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本文分析了CMS治疗计划系统XiO在制定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时,子野权重优化对治疗计划结果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10例宫颈癌全程放射治疗病例,制定影像引导下(IGRT)的调强放射治疗计划,首先直接用静态调强(Step&Shoot)方式进行优化一步生成调强放射治疗计划(S-IMRT),之后继续进行子野权重优化(Segment weight op-timization,SWO)并生成新的治疗计划(SWO-IMRT),比较子野权重优化前后总子野数、总跳数,同时分析比较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变化。结果:结果显示,经过子野权重优化后,总的子野数显著减少,减少约26%~31%(p<0.0001);总的机器跳数有所降低,减少约5.1%~9.7%(p<0.0001),同时,直肠、膀胱和小肠的剂量也有所降低。结论:在使用CMS治疗计划系统XiO进行宫颈癌全程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子野权重优化方式,可以减少总的机器跳数,降低正常组织剂量,缩短治疗时间,这既降低正常组织的毒性反应,也为肿瘤剂量的提高提供了可能。在其他病种的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子野权重优化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降低食管癌调强计划子野数及MU数的可行性方法。方法:(1)射野方向:IMRT计划由物理师按照经验非均匀共面布野。(2)优化强度级数:分别设计为12、10、8、6优化强度级数。(3)围绕PTV连续定义六个和PTV同心的空心环并限制每个环剂量的计划(4)直接子野优化方法:使用DMPO模式设计,该模式允许预先设定最多子野数。结果:(1)选择的共面非均匀布野与均匀布野调强计划相比,肿瘤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较好,总子野数和MU数无差异。(2)优化强度级数为12、10和8的计划质量基本相当,都满足食管癌临床要求,但优化强度级数为8的计划总子野数减少17%,MU数基本不变。(3)设定同心环并限制每个环剂量的计划,肿瘤受照剂量的适形度和正常组织受量均明显好于没有设定椭圆环的调强计划,同时该计划总子野数减少23%、总MU数减少9%。(4)与两步法调强计划相比,DMPO模式PTV的适形度更好,总子野数比原计划减少37%,总MU数减少16%。结论:通过优化强度级数选择、定义治疗靶区同心空心环、直接子野优化等方法,在不改变甚至提高原计划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减少食管癌IMRT计划总子野数和MU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子野数目对脑转移瘤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质量、治疗时间、机器磨损等影响,获得最佳子野数目。方法:重新优化30例患者的IMRT计划,保持其它参数一致,仅改变子野数制定放疗计划P0、P1、P2…。原始计划P0优化获得子野数的90%作为P1给定的子野数,优化P1获得子野数的90%作为P2给定的子野数,以此类推直到IMRT计划质量不能满足临床要求。统计靶区最小剂量、最大剂量、平均剂量、靶区适形指数、靶区均匀性指数、危及器官受量等参数,用于对计划质量进行分析比较,得到计划质量满足临床要求的同时子野数最少的最佳放疗计划Pm。结果:最优子野计划相对于原计划的子野数由81减少到34,总MU减少205.00,每个射野MU减少34.00,子野MU增加10.72,子野面积增加9.35 cm2,治疗时间减少228.96 s,3 mm/3%标准通过率变化不大。结论:对于较简单的靶区,每个射野的子野数给定为3~6;较复杂的靶区,每个射野的子野数给定为4~8,既不影响计划质量又能减少治疗时间,降低分次内的不确定度和减少机器磨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rowess5.1计划系统在鼻咽癌静态调强放疗(IMRT)计划设计时子野小数机器跳数(MU)的四舍五入取整对计划剂量学的影响。 方法:选择33例病理诊断明确的鼻咽癌患者的IMRT计划纳入研究,分为两组计划:计划系统优化完成的原始计划组为Porig;对原始计划组的子野小数机器跳数四舍五入取整,做最终剂量计算后生成新计划组Pnew。两组计划所有子野形状未改变,比较两组计划的MU变化及剂量学差异。 结果:两组计划所有靶区的CI和HI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new组靶区覆盖率、PGTVnd的D98、D95、D2、Dmean及PTV2的D98、D95,Pnew组均低于Porig组(P<0.05),PGTVnd、PTVnx和PTV1的V100%分别降低了1.807%、0.655%和1.258%;危及器官仅左颞叶的Dmea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P1计划,单次Pnew比Porig跳数增加了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19.758±46.410 vs 518.158±46.693, P<0.05)。 结论:Prowess5.1计划系统在制定鼻咽癌静态调强IMRT计划时,子野小数MU的微小变化会引起剂量学的变化,临床实践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试图比较Elekta Xio TPS(版本:4.62)计划设计中使用SmartSequence和SlidingWnd两种子野分割算法的特点。方法:对9例宫颈癌患者优化计划设计后的射野通量分布,分别用两种子野分割算法分别分割子野,将剂量归一到95%ptv=5000 cGy。然后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子野数、机器跳数(MU)以及治疗时间,对两组计划进行比较。结果:两种子野分割算法得到的计划均满足临床要求,剂量分布基本一致,DVH接近。相对于SlidingWnd子野分割算法,SmartSequence分割算法得到的子野数数目平均减少了28%,总MU数减少了20%,但是在治疗时间上没有明显优势。结论:在维持治疗计划方案质量相同的条件下,与SlidingWnd子野分割算法相比,SmartSequence分割算法可以显著减少子野数和总MU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计划中,最小子野宽度对放疗计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理证实为肺癌的患者12例,计划靶区处方剂量为60 Gy/30次。使用Monaco治疗计划系统设计全弧VMAT计划,计算网格为0.3 cm,采用6 MV X射线,每个弧的最大控制点数为200。计算不确定度为1%。最小子野宽度依次选取0.5、0.7、1.0、1.2和1.5 cm。以最小子野宽度为1.0 cm的计划为参考,与其他子野宽度下的计划相比较,分析各剂量学指标随最小子野宽度变化的情况。结果:随着最小子野宽度增大为1.2、1.5 cm时,靶区Dmean、D2变化明显(P?0.05)。相比参考最小子野宽度1.0 cm,最小子野宽度为1.5 cm时,适形度指数变化较大(Z=-2.694, P?0.05);最小子野宽度为0.5、0.7、1.2和1.5 cm时,靶区覆盖率相差较明显(Z=-2.904、-3.061、-2.747、-2.941, P?0.05)。最小子野宽度1.0 cm时,VMAT计划平均机器跳数为684.4 MU;最小子野宽度为0.5、0.7、1.2、1.5 cm时,计划的平均机器跳数分别为为972.8、763.8、660.1、665.3 MU。控制点数随着最小子野宽度的增大呈降低趋势。结论:利用Monaco系统设计肺癌VMAT计划,最小子野宽度为1.0 cm时VMAT计划的质量更好。通过调整VMAT计划的最小子野宽度可大大降低机器跳数,提高射束的有效使用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治疗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多叶准直器(MLC)叶片运行速度对采用滑窗技术实施动态调强放射治疗时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手工设计一组滑窗调强(SW-IMRT)照射野叶片序列(子野)文件P-MLC,在不同的剂量率、不同的机器跳数(MU)条件下运行,使得叶片的运行速度分别为1.0 cm/s、2.0 cm/s、3.0 cm/s、4.0 cm/s、5.0 cm/s、6.0 cm/s、7.0 cm/s、8.0 cm/s、10.0 cm/s、15.0 cm/s,用Mapcheck测量不同速度运行时的剂量分布,分别与PMLC在计划系统里计算的剂量分布相比较;选择10例鼻咽癌调强计划,在加速器上分别以100 MU/m、200 MU/m、300 MU/m、400 MU/m、500 MU/m、600 MU/m剂量率运行,用Mapcheck测量其剂量分布并与计划系统剂量分布比较其通过率;同时记录10例病人不同剂量率条件下运行时的加速器日志文件,将日志文件转换成实际运行MLC文件D-MLC后,将D-MLC导入计划系统重新计算,模拟比较不同剂量率条件下病人体内的剂量分布的差别。结果:在MLC计划速度设置为15.00 cm/s时,加速器实际叶片速度达到了(2.78±1.45)cm/s,最大速度为4.55 cm/s;加速器在MLC设定速度不超过5.00 cm/s运行计划文件时,通过降低剂量率的方式可以匹配叶片运动速度的限制,保证了实际照射时加速器输出的射野通量与计划设计时的最佳射野通量相一致,Mapcheck验证通过率在99%以上,但在设定速度超过5.00 cm/s运行计划文件时,通过降低剂量率的方式已无法匹配叶片运动速度的限制,Mapcheck验证通过率在随着设定速度的上升而降低;对实际临床病例的研究并未出现上述结果,不同的剂量率运行时其剂量分布及Mapcheck验证通过率没有明显差异(P=0.999)。结论:MLC叶片的运动速度可能会对滑窗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尽管在临床实际治疗中,这种影响很微弱,但这种方法可以作为直线加速器和治疗计划系统的验收或实施SW-IMRT技术日常QA工作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直肠癌术后患者瓦里安容积旋转调强(RapidARC)和静态调强(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两种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应用ADAC Pinnacle V9.2放疗计划系统,对2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分别设计Rapid Arc和IMRT放射治疗计划,处方量统一为50.4 Gy分28次照射,比较这两种治疗计划中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以及这两种计划的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结果:两组治疗计划靶区的Dmean、Dmin、Dmax、Dmean、V95%、CI、HI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和小肠的V50,小肠Dmax,以及左右股骨头的V50、Dmean两种计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pid ARC计划的膀胱和小肠的Dmean、总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明显低于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放射治疗中,RapidArc和IMRT放射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相近。RapidArc减少了膀胱和小肠的平均剂量、总的MU,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计划验证通过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Pinnacle计划系统设计的68例静态调强计划。将所有射野归到机架0°后利用PTW 729电离室矩阵、固体水模体基于Synergy加速器测量剂量分布,并使用PTW VeriSoft软件分析其与理论值差异。分别以Local和Max方式分析在3 mm/3%标准下的Gamma通过率并比较,然后分析机器跳数、子野数目、子野平均面积、子野面积的变异系数与Local通过率的相关性;回归得到通过率与各影响因素间的线性关系。结果:所有计划Local通过率均低于Max(P0.01);头颈部通过率与其他部位通过率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Local通过率与治疗部位、子野数目、子野面积变异系数存在线性关系。结论:Local通过率显著低于Max;头颈部计划通过率低于其他部位;根据计划的子野数目、机器跳数可以初步判断计划通过率;治疗部位、子野数目、子野面积的变异系数是影响Local通过率的主要因素,多重线性回归方程能对计划设计及选择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调强放疗技术在胸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探讨适用于胸段食管癌的调强放射治疗手段。方法:选取2016~2017年间收治的10例病理确诊的局部晚期胸段食管癌,用Monaco 5.11 TPS进行计划设计,分别制定固定角度5野和7野静态调强(sIMRT)和动态调强(dIMRT),360°单弧VMAT共5种放疗计划,比较不同计划靶区的剂量分布以及危及器官(OAR)受量,并比较加速器的总机器跳数(MU)和治疗执行时间,以评估不同技术的执行效率。结果:5种调强计划的靶区剂量均能满足临床处方要求,固定角度7野IMRT技术在靶区覆盖率、适形度和剂量分布均匀性方面均优于5野IMR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种调强计划在双肺的高量区V_(20)、V_(30)的差异不明显。与sIMRT相比,dIMRT降低了双肺低剂量区V_5、V_(10)的受照体积。而对于VMAT计划来说,双肺低剂量区V_5、V_(10)的受照体积均高于固定野的IMRT计划,但仅V_5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调强计划中心脏、脊髓的受照剂量无明显差异(P0.05)。固定角度IMRT计划,随着野数增加,MU数显著增加,计划治疗执行时间也随着增加;dIMRT的MU数比sIMRT明显增多(P0.05),但计划治疗时间明显减少(P0.05)。VMAT计划的MU数比静态调强计划和5野动态调强明显增多(P0.05),但VMAT计划的治疗时间最短,执行效率最高。结论:对胸段食管癌治疗,5野dIMRT可以在满足靶区剂量学要求和保护正常组织的同时,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并提高治疗效率。而VMAT计划虽能显著减少治疗时间,但同时提高了双肺低剂量区受照体积,对于胸段食管癌来说,VMAT并无明显剂量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动态多叶光栅(DMLC)调强放射治疗与分步照射(SS)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差异,为DMLC调强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放射治疗中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例经病理确诊的宫颈癌患者,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53岁。分别使用DMLC调强技术和SS调强技术进行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然后对两种放射治疗计划进行剂量学的对比,主要比较了剂量体积直方图、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量、机器跳数和实际治疗时间。结果 DMLC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与SS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对靶区的覆盖程度是基本一致的,但最大剂量、均匀指数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1.686、-4.243,P 0.05),DMLC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更均匀、最大剂量更低。对于危及器官的受量,膀胱、直肠4 500 cGy剂量的受照体积,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9、-5.029,P 0.05),DMLC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受照体积更少。对于膀胱、直肠、小肠、股骨头和乙状结肠的平均剂量,小肠的3 000 cGy、4 000 cGy剂量的受照体积,以及股骨头的最大剂量,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MLC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均低于(少于)SS调强放射治疗计划。DMLC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单次机器跳数高于SS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但DMLC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单次治疗时间更少。结论宫颈癌DMLC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和SS调强放射治疗计划都能满足临床要求,但DMLC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均匀性更好,对危及器官的保护也更好,且大大缩短了单次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Rapid Arc(RA)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elical Tomo Therapy,HT)两种旋转调强技术在全骨髓照射中的可行性及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8例行全身扫描的患者,采用Eclipse 10.0计划系统自动勾画模块进行靶区勾画并予以适当修改后外放3 mm生成照射靶区,分别设计RA与HT两种旋转调强计划,处方剂量为12 Gy/10 F。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等剂量曲线等参数评价和比较两种治疗计划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并评估机器跳数(MU)和出束时间。剂量验证采用Sun Nuclear Arc CHECK系统,通过分析各部位剂量验证通过率评估各自临床实施的安全性及准确性。结果:靶区剂量分布上两种方法均能达到较好的覆盖度且具有类似的适形度(0.54±0.05vs 0.52±0.07,P=0.45),而靶区剂量均匀性HT具有明显的优势(RA/HT的HI值分别为0.19±0.02 vs 0.13±0.02,P=0.00)。在危及器官的保护上,除全脑、口腔、腮腺以及小肠和直肠外,HT均表现出一定的优势。RA/HT两组计划的平均机器跳数和出束时间分别为2566 MU/12293 MU、568 s/875 s。头颈、胸腹、盆腔三部分的计划验证的通过率分别为98.9%±1.9%/94.3%±1.5%、98.4%±1.8%/96.5±1.2%、97.4%±2.1%/94.1%±1.9%。结论:两种旋转调强技术均能较好地实现全骨髓照射且实现射野间的无缝衔接,且RA具有更高的射线利用率,均可应用于全骨髓的临床照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利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纠正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摆位误差时,对患者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IMRT的鼻咽癌患者30例,每拍一次电子射野影像片(EPI),拍摄正位片(机架角为0°)和侧位片(机架角为90°)共计2张。拍摄正、侧位片时射野面积一般取10cm×10cm,机器跳数为3MU-4MU。利用荷兰核通公司的Masterplan三维治疗计划系统(Version 1.5)进行剂量计算统计。结果:每拍一次EPI,机器跳数为3MU,当眼晶体在射野范围之内时,射线是能量为6MV的光子束,左、右眼晶体平均剂量为4.8cGy左右;射线是能量为8MV的光子束,左、右眼晶体平均剂量为4.6cGy左右。脊髓和脑干受照部分的平均剂量为4.7cGy左右。如果拍一次EPI机器跳数为4MU,器官受照部分的平均剂量要相应增加33%。结论:建议在鼻咽癌放疗前,都于EPID下进行实时摆值误差纠正,而在设计鼻咽癌治疗计划时,需将这部分剂量考虑到计划中,以避免剂量误差一更好的方法是在治疗计划中设计拍EPI的射野时,用准直器、MLC保护眼晶体、脊髓和脑干等危及器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引入模拟退火算法后,分子动力学再优化算法应用到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制定过程中的可行性。方法:在利用分子动力学完成IMRT计划后,再利用模拟退火方法对子野叶片位置和子野跳数进行进一步优化,最后用AAPM119号报告提供的测试例评估该算法是否满足处方剂量要求。结果:模拟多靶区、模拟前列腺肿瘤、模拟头颈肿瘤和模拟C形靶区(第一种情况)的优化结果满足并优于处方剂量要求。对于约束更严格的模拟C形靶区(第二种情况),优化结果略低于处方要求。总体结果比AAPM119号报告对其它系统的评价更好。结论:在引入模拟退火方法后,分子动力学再优化算法可以满足调强计划的处方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R620-ACF型腹部碳纤维托架对射线的衰减率和此碳纤维托架对直肠癌放射治疗计划剂量的影响,为使用腹部碳纤维托架进行体位固定的直肠癌调强治疗计划制定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1)用电离室测量R620-ACF型腹部碳纤维托架不同位置处对射线的衰减率。(2)首先,利用治疗计划系统在不考虑腹部托架影响的情况下制定一组治疗计划;然后不改变此计划的子野、机器跳数等参数,将腹部托架包括到计算域内进行剂量计算,比较两个计划的剂量评估指标D95、Dmin、Dmax、Dmedian的差异。结果:(1)R620-ACF型腹部碳纤维托架不同位置处的衰减率各不相同,每个测量点的衰减率都大于2%,衰减率最高达到了28%。(2)不考虑托架衰减影响制定的调强计划经过腹部托架的衰减后,靶区GTV的各项评价指标D95、Dmin、Dmax、Dmedian等剂量值均下降超过2.4%,不同射线入射角度有差异,最大影响可以使GTV的D95减小7.9%。结论:R620-ACF腹部碳纤维托架对射线有很大的衰减,为减少其对调强放射治疗剂量的影响,在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制定过程中必须将其包括在计算区域内参与优化与计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容积调强技术在全脑放射治疗中对海马区保护的可行性,对比分析共面旋转调强计划与非共面旋转调强计划在海马区保护中的优缺点。方法:选取10例需进行全脑放射治疗的脑转移患者,分别对其进行共面旋转调强和非共面旋转调强的计划设计,对两组计划的机器跳数、靶区的均匀性指数和适形度指数以及危及器官的受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计划均能降低海马区的剂量,海马区D_(mean)分别为9.7、9.6 Gy。两组计划的海马区D_(100%)、D_(mean)、D_(40%)、D_(max)的均值相差不大;两组计划的靶区均匀性指数和适形度指数在统计学上均无差异。非共面计划的机器跳数比共面计划的大。两组计划的危及器官受量均在临床要求的范围内。结论:在海马保护的全脑放射治疗中,共面旋转调强计划与非共面旋转调强计划均可达到临床要求,且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脑胶质瘤术后VMAT与IMRT放疗技术间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脑胶质瘤术后容积旋转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与静态调强(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计划,讨论VMAT的剂量学特性,分析VMAT在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选取10例颅内肿瘤患者,采用Monaco治疗计划系统,分别制作VMAT计划与IMRT计划,处方剂量全部为PTV:60 Gy/30f。比较两组计划的剂量分布图、DVH图、适形度指数(CI)、均匀指数(HI)、治疗时间、治疗跳数(MU)、危及器官受量。结果:两组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及适形度均较好,CI、HI数相近(P>0.05),但VMAT组的治疗时间和MU均优于IMRT组(P<0.05)。在危及器官受量方面,两组计划的脑干与视交叉的平均剂量相近(P>0.05),而视神经、视网膜、晶体和周围正常脑组织的平均剂量,VMAT组明显低于IMRT组(P<0.05)。结论:在脑胶质瘤术后的放射治疗中,VMAT与IMRT的靶区剂量分布相近。VMAT的优势在于大大缩小缩短治疗时间、减少MU,同时减少了部分危及器官受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逆向计划调强放射治疗IMRT临床治疗前的验证方法。方法:用胶片法验证Cadplan(包括Helios逆向计划系统)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生成的各个照射野注量图与在Varian23EX直线加速器(安装120叶MLC)照射中实际释放的注量图的一致性;用电离室法验证等中心绝对剂量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符合性。结果:等中心绝对剂量的误差小于5%,符合临床要求;各射束轴垂直方向测得的注量图与计划系统计算的注量图一致;等中心位置验证显示,CT模拟的正侧位DRR片与加速器正侧位验证片误差在±2 mm以内。结论:Varian逆向调强放射治疗系统符合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计划系统胸部肿瘤患者的静态调强放疗计划的物理剂量参数,比较两种计划系统Oncentra和Raystation的剂量体积直方图,为临床治疗更优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129例胸部肿瘤患者静态调强治疗计划,比较和分析两个计划系统Oncentra4.3和Raystation 4.72在同一加速器(医科达Synergy)相同射野、子野和子野MU、相同计算网格条件下的靶区(D_(98)、D_(95)、D_(50)、D_2)、脊髓(D_2)、全肺(V_5、V_(20))、肺平均剂量的物理参数。结果:同一治疗计划(包括RT image、RT plan、RT structure)经过两个不同计划系统计算(保持相同的计算网格),剂量体积直方图有一定差异。Lung_V_5、Lung_V_(20)、Lung_D_(mean)误差较大,Cord_D_2、PTV_D_(98)、PTV_D_(95)、PTV_D_(50)、PTV_D_2误差较小。除Lung_V_5外,其他差异均符合正态分布,这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计划系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评估不同计划系统的计划时,要考虑计划系统之间因建模及算法等原因所造成的剂量分布差异,尤其是在考虑胸部肿瘤患者肺受量,应针对具体病例及计划系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不同最小子野宽度(MSW)对于食管容积调强弧形放射治疗(VMAT)计划质量和执行效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5例食管癌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45~68岁,中位年龄59岁。设计0.5 cm、1.0 cm、1.5 cm3种不同MSW的VMAT计划,保证其他计划参数不变。评价靶区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和平均剂量及控制点数(CP)和机器跳数(MU)值,并进行三维剂量验证测量。结果 不同MSW对危及器官的保护是相当的,在MSW 0.5 cm、1.5 cm时肿瘤靶区平均量GTV Dmean[(68.95±0.03) Gy vs (68.29±0.03) Gy]、在MSW 1.0 cm和1.5 cm时计划靶区(PTV)的H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4±0.00 vs 1.13±0.00)(P <0.05);MSW 1.0 cm、1.5 cm时总MU和CP与0.5 cm比较,平均减少量分别为(12.5±4.1)%、(13.9±4.8)%和(28.5±5.4)%、(18.4±3.4)%。计划验证使用阈值为10%,3%/3 mm的Gamma分析方法,计划验证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