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图像智能识别技术可较大程度地降低医师工作量、提高诊断准确性的观点在业界已达成共识。但在肿瘤综合诊疗方面,人工智能能否给予医师更好的帮助尚无定论。目前,国内外肿瘤影像领域的人工智能绝大多数仅集中于单纯的图像识别,缺乏医学数据的积累和对影像报告的分析,人工智能与肿瘤影像结合模式的探讨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快速崛起。医学成像过程中产生了海量图像信息,因此非常适合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相关数据处理。脑卒中患者神经影像在临床诊断、治疗及随访评估中非常关键,人工智能技术在基于脑卒中影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回顾人工智能技术在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神经影像应用中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缺血性脑卒中的自动检测、责任脑区缺血状态判断及治疗评估,以及出血性脑卒中的智能诊断、量化分析及治疗评估;同时对基于脑卒中影像智能诊断系统的临床转化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当前人工智能在脑卒中神经影像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挑战,并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刘亚男  赵瑞峰 《磁共振成像》2021,12(7):114-116,124
计算力的进步和数据的爆发使得人类迎来了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人工智能给影像医学带来了便利,也促进了影像医学的发展.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将人工智能这门新技术应用于心血管影像领域潜力巨大.作者就人工智能在该领域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在医疗领域影像医学是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方向之一。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影像检查的临床需求量巨大,但影像科医师数量的增长和临床经验的积累远不及影像数据的增长速度,AI与影像数据交叉融合,可减轻影像科医师处理海量影像数据的压力。目前,基于超声、X线、CT和MRI数据以深度学习技术为核心,已研发了多种AI辅助影像的定量分析算法,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实现了疾病的早期诊断、精准治疗、疗效评估和预测,显著提高影像科医师处理影像信息的效率和准确性,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医学影像诊断是指医生通过影像设备获取人体内部组织的影像数据,再以定性和定量的形式进行疾病诊断[1]。在众多的医学检查中,医学影像学是提供疾病筛查、诊断以及治疗的最主要的信息来源,与其他辅助检查相比较,可提供病变的位置、形态、功能等重要信息。由于医学影像是一个长链条、专业化的领域,涵盖了医学影像成像、图像后处理与分析、图像可视化、疾病早期筛查、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各种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B超,CT,MRI的迅速发展,使肾脏肿瘤的诊断手段不断增加,诊断范围不断扩大,准确率不断提高。应用于肾肿瘤检查的影像学方法有腹部平片,肾质体层摄片,X线尿路造影,B超,CT,血管造影,核素扫描及MRI。其中腹部平片和肾质体层摄片由于其  相似文献   

7.
深度学习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以其强大的特征自动提取能力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领域崭露头角,而医生针对医学影像素材进行分析、诊断的过程与深度学习在其他图像领域的应用过程极为相似,故本文首先以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为切入点,其次对其目前在影像诊断领域的现状进行阐述,最后针对亟待解决的环节予以梳理及展望。  相似文献   

8.
多普勒超声在肾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对29例经B超和CT检查并手术证实的肾肿瘤患者进行了PDE及CDFI血流参数测量,以探讨多普勒技术鉴别肾肿瘤性质的应用价值。 29例分为二组,(1)良性组9例,男2例,女7例,年龄32~57岁、平均44岁,(2)恶性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51~71岁、平均50岁。使用Diasonics彩色多普勒仪,探头频率3.0MHz。取仰卧位,上腹部横切扫查,于腹主动脉两侧找到肾动脉开口,测量其内径,记录多普勒血流频谱,测量峰值流速(PFV)和每分血流量(Q),各参数均取3~4个心动周期平均值。CDFI及PDE于瘤体内及周边观察有无彩色血流显象,并测量血流速度。各项检测结果行统计学分析(x~2和t检验)。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研究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的学科。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应用,AI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得到了飞速发展,且取得了卓越的效果。基层医院医生由于临床诊断能力较薄弱和经验累积较慢等原因,使得基层医院的诊疗受到一定的影响,将AI影像诊断技术应用于基层医院能提高医院的诊断效率及临床诊断准确性。但是,AI与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结合尚处于初步阶段,有一定的不足,需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推动AI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不断发展与成熟。  相似文献   

10.
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结合人工智能做好患者的营养管理尤为重要。文章综述了人工智能营养管理工具的种类以及人工智能在肿瘤患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其包括辅助营养筛查、指导营养配餐系统的构建、完善智能膳食评估、实时进行营养监测等,并对人工智能在营养管理的应用前景和困境进行总结,旨在为国内肿瘤患者智能化营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分子影像在人类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分子影像技术对基因表达进行监测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并成功应用于动物模型研究,但尚需进一步评估它们在人体试验中的灵敏度和可重复性。本文综述了当前的分子成像技术特别是放射性核素显像在人类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全息影像技术引导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APN)治疗肾门部肿瘤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9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1例肾门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8例;左侧4例,右侧7例;患者年龄32~75岁,平均62.6岁,体质指数19.45~28.12 kg/m^2,平均23.75 kg/m^2,肿瘤直径1.1~6.7 cm,平均2.76 cm,R.E.N.A.L.评分8~12分,平均10.7分,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22~51 mL/min,平均35 mL/min。患者术前行全腹部增强CT,利用CT数据进行全息影像重建。术中应用该技术结合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系统,精准分离、剜除肿瘤,并记录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肾脏热缺血时间、有无并发症及切缘阳性率等。结果根据全息影像引导,11例患者均顺利剜除肿瘤,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60~13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50~180 mL,平均100 mL,热缺血时间18~25 min,平均21 min,无术后发热、继发出血或漏尿等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肾透明细胞癌9例(FuhrmanⅠ和Ⅱ级),乳头状细胞癌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无切缘阳性病例。术后随访3~7个月,平均4.3个月,患肾GFR 18~43 mL/min,平均31 mL/min。术后3个月复查肾脏CT平扫及增强,全部患者未出现复发。结论全息影像技术引导RAPN治疗肾门部肿瘤,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肾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性疾病,在中国,肾肿瘤的发病率位居泌尿系肿瘤第二位,仅次于膀胱肿瘤。随着超声、CT、MRI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肾肿瘤在体检时被发现,其中60%以上都是直径≤4cm的肾肿瘤。  相似文献   

14.
肝脏肿瘤等疾病检测中运用影像组学融合人工智能优势明显,可对传统肿组织活检技术进行有效补充在肝脏良好疾病的诊断上运用影像组学融合人工智能的运用优势明显,实现了对疾病病理发展的整体性分析,展现细微病理变化,预测疾病病理肝纤维化严重程度、肝脂肪变等肝脏弥漫性病变,提升对患者门静脉栓子良恶性判断准确度.在对肝病疾病的诊断中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在经皮集束电极射频消融肾肿瘤模型中的引导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将27只新西兰大白兔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块悬液注射法建立肾VX2肿瘤模型,成模后超声影像观测肿瘤结节并确定穿刺点,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肿瘤结节,于治疗后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和消融灶的位置、大小及声像图变化。结果27只兔形成31个肿瘤灶接受射频治疗。超声影像引导穿刺成功率1DO%;二维声像图显示19个消融灶电极针放置合理,病灶消融完全,12个病灶消融不完全,出现残余灶,均经病理解剖证实。4只兔出现周围脏器灼伤,3只兔出现针道转移。结论超声影像引导经皮射频消融肾脏肿瘤安全、有效,超声准确的术前定位、精确的术中引导和医师熟练的配合是操作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超声造影在肾肿瘤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肿瘤是危害人体健康的泌尿系统的第二大肿瘤,早期症状不典型,一旦出现症状属中晚期,预后较差。因此肾肿瘤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近年来超声已成为诊断肾肿瘤的首选方法,特别是近年超声造影技术迅速发展,使超声具有无与比拟的优越性。笔者就该技术在肾肿瘤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超声造影在鉴别肾良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探讨腹腔镜超声在肾肿瘤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肾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中行腹腔镜超声探查,观察肿瘤形态、边界、回声、血流等,并与术前常规经腹部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32例肾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腹腔镜超声示恶性肿瘤形态欠规则,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瘤内部和(或)周边均可探及较丰富血流信号,明显优于术前常规超声检查.良性肿瘤形态较规则,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瘤内可探及少量低速静脉血流,而常规超声检查肿瘤内血流信号不明显.结论 腹腔镜超声较常规超声检查更清晰,有助于术中指导手术步骤及提供准确信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综合CT与MR影像学在含囊性成分肾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间60例含囊性成分肾肿瘤的CT与MR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60例患者中采取CT诊断准确率与MR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综合CT与MR影像学,60例患者中有肾癌囊性变31例(51.7%),特征表现为囊性病灶内密度不均,其中41.9%的病灶周围可见包膜(13/31);囊性肾透明细胞癌11例(18.3%),其中7例(占63.4%)存在明显壁结节,4例呈多房性表现(占36.6%);囊肿伴感染10例(16.7%),均呈形态规则且厚壁圆形灶,囊壁密度均匀;囊性肾瘤8例(13.3%),均呈多房性表现,分隔薄且密度均匀。结论:含囊性成分肾肿瘤的诊断与鉴别存在一定的难度,综合CT与MR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影像学检查是肿瘤检查的重要方法,但传统的检查方法已难以满足临床需要。随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及PET/MRI的研制成功,实现了解剖显像与代谢显像结合,大大提高了肿瘤的诊断效能。因此,多模态影像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肾癌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肾切除术一直是肾细胞癌传统的治疗方法.但其创伤性大,对于双侧性肾癌、孤立肾肾癌、年老体弱者不适用.一系列临床研究表明肾癌的局部切除可以产生将整个肾脏切除同样的治愈率,而且切除一侧肾的患者可能由于肾单位减少后的高滤过导致肾功能不全,同时肾癌有双侧发生的危险性,另外即使低风险性的肾癌,经根治性肾切除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仍为1畅0%~9.6%.随着冷冻消融技术的进步、影像导引系统的发展,选择性对原发性小肾癌进行冷冻消融治疗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取得了许多令人满意的中短期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