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庭神经切断术治疗由于活动性迷路疾病引起的眩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手术径路可有多种选择,诸如迷路后径路、乙状窦后径路、经颅中窝或经迷路等。迷路后径路或许是最常应用的,但该径路对因慢性中耳炎曾行乳突切除术的眩晕病例则不宜采用,以免蛛网膜下腔的感染。曾行乳突切除术的病例应慎重考虑的因素有乳突腔感染情况、听力损失程度及耳鸣。该文报道采用前庭神经切断术或前庭耳蜗神经切断术治疗曾行乳突切除术的顽固性眩晕病8例,其中采用乙状窦后进路2例,经迷路进路3例,颅中窝进路3例,并就各种不同的进路加以讨论。颅中窝进路虽…  相似文献   

2.
难治性梅尼埃病手术控制眩晕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难治性梅尼埃病手术控制眩晕的远期疗效。方法:施行内淋巴囊手术或经迷路进路前庭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54例,其中长期接受随访、资料完整者12例。结果:随访8 ̄13年,6例前庭神经切断术患者示再发作眩晕;6例内淋巴囊手术者,3例眩晕症状完全控制,3例基本控制。结论:肉淋巴囊手术及经迷路进行前庭神经切断术为控制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眩晕的有效手段,对于有适应证的患者经迷路进路前庭神经切断术控  相似文献   

3.
为总结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梅尼埃病的经验,分析119例(119耳)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的梅尼埃病患者。诊断和疗效评定按1996年上海全国会议制定的梅尼埃病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在病的分期和劳动能力方面,参照AAO-HNS1995年的梅尼埃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分期:第二期48例均行内淋巴囊分流术;第三期44例,行Scarpa神经节切除术32例,迷路入路前庭耳蜗神经切断术12例;第四期27例,行Scarpa神经节切除术4例,内淋巴囊分流术7例,前庭耳蜗神经切断术16例。结果:内淋巴囊分流术对可逆性病变眩晕好转率为79.2%,听力维持在正常水平者达35.4%;Scarpa神经节切除术应用于尚存实用听力和可助听力的患者;迷路入路前庭耳蜗神经切断术对晚期梅尼埃病的耳鸣有较佳疗效。认为:根据梅尼埃病患者临床表现判断病变的可逆性和程度,实施不同的手术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对1979~1994年间经保守治疗无效的126例眩晕病人进行手术治疗作回顾性分析。126例中采用迷路.切除术sl例,前庭神经切断术45例。病因为梅尼埃病89例,迷路炎15例,迟延性内淋巴积水8例,前庭神经炎7例,迷路切除术后失败5例,其余2例因需经迷路行岩尖部囊肿造疾术而牺牲的正常迷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对解除眩晕的疗效:迷路切除术为98.8%,前庭神经切断术为978%,但两种术式在其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①经顿中窝前庭神经切断术常用于术前听力较好的病例,本组选择性前庭神经切断术中82%术后保存了听力,其中5例术后听力提高。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5.
梅尼埃病手术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治疗梅尼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梅尼埃病患者行内淋巴囊减压术.9例行乙状窦后前庭神经切断术,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经3~6年随访,内淋巴囊减压组眩晕完全控制11例,基本控制4例,部分控制4例,未控制2例。前庭神经切断组眩晕均得到完全控制。结论:内淋巴囊减压术仍然是手术治疗梅尼埃病的首选方法,但对内淋巴囊手术治疗无效或严重眩晕失去工作能力者.应考虑采用前庭神经切断术。  相似文献   

6.
保守治疗失败的梅尼埃病患者手术治疗已普遍接受。非梅尼埃病致残性眩晕亦可手术治疗。对14例非梅尼埃病致残性眩晕的患者行迷路切除术或前庭神经切断术。其中慢性前庭神经炎4例,均行前庭神经切断术,1例治愈,3例好转。颞骨骨折2例行迷路切除术,痊愈。迟发性眩晕8例,2例行迷路切除术,6例行前庭神经切断术,均获痊愈。既往对非梅尼埃病眩晕是否采用手术治疗意见并不一致,较为普遍的看法是非梅尼埃病眩晕手术治疗效果较典型梅尼埃病差,该文采  相似文献   

7.
本术式于1932年分别由McKenzie和Dandy二人所首先创用。手术径路有二:经颅后窝在桥小脑角切断前庭支;经颞骨沿岩锥上面开放内耳道上壁后在手术显微镜下切断前庭支。作者们报导(?)神经外科学院于桥小脑角处行第Ⅷ神经前庭支颅内切断术治疗4例严重眩晕患者的经验。3例系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曾分别接受过多次(2~15次)中耳及内耳(包括2~3次迷路破坏术)手术、术后伴发桥小脑角蛛网膜炎及在第Ⅷ神经周围形成囊肿;1例系美尼尔氏病,经3次行内淋巴囊分流术、术后伴发颅后窝蛛网膜炎。上述4例虽经各种保守疗法及多次耳部手术,但剧烈的眩晕毫不缓解。全部患者均丧失劳动能力、患耳全聋(中耳炎例)或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耳自身免疫性病理因素在迟发性膜迷路积水(DE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26例(同侧性19例,对侧性7例)DEH患者行临床观察、听觉功能测试、免疫学试验;并施以药物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经迷路-耳蜗神经切断术及迷路后前庭神经切断术治疗,再进行疗效分析。结果:特异性抗体阳性:同侧性4例,对侧性l例;对侧性l例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阳性;同侧性l例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ll例药物治疗可控制眩晕发作,8例经行前庭神经切断术后眩晕消失,1例行对侧原发性聋耳鼓室成形术后眩晕消失,4例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1例自然缓解,1例经药物、免疫治疗及内淋巴囊引流术后无效。结论:导致先期耳聋的常见病因有突发性聋、脑膜炎、麻疹、乳突手术等;DEH与原发性聋的间隔期为1~34年。DEH症状较典型梅尼埃病更难控制。内耳自身免疫性病理因素在本病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乙状窦后内耳道进路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由Silverstein等(1987)首创的手术方法-乙状窦后内耳道进路手术。经乙状窦后进路打开内耳道后壁,暴露耳蜗神经及前庭神经各分支,可准确地切断前庭神经,提高手术疗效。Silverstein用此进路行前庭神经切断术,我们把适应证进一步扩大到耳蜗神经切断术,报告1例耳蜗神经切断术,2例前庭神经切断术病例,手术均顺利成功。  相似文献   

10.
作者总结了140例经外耳道进路耳蜗前庭神经切断术病例,指出其优于迷路切除术,对于梅尼埃病所致眩晕治愈率达89%,慢性迷路炎眩晕治愈率达68%,耳鸣缓解率为65%,效果满意,并发症少,无一例永久性面瘫或脑膜炎。手术适应症主要是伴有重度眩晕、听力损失大于80dB 的梅尼埃病人;其次为慢性迷路炎及经镫骨切除术、乳突切除术、单孔神经切除术、迷路切除术后不成功者。手术禁忌症为:高龄;前庭功能尚好,对侧耳听力差,双侧梅尼埃病,共济失调或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手术经耳后切开 Henle's 嵴下方耳道后外侧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分析31例患者,行迷路后进路前庭神经切断术(RVN)治疗眩晕。其中美尼尔氏病25例,已行内淋巴囊手术(ELS)失败;2例为后颅窝血管袢;其他4例。31例中29例眩晕完全控制,治愈率为94%,2例仍有眩晕发作,经 ENG 检查仍有前庭反应,说明前庭神经切断不彻底,后来一例再次手术,眩晕得到完全控制。作者分析在美尼尔氏病患者中,经RVN 与 ELS 治疗相比、术后听力变化在统计学上无差别,而眩晕的控制 RVN 好于 ELS。前者治愈率为94%;后者为50%。手术适应症是单侧患病,经各种保守治疗无效者。在美尼尔氏  相似文献   

12.
House鉴于前庭上神经切断术控制眩晕的疗效较差,于60年代停用。70年代中期,Fisch和本文首席作者等改进了这一手术,连同前庭神经节将前庭上、下神经全切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回顾了1970~1981年间81例颅中凹进路前庭神经切断术,其中18例切断上支,66例两支全切断,均为有实用听力的美尼尔氏病,包括30例曾行内淋巴囊手术未见效者。  相似文献   

13.
曾有报道破坏迷路不能保证完全治愈眩晕,而必须切断前庭神经。本文目的是比较单侧迷路切除术与单侧第八脑神经或前庭神经切断术后的代偿功能。选择一侧听力正常、另一侧听力严重损失几近全聋和反复发作眩晕的患者14名接受手术,其中11例作迷路切除术,3例作第八脑神经切断术。手术均在全麻下施行。迷路切除术是从耳后切口,作乳突根治术,钻开三个骨半规管,破坏膜迷路、球囊和椭圆囊,手术腔洒人硫酸链霉素粉以彻底破坏膜迷路,并防止感染。第八脑神经切断术是经乳突后开颅,暴露桥小脑角,辨认出面神经后切断第八脑神经。术后对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14.
著者提出,给单侧美尼尔氏病作手术治疗时应考虑两点:(1)对保守治疗有效的患者其手术目的是消除前庭功能、减少眩晕发作及保存听力。手术方法有内淋巴囊手术、超声波治疗和经颅中窝前庭神经切断术。(2)丧失应用听力及保守治疗失败者可采用经外耳道迷路切除术和经迷路前庭神经切断术,二者都能起到消除眩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梅尼埃病的治疗仍有争论,大多药物治疗有效,仅少数药物无效者方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很多,目前多采用乙状窦后径路前庭神经切断术、化学性迷路破坏术、内淋巴囊减压和分流术。前庭神经切断术可保存听力,眩晕消失率高达85%~99%,但可因后颅窝开颅术引起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16.
对迷路后前庭神经切断(RLVN)无效的或不能站立行走的严重眩晕患者可采用颅中窝前庭神经切断术(MFVN)。作者于1985~1990年间对RLVN失败的11例患者,进行了颅中窝进路的前庭神经切断术,女性8例,男性3例,平均年龄47.4岁,梅尼埃病引起的眩晕8例,慢性中耳炎伴有内淋巴积水症状2例,镫骨手术失败1例。接受MFVN以前的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庭神经及部分耳蜗神经切断术治疗梅尼埃病的疗效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8月至2003年3月采用乙状窦后进路内镜下前庭神经切断、部分耳蜗神经切断术治疗的9例梅尼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2~4年,对控制眩晕、耳鸣的疗效及保留听力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9例患者眩晕均完全控制,均出现高频区听力缺失(4000~8000Hz),低频区听力保存。耳鸣改善情况:5例消失,4例减轻,无加重病例。平衡代偿时间:9例术后均出现水平性眼震,持续7~10天,术后走路不稳的代偿时间是15~60天。并发症:1例术后5天发生迟发性面瘫,经药物治疗后40天恢复。结论该术式能有效地控制眩晕、缓解耳鸣,并能保留部分语频区听力,是治疗梅尼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前庭神经切断术治疗顽固性眩晕并能保存听力,该方法首先在1904年由Parry提出,1930年McKenZie首例作了前庭神经切断术。作者从1987年3月到1990年2月对12例梅尼埃病和2例突聋病人进行经后颅窝前庭神经切断术,所有病人术前都采取了保守治疗,其中6例病人曾做过内淋巴囊手术,均未能控制眩晕。在14例病人中有7例采取经迷路后进路,5例经乙状窦进路,2例死耳患者采取经膜迷路进路。按照AA00划分法,手术后,所有病人的眩晕程度都在A~C级之间:听力1例提高,1例下降,其余无明显变化;12例仍有耳闷胀感;1例耳鸣减轻,2例加重;出现脑脊  相似文献   

19.
回顾研究27例1975~1987年间所做的前庭神经切断术病例,随访10~22年,平均16年,发作性眩晕完全控制者26例,1例术后18个月需行迷路切除术。前庭神经切断术均采用中颅窝径路达内听道。结果:眩晕者术前6个月,发作性眩晕每2月1次至每日数次,旋转性眩晕;术后前6个月常见平衡功能不良,2年后所有病人均无旋转性眩晕发作,保持10年至20年无复发,6例有耳内压迫感发作但无眩晕。耳鸣者18例术前有耳鸣,术后9例无变化,4例好转,2例缓解,2例加重。6例术前无耳鸣,其中3例术后出现耳鸣。听力水平以0.5kHz、1kHz、2kHz、和3kHz的平均值来衡量,以手术前6个月…  相似文献   

20.
作者报道1978~1984年行49例迷路后前庭神经切除术治疗眩晕及用BAER、ECoG NP、8NP监测听力的结果。方法采用扩大乳突根治术,牵开侧窦,于内淋巴囊周切开脑膜,进入颅后凹,将耳蜗神经与前庭神经分开,切断前庭神经,缝合脑膜,乳突腔填以脂肪组织。手术中测定BAER、ECoG NP和8NP。ECoG电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