最重要的抗原。作者对1992年9~12月芬兰西南部农村一所小学的两个班(7~12岁)中爆发百日咳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这两个班共有学生39人,他们在婴儿期都接种了3针DTP,其中31人在2岁时又加强接种了1针。在出现首例百日咳 相似文献
5.
杨钟祺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3,(2)
用分离百日咳杆菌的方法进行百日咳的实验室诊断存在许多问题,分离率较低。许多检测特异抗体的方法已被广泛采用,如间接血凝反应、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荧光试验等,但结果不能令人满意,对于自然感染和免疫接种产生的抗体的检测结果也不够可靠。 相似文献
6.
马尔瞻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6,(2)
作者用百日咳杆菌丝状血凝素(FHA)或掺入生物降解微粒中的FHA经鼻腔免疫小鼠,另用FHA经腹腔免疫小鼠,同时设未免疫小鼠对照组。初免4周后,用相同剂量再次免疫,复免2周后用百日咳杆菌气溶胶攻击,并检测抗体应答。 相似文献
7.
李俊植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7,(3)
ELISA可定量测定人血清中抗丝状血凝素抗体(抗-FHA)和抗百日咳毒素抗体(抗-PT)。但纯化用于致敏的FHA和PT不仅困难,而且不经济,因此,作者改良了试验方法以减少测定抗体所需要的抗原量。作者参照Voller法进行了间接ELISA。用碳酸氢钠缓冲液(pH9.6)吸附抗原致敏聚苯乙烯微量板,置4℃过夜,用室温下在孔内干燥的抗原致敏另一块聚苯乙烯微量板。每孔中加100μl试剂(除封闭过程以外)。抗原致敏的孔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洗两次,加百日咳恢复期病人抗-FHA和抗-PT阳性血清[参考血清含650 ELISA单位(EU)/ml抗-FHA和200EU/ml抗-PT活性]于37℃孵育2 相似文献
8.
Keogh(1947年)最早报道百日咳杆菌具有凝集各种动物红细胞的血凝素。Arai等(1976年)进一步指出I相百日咳杆菌能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血凝素,即淋巴细胞增多促进因子血凝素和丝状血凝素。两者都是具有保护性的蛋白质抗原。近年来,日本和美国学者证明,I期百日咳杆菌有许多抗原,毒素和毒素样成份,包括凝集原、丝状血凝素(FHA)、淋巴细胞增多促进因子(LPF)、腺苷环化酶、不耐热毒素、脂多糖和气管细胞毒素等。其中LPF和FHA两种蛋白可能有重 相似文献
9.
杨钟祺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2,(6)
最近证明百日咳菌体成分中的血凝素(HA)具有防御感染的作用,而且百日咳HA菌苗的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都较轻。作者用单向辐射状溶血(S RH)法测定抗纤 相似文献
10.
王雄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2,(5)
据报道,百日咳杆菌淋巴细胞增多促进因子(LPF)具有体液和细胞免疫调节剂作用。本文报道LPF对小鼠抗体应答的效应方面产生矛盾的结果。Asakawa曾报道,预先给予LPF可抑制小鼠对SRBC和破伤风类毒素的抗体应答,而其它一些学者却观察到,同时或先给予LPF均促进抗体应答。上述矛盾现象可能由于实验条件不同所致。为证实这种可能性,本文作者在预先设计的不同实 相似文献
11.
骆鹏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9,(5)
鼻腔接种不仅能诱生全身性应答而且还能诱生粘膜性应答,对预防呼吸道疾病很重要。为提高鼻腔接种疫苗的免疫原性,作者对聚氨基葡糖作为释放系统和免疫增强剂进行 相似文献
12.
张宏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0,(5)
丝状血凝素(FHA)是百日咳杆菌的表面蛋白,具有粘附作用,也是百日咳无细胞菌苗的一种组分.FHA免疫作用的动物试验结果不太一致.为此,作者用小鼠上呼吸道感染模型来重新测定FHA的保护作用.给4周龄BALB/c小鼠免疫1或2次FHA,剂量为4μg或8μg,然后用百日咳Tohama I相菌气溶胶攻击.对照组小鼠接种破伤风类毒 相似文献
13.
古松海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4,(1)
本文报道以脂质体包被的丝状血凝素(FHA)和脱毒的百日咳毒素(PT)给小鼠口服后诱发的特异性全身和分泌性免疫应答。 纯化的FHA和PT通过溶剂稀释微载体技术包被在多层磷脂囊内,该磷脂囊由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酸、中性脂按8:1:0.7:0.3的比例组成,经凝胶过滤去除游离FHA和PT。作者选用5~6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分别口服包被FHA的脂质体、包被PT的脂质体、包被FHA和PT的脂质体、游离FHA、游离PT、游离的FHA和PT,以及未包被的脂质体(作为对照)。每次剂量为4μg蛋白,0和4天基础免疫,第30天以同样剂量加强免疫。加强免疫后10天,采集血液和肺灌洗液,应用ELISA测定血清和肺灌洗液中特异性抗FHA和PT抗体滴 相似文献
14.
曾繁启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5,(3)
作者分别给8~12周龄的C_(57)BL/6雌性小鼠,腹腔注射百日咳菌体菌苗4单位或甲醛脱毒的淋巴细胞增多促进因子(LPF)或丝状血凝素(FHA)5μg,共注射2次,间隔14天,对照小鼠注射盐水。末次注射后2周采血,同时收集脾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以改良的微量ELISA法测定血清抗体,按Fish等 相似文献
15.
周晓红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7,(3)
本文介绍了不同百日咳菌株对单层WID细胞(人肠癌类上皮细胞)的粘附能力,证明了丝状血凝素(FHA)在此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作者将~(35)S蛋氨酸标记的百日咳杆菌与WiDr细胞共同培养后,镜检证明,百日咳To-hama Ⅰ相毒力株可大量粘附在WiDr细胞上.其粘附率与细胞的密度和细菌浓度成正比。Tohama Ⅲ和Ⅳ相无毒力菌株仅有少量粘附,缺乏FHA的突变株粘附也很少,但略多于Ⅲ和Ⅵ相菌株。由Tn5插入的突变株BP353、BP354和自 相似文献
16.
陈晓龙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0,(2)
本文报道了人体B和T淋巴细胞对百日咳无细胞菌苗JNIH-6(含百日咳类毒素和丝状血凝素)、JNIH-7(含百日咳类毒素)、纯化组分JNIH-4(丝状血凝素)和JNIH-5(百日咳毒素)的体外免疫应答的研究结果.百日咳类毒素和丝状血凝素在体内能诱导恢复期患者的淋巴细胞合成特异性Ig.抗原依赖性Ig在淋巴细胞培养悬液中的存在可通过ELISA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毒性中和试验来证明.JNIH-4、JNIH-6和JNIH-7能诱生高滴度抗体,在百日咳恢复期患者细胞 相似文献
17.
张延龄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0,(5)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1961~1970年在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共有百日咳病例7,559,820例。说明百日咳是个严重的问题,尤其在非洲和亚洲。作者于1966~1971年从几个亚非国家 相似文献
18.
马尔瞻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3,(2)
百日咳杆菌的B-G培养基24小时培养物,先以1M醋酸钠提取,再以‘Sephacryl S-300凝胶层析,在280nm吸收光谱观察到5个峰,Ⅱ和Ⅲ峰主要是蛋白质,Ⅰ和Ⅴ峰主要是糖。丝状血凝素(FHA)活性在Ⅰ和Ⅱ峰中间,并不与任何蛋白和糖的主峰相重迭。 相似文献
19.
唐巧英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2,(3)
[Munoz.JJ:Infect Immun 32(1):243,1981(英文)] 本文作者用已获得的结晶丝状血凝素(PHA)及百日咳增敏原(PG),经适当处理获得没有PG的FHA及没有FHA的PG,再用戊二醛对PG解毒,然后进行小鼠自动及被动保护力试验的比较,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邵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5,(1)
为了获得组合明确且简化的DTP,作者采用DNA重组技术组建了百日咳毒素(PTX)SI亚单位与破伤风毒素(TTX)保护性片段C的融合蛋白(p7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