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原有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基础上,依据NCRP151报告,对加速器机房迷路进行改进,从而改变门口屏蔽厚度,使到达门口的剂量降低至合理剂量范围内,消除公众对辐射的恐惧心理。经改进设计发现,直接延长迷路达到24.4 m时,射线到达门口的辐射剂量为20.00μSv/week;改成90°拐弯延长迷路4.42 m时,射线到达门口的辐射剂量为19.60μSv/week;改成180°拐弯延长迷路2.7 m时,射线到达门口的辐射剂量为18.53μSv/week。改成180°拐弯迷路和90°拐弯迷路不仅可以减少迷路的延长距离,在造价上相对于传统安装的铅门也有优势。总之,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的迷路使用180°角拐弯延长法可最大程度降低有效剂量,并获得较高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2.
目的:Hi-Art2.2.4螺旋断层放疗系统作为国内一种新的调强放射治疗设备,笔者通过20周实验测量,分析其剂量、能量输出变化情况,实现对螺旋断层放疗系统束流稳定性的检测.从而寻求建立起其有效的测量束流输出的质量保证体系.方法:按照每天在固定机架/固定床和旋转机架/固定床条件下测量该系统剂量输出,通过初始6周测量机器内循环水温对输出剂量的影响,20周时间内来实现考察该系统稳定性情况.在SSD=85 cm、射野大小5 cm×40 cm条件下,采用矩形等效固体水1.5 cm深度来实现固定机架静态剂量输出的测量:而射野大小5 cm×40 cm条件下利用圆柱形均匀等效水模体来测量旋转机架照射束流动态的稳定性.通过实施测量1.5 cm、10 cm及20 cm不同深度处的剂量比值来对束流射线质变化予以评估.结果:在最初20周时间内Hi-Art系统束流输出剂量校准稳定性维持在±2%以内,而能量射线质保持在±1.5%以内.水温小于38℃条件下系统输出剂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结论:经过近5个月的测量分析,笔者建立起了Hi-Art螺旋断层放疗机束流输出稳定性测量体系.该系统为我院患者的调强放射治疗提供了一套稳定的平台,具有稳定动态/静态输出剂量和较小的能量变化漂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医用质子治疗系统的辐射屏蔽效果进行实际测量和分析,以期为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质子放射工作场所辐射防护检测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瓦里安ProBeam质子治疗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回旋加速器、治疗机房的布局和质子束流的传输路径和方向,进行了各关注点位的布局设计。另外,测量方案中对各关注点位设计了最不利工况,使用X/γ探测器和中子探测器对各关注点位在对应工况下的X/γ剂量率和中子剂量率进行实测,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理论分析。结果:各关注点位实测到的X/γ和中子剂量率均低于辐射防护标准要求的限值,且大部分点位的实测数据接近环境本底水平。其中,位于降能器上方电源室的U1点位的剂量率测量值最高,为2.28 μSv/h,同样低于防护标准要求的适用于该点位的剂量率限值10 μSv/h。结论:本研究涉及的质子治疗系统的屏蔽设计满足辐射防护的要求,所有关注点位在最不利条件下的剂量率实测结果均满足防护标准的剂量率限值要求。对于质子治疗系统屏蔽防护效果研究的点位布局及测量工况设计和实测数据方面,本工作可以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辐射屏蔽;质子治疗系统;辐射场;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对6 MV低能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加速管安装调试过程中,找出一种简单易行的束流调整方法,使束流调整后辐射野的均整度和方形X-辐射野的对称性指标符合国家标准GB15213-94《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及试验方法》的要求。方法:经过分析发现束流对称性(SYM)误差产生的原因分为两部分:束流的方向相对于辐射头轴线发生角度Δθ偏离和束流入射位置相对于辐射头轴线发生ΔX偏离,通过试验得到Δθ和ΔX对SYM数值变化的曲线,通过修正加速管连接法兰盘的平行度和同轴度对束流进行调整,并用水箱测量一定深度处辐射野内剂量的均匀性对调整结果进行检查和分析。结果和结论:使用5支加速管进行试验,束流调整前的对称性值在1.0%至2.9%之间,束流调整后的对称性值在0.8%~1.0%之间。达到了束流调整的目地,并且本方法在多台电子直线加速器上使用,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结果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腹部肿瘤患者不同数量125I粒子植入术后24 h的辐射剂量及安全距离,为医护与陪护人员的防护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行125I粒子植入的胸腹部肿瘤患者100例。根据植入125I粒子的数量,采用三分法将患者分为少量组、中量组、大量组。采用γ射线辐射仪分别测量手术侧和对侧0 m、1.0 m、1.5 m、2.0 m距离的辐射剂量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在手术侧与对侧测量中,粒子植入数量分组的组间效应显著(P<0.001),测量距离的主效应显著(P<0.001),且分组与测量距离存在显著交互效应(P<0.001)。手术侧不同距离的辐射剂量也显著大于对侧(P<0.001),且与分组存在显著交互效应(P<0.001)。2.0 m以上的辐射剂量达到国家标准公众限值(2.50μSv/h),1.0 m以上的辐射剂量达到国家标准职业限值(25.00μSv/h)。结论 125I粒子植入术后,距离越远防护效果越好,一般人员在离患者2.0 m以上、医护人员在离患者1.0 m以上可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放疗科3台加速器束流匹配后互换执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取18例头颈部、胸腹部和盆腔部患者,采用Synergy1、Synergy2和VersaHD 3台加速器模型分别制作VMAT放疗计划PlanSynergy1,PlanSynergy1和PlanVersaHD。同一VMAT计划(6 MV X射线)分别在3台加速器执行,采用电离室和Delta4分别测量绝对点剂量误差和相对三维剂量γ通过率(3 mm/3%)。互换执行VMAT计划后,点剂量和相对剂量的测量结果与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的结果比较,评估3台加速器束流匹配后VMAT计划互换执行的可行性。结果:PlanSynergy1计划分别在Synergy1、Synergy2、VersaHD执行时,测得的点剂量与TPS计算的偏差分别为-0.27%±0.87%、-0.88%±1.74%和0.37%±2.18%,测量的相对剂量与TPS计算相比,γ通过率分别为99.84%±0.31%、98.89%±1.32%和99.16%±1.12%;PlanSynergy2计划分别在Synergy1、Synergy2、VersaHD执行时测得的点剂量与TPS计算的偏差分别为0.24%±1.98%、0.15%±1.97%和-0.09%±0.66%,测量的相对剂量与TPS计算相比,γ通过率分别为98.75%±1.38%、99.77%±0.42%和99.41%±1.66%;PlanVersaHD计划分别在Synergy1、Synergy2、VersaHD执行时测得的点剂量与TPS计算的偏差分别为-0.57%±1.07%、-0.42%±2.10%和-1.55%±1.62%,测量的相对剂量与TPS计算相比,γ通过率分别为97.79%±1.61%、98.75%±1.37%和99.78%±0.60%。在3台加速器互换执行VMAT计划中,点剂量偏差均在3%以内,相对剂量偏差的γ通过率均在95%以上,均满足临床要求。结论:3台医科达加速器束流(6 MV X射线)匹配后可互换执行VMAT计划。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佛罗里达大学质子放疗中心(University of Florida Health Proton Therapy Institute, UFHPTI)质子加速器在笔形束扫描模式下的临床实验数据,在DeepPlan中构建相应模型,验证模型构建的准确性并初步应用于临床前列腺癌的剂量计算。方法:在DeepPlan质子模块中建立UFHPTI质子加速器的笔形束计算模型,并将剂量计算结果与临床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包括30组积分深度剂量(Integrated Depth Dose, IDD)、30组空气中质子束斑发散大小、1组多能量多点照射下的纵向扩展布拉格峰(Spread Out Bragg Peak, SOBP)和横向剂量分布,以此验证模型构建的准确性。最后以UFHPTI的两个前列腺癌临床放疗计划为指导,将DeepPlan计算结果与商用放疗计划系统RayStation计算结果通过PTW公司的VeriSoft软件进行gamma分析。结果:DeepPlan质子模块计算产生的30组IDD与UFHPTI加速器的临床实验数据平均相对误差为0.01%,最大相对误差为0.23%;30组空气质子束斑发散大小与临床实验数据平均相对误差为0.15%,最大相对误差为1.14%。在多能量多点照射下,DeepPlan质子模块计算产生的SOBP与临床实验数据平均相对误差为1.07%,最大相对误差为3.91%;横向剂量分布和临床实验数据平均相对误差为1.92%,最大相对误差为4.09%。针对两个前列腺癌的放疗计划,DeepPlan质子模块与RayStation计算的三维剂量结果在以3 mm/3%的标准下每个子野的gamma通过率都达到95%以上,其中病例1两个子野(270°和90°方向)的gamma通过率分别为96.4%和97.5%,病例2两个子野(270°和90°方向)的gamma通过率分别为99.3%和98.9%。结论:在DeepPlan中构建了与UFHPTI质子加速器相匹配的笔形束模型,该模型可初步应用于临床前列腺癌的剂量计算。  相似文献   

8.
数字X射线摄影机床边胸部摄影时周围散射线量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移动式数字X射线摄影(DR)机床边胸部摄影时照射野外的散射线辐射剂量。方法采用移动式DR机,用80kV、240mA、10ms和110cm焦-片距,垂直照射胸部体模,将测量仪分别放在360°均等分的8个角度、距照射野外1m和2m处,共测16个点。结果在0°和180°2m远距离处,测量仪上散射线量指示值最大,均为0.014μSv。在90°和270°2m远距离处最小,分别为0.011μSv和0.010μSv。结论一次移动式DR床边机胸部摄影,如患者和工作人员距照射野外2m远,其散射线辐射剂量低于人体7min所接受的自然本底照射剂量,不会产生危害后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两台医科达直线加速器匹配后的束流特性,为临床上实现治疗计划在两台加速器上互换执行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利用IBA公司Blue Phantom2水箱采集两台加速器X射线束及电子束等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台加速器6 MV各射野%dd(10)X偏差在±0.1%之内,10 MV %dd(10)X偏差在±0.3%之内。其相对应射野条件下两档能量束流平坦度与对称性差异均在±1.5%之内,半影的最大绝对偏差为0.5 mm。两档X射线能量60°楔形野的%dd(10)X最大差异为0.8%。电子线Rp、R50、E0方面,两台加速器中各档电子线的差异皆在±1.2%之内,dmax最大绝对偏差为0.9 mm。各能量射野输出因子之间虽有偏差,但差异均较为微小。结论:两台加速器的束流特性显示出良好的数据匹配度,将为治疗计划在两台加速器上实现互换执行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具有录像功能的闪烁体探测器Lynx-PT和笔形束扫描(PBS)质子放疗系统,设计一种质子束斑测量与分析方法,为PBS质子放疗系统的临床调试、束流建模和周期性质控测量提供可靠、高效的解决方案。方法:配置PBS质子放疗系统和Lynx-PT的相关参数,设计数据预处理和束斑分析流程,将两种数据处理流程嵌入自研软件(SpotCheck),实现从束斑采集到数据预处理再到束斑特性分析的全流程自动化。结果:SpotCheck输出的束斑尺寸结果与现有商业化软件(myQA, 比利时IBA公司)以及厂商的现场验收测量结果均保持一致,能成功识别所有束斑录像文件的数据质量问题,并将质子束流占用时间从4 d缩短至0.5 d。结论:本文方法的束斑尺寸计算结果准确、束斑采集速度快、数据处理流程自动化程度高,极大提升了PBS质子放疗系统临床调试和束流建模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剂量输出、机械性能和辐射性能方面比较两种进口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和3种国产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各项参数指标,对比分析国产医用直线加速器的技术和性能是否达到开展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基本标准。 方法:选取两种开展过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进口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和3种装机量较大的国产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利用电离室和静电计在水模体上测量加速器的剂量输出性能;利用坐标纸、前指针、刻度尺等工具测量加速器机械精度;通过PIPSpro5.3.1和doselab图形分析软件测量加速器辐射性能和到位精度,从而分析固体水和EBT免冲洗胶片记录辐射野。 结果:以AAPM TG-142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0832.2-2015为参考,建立一套完整的针对国产电子医用直线加速器的评价标准。检测发现国产加速器输出剂量精度、重复性、线性较高,旋转机架、准直器和治疗床辐射野等中心精度大部分小于1 mm,铅门和多叶准直器平均到位精度小于0.5 mm,两种国产加速器端对端偏差结果小于5%,说明国产加速器基本性能较好。 结论:部分国产加速器从剂量输出和治疗精度方面已达到开展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基本要求,但开展立体定向治疗需要相关放疗单位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相应设备做好加速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某医院的Clinac 23EX医用电子加速器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以保障相关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材料,对该项目进行放射防护检测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检测结果满足GB/T 19046-2013的要求;工作场所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介于本底剂量率(0.10 μSv/h)与11.5 μSv/h之间,机房屏蔽满足放射防护要求;7位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和眼晶体、皮肤的年当量剂量最高值分别为0.85、1.19、1.64 mSv,均低于建设单位的年剂量管理控制值和国家相关标准;建设单位的放射防护用品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等均满足国家要求.结论 该医院的医用电子加速器建设项目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可有效控制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放射防护设施亦能达到竣工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二维半导体矩阵TomoDose定期检测螺旋断层直线加速器射野离轴剂量分布,分析其稳定性。方法:在正确摆位条件下,分别用二维半导体矩阵TomoDose和三维扫描水箱BPH测量螺旋断层直线加速器射野的横向截面剂量分布和纵向截面剂量分布,将两种设备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确定TomoDose准确性,并且于前5周重复测量5次,检测二维半导体矩阵的重复性。分析后续自2016年3~9月共计25次TomoDose测量结果,分析螺旋断层直线加速器离轴剂量分布稳定性。结果:TomoDose和三维扫描水箱BPH测量的横向及纵向截面剂量分布曲线进行γ分析(2 mm/2%),通过率平均值分别为97.8%和95.6%。25周测量结果与首次水箱测量值相比,横向为(97.9±0.6)%,纵向为(96.2±0.7)%。结论:二维半导体矩阵TomoDose测量的射野离轴剂量分布曲线与三维扫描水箱BPH测量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该设备测量可知螺旋断层直线加速器具有较好的束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统计过程控制(SPC)方法研究医用直线加速器6 MV X射线输出剂量稳定性。方法:使用PTW QUICKCHECK webline晨检仪采集湘雅常德医院Varian Trilogy加速器2019年1月12月257个工作日的6 MVX射线的中心轴输出剂量,使用SPC方法绘制均值-极差控制图(X-R图),将样本大小设定为2,观察129个样本点分布情况并计算过程能力指数(CP和CPK)判断加速器6 MVX射线输出剂量稳定性情况。结果:129个样本点中存在3个超过上控制线的数据异常点(119号、121号以及122号),提示物理师在此时间段内需人为干预调整输出剂量,过程能力指数CP=1.48和CPK=1.35,表明加速器6 MVX射线中心轴输出剂量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处于稳定可控水平。结论:SPC方法可以实现对医用加速器6 MV X射线输出剂量的日常运行监测评估,为加速器质量管理提供信息参考依据,保证加速器运行处于安全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全身放射治疗条件下,测量直线加速器空气中射线场均匀性,水模体内剂量分布情况,以及不同规格水模体的百分深度剂量值。方法:将加速器的源皮距(SSD)延长至450 cm,机架头旋转为90°,准直器开到最大,治疗头旋转为45°,形成菱形射野,使用剂量测量仪:PTW-UNIDOS,电离室:PTW 30001,测量Varian Clinac 2100C直线加速器的剂量值。结果与结论:加速器在空气中射线场剂量:T方向上总的平均值为5.147,绝对误差为5.8%,归一后相对误差达到;G方向上总的平均值为5.124,绝对误差为5.1%,归一后相对误差达到;此加速器的射线场均匀性可以用于全身放射治疗。水模体内剂量分布情况,在10 cm深度处,平均剂量值为8.960,归一数据中的绝对误差为;在20 cm深度处,平均剂量为6.381,从归一数据中的绝对误差为。  相似文献   

16.
放射性活度: 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量定义为放射性活度.放射性活 度的国际单位(SI)为贝可(Bq),1Bq=1S-1,旧的专用单位是居里(Ci),1Ci=3. 7×1010Bq 物理半衰期: 放射性活度减少至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作物理半衰期. 照射量(X): 是直接度量X射线和γ射线对空气电离能力的量,可间接反映X射线和 γ射线辐射场的强弱.照射量的SI单位是C.kg-1,常用单位是R(伦琴),1R=2.58×1 0-4C.kg-1. 吸收剂量(D): 授于单位质量物质的任何致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其SI单位是J.kg -1,SI单位名称为Gy(戈瑞),1 Gy=1 J.kg-1 比释动能(K): 不带电致电离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在单位质量的物质中产 生的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的总和.物质中比释动能的大小,反映着不带电致电离粒子交给带 电粒子能量的多少.比释动能的单位与吸收剂量相同. 剂量当量(H): 用适当的修正因子对吸收剂量加以修正,从而更好地反映不同辐射 对机体的危害程度.其SI单位是J.kg-1,SI单位名称为Sv(希弗),1 Sv=1 J.kg -1 有效剂量(HE): 不同的器官或组织对辐射的敏感程度不同,有效剂量是指全 身受到均匀照射或不均匀照射当量剂量(HT,R)的加权平均值.有效剂量和剂量当量一样, 也以Sv为单位. 剂量当量限值: 为工作人员和公众中的成员规定的不应超过的剂量当量值. 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 effects): 在放射防护中,发生几率(而非 其严重程度)与剂量的大小有关,并被认为不存在剂量阈值的效应. 非随机性效应(deterministic effects): 射线对人体的损害不存在机率性, 只要达到一定量的照射,就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严重程度随剂量而变化,存在剂量阈值 的效应.在ICRP的新建议书中称为肯定性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房内不同高度平面和手术者位平面辐射剂量的分布特点。方法在双平板DSA机房内,以射野中心为原点,在机房水平面的长和宽方向(X、Y方向)分别间隔50 cm设一条垂直于水平面的检测线,在每一条检测线的不同高度上(Z方向)设置检测点位。依据WS 76—2020标准指导,工作人员不易出现的区域,每条检测线距地不同高度(Z方向)设置5个检测点位;在工作人员常在位置,为了确保性腺、肠道、乳腺、胸腺、甲状腺和眼晶状体等敏感器官被准确测量,Z方向设置9个检测点位。将水模置于射野中心,在标配防护设施下,DSA双球管同时曝光,使用ATOMTEX AT1123辐射剂量监测仪检测每个点位的辐射剂量;测量值用MATLAB软件拟合不同平面辐射场。结果 手术者和麻醉师所在位置最小辐射剂量均超过了WS 76—2020标准规定的0.4 m Sv/h的限值,关注点位辐射剂量平均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者位辐射剂量最大值均在距地105 cm左右位置,其中第一手术者位最大值超过标准限值65倍;第一、二、三手术者位所在区域辐射剂量率平均值分别为15.19 mSv/h、8.44 m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一种新型的基于超强脉冲激光的医用质子辐射束,为研制基于小型化的超短超强激光质子加速器的激光质子刀进行肿瘤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在超强脉冲激光装置SILEX-I上研究医用高能质子辐射束特性。利用CR39核径迹探测器测量质子束的束密度、产额,并采用Thomson离子谱仪和HD810型号辐射变色膜片在固体靶背表面法线方向分别测量能谱及空间分布。结果:质子束空间分布呈现圆盘状、成丝和环状分布。质子束与入射激光方向无关,沿着靶背表面法线方向发射,质子束发射存在较小立体角。对于复合靶,若保持前表面的Al厚度不变,随着后表面C8H8层厚度的增加,质子束流减小。质子束发射在一定能量处出现截止,截止能量与靶厚度和靶材料密切相关。截止能量的大小随靶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在靶厚度相同的情况下,Al薄膜靶的质子截止能量高于Cu薄膜靶。结论:本实验结果为激光质子加速器治疗装置的小型化研制及肿瘤放射治疗提供了一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束流匹配的加速器进行计划设计,比较计划参数,验证交叉执行的差异及通过率,验证束流匹配的可行性及可靠性。选取头颈、胸部和腹盆部共15例病例,分别设计Clinac iX和Trilogy两个不同治疗机的三维适形计划(3D-CRT);另选头颈、胸部和腹盆部共15例病例,分别设计两个不同治疗机的调强计划(IMRT)。比较相同计划类型不同治疗机的计划差异,评价指标包括靶区PTV的D98%、D2%、Dmax,晶体Dmax、脑干Dmax、左右肺V5 Gy、双肺V20 Gy、脊髓Dmax、膀胱D50%、小肠D2 cc、股骨头V40 Gy等危及器官及治疗机跳数MU。并对治疗机执行计划进行点剂量和面剂量验证。PTV的D98%、D2%、Dmax剂量差异最大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0.52%±0.30%、0.53%±0.45%、-0.55%±0.17%,危及器官剂量差异最大平均值为膀胱D50%(0.94%±0.84%);Clinac iX和Trilogy治疗机执行所有计划的最大绝对剂量偏差分别为2.36%和-2.80%。MatriXX和PV的γ验证通过率结果平均值分别在97.00%和96.00%以上,Clinac iX最小值为95.40%,Trilogy最小值为95.90%。两台经过束流匹配的治疗机之间交换执行计划的剂量学偏差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内,各项参数能精准执行,必要时可以在两台治疗机之间交换执行计划,保证病人放疗疗程完整。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测量6 MV的X线经过治疗床、SBRT体架和DAVID系统后的剂量衰减,为计划设计时的剂量补偿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加速器与固体水之间无任何器材,源皮距(SDD)为100 cm,出束照射100 MU,利用电离室测量固体水下深度5 cm的剂量,作为基准剂量。同样条件下测量治疗床、SBRT体架和DAVID系统以不同组合在水下深度5 cm的剂量。结果:射线穿过治疗床剂量衰减了3.08%,经过治疗床和SBRT体架衰减了13.10%,经过治疗床、SBRT体架和DAVID系统衰减了13.10%,经过治疗床和DAVID系统衰减了10.88%,经过DAVID系统衰减8.07%。结论:在没有安装DAVID系统时,只有经过治疗床和SBRT体架的射线需要进行剂量补偿。安装了DAVID系统时,所有的射线束都需要计算DAVID系统对射线的衰减,经过治疗床和SBRT体架的射线还需要计算这两个器材对剂量的衰减。不同情况下衰减比例不同,需要补偿的剂量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