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酷热的夏天即将结束,迎来了云淡天高的秋季。秋季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此后,天气由热变凉,秋风送爽,空气逐渐变得干燥。即使偶尔降雨,也不能缓解秋天干燥的气候。随着秋季气温、空气湿度的下降,有些人会出现干咳无痰、口唇干燥、咽喉干痒、皮肤干燥甚至便秘的症状,这就是所谓的"秋燥"。秋燥原因应知晓祖国医学认为,秋季是燥气主令。燥为秋季的主气,秋燥则是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初起邪在肺卫,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咳嗽等表证,并有  相似文献   

2.
陈冉  章怡祎 《家庭医生》2021,(20):28-29
秋天寒热交际,天干物燥、草木萧瑟,古人称之为"秋刑",并称秋燥为"次寒". 秋燥虽属阴邪,但"同于火热",多见口面干燥、皮肤皲裂、干咳等. 秋燥伤肺,因而多见呼吸道疾病.而中医还认为,肺和大肠表里关联,故而秋季也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 随着空调、暖气、供暖等设备的普及,人们已经可以"掌控"居室环境,尤其是北方,秋寒凛冽,人们已经开始"猫"在暖气房内,燥意更甚. 秋燥调养,应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3.
陈冉  章怡祎 《家庭医生》2021,(20):28-29
秋天寒热交际,天干物燥、草木萧瑟,古人称之为"秋刑",并称秋燥为"次寒". 秋燥虽属阴邪,但"同于火热",多见口面干燥、皮肤皲裂、干咳等. 秋燥伤肺,因而多见呼吸道疾病.而中医还认为,肺和大肠表里关联,故而秋季也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 随着空调、暖气、供暖等设备的普及,人们已经可以"掌控"居室环境,尤其是北方,秋寒凛冽,人们已经开始"猫"在暖气房内,燥意更甚. 秋燥调养,应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4.
继东 《药物与人》2013,(10):50-51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是美丽的秋天最让人烦恼的事情了。病邪从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气干燥的症状,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燥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偏于寒,一偏于热,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临床上分为"凉燥"、"温燥"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张凤敏 《保健医苑》2007,(11):51-51
<正>秋冬季节雨水较少,空气干燥,中医称"秋主燥",机体适应性差,容易出现口干鼻燥、皮肤干裂、目赤牙痛、外感咳嗽等"秋燥"现象。素有"百果之宗"的梨对秋燥症有独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秋高气爽话燥症文/安瑞金秋时节.神清气爽。世每一到秋季,很多人就会感到卜燥不适,并出现发热恶寒,头痛少汗,鼻咽燥涩,干咳无痰或少痰等症状,这便是长说的“秋燥症”。秋燥是在秋季感受时令燥气之邪,以呼吸系统症状表现为主的外感疾病。燥为秋今主气,其气清肃,...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认为"秋气通于水"、"肺乃气之海"、"气乃人之根"。但"燥"是秋季的时令主气,而燥易伤肺。加上秋季气候多变、乍凉乍暖、昼夜温差大,人们(尤其是年老体弱者)稍不小心,秋燥之邪就会乘虚而入,引起多种疾病。因此,秋季养生保健重在注意防燥、保养肺气,避免相关疾病对身体的侵害。  相似文献   

8.
《健康生活》2021,(9):48-49
正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论语·乡党第十》也讲:"不时不食",意思就是应顺天时而食,吃东西要按时令、按季节,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传统医学认为,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在秋季开始暴发或慢性疾病复发加重。所以,秋季应忌吃过燥的食物,因苦燥之物易伤津耗气,伤人肺阴。  相似文献   

9.
正秋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载:"秋冬养阴。"意思是说,在秋冬两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则必见一派"燥象"。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当秋燥犯肺时,容易出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状。因此,秋季养生,当以"防肺燥,护阴津"为主。  相似文献   

10.
夏去秋来,转眼又到了秋燥症多发的季节.秋燥症是指秋季气候干燥,空气缺乏水分,人体吸入干燥空气后所致的一种秋日病.表现为口鼻干燥,或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现代医学认为:秋燥多与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秋季防病治病,最重要是御"燥"和滋润,下面介绍几款汤水伴您好度秋.  相似文献   

11.
饮食防秋燥     
徐标 《食品与健康》2006,(10):36-37
秋风萧瑟,干燥是秋季的主要特点。因初秋尚有夏末之余热,秋燥易与温热结合而侵袭人体,多见温燥病症;晚秋已有临近冬初之寒气,秋燥易与寒邪结合而侵犯人体,多见凉燥病症。秋燥会导致咽燥、鼻燥、燥咳、皮肤燥痒及肠燥便秘之类疾患,或诱发哮喘、心血管疾病的发作。秋季预防“秋燥  相似文献   

12.
郝微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05-107
今天早上工作的时候,突然感到鼻子一酸,接着便开始流血.莫名其妙地流鼻血,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妈妈曾说过流鼻血时不用惊慌,秋天干燥,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秋燥症状. 秋燥,对很多人来说,几乎成了年年必经的一道坎儿,虽然难耐却没有大碍.因此,很多人把它当成季节的洗礼,对它视而不见.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靠点点滴滴生活方式的改变远离秋燥,过一个平静安逸的秋季. 秋燥也有高危人群 秋燥古已有之,《温病条辨》记有:"秋燥者,秋金燥烈之气也."秋在四季气傧中突出的特点是"燥".秋季天气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天气变得越来越干燥,昼热夜凉、温差加大,再加上气候寒热多变,因此很多人都容易感受秋燥,出现热性感冒的症状.  相似文献   

13.
胡延祖 《家庭健康》2011,(10):21-21
一防秋燥秋令主燥,而肺为娇脏,喜清肃濡润,易为燥气所伤。故应在早晨起床后,喝一些胡萝卜粥或黑芝麻粥,并多饮白开水以生津防燥,也可用黑木耳炖冰糖补肾润肺或用黑芝麻与蜂蜜调服滋阴防燥。 二防秋寒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早晚温差大,应适时增减衣物。  相似文献   

14.
正"秋燥"多吃梨秋季雨水少,空气干燥,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燥"。秋天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皮肤皲裂、目赤牙痛、外感咳嗽等各种秋燥病症。梨性寒,味甘,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滋阴清热、润肺生  相似文献   

15.
秋季防病莫大意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节,由于气候干燥,冷暖多变,人体一时难以适应,极易发生疾病或引起旧病复发。因此,入秋后必须注意保健防病。秋天需预防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1.秋燥症秋季雨少天干,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滋润,人易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燥症,俗称"秋燥症"。秋燥不  相似文献   

16.
正燥为秋之主气,人们易受燥邪侵袭,出现阴虚肺燥、干咳无痰、口干唇裂、便秘尿少等"秋燥"的症状,甚至会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因此,秋季养生应顺应"秋冬养阴"的节气特点,选用滋阴养肺,润燥生津,健脾益胃的食物进行食补,才能保证旺盛的精力与活力。适合秋季食补的食物有许多,首选鸭肉。  相似文献   

17.
燥为秋季之主气,故称之为"秋燥"。祖国医学认为,秋燥有温燥和凉燥之分:早秋时节,气温偏高,气候干燥,天气温和,故称为温燥;晚秋时节,温度下降,气候干燥,天气凉爽,故称为凉燥。人们又将秋燥称为"燥邪",燥邪使人致病的特征是皮肤干燥,津液减  相似文献   

18.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损伤肺阴,出现皮肤干裂、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症状.而秋季大量上市的许多新鲜水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不仅具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功效,而且能治疗与肺有关的疾病,是秋季养生保健的最佳食品.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人体五脏中,肺喜润而恶燥,因而燥邪最易犯肺。由于肺主呼吸,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当空气中湿度下降时,肺被燥邪所犯,就会出现一系列“秋燥”的症状,如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等。  相似文献   

20.
《rrjk》2017,(19)
<正>秋天往往空气干燥,人们常感觉皮肤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冒火、大便干结等,而这些都是秋燥的表现。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病邪易从口鼻侵入,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产生各种病症,其中,秋燥在身体这7个部位的反应最明显,也最该预防。燥在肺:易伤肺肺喜润而恶燥,此时最容易造成肺的损伤。解决方法:百合大枣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