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得气作为针刺起效的关键和判断标志,在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文献检索,收集整理相关文献,回答有关针刺得气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古今对得气的论述、得气的影响因素、得气程度和量化形式、得气的物质基础和机制等。对得气进行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以期为针灸临床及相关科研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病的效果如何,主要与辨证施治的正确与否、处方(指选穴)取穴(指定位)是否准确及手法操作是否得当有关外,与是否得气、是否有麻电感有密切关系.得气感可从两方面表现:在医者可感到针下有紧、涩、动等感觉;在患者有酸、胀、重感及麻电感.得气感出现的快慢、轻重、范围大小、持续时间长短与疗效的快慢、预后的好坏(差)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讲患者得气快、感觉明显、放射远、持续时间长则效果较好,反之则差.  相似文献   

4.
针刺疗法萌芽于砭刺 ,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 ,从实践到理论 ,又从理论到实践 ,在针刺疗法中积累了系统丰富的经验 ,留下了许多经典著作。  “得气” ,亦称针感 ,在针刺疗法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古代医家均有精辟的记述 ,笔者就学习和临床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浅谈一下有关“得气”的几个问题 ,以供参考。1 “得气”的临床意义  所谓“得气” ,又称针感 ,就是指进针后施行一定的行针手法 ,使针刺部位产生的经气感应 ,从针刺治疗和针刺麻醉以及经络感应的研究证明 ,是否“得气”或“得气”的强弱 ,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因此古代医…  相似文献   

5.
谈针刺得气     
<正> 针刺得气的临床表现多不一致,一般情况下针刺局部会出现酸、麻、胀、重、沉、困、冷、热、痛及触电样感觉,部分患者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与经脉循行一致的传导现象,极少数患者还会出现一定走向的红、白感传线。医生指下有沉紧、滞涩的受阻感觉,同时还能看到患者皱  相似文献   

6.
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它首见于《内经》,《灵枢·终始》篇云:“男内女外,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金针梅花诗钞》篇亦云:“夫气者,乃十二经之根本,生命之源泉,进针之后必须细察针下是否已经得气。下针得气,方能行补泻,除疾病”。由此可见,得气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捻转等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特殊感觉和反应(即“经气”感应现象)。  相似文献   

7.
张官印 《陕西中医》2005,26(11):1223-1223
在临床上,针刺得气与否,得气的快慢或强弱,除了与患者的本身原因有关外,与医者的针刺操作手法和自然界的影响也有直接关系。笔者认为,影响针刺有以下六种要素:  相似文献   

8.
“得气”是指针刺时机体产生的一种反应;现代称之为“针感”。针刺“得气”,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所以为古今针灸医家所重视。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并复习古今针灸文献的有关论述,略谈几点体会。一、临床实践实践证明,凡针刺“得气”使气至病所的疗效就佳;反之,疗效就差。现就我们江苏省51例“经络敏感人”与51例“经络不敏感人”的针刺疗效观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兹举三例简介于下。病例1:许××,男,34岁(经络敏感人)。主诉:右胸壁外伤(因开拖拉机不慎,刹车过猛而撞伤)已半月,曾内服治伤散,外贴伤湿解痛膏,均未获效。症状:右侧胸壁疼痛,以乳膺部为甚,波及同侧胸廓,自述挺胸时局部疼痛似撕裂,深吸气时,其  相似文献   

9.
欧阳八四 《中国针灸》1997,17(7):403-404
浅析针刺得气欧阳八四(江苏省苏州市中医院,215003)主题词得气,针刺感应“得气”一词首见于《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描述“吸则内针,无令气件,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灵枢·终始》亦云:“男内女外,坚拒匆出,谨守勿内,是谓...  相似文献   

10.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说明了针刺“得气”的重要性,但是“得气”的实质,“得气”与经络实质的关系,还没有统一的意见,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病,要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除了正确的处方及取穴外,在操作时,掌握针刺的深浅与得气方面也是很重要的,笔者经多年的临床实践,偶有心得,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黄涛  黄鑫 《中医杂志》2012,53(19):1695-1698
得气是研究针灸与经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判断针刺效应与临床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研究经络现象及经络学说产生、完善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基础与临床的不同层面分析了得气的实质、得气的客观评价标准、研究手段及与经络学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分析古今关于得气的文献,梳理了得气具体含义的历史演变过程,指出得气的本质是感觉操控,而感觉操控亦是具象思维的本质特征。长期气功训练可以增强医者的具象思维能力,在针灸临床中更容易得气。医者掌握具象思维操作方法,坚持气功训练,有助于提高针灸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医历来认为“得气”与针刺的临床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有入认为不“得气”就不会有疗效.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观察,对如上认识不敢完全苟同.兹述管见如下。一、“得气”效应与部位有关是否“得气”除与针刺手法得当与否等传统认识因素有关外,亦与针刺的部位有关。一般说来,软组织比较丰厚的部位易“得气”,且气感较强,而软组织较薄的部位则不易“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古今关于得气的文献,梳理了得气具体含义的历史演变过程,指出得气的本质是感觉操控,而感觉操控亦是具象思维的本质特征。长期气功训练可以增强医者的具象思维能力,在针灸临床中更容易得气。医者掌握具象思维操作方法,坚持气功训练,有助于提高针灸疗效。  相似文献   

17.
得气作为研究经络实质和针灸理论体系的重大问题,是针灸学科发展的核心问题。得气既是针刺效果的前提,也是治疗关键因素。随中医现代科学化研究进程,未来引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力学技术与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与验证得气相结合,对其客观评定并与针效和临床诊疗结合,细化对得气的研究,构建现代针灸学得气这一重要内容的测评体系,共同促进针灸学发展。现从得气的概念、穴位本态、穴位敏化机制、主观客观评价、影响因素及得气与针效的量效等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得气是针刺入腧穴后的即时感觉反应──患者有酸、麻、重、胀、蚁行、触电样等感觉;医者针下则有重、沉、紧、涩的感觉。针刺后有否得气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明之,明若见苍天,刺之通毕矣”。《标幽赋》说:“气之至也,如鱼吞钩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效”。均明确提示针刺必须得气才有效,而针刺补泻方法更是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进行的。临床针刺操作前的准备及针刺操作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是围绕追求针刺得气这一目的进行的。现分述如下:1…  相似文献   

19.
20.
得气是提高针刺疗效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总结目前针刺得气客观化的研究结果,对目前的得气客观化技术进行梳理总结.目前的针刺得气客观化研究主要关注穴位局部、中枢2个方面,相关技术以超声、红外热成像、核磁共振成像为主.针刺得气效应研究可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尝试:开展实时动态多靶点检测、关注得气客观检测结果与疗效之间的对应关系、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