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主疏泄机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月香 《国医论坛》2005,20(1):11-13
解剖学中的肝脏是肝主疏泄形成的形态学基础。通过古代的解剖观察,古人认识了肝的名称、大体解剖部位和大体解剖形态,在对肝脏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认识了肝主藏血的生理功能。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是表象综合、援物类比肝主疏泄的主要依据,人与自然界的整体统一观以及其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宏观的生理、病理现象和对治疗的反证,是认识肝主疏泄功能的主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肝主疏泄是中医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指肝脏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的功能。中医理论认为,肝脏对于人精神情志活动的调节具有重要影响。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情志活动方能正常发挥。若肝气郁结或亢逆,疏泄失职或太过,则会导致情志活动异常,出现情志类疾病。而情志病多与气机郁滞密切相关,正是由于肝与情志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因此古往今来众多医家在治疗情志病时多从肝主疏泄理论入手,十分重视疏肝调肝,这对情志病的诊疗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肝主疏泄理论的应用及其整体调节作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疏泄是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疏”者通也,乃疏通、畅达之意,“泄”乃排泄、宣泄之意,“疏泄”一词是对肝的升发条达的高度概括。肝主疏泄在机体功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疏理气血、疏通水液、疏达脾土、疏利胆气、疏畅情志、疏调冲任等,涉及到多个脏腑的功能调节。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肝主疏泄的功能在妇科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并举乳癖、闭经、不孕3个验案例证。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近20年的护理工作中,将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肝主疏泄”这一理论应用于情志护理中,对患者疾病的康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从其应用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等方面进行阐述,将体会分述如下。1肝主疏泄与情志变化肝主疏泄是肝的主要功能之一。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的吸收;维持气血运行。肝之疏泄失常,条达失司,气机失调,就会出现胸胁胀痛,郁闷不乐,月经不调或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头晕目眩以及呃逆嗳气,腹痛腹泻等症状。人的精神活动除由心所主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均与肝失疏泄,气机失调,肝郁不畅,从而导致许多疾病的发…  相似文献   

6.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后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其症状多样,病程持久,发病率日益上升,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及预后.通过相关医籍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以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为切入点,探析其与PSD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总结出肝主疏泄通过调畅情志,促进血液输布,脾胃运化及胆汁分泌以...  相似文献   

7.
"肝主疏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肝主疏泄”的理论源流、内涵以及在防治疾病上的重要意义等方面认识肝主疏泄。认为临床应重视肝主疏泄这一生理功能,应用此理论指导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肾主封藏与肝主疏泄是肝肾重要的生理功能。肾主封藏主入主静 ,肝主疏泄主出主动 ,二者对立统一、相反相成 ,在发生学上又有渊源的一致性。肝肾藏泄理论的研究 ,对丰富“肝肾同源”理论的内涵和临床“肝肾同治”的治疗原则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心理应激理论研究中医肝主疏泄脏象本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将现代心理应激理论引入中医脏象学说的研究中,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相关研究进展,着重探讨了中医肝主疏泄功能的心理应激机制。认为肝主疏泄的功能在机体心理应激中起决定性作用;从中医理论而言,肝是机体调节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同时对今后相关研究的思路及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魏凤琴 《国医论坛》2008,23(1):12-13
主疏泄是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肝主疏泄意味着肝气既通畅又协调.肝失疏泄包括肝气失调与失畅两方面,结合肝气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疏泄太过以肝气失常基础上的上升太过为主;疏泄不及以肝气失畅为主,气机升降出入失调的方向性表现不明显,调理肝失疏泄有疏肝和舒肝之分.疏泄太过,治以疏肝;疏泄不及,治以舒肝.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源流、范围、病理表现等方面论述肝的疏泄功能,阐述"肝主疏泄"对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密切的关系,以在临床上对各种疾病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肝主疏泄理论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分析现代有关“肝主疏泄”理论的期刊文献,对“肝主疏泄”理论研究的总体趋势与方法、相关的疾病、相关的方剂三方面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肝失疏泄”的理论研究与临床报道逐年增加的,涉及到的疾病264种,涉及到的方剂67方,通过统计结果的分析,认识了“肝主疏泄”相关研究成果及不足,把握“肝主疏泄”理论的研究动态,为往后对“肝主疏泄”理论的研究思想与方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肾主闭藏、肝主疏泄的相反相成作用,提出肝的疏泄作用具有疏通阻滞、祛除外邪的作用,其过程伴随着肾精的消耗,常表现为相火亢进。持久的肝气疏泄太过导致肾精亏虚,以致肝之疏泄乏源,可能出现肝气郁结。并结合疾病时高激素水平、应激反应及常见病对肾主闭藏、肝主疏泄进行阐释,进一步深化对肾主闭藏、肝主疏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论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的理论源于《内经》。其后,汉、晋、唐、宋鲜有论及。至明清,该理论才有较全面的发展。“肝主疏泄”的作用在于:①维持全身气机的流畅,以推动血、津液等物质的流通。肝失疏泄则“六郁”丛生,亦可使他脏致“郁”。特别对脾胃影响最大,可致脾失健运。②调节精神情志活动。③调节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肝的疏泄作用时有不足,因而致郁。那么,肝的疏泄有否太过的时候呢?作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5.
谈肝主疏泄     
"疏泄"一词,最早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其大意是肝属木,木旺于春、喜条达,具有生发、条达之性;木能达土,其气生发能使脾土制化而通达.这是肝主疏泄的理论根据.元·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明确提出了"司疏泄者,肝也"的论点,一直被后世所沿用,且在临床实际中不断有所发展.肝主疏泄是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它具有疏通调畅人体气机,促进升降出入运动的作用.下面简要谈谈肝主疏泄的生理作用及其病理变化.1.协调情志: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是多方面  相似文献   

16.
传统医学认为"肝主疏泄"功能的正常发挥依赖于五脏的协同作用,而缺乏解剖学与生理学分析,现代医学认为"肝主疏泄"的生理学机制与肝窦内皮功能、金属硫蛋白、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等有关,以此为基础展开论述,通过全新视角诠释"肝主疏泄"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翟凤婷  王昕 《陕西中医》2014,(11):1535-1536
目的:探析原发性痛经的名称变革、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法:通过查阅中医古籍及CNKI等数据库对原发性痛经的阐述和认识,分析、提炼、归纳和总结相关资料,基于中医理论对原发性痛经进行分析论述。结论:原发性痛经是妇科最常见病,自古代医籍记载其名称便几经变革,其主要病机无外乎"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两端,其证又有"实"和"虚"之分。中医根据痛经的临床表现,分湿热瘀阻、寒湿凝滞、气滞血瘀、气血虚弱、肾气虚亏五型进行辨证论治。其病因病机虽有不同,但若能审症求因,辨证论治,分清疾病的虚实、寒热和气血,从整体上调节,便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论肝主疏泄     
笔者根据中医典籍对肝主疏泄的记载,论述了肝主疏泄的理论起源、功能表现、病因等。  相似文献   

19.
肝主疏泄拾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疏泄是肝的生理功能之一。作者提出,所谓疏泄除了司气机、资运化、调冲任、协情志外,尚有协理水湿、清内御邪和调节血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疏泄之源,基于《内经》。将“疏泄”作为肝之功能特性提出者,当自金元朱丹溪始。朱氏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中提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指出“疏泄”为肝所司。明人薛立斋有见于此,故将“司疏泄者肝也”修改为“肝主疏泄”(见《内科摘要·卷下》),进一步肯定了“肝主疏泄”这一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