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微骨孔入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目的 探讨微骨孔入路微创外科技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微骨孔入路对53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实施手术治疗。其中翼点微骨孔入路夹闭颈内和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7例,单侧额部纵裂微骨孔入路夹闭前=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6例,骨瓣宽25-30mm,高15-20mm,应用高速钻开颅,经侧裂或纵裂暴露动脉瘤。结果 成功夹闭前循环动脉瘤53例,其中切除瘤体5例,12例动脉瘤术中破裂,术后造影动脉瘤闭塞,术后无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无与开颅入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微骨孔入路夹闭颅人前循环动脉瘤,可降低手术医源性损伤并获得最佳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纵裂微骨孔入路治疗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3月~2002年10月,采用纵裂微骨孔入路治疗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患者11例,其中大脑前动脉A2段动脉瘤9例,大脑前动脉A3段动脉瘤2例.结果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术后11例均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本组均未输异体血液;术后平均住院11 d.结论采用纵裂微骨孔入路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同时可降低手术中医源性损伤,减少平均住院天数,降低异体输血和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张海  李溥  王砚强  彭文武  陈维多 《右江医学》2011,39(5):580-582,688
目的探讨经前额纵裂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经前额纵裂入路开颅,行动脉瘤夹闭术。结果 3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致残及死亡者。出院时GOS评分均为良好,随访6~25个月,3例患者症状改善,无一例死亡,复查MRA前交通动脉瘤均全部关闭。结论前额纵裂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具有手术野暴露好,病灶周围组织损伤小,且在术中可控制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等优势,是一种治疗前交通动脉瘤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微骨窗入路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ou Y  Ao XS  Huang X  Hu KQ  Liu HD  Zhang QS  Xu TW  Chen B  Cai L  Zheng YY  Li CX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2):2250-2253
目的探讨微骨窗入路(锁孔入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技术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微骨窗入路对56例58个颅内动脉瘤施行直接手术夹闭。56例动脉瘤中前交通动脉瘤23例,颈内-后交通动脉瘤29例(双侧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瘤4例。手术经眶上入路22例,翼点入路18例,眉弓切121经眶入路16例。对33例患者使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结果对56例动脉瘤的手术,成功地夹闭58个动脉瘤。对2例双侧后交通动脉瘤均经一侧入路一次夹闭。术后37例患者经复查脑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瘤消失。无手术死亡病例。未发生与手术入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微骨窗入路开颅治疗颅内动脉瘤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不仅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治疗效果也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纵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行纵裂入路手术治疗的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应用纵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3例。方法 29例行瘤颈夹闭术,3例行夹闭后动脉瘤切除术,1例行动脉瘤孤立术。19例后交通动脉瘤中,7例采用低颞瓣开颅经颞叶沿蝶骨嵴入路,12例采用额颞翼点入路。9例前交通动脉瘤中,3例采用双额瓣经纵裂入路,6例行血供明显侧经翼点入路。5例大脑中动脉瘤采用额颞翼点入路。结果 治愈23例,好转6例,无效2例,死亡2例。随访22例(1 ̄15年),12例能正常工作;2例生活能自  相似文献   

7.
前交通动脉瘤的微创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影响因素和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手术治疗52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治疗、随访资料。所有患者中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42例,其中左侧优势31例,右侧优势11例。微创手术入路以优势供血侧翼点入路为主。夹闭动脉瘤48例,瘤囊包裹术4例,术中应用血管临时阻断技术15例。结果术后随访4月~1.5年,优良37例,轻残12例,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大脑前动脉一侧A1优势与前交通动脉瘤有密切关系。翼点入路微创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行之有效的方法。Hunt-HessⅠ~Ⅲ级的前交通动脉瘤应早期手术。夹闭动脉瘤前充分分离、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Heubner回返动脉、穿支动脉的保护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经翼点锁孔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经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手术方法。方法 对18例彰循环动脉瘤采用经翼点锁孔入路进行夹闭术,其中后交通动脉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6例。患者Hunt-Hess临床分级均在Ⅲ级以内。结果 均获得成功夹闭,术后无面神经损伤表现,平均手术时间缩短1~2h。1例左后交通动脉瘤术中破裂,术后出现一过性感觉和运动性失语。结论 经过慎重的选择病例以及术前周密的手术设计,经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夹闭26例患者共28枚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1例,后交通动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患者Hunt-Hess分级0~Ⅲ级。结果全部26例均成功夹闭,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和面神经额支损伤所造成的面瘫表现。19例患者术后随访DSA或CTA检查,未见动脉瘤残留、复发。结论翼点锁孔手术能有效降低开颅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选择性地应用于部分前循环动脉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前交通动脉瘤采用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技术,开放相关脑池,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并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术中均经神经内镜观察证实夹闭满意。17例于术后近期做影像学复查。结果28例前交通动脉瘤全部一次成功夹闭;其中4例术中有动脉瘤破裂。无手术死亡及严重的手术并发症。随访28例全部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结论应用眶上锁孔入路技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较常规手术更精细、准确、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11.
术中微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ong J  Wang S  Zhao YL  Zhao JZ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3):881-884
目的评价术中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U)对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对46例颅内动脉瘤病人共51个动脉瘤进行了47次开颅手术。术中分别在动脉瘤夹闭前及夹闭后应用MDU对动脉瘤和邻近血管进行血流速度的检查。结果MDU证实在47次动脉瘤手术中,有6次由于瘤夹位置而导致邻近血管狭窄或闭塞,而肉眼观察未发现(占12.76%);另外,在51个动脉瘤中,MDU发现1个动脉瘤在夹闭后未完全闭塞(占1.96%)。夹闭后出现血管狭窄或闭塞以及动脉瘤夹闭不全的发生率与动脉瘤大小密切相关。在前交通和颈内动脉动脉瘤手术中发生血管狭窄的几率相对偏高。结论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应常规应用术中MDU,特别是对于巨大动脉瘤和没有明显瘤颈的动脉瘤,以及前交通和颈内动脉动脉瘤的病例。  相似文献   

12.
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和前交通动脉瘤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征和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我科收治的20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66例为前交通动脉瘤,选取143例颅内其他部位动脉瘤患者和随机抽取66例颅内动脉瘤阴性患者的脑血管造影结果作为对照。结果全脑血管造影提示,6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A1段优势征41例(62.1%),其中左侧优势征33例(80.5%),右侧优势征8例(19.5%),左侧的发生率是右侧的4约倍;143例颅内其他部位动脉瘤患者中A1段优势征21例(14.7%);66例颅内动脉瘤阴性患者中A1段优势征18例(27.3%)。结论A1段优势多发生在前交通动脉瘤侧,左侧有侧别优势。A1段优势与前交通动脉瘤发生有密切关系,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前交通动脉瘤起源、发生乃至破裂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头颅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脑Willis环(CoW)分型与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6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时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CTA的1 184例住院患者分为2组,ACoA动脉瘤患者纳入ACoA动脉瘤组,无颅内动脉瘤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中630例患者入组ACoA动脉瘤组,554例患者入组对照组。CoW分为前循环和后循环,前循环和后循环又各自分为a、b、c、d、e、f、g、h、i、j共10种解剖亚型。所有入组的患者根据解剖分型分别统计每种前循环和后循环类型的数目。比较各个解剖分型之间ACoA动脉瘤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前循环g亚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CoA动脉瘤组(P<0.05);ACoA动脉瘤组h型前循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a、c、d型后循环发生率明显高于ACoA动脉瘤组(P<0.05);ACoA动脉瘤组g、h、i型后循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CoA动脉瘤的发生率与CoW的解剖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破裂组和未破裂组的动脉瘤特征(是否多发、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做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于偏最大似然估计的后退法(LR),入选标准取0.05,排除标准取0.10,以筛选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颅内动脉瘤破裂组和未破裂组患者动脉瘤位置分布(主要为前交通动脉瘤、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及动脉瘤大小(瘤径≥7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位置〔前交通动脉瘤,P=0.027,OR=0.096,95%CI(0.012,0.770)〕及动脉瘤大小〔瘤径≥7 mm,P=0.001,OR=0.055,95%CI(0.011,0.285)〕与颅内动脉瘤破裂相关。结论位于前交通动脉及瘤径≥7 mm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王雅栋  史雅文  张鹏 《医学综述》2013,(22):4192-4194,F0003
目的研究内侧型床突旁动脉瘤的特点并将之应用于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北京宣武医院收治的31例内侧型床突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动脉瘤的解剖特点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便在最小的创面下对动脉瘤行理想的夹闭。结果20例未磨除前床突的患者仅在打开部分视神经鞘的情况下动脉瘤得到很好的夹闭,其中仅有1例术后出现视力变差,1例患者术后3d出现部分颞叶梗死;6例因暴露需要术中磨除前床突的患者中,术后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动眼神经麻痹症状,1例术后出现视力变差,仅2例无明显的术后并发症;5例采用对侧翼点入路行动脉瘤夹闭的患者动脉瘤也得到很好的夹闭。结论大部分突向内侧的大中型床突旁动脉瘤可以在不磨除前床突的情况下通过跨血管得到很好的夹闭,而小型内侧型床突旁动脉瘤可以采用对侧翼点入路实行夹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介绍8例双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的经验,对其显微手术的方法、方式及手术时机等进行探讨. 方法 常规采用翼点及其改良入路,在显微镜直视下操作,行动脉瘤颈夹闭术,并尝试从一侧入路夹闭双侧后交通动脉瘤. 结果 本组8例均顺利夹闭瘤颈,其中7例行一期手术夹闭动脉瘤,术中动脉瘤均未破裂,无死亡. 结论 早期手术及一期夹闭双侧动脉瘤不仅可以降低等待手术期间再次出血的机率,还有利于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术前判断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指向对于预防术中动脉瘤破裂和决定是否从一侧入路夹闭双侧动脉瘤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161例合并颅内血肿的颅内动脉瘤,占同期破裂动脉瘤患者的44.9%。临床和 CT 资料分析表明,前交通动脉和椎基动脉系统的动脉瘤易发生脑室内出血,而大脑中动脉和胼周动脉的动脉瘤易发生脑内血肿。治疗应根据颅内出血的类型。合并脑内大血肿者应急诊清除血肿,同时夹闭动脉瘤。合并大量脑室内出血者应作脑室外引流,待病情稳定后再行动脉瘤直接手术。此类患者预后差,死亡率为50.9%。经统计处理,发现影垧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入院时临床状况、动脉瘤部位、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脑室内出血程度,以及颅内出血的类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和分叉角度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关系.方法 收集东部战区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同时接受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相似文献   

19.
Li S  Wang S  Zhao YL  Zhang D  Zhao JZ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7):3346-3349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瘤病例对动脉瘤临床特征和外科手术愈后有初步理解.方法 对1955年1月至2009年7月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332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数据收集分析.按入院时间分为2组:A组为1992至2000年,B组由2001至2009年.评估临床特征变量:年龄、性别、入院Hunt-Hess分级、首发症状.通过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评估外科手术结果.术前两组采用Hunt-Hess分级系统评价.结果 颅内动脉瘤高发年龄为38~ 54岁,其中出血(84.89%),占位效应(8.13%)和非出血性头痛发作(5.18%)是常见的3种症状,男女比例为0.875∶1.两组间年龄分布和性别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年组相比,Ⅱ、Ⅲ、Ⅳ级患者比例下降,0级、Ⅰ级患者比例增加.主要外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瘤主要临床症状为出血、占位及非出血性头疼.入院Hunt-Hess分级以为Ⅰ级和Ⅱ级为主.颅内动脉瘤主要位于颈内动脉、前交通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女略多于男,但在前动脉、前交通、椎基底,男患者比女患者多.破裂动脉瘤女性多于男性.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除传统动脉瘤夹闭术,应结合病例具体情况考虑搭桥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