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柴胡汤出自于《伤寒杂病论》,至今仍是临床常用方,表里双解之剂,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效。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科技文献疏理,收集整理大柴胡汤的实验基础研究,调查临床运用大柴胡汤治疗各种疾病的报道,总结大柴胡汤药理作用及现今临床新用,将大柴胡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如下,对经典名方大柴胡汤更好的临床应用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小柴胡汤类方是以小柴胡汤为主方衍生而成,有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等。本文通过对小柴胡汤类方在肺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举隅,以阐明其在治疗肺系疾病中的应用规律。运用小柴胡汤类方治疗肺系疾病时,不应拘泥于具体的某种疾病,而应重视六经辨证,尤其要紧紧抓住柴胡类方方证。  相似文献   

3.
白兆芝运用大柴胡汤治疗内科急症经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兆芝系山西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授,全国第4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某些内科疑难病,现将其运用大柴胡汤治疗内科急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孟旭  张广中 《环球中医药》2013,(12):952-955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制方药少而精,其方剂在历代中医研究探索的著作中常被论述,临床应用颇为广泛,远超原著的主治范围,其中柴胡类经方应用灵活,随证加减可治疗多种临床疾病。文章简要的论述了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及四逆散在皮肤病治疗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姜良铎教授善于运用大柴胡汤治疗外感内伤等多种疾病。外感病、内伤病、内伤基础上的外感病3种情况均可应用大柴胡汤,然其应用要点不同。故主张不同的病情下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大柴胡汤原方进行调整变化。  相似文献   

6.
丁红平 《河南中医》2016,(3):397-398
大柴胡汤出自于《伤寒论》,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效,笔者运用该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胆囊炎、慢性中耳炎、慢性腹泻疗效甚佳。为了有效运用大柴胡汤,首先必须准确识别其方证。大柴胡汤证包括主证和次证两个方面,主证包括: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之证,即大柴胡汤的适应症;大柴胡汤体质。次证即疾病谱,大柴胡汤证多见于消化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遇到上述病症,若为实热证,应考虑大柴胡汤证的可能性。除了辨识大柴胡汤证外,还须注意兼夹证。  相似文献   

7.
鲁英杰 《光明中医》2023,(17):3321-3323
心衰病为心血管系统重症疾病,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大柴胡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全方组方精简,具有“和解少阳,清泄阳明”之效,为主治少阳阳明合病的经典方剂,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且治疗多种疾病均有着良好的疗效。此文探讨了老年心衰病的中医病机特点及大柴胡汤的组方理论,同时对大柴胡汤加减在老年心衰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为大柴胡汤加减辨治老年心衰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向春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4):100-100,102
大柴胡汤适用于少阳不和、阳明热结之证。为了研究大柴胡汤治疗胆绞痛的疗效,以大柴胡汤为主药治疗疾病,通过对患者进行分析,采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绞痛,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大柴胡汤应用与药理作用相应关系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红芳 《中医药学刊》2001,19(5):438-440
综述临床应用大柴胡汤范围。分析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与药理作用之间的相应关系。指出:大柴胡汤的各种临床疗效均有相应的药理作用基础,临床中恰当应用大柴胡汤可收到很好的疗效。并提出了大柴胡研究应阐明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刘志龙教授是岭南地区经方医派的重要人物之一,2012年被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名中医"称号。刘志龙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多年,治学严谨,学验俱丰,临床擅长应用经方治疗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柴胡类方,指的是以小柴胡汤为代表的一组方剂。《伤寒论》中以柴胡名方的共有6方:即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这6个柴胡汤,均以小柴胡汤为基  相似文献   

11.
综述临床应用大柴胡汤范围.分析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与药理作用之间的相应关系.指出大柴胡汤的各种临床疗效均有相应的药理作用基础,临床中恰当应用大柴胡汤可收到很好的疗效.并提出了大柴胡研究应阐明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熊银松 《陕西中医》1995,16(5):234-236
<正>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半夏、大黄、枳实、芍药、生姜、大枣八味药物组成。具有和解少阳,泻下热结作用,故称为表里双解剂。适用于“往来寒热,胸闷呕恶,胸腹胀满,大便不解或下利而不畅,口苦,苔黄,脉弦有力”等症。后世医家通过加减变化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并收到明显效果。本文就大柴胡汤近十年来在内科疾病中应用概况做一简要综述。 1 呼吸系统 1.1 感冒:白兆芝报道用大柴胡汤加玄参、银花、连翘、竹茹治疗1例经用西药未效之感冒患者。结果服2剂热退、便通,再用上方去大黄加芦根,服数剂而愈。 1.2 慢性支气管炎:马冠英报道用大柴胡汤去生姜、大枣加麦冬、苏子、芒硝、菜菔子、葶苈子、瓜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大柴胡汤为例探索方证诊断临床标准的确定方法。方法采取基于文献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与大柴胡汤方剂相似度≥0.75的医案病例作为病例组,以大柴胡汤医案主治疾病为配比因素、主治相同疾病的医案病例作为对照组。采集病例及对照医案的主治疾病、临床表现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对两组医案的临床表现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ROC曲线分析方法确定大柴胡汤方证诊断标准。结果大柴胡汤临床表现的单因素分析共筛选17个指标,其中分值最高者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Logistic分析得到包含8个指标的量表;根据协方差系数(B),选取相通的数价为相应变量的分值,得到总分为13.5分的大柴胡汤方证诊断量表;ROC分析表明曲线下面积(AUC)达到0.916。结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为诊断大柴胡汤方证量表中分值最高的两项,这与对大柴胡汤的传统认识基本一致,表明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ROC曲线分析方法确定方证诊断标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分析张兆元老中医临床应用大柴胡汤的临证思路及典型验案,指出张师对于中医核心病机为气机不畅的不同疾病,均主张以大柴胡汤为主方治疗,认为张师临证中注重中医辨证与现代病理生理相结合,抓主证和核心病机,擅长用经方治疗现代疾病,并灵活加减,既更大程度地发挥经方在现代临床治疗的作用,又为经方的使用开辟了新的途径,对于探讨大柴胡汤在治疗杂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收集整理及实验研究,调查临床运用大柴胡汤治疗各种疾病的报道,总结大柴胡汤药理疗效及现今临床新用,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柴胡汤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柳红芳  白晓菊 《中成药》2001,23(7):521-524
目的:探索临床应用大柴胡汤药理基础。方法:分析大柴胡汤的临床特征与药理作用之间的相应关系。结果:大柴胡汤的各种临床疗效均有相应的药理作用基础。结论:临床中恰当应用大柴胡汤可收到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心血管疾病患者兼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或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产生类似心血管疾病症状的情况都可被归为双心疾病的范畴。对于双心疾病,临床上尚未有准确、规范的治疗方法,但疏肝气、和少阳的方法应用较为广泛。柴胡类方是《伤寒论》中和解少阳的经典方剂,通过概述中医药"从肝治心"治疗双心疾病的理论依据,综述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双心疾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现状,探寻中西医结合治疗双心疾病的更多可能。参考文献32篇。  相似文献   

18.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内科杂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原方源于《伤寒论》,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尤其对于失眠,病后抑郁状态,心律失常,男性性功能障碍、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等内科杂病疗效颇为显著。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对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现将其在内科杂病领域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希冀能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温桂荣 《环球中医药》2012,5(2):117-119
桂枝附子汤、大柴胡汤和枳实薤白桂枝汤是临床常用经方.疼痛可见于多种疾病,甚至是某些疾病的主要症状.本文以桂枝附子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大柴胡汤治疗慢性胃炎疼痛和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为例,试图说明:遵从中医的思路和方法,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入手,巧妙应用古老的经方,可以解决当代很多疑难疾病.同时,本文阐述了笔者对此三经方的理解与药物加减应用心得.  相似文献   

20.
黄新艳教授认为大柴胡汤应用广泛,现代临床多用大柴胡汤治疗胰腺炎、抑郁症、胆囊炎、反流性胃炎、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发热、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症见往来寒热,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者,使用大柴胡汤,能取得明显疗效。然实际临床上患者症状轻重不一且变化多端,并伴有其他症状,所以需要抓住患者的主症,见症用方,同时方药的运用在经方的基础上临床加减,以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