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头穴丛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素受体p75(p75NTR)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线栓法复制MCAO/R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针刺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各12只。针刺组大鼠采用头穴丛刺法进行针刺干预,在再灌注后2 h即开始针刺,每12 h针1次,连续针刺10次。各组大鼠在末次针刺干预后30 min,取出脑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WB法和Realtime-PCR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中BDNF及p75NTR蛋白与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内BDNF及p75NTR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针刺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中BDNF的蛋白与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而p75NTR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均明显著降低(P0.01)。结论:头穴丛刺法可能通过上调缺血区脑组织中BDNF的蛋白与基因表达水平、下调p75NTR的蛋白与基因表达水平从而起到对脑组织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BDNF、TTrkB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针刺组,缺血组和针刺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针刺组选用百会、水沟及双侧足三里穴进行针刺干预,假手术组和缺血组不予干预。连续电针干预2周后,采用旷场实验,对大鼠行为学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然后将大鼠断髓处死,剥离缺血区域周围半暗带部位的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对各组大鼠脑组织内BDNF及TrkB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大鼠半暗带脑组织内BDNF及Trk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与缺血组比较,针刺组大鼠半暗带脑组织内BDNF及Trk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上调BDNF及TrkB表达水平而实现其脑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脑缺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磷酸化STAT3( p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其中电针预处理组在造模前7天给予治疗,1次/天.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的制备应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血侧脑组织pSTAT3蛋白表达情况,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24 h,电针预处理治疗组能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减少脑缺血大鼠pSTAT3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能下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STAT3的表达水平,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2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参照Zea—Longa评分标准;分别应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和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sICAM-1含量及电针对其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CAM-1表达水平和外周血中sICAM-1含量均增高(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P〈0.01);电针治疗后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ICM-1表达水平和外周血中sICAM-1含量下调(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释放ICAM-1,对脑组织产生炎性损伤;电针治疗可减少ICAM-1的表达,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溢安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考Longa5分制法在动物麻醉清醒后进行评分,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组织MMP-2.9蛋白的表达。结果脑缺血组大鼠伤侧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脑缺血组(P〈0.05)。结论脑溢安能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MMP-2,9蛋白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针人中、百会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BBB损伤的作用机理,为针刺治疗脑卒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Longa线栓改良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电针组在造模成功后电针刺激人中、百会30 min。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V染色法测定脑水肿肿胀率、免疫组织化学法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CAO大鼠脑组织中ZO-1表达及以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右侧脑组织纹状体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BBB损伤程度均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而电针组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6 h缺血侧脑半球开始肿胀,并于72 h达到高峰,电针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24 h、48 h、72 h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或P 0.01);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模型组Z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显著低于电针组,在缺血再灌注24 h、48 h和72 h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 0.05);电镜图示电针组较模型组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较小。结论电针人中、百会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神经损伤,下调脑水肿肿胀率,抑制ZO-1蛋白下降,保护脑组织内的超微结构,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及针刺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h、假手术组48h、假手术组72h、模型组24h、模型组48h、模型组72h、电针组24h、电针组48h、电针组72h.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MCAO),电针大椎、双侧内关穴,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NGF的表达.结果 模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NGF的表达显著低于电针相应时段组,且于再灌注后48h达高峰,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提高局灶性脑缺血冉灌注海马NGF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EA)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中海马区F-actin、MAP-2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各18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缺血再灌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电针组于脑缺血2小时再灌注后开始电针督脉"百会"、"神庭"穴;TTC染色观察动物脑组织梗塞情况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左侧海马区F-actin、MAP-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F-actin、MAP-2蛋白表达均增高(P0.05);②TTC染色显示,电针组大鼠梗塞面积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说明经过电针治疗后,其脑组织病理改变减轻,脑部损伤有一定恢复。结论:电针干预后能显著增加大鼠海马区F-actin、MAP-2的表达,有利于脑缺血后突触重塑和神经细胞轴突的再生,从而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大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电针治疗该病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又分为24 h和72 h组。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不插入线栓,固定在布袋20 min,不进行电针治疗。模型组: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每日固定同假手术组。电针组:电针百会穴和左侧足三里穴,日1次,留针20 min。规定时间点取大鼠脑组织,以免疫蛋白印记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缺血脑组织Bcl-2、Bax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电针组Bcl-2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高于同一时间点的模型组(P0.05),Bax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低于同一时间点的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大鼠百会、足三里穴能上调Bcl-2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下调Bax蛋白及基因水平,电针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可能与上述调节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电针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高龄大鼠大脑皮质P5 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 4 血管阻断 ( 4 VO)方法制备SD高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 +电针组。假手术组动物仅烧灼双侧翼小孔内椎动脉 ,但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 ,电针组在缺血再灌注后立即予电针治疗 ,以后每天 1次。在缺血再灌注 3天 ( 72hr)后将大鼠处死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大脑皮质P5 3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P <0 <0 5 )。缺血再灌注 +电针组大鼠大脑皮质P5 3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 (P <0 <0 5 )。结论 :电针可明显减少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高龄大鼠大脑皮质P5 3蛋白的表达 ,这可能是电针抗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芪丹通脉片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芪丹通脉片组,并予相应处理以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以免疫组织化学法与医学图像分析结合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神经细胞及Fas-L阳性细胞表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芪丹通脉片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神经细胞及Fas-L阳性细胞表达减少。结论芪丹通脉片可下调Fas-L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这可能是芪丹通脉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侯氏黑散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栓线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观察动物神经行为学变化并进行神经病学评分,采用免疫组化与医学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假手术组、模型组、侯氏黑散各组大鼠缺血脑组织NGF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缺血侧比较,侯氏黑散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改善,皮质及海马区NGF的阳性细胞数及面积光密度值比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侯氏黑散可上调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内源性NGF的表达,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TGF-β-Smads信号通路作用及脑组织凋亡细胞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后,收集脑组织,进行匀浆,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缺血脑组织中IL-1β与TNFα含量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缺血脑组织中TGF-β、Smad4及Caspase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分析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中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提前给予电针预处理能够明显降低脑组织中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含量(P0.05)。Western blot结果发现:模型组中TGF-β、Smad4和Caspase3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中TGF-β、Smad4表达显著提高(P0.05),而Caspase3表达显著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可以显著抑制脑组织细胞凋亡。结论: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降低炎性因子,激活TGF-β/Smads信号通路,抑制脑组织细胞凋亡,最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丘脑腹后外侧核(VPL)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生长休止特定蛋白7(Gas 7)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局灶性脑缺血继发性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缺血后电针治疗组(简称电针组),每组12只。采用线栓法复制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电针组电针"百会"和左侧"足三里"穴,每天1次,每次30 min,连续21d。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右侧VPL中NGF和Gas 7的表达;尼氏染色法观察VPL神经元形态。结果:尼氏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右侧VPL结构清晰完整,胞核居中,核仁清楚;模型组VPL神经元染色较深,细胞核固缩;电针组神经细胞形态与正常组接近。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一致,假手术组右侧VPL中NGF和Gas 7蛋白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缺血侧VPL中NGF和Gas 7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缺血侧VPL中NGF和Gas 7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侧VPL中NGF和Gas 7的表达增强,可能参与了机体代偿性恢复的某些过程;电针可上调缺血侧VPL中NGF和Gas 7的表达,可能是电针改善脑缺血继发性丘脑损害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成药》2013,(11)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半暗带NGF、PI3K、Akt以及Bad蛋白的动态表达及脑络欣通(黄芪、川芎、三七、蜈蚣等)对其影响。方法以线栓法阻塞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3、7、14 d,用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分别检测缺血半暗带NGF、PI3K、Akt、Bad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脑络欣通组在脑缺血再灌注3、7、14 d后,能够明显增加PI3K、Akt的表达(P0.01或P0.001);在再灌注7、14 d,脑络欣通组NGF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再灌注14 d,脑络欣通组Bad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脑络欣通能够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NGF表达,激活PI3K/Akt通路并降低Bad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神经营养素受体P75(P75NTR)的表达影响,探讨眼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复制MCAO大鼠模型后进行眼针刺激,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BDNF、TrkB、P75NTR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DNF、TrkB及P75NTR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体针组和眼针组BDNF、TrkB表达均上调,并且眼针组高于体针组(P〈0.01);P75NTR的表达下调,眼针组下调更明显(P〈0.01)。结论:眼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区BDNF和TrkB的表达,下调P75NT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巨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VEGF和Ang-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巨刺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健侧针刺(即巨刺法)组、患侧针刺组。各组再分为3 d和14 d两个亚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于再灌注24 h后,健侧针刺组针刺人中、百会及电针健侧穴位;患侧针刺组针刺人中、百会及电针患侧穴位。电针选用疏密波,每次持续刺激30 min,每日1次。分别于3 d和14 d光镜下观察大鼠缺血脑组织结构;采用免疫组化法(S-ABC法)测定大脑皮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1(Ang-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针刺治疗后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损伤程度明显改善,其中健侧针刺组较患侧针刺组改善明显;健侧针刺组、患侧针刺组VEGF及Ang-1的表达均较模型组增多(P0.05);而健侧针刺组的表达较患侧针刺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巨刺能够明显改善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脑组织VEGF和Ang-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对心肌梗死大鼠神经重构和相关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A(tyrosine kinase A,TrkA)、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 neurotrophic receptor,p75NTR),以及巨噬细胞表达情况的影响,探讨益气活血方作用神经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里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进行依术后24小时心电图坏死性Q波数量随机分组,共分为4组,对照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阳性药物美托洛尔组,每组20只,并以术后7天、28天作为观察时间点。按时间点处死取材,取大鼠梗死及周围组织,用HE染色法观察心肌梗死周围组织的病理情况;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交感神经阳性纤维表达,以及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NGF、TrkA、p75NTR的蛋白表达。结果两个时间点模型组梗死周围游离壁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纤维的密度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TH显著降低(P0.01)。两个时间点模型组相较假手术组CD68巨噬细胞阳性计数增加(P0.01),两用药组较模型组均有减少(P0.01)。两个时间点模型组梗死周围NGF及其受体TrkA、p75NTR表达相较于假手术组均有明显升高(P0.01),术后7天,美托洛尔组的NGF、TrkA、p75NTR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均有所降低(P0.01),益气活血组的NGF、TrkA、p75NTR蛋白表达较模型组也均有所下降(P0.05);术后28天,美托洛尔组的NGF、p75NTR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1),TrkA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有所降低(P0.05);益气活血组的NGF、TrkA、p75NTR蛋白表达较模型组也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可以有效减少巨噬细胞浸润,降低NGF及其受体TrkA、p75NTR的分泌和表达,从而改善心肌梗死后神经重构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0)模型大鼠脑内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Longa动脉线栓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选用雄性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后两组分为缺血30min后再灌注3h、6h、12h、24h、48h、96h六个亚组。运用免疫组化S-P法,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缺血脑组织微血管的密度。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微血管密度计数(MVD)低于模型组及电针组,电针组各个时相MVD均显著高于相应时相的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及纹状体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参照Longa 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2h/再灌注24小时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n=10):假手术组(S组);大脑中动脉阻断组(MCAO组);电针预处理组(EA组):缺血再灌注前行电针刺激百会穴预处理30min,缺血再灌注24小时后断头取脑组织,HE染色观察脑梗死区及正常组织的大体形态.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皮质、纹状体IL-1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S组脑组织大体形态正常,细胞结构完整.MCAO组脑组织出现梗死灶,组织出现空泡状坏死.S组皮质、纹状体表达少量炎症因子IL-1β,与S组比较,MCAO组各脑区炎症因子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MCAO组比较,EA组皮质、绞状体IL-1β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但高于S组(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可以下调皮质、纹状体炎症因子IL-1β的表达,可能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