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正 《健康博览》2012,(10):14-15
药品说明书是医生开处方,患者用药的最重要的依据。读懂药品说明书是医生的必修课,现也列为公民的健康素养之一。作为公民的健康素养,应对药品说明书有初步的认识,对一些专业术语有一些了解,对用法用量要明确。不要对说明书望而生畏,以至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2.
张洪军 《长寿》2005,(2):38-39
目前,我国的药品分为处方药品与非处方药品两种。随着药品零售机构和药品超市的增加,个人购药的空间和几率明显增大,但药品同日常生活用品不同,要严格要求对症。有调查显示,不少市民因为对药品不够了解,其所购药品并不对症。更为严重的是,在意外死亡的统计资料中,有近20%的人是因为不看、不懂说明书吃错药而丧生的,  相似文献   

3.
<正>生病后要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用药能看懂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的标签和说明书——《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第40条、61条生病后要及时就诊人的一生不可能不得病,生病后应当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生病后只有及时就诊,才能及早诊断、治疗。很多严重疾  相似文献   

4.
随着药店的增多,医学知识的广泛普及,小病直接去药店买药,已逐渐成为现代人的时尚。药品买回家后,在服药前不看或者看不懂药品说明书,就会给安全用药带来隐患。因此,患者在服用一种药物之前,一定要看懂药品说明书,按药品说明书的要求.正确服用。  相似文献   

5.
一、非处方药品及其特点 医疗药品分为处方药品和非处方药品。处方药品是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购买的药品,非处方药品是不需要医生处方,在药房或药店即可买到,由患者根据对病情的自我判断,或借助药品说明书,或由医生提供咨询,进行自我治疗的药品,英文简称OTC(Over the Counter)。它有如下特点:使用时不需要医务人员的指导和监督,可按标签或说明书使用,说明书文字应通俗易懂;对适应症有一定限制,药品见效快速,疗效确切,一般是减轻患者不舒服的感觉;应能减轻小疾病的初始症状或防止其恶化,也能减轻已确诊的慢性疾病的症状或延缓病情的发展;但不掩盖严重疾病;有高度的安全性,不会引起药物依赖性,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不在体内蓄积,不致诱导耐药性或抗药性;贮存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6.
顾名思义,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生处方,在药店或药房即可买到,它根据患者对病情的自我判断,或借助药品说明书,或由医生对消费者所购药品的性能提供咨询自我进行治疗的药品。这些药品一般具有安全、有效、简单、方便等特点。非处方药一般源于处方药,但也有直接作为非处方药使用的情况。非处方药使用不需要医务专业人员指导与监督,基本上按药品的标签与说明书用药。但对适应症有一定限制,只能用于可以自我做出  相似文献   

7.
钱伟 《健康博览》2004,(2):30-31
“大病进医院,小病去药店”是药品分类管理后药店吸引曾通病人的一句口号。国家推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OTC)分类管理制度,是药品管理的重大改革。非处方药,是相对于处方药的一个名称。它是用于由消费者自我认识和辨别症状,并且能够自己治疗,或借助于阅读药物标识或咨询药师后使用的药品。一般情况下,非处方药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正速效救心丸与复方丹参滴丸同为中成药滴丸新剂型,都具有三小(剂量、毒性、副作用小)、三效(速、高、长效)、五方便(生产、运输、贮存、携带、服用方便)的特点,且都属于活血化瘀类药物,常用于治疗冠心病、缓解心绞痛,很多冠心病患者曾服用过,家庭小药箱也常备这两种药。但许多患者看不懂药品说明书中的"功能"项,只看其"主治"内容,  相似文献   

9.
资讯新知     
《健康人生》2007,(6):26-27
7种非处方药"升级"处方药最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将化学药品三维 B 片、二维钙赖氨酸片,中成药治感佳胶囊、治感佳片、复方枇杷糖浆慕克痤隐酮乳膏、紫松皮炎膏等7种非处方药转换为处方药。据规定,2007年6月1日后生产的这些药品,标签和说明书应注明本药是处方药。这就意味着消费者现在购买这些药时,必须由医  相似文献   

10.
郝晓明 《健康向导》2012,18(3):34-34
药品的使用说明书一般包括对这个药品各方面的简单介绍,患者服用前应该认真地阅读,特别要认真阅读其中有关本品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介绍,服用药品一定要遵守说明书的规定。适应症适应证是指本药品所直接对应的疾病。处方药,在你购买  相似文献   

11.
<正>在美国的健康保险和药品供应领域,有一个名词近年来越来越多被提及,即处方药利益管理(Pharmacy Benefit Management简称PBM)。什么是"处方药利益管理"在美国的医疗制度中,PBM是连接医保支付和处方药供应的中介。具有四位一体的功能:负责制定和管理医保的药品目录;与药店签定供应合约;与药厂谈判以获得折扣;同时经办保险受益人的处方药报销。一般而  相似文献   

12.
《rrjk》2014,(6)
<正>电影中常有角色拥有双重身份,在不同的环境下性格各异。其实,在药物家族里,很多非处方药,它们有时还可能是处方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管理"。这其中也包含了一层意思,即使成分相同,规格和适应症不  相似文献   

13.
美国是世界上,医药广告市场最发达的国家,联邦法律允许药品公司为任何处方药做广告,即使是那些会导致身体严重损害、上瘾的药品也不例外。但美国政府管理广告的主要机构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和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对医药广告的监管极其严格。《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对医药广告有特别规定,要求处方药广告必须准确、不能误导消费者。不得使用"安全可靠"、"毫无危险"、"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国家卫计委日前发布201 5年版健康素养66条,力图提高公民的健康素养,使公众具备甄别健康信息的能力.新版的健康素养66条涵盖了健康的理念、健康的知识和基本的健康技能三大部分: 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相似文献   

15.
居民健康素养评估学习系统(简称评估系统)是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联合有关单位研究开发的一套网上健康素养评价学习系统,能科学地评价人群或个体的健康素养水平,同时具有学习健康素养知识的功能,为普及卫生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以下简称"健康66  相似文献   

16.
《健康向导》2013,(5):47-47
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不合理用药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不输液的原则.购买药品要到合法的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阅读药品说明书是正确用药的前提,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如有疑问要及时咨询药师或医生.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校卫生所(院)开设OTC药房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正蓉 《中国校医》2001,15(6):470-471
从 2 0 0 0年开始 ,我国已正式开始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制度。药品的分类管理主要是根据药品“使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应用方便”的原则 ,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是指那些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从医疗机构、药房或药店购得 ,并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应用的药物 ,非处方药是指患者不经医生处方 ,可直接从药房或药店买到 ,并可根据自己的病情按照药品的标签或说明书安全使用的药物 (英文简称OTC)。目前 ,我国门诊药房改为零售企业的试点工作已在各地展开 ,不少医院开设了非处方药 (OTC)药房。笔者认为 ,在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非处方药和处方药的分类管理措施正式施行,有越来越多的非处方药直接放在药店里出售,使病人可以真正做到"大病上医院,小病上药店."但是使用非处方药(OTC)也不可随意,病人只有在掌握判断自身疾病和症状的情况下,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按照说明书用药并在药师的指导下,准确选择与合理使用OTC,方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要正确合理使用OTC,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按照《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根据药品标准的变更情况,对部分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进行修订,并对含非甾体类抗炎药的非处方药品种增加有关提示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辽宁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469名15~69岁常住人口采用全国统一编定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辽宁省居民对"认识药品说明书"、"对镇静止痛药的正确理解"、"对四害传播疾病的认识"、"骨折伤员的处置"、"对肥胖的正确认识"等素养的正确回答率均低于2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明显低于城市(OR=2.036);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具备率越高(OR=3.018),且从偏回归系数上可以看出,文化程度的影响最大。结论不同地区、文化程度人群健康素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