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毛德强  李洪  冯连贵  苏培学  付军 《重庆医学》2011,40(27):2763-2764
目的开展鼠疫疫源地调查,为三峡库区鼠疫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夜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结果共捕获鼠195只,鼠密度为5.13%,其中室外鼠密度(6.98%)高于室内鼠密度(3.01%)(χ2=29.88,P<0.01)。检获蚤339匹,鼠染蚤率为39.50%,总蚤指数为1.74。结论三峡库区丰都县段未发现鼠疫疫情,黄胸鼠为主要鼠种,其携带蚤种主要为缓慢细蚤,且染蚤率及蚤指数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重庆段移民区宿主动物携带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状况和自然疫源地类型,为库区移民卫生防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含流行病学资料,啮齿类生态和病原检测)。应用直接免疫荧光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宿主HFRSV-Ag和HFRSV-RNA。结果:在5个移民区宿主带毒率分别为19.4%、17.0%、14.0%、13.7%和8.5%。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检测证实,5个移民区宿主动物均存在HFRSV-RNA。结论:该研究证实这5个移民区为HFRS的自然疫源地,三峡库区成库后水位提升,鼠类将大量迁移,可能造成HFRS暴发或流行,加强和移民区灭鼠与防鼠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海南省鼠疫的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密度和神群分布情况,为预防控制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在2002~2006年期间对海南省海口、澄迈、儋州等8个市县开展调查,采集鼠型动物的肝脾和血清、指示动物血清、人血清和媒介蚤标本,检测鼠疫杆菌和鼠疫F1抗体。结果在调查市县发现啮齿动物隶属2目2科4属9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黄胸鼠次之;食虫目动物1科1属1种;梳检鼠体检获鼠体蚤3科4属4种,以印鼠蚤为绝对优势蚤种;未发现自毙鼠;未分离出鼠疫杆菌及未检测出F1抗体阳性血清。结论海南省海口、澄迈、儋州等8市县鼠疫仍处于静息期,目前未发现鼠疫自然疫源地,但主要宿主和主要媒介却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我市所辖四个区开展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调查,了解我市是否存在鼠问鼠疫疫情。方法鼠疫宿主动物调查采用笼日法;采集全部活鼠鼠体表蚤鉴定后分类;采用鼠疫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查鼠血清F1抗体,脏器压印法分离鼠疫耶尔森氏菌。结果4区25个调查点共捕获鼠形动物472只,捕获率为8.25%,隶属于2目2科3属4种,褐家鼠占87.50%。为本市优势鼠种,黄胸鼠占8.03%,臭购脯占4.42%。板齿鼠占0.21%。雌雄性别比为1:0.82。繁殖指数褐家鼠为0.41,黄胸鼠为0.55,臭鼢黯为0.14。以黄胸鼠最高,预示将来该鼠种的种群数量将会增长较快。472只鼠形动物中有129只鼠形动物寄生565匹蚤,经鉴定均为印鼠客蚤,染蚤率为27.33%,总蚤指数为1.20。黄胸鼠染蚤率、蚤指数最高,分别为63.16%、3.80;褐家鼠为25.70%、1.01;臭购睹为15.0%、0.20。5种不同生境的捕鼠率为2.61%-15.42%。鼠体印鼠客蚤指数为0.68~2.59。25个调查点有10个点鼠带印鼠客蚤指数大于1。间接血凝法检测鼠疫F1抗体458份。未检出阳性血清,鼠脏器压印培养407份,未分离出鼠疫杆菌。结论目前我市尚未发现鼠问鼠疫疫情,但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生物密度较高,存在鼠间鼠疫流行的隐患。  相似文献   

5.
靳馀 《中外医疗》2009,28(17):132-132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北纬35°24′~36°26′和东经104°29′~105°31′之间,属中温带干旱区。年平均气温6.4℃,温差较大,无霜期130~150d,年平均降雨量433.7mm,蒸发量1559.3mm。海拔在1500~2400m之间,属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鼠疫流行历史悠久,最近一次是在1962年7月30日在“刘寨公社东河大队黑窑洞生产队发生第1例肺鼠疫病人”(郭全德),到8月16日至,在该疫区连续发生类似病人26例,并在接壤的海原县(宁夏回族自治区管辖)由于传染而发病4例(均死亡),共计发病30例,死亡11例。经省、地、县组成的“防疫指挥部”,确诊为腺鼠疫。将刘寨乡周围12386公顷定为检测点,每年在3~9月份进行检测。为了有效防控人间鼠疫的发生,查清会宁县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我们组队于2007年在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1961~2001年张掖市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各种动物、昆虫的鼠疫菌检出情况,探讨非宿主动物的鼠疫菌感染形势,为今后人间鼠疫的防治提供动物学方面的资料。方法结合张掖市鼠疫自然资源调查和鼠疫监测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从1963年至2001年用鼠疫细菌学方法,共检出灰尾兔、灰仓鼠、小家鼠、家猫、艾鼬5种动物为鼠疫菌感染对象,鼠疫间接血凝(IHA)阳性动物有艾鼬和牧犬,斧形盖蚤、谢氏山蚤、腹窦纤蚤深广亚种、草原硬蜱和旱獭虱为鼠疫菌阳性昆虫。结论在40年的时间内,应用鼠疫细菌学和IHA方法,在张掖市共查出非宿主动物5种和昆虫媒介5种为鼠疫感染者。因此,在今后的鼠疫防治中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1年至2011年蒙古旱獭鼠疫疫源地监测结果,掌握该疫源地的发展和变化特点。方法每年5~9月,在满洲里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鄂温克旗及牙克石市,以旗(县)为单位开展监测。每个旗(县)监测面积为20 000~40 000 hm2。采用路线法调查旱獭密度,采用一日弓形夹法调查达乌尔黄鼠密度。采用五米夹线法调查夜间活动鼠类;对捕获的旱獭和达乌尔黄鼠体外寄生蚤,全部在低倍镜下进行分类鉴定。并用探蚤棒对达乌尔黄鼠洞干进行蚤类采集和鉴定;对获取的鼠、蚤可检材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鼠疫诊断标准》(GB15991-1995),采用鼠疫细菌学培养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方法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 11年间,疫源地的蒙古旱獭密度为0.022只/hm2,达乌尔黄鼠密度为0.57只/hm2,夜间活动鼠类捕获率为2.33%(567/24298);蒙古旱獭染蚤率为13.45%(26/190),蚤指数为0.32;达乌尔黄鼠染蚤率为32.69%(669/2048),蚤指数为1.04;达乌尔黄鼠洞干染蚤率为4.74%(101/2 127),蚤指数为0.09。共剖检各种宿主动物3242只,培养各种蚤类830组1407匹,病原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共检测各种动物血清2 779份,检出阳性血清49份,阳性检出率为2.71%(49/2 779),阳性血清最高滴度为l:1280。除2001、2002、2003、2006年和2009年未发现血凝阳性材料,其余年度均发现血凝阳性材料;发现阳性血清的地区共有3个(满洲里市、新巴尔虎右旗和新巴尔虎左旗)。分别检出血凝阳性血清33、15、l份。结论蒙古旱獭鼠疫疫源地的疫情处于活跃状态;且涉及的范围逐渐扩大;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存在着主要宿主更替的现象,主要宿主向达乌尔黄鼠过渡,同时夜行性鼠类的宿主地位不可忽视。今后在监测工作中要继续加强检菌,同时注意该地区的主要宿主更替,全力做好人间鼠?  相似文献   

8.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杆菌经跳蚤或其他传播途径而引起的一种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本病原在啮齿动物间流行,仅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病鼠、带菌蚤或其他途径将鼠疫杆菌传给人,造成人间鼠疫,预防不当可致广泛大流行,历史上有过惨痛的教训。1流行病学特点1.1疫源地特点和分布:鼠疫疫源地分布非常广泛,北纬35~48°、南纬10~30°为鼠疫自然疫源地带,而北纬35~南纬35°之间为家鼠鼠疫疫源地带。在上述地区内,若存在适当啮齿动物和媒介蚤,并且有鼠疫杆菌在宿主间不断循环的条件,就可以存在鼠疫疫源地。我国鼠疫疫源地可以分为两大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三峡库区丰都县和开县进行动物鼠疫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其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笼夜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①宿主动物调查:丰都县捕获鼠形动物195只,鼠密度5.13,啮齿目动物71只,分1科4属7种,食虫目动物124只,为1科1属1种;开县共捕获鼠形动物193只,鼠密度3.56。啮齿目动物161只,分1科4属6种,食虫目动物32只,为1科1属1种;②鼠体蚤指数:丰都县获鼠蚤339匹,染蚤率39.50%,蚤指数1.74,鼠体蚤经鉴定分4科4属4种;开县获鼠蚤107匹,染蚤率15.03%,蚤指数0.55,鼠体蚤经鉴定分3科3属3种。③地面游离蚤指数:丰都县共布放3000张粘蚤纸,没有捕获地面蚤;开县共布放3000张粘蚤纸,捕获地面蚤6匹,蚤指数0.002。④鼠疫血清学检查:丰都县对捕获的活体鼠形动物195只;开县对捕获的活体鼠形动物188只,全部进行了鼠疫F1抗体血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丰都县、开县虽从未发生鼠疫,也不是鼠疫疫源地,但动物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当地的自然生态、啮齿类动物和媒介蚤类构成和分布广泛,对这些地区的鼠疫监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杨连胜  石杲 《医学动物防制》2007,23(12):920-921
目的通过对赤蜂市鼠疫流行现状的分析,从而明确目前赤峰市鼠疫防控措施。方法通过流行病学和查阅文献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赤峰市在1987年以后发现多次动物鼠疫流行。结论只有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控制动物鼠疫疫情,控制人间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影响血吸虫病流行因素监测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监测三峡库区钉螺和血吸虫病传染源输入因素,为制定库区血吸虫病防控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万州区和市园林局从血吸虫病疫区引进造纸原料及花草树木情况.在库区万州、丰都、渝北3区县流动人口进行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用IHA作血清学检查,对重庆往返武汉列车的旅客进行血吸虫病问卷调查,调查万州区耕牛等牲畜引进情况、三峡中心医院和重庆市相关医院血吸虫病病例等.结果 三峡库区存在从血吸虫病疫区引进造纸原料和花草树木,在血吸虫病疫区流动人员372人中,血清学抗体阳性率为1.34%,曾患血吸虫病者占3.76%;疫区返乡流动人员133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5%;1989~2004年经医院诊治的血吸虫病病例10例;库区未发现从疫区引进的耕牛.结论 三峡成库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存在血吸虫病流行的因素,应加强监测与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中小学生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以三峡库区部分学校的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利用统一问卷调查表,收集调查对象的血防知识信息。结果共调查学生1068名,知道血吸虫病、血吸虫病传播途径、血吸虫病症状的学生分别占8.90%、3.46%、3.37%。调查的对象对血吸虫病基本防护知识知晓率为3.09%。结论三峡库区学生血吸虫病防治相关知识严重匮乏,缺少血防卫生行为习惯,有必要开展三峡库区学生血防知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吴成果  罗飞  蒋诗国  罗兴建  谢君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2):1425-1427,1430
目的 了解三峡库区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三峡库区15个区县,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随机抽取4个村(居委会)为调查点.以本地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问卷,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等,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查肠道蠕虫卵;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3~12岁儿童蛲虫卵.结果 共调查30 820人,寄生虫感染者3 982人,总感染率为12.92%,各区县感染率在3.86%~24.90%之间,不同区县总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5.16,P<0.01).蛔虫、钩虫、鞭虫、蛲虫感染率分别为8.62%、4.18%、0.57%、4.73%,蛔虫感染率高于其它3种(x2=2354.35,P<0.01);男性、女性感染率分别为12.82%、1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9,P>0.05).总感染率、蛔虫、钩虫感染率均以60~岁组最高,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4.32,P<0.01).以学龄前儿童(13.64%)、农民(13.29%)、学生(11.61%)为高,明显高于其它职业人群(x2=41.23,P<0.01).以文盲(18.24%)、小学(14.01%)、学龄前儿童(13.64%)为高,明显高于其它学历人群(x2=214.43,P<0.01).钩虫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F=43.86,P<0.01).以感染1种寄生虫为主,占91.50%.结论 与第二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相比,三峡库区人群士源性线虫感染率大幅度下降,但其感染仍然普遍,感染以蛔虫为主,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和农民感染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三峡库区儿童肺吸虫病的发病现状及临床特征,比较该疾病患者的用药情况和康复效果,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统计 2000—2015 年在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 91 例不同类型的儿童肺吸虫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类,观察两种临床常用药硫双二硫酚和吡喹酮应用于儿童肺吸虫病后,患者的恢复效果,并分析其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肺吸虫病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在我们本次研究中的91例儿童肺吸虫病例中,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一般症状(主要包括发热、乏力等,7.69%)、肺部病变(29.67%)、肝脏病变(32.97%)、中枢神经系统病变(23.08%)、皮下结节(56.04%)、心脏病变(9.89%)、胸腔病变(4.40%)、眼部病变(1.10%)等。多由于食用生的以及未煮熟的溪蟹或饮用生水而感染。本病使用硫双二硫酚或吡喹酮治疗效果良好,且后者疗效优于前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1例患者中,总共治愈 80 例(治疗后半年至 5 年, 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情况好转8 例,3例无效果(均为硫双二氯酚治疗),无1例死亡,总有效率 96.7% ,且预后良好。结论 儿童肺吸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师要积极拓宽诊断思路,积累临床经验,注意流行病学史的询问,结合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影像学及免疫学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丽江市古城区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携带鼠疫噬菌体情况,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为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9月于丽江市古城区5个乡镇共13个野鼠鼠疫疫源地的鼠疫流行自然村采用5 m夹线法进行捕鼠,以鼠疫疫苗株EV76为饲养菌(即鼠疫噬菌体的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鼠疫噬菌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三峡成库后生态环境变化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三峡库区中段和尾端江岸海拔160m和180m高度,模拟成库后灌溉区和淤积区类似条件,投放湖北肋壳钉螺和四川光壳钉螺,观察其生长繁殖1年的情况;用IHA抽样筛查来往于疫区流动人群中潜在的传染源,粪便检查血吸虫虫卵;了解耕牛等生畜引进情况;调查重庆市历史疫情报告和三峡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血吸虫病病例;调查影响钉螺输入的因素。结果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成活率仅少数月份在50%以下,多数月份在80%左右,各试验区发现钉螺交配数量较少,相对以3~6月为多,同时发现活幼螺;来往疫区流动人员血清抗体检查1075人,血吸虫抗体阳性率为1.77%,疫区返乡人员1030人,血清阳性率为1.07%;1989-2006年,发现有记载的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14例;血吸虫病区有大量造纸原料和花草树木进入库区。结论三峡成库后,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存在血吸虫病流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兴山县鼠形动物种类。方法在不同生境采集鼠形动物标本,分类整理,检索鉴定。结果发现兴山县有鼠形动物4目10科22属34种:其中食虫目2科4属6种,啮齿目6科16属25种,兔形目1科1属2种,食肉目1科1属1种,猪尾鼠为三峡库区湖北段首次发现。结论三峡库区兴山县有鼠形动物4目10科22属34种。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肺吸虫病与血吸虫感染ELISA检测的交叉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索三峡库区肺吸虫病与血吸虫病免疫反应的交叉反应率。方法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标准条件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后,采用ELISA方法分别用肺吸虫成虫抗原检测血吸虫病人阳性血清,用血吸虫虫卵抗原检测肺吸虫病人阳性血清,观察二者间的交叉反应率。结果在质控条件下ELISA的检测结果显示,80例三峡库区肺吸虫患者血清经血吸虫虫卵ELISA检测阳性19例,交叉反应率为23.75%。30例血吸虫患者血清经肺吸虫成虫抗原检测阳性11例,交叉反应率为36.67%。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5,P>0.05)。结论三峡库区肺吸虫病与血吸虫病ELISA检测有较高的交叉反应率,需建立肺吸虫和血吸虫病的特异性免疫学检测方法,减少交叉反应。对三峡库区上下游的血吸虫病流行区传入库区的血吸虫病作出特异诊断、早期预防,以达到控制血吸虫病在库区流行、扩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当地人群日本血吸虫IgG抗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三峡库区当地人群抗日本血吸虫特异性抗体本底分布特征,探讨库区人群抗血吸虫特异性抗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三峡库区中段万州区的当地居民为研究对象,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个案调查,采集2~3ml静脉血,检测人群血吸虫特异性抗体(IgG)。结果调查633人,人群血吸虫抗体水平几何平均数(OD均值)为0.0145,抗体阳性率为3.32%(21/633);男性OD均值为0.0140,女性为0.0150,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3,P=0.587)。男性阳性率为3.103%,女性3.4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76,P=0.782)。70岁以上组OD均值最高(0.0252),10~19岁组最低(0.0058),年龄组与OD均值呈明显的相关(r=0.224,P=0.000);学生OD均值显著低于家庭妇女(P=0.0000)、农民(P=0.0000)和工人(P=0.0000);学历与OD均值存在明显的相关(r=0.199,P=0.000),学历越高,OD值呈下降趋势;抗体水平全频率分布曲线均呈"L"型,OD均值小于0.03者占63.8%,小于0.07者分别为91.3%。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职业(t=2.3221,P=0.0211)和人均年收入(t=-2.2724,P=0.0240)与抗体水平显著相关。结论三峡库区人群日本血吸虫特异性抗体水平低,呈非流行区人群分布特征;三峡库区存在潜在的影响人群血吸虫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因素;建议进一步健全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体系,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在三峡库区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指示动物-犬中致病性耶尔森菌分布情况调查分析,以探求鼠疫菌微生态状况,为研究鼠疫的流行与静息提供更多线索。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8月采用多重分层抽样法在云南省抽取不同时间进入流行静息期、不一样流行强度和不同地理位置的家鼠鼠疫疫源县共10个(历史疫区、近史流行区、复燃疫区、现疫区)作为调查点,采集犬肛门拭子置于改良PBS中,经4 ℃冷增菌15 d后,吸取混匀的培养液1 mL 提取DNA,采用PCR方法检测foxA、inv及caf1基因,并对基因阳性材料采用耶尔森选择培养基分离菌株,提取菌株的DNA并检测其ail毒力基因。结果 云南省10个疫源县共采集犬肛门拭子标本915份,foxA 基因检测阳性率为1.64%(15/915),未检出inv基因与caf1基因阳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阳性率为1.3%(12/915),其中2株具有ail 毒力基因;未分离到鼠疫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结论 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犬中存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未发现鼠疫菌线索,其原因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