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浮针激光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浮针激光配合刺络拔罐组(A组)及电针组(B组),各65例。B组选取合谷、太冲、支沟、曲池、足三里等穴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接G-6805电针仪治疗,A组采用浮针激光配合刺络拔罐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3个月回访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ll P0.05)。A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8.5%(25/65)和98.5%(64/65),B组分别为30.8%(20/65)和78.5%(51/65),经Ridit分析,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激光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2组均以治疗30d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差异(P<0.05)。结论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治疗组予浮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观察两组干预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1疗程后以及治疗结束时VAS评分、疼痛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组治疗1疗程、治疗结束时VAS评分、疼痛面积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同期(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00%,优于对照组的86.00%(P0.05)。结论浮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PHN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针刺治疗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浮针激光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浮针激光配合刺络拔罐组(A组)及电针组(B组),各65例。B组选取合谷、太冲、支沟、曲池、足三里等穴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接G-6805电针仪治疗,A组采用浮针激光配合刺络拔罐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3个月回访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ll P〈0.05)。A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8.5%(25/65)和98.5%(64/65),B组分别为30.8%(20/65)和78.5%(51/65),经Ridit分析,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激光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九六针法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1月—2017年10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治疗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对照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九六针法围刺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围刺治疗合刺络拔罐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疼痛开始缓解时间,1个疗程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为(1.88±0.54)d,对照组为(3.02±1.21)d,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26/30)(P0.05)。结论九六针法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围刺治疗合刺络拔罐治疗,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八阵刺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八阵刺血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PSQI评分、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PSQI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八阵刺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睡眠质量及缓解抑郁情绪,且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芒针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芒针夹脊穴合局部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用普瑞巴林胶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28%,对照组71.43%(P0.05);两组VAS及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合刺络拔罐法能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联合腺苷钴胺注射液治疗新发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新发皮肤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医辨证用药、口服泛昔洛韦分散片、外用伤科灵喷雾剂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刺络放血拔罐联合腺苷钴胺注射液肌注综合治疗;以7 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1个疗程,统计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疼痛指标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1个月后,治疗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络放血拔罐法联合腺苷钴胺注射液肌注综合疗法治疗新发带状疱疹较常规疗法在临床疗效及预防后遗神经痛发生方面更具有优势,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刺络拔罐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在2017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刺络拔罐法治疗,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是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刺络拔罐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放血拔罐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脱落2例),治疗组34例采用刺络放血结合拔罐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针刺治疗,治疗后第3、7、15天评价VAS评分,进行疗效对比,并于治疗后比较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出现减少,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7、15天VAS评分均持续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分别为2.9%和8.8%。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血疗法结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与针刺治疗比较,在镇痛作用方面起效更快,疗效更好,并能有效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喻杉  杨仕年  曾帅 《四川中医》2014,(4):167-169
目的:观察疏肝安神针法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疏肝安神针法组31例,常规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电针夹脊穴及阿是穴刺络拔罐疗法,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疏肝安神针刺法。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结果: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睡眠情况、负面情绪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较之对照组,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疏肝安神针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调节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上疗效突出,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采取西医药治疗,观察组采取针灸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仅为66.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4.63±1.2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9±1.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带状疱疹患者,采取针灸治疗联合刺络拔罐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帮助患者改善临床体征,相较于常规西医药治疗疗效更加明确,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与红外偏振光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取5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取药物疗法,口服阿昔洛韦,外用阿昔洛韦凝胶。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针灸、刺络拔罐和红外偏振光照射。选择疼痛程度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作为观察指标。结果经过治疗,2组VAS评分都显著下降(均P0.01),提示2组治疗均可以显著减轻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观察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针灸与红外偏振光联合药物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止痛效果相较于单一药物疗法优势明显。结论针灸与红外偏振光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止痛效果好,且后遗神经痛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梅花针叩刺及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补阳还五汤;观察组口服补阳还五汤联合梅花针叩刺及拔罐。疗程3周,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尺评分法(VAS)和睡眠质量评分法(Q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且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Q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梅花针叩刺及拔罐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双重围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中治疗频次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盐酸伐昔洛韦和甲钴胺,联合双重围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试验组双重围刺法配合刺络拔罐的治疗频次为每日2次,对照组双重围刺法配合刺络拔罐的治疗频次为每日1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止疱、结痂、脱痂时间,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疼痛缓解程度,每疗程末疼痛持续时间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0%;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止疱、结痂、脱痂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疼痛缓解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前3个疗程末日疼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18.0%。结论西药口服联合每日2次的双重围刺配合刺络拔罐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缩短病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李燕 《天津中医药》2016,33(4):223-225
[目的]探讨耳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将72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患者。观察组给予耳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无后遗神经痛、疼痛评分(VAS)及症状体征量化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达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观察组患者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1)。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量化积分及VAS评分均显著性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量化积分及VAS评分大幅改善(P0.05),但是两组患者间症状体征量化积分、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耳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见效快且无后遗神经痛,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患者采用活血解毒汤加减联合刺络拔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患者82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两组均采用阿昔洛韦联合维生素B1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刺络拔罐治疗,观察组采用活血解毒汤加减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75.61%(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解毒汤加减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急性发作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火针及围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法:11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用围刺联合拔罐治疗,研究组用火针联合拔罐治疗。结果:VAS评分、中医症候评分、PAR评分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研究组98.21%、对照组8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痛火针联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神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刘美荷  王国玉 《新中医》2017,49(1):136-139
目的:观察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PH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刺血拔罐疗法。对照组33例采用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甲钴胺治疗。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及情绪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疼痛缓解的时间。结果: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及情绪状态SDS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在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及情绪状态SD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2组治疗方法均能改善睡眠质量及情绪状况,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愈显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97%,愈显率为90.90%。2组总有效率及愈显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刺血拔罐疗法可缓解PHN患者疼痛,提高睡眠效率,改善情绪状态,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改良浮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方法:随机将6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选用改良浮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浮针疗法进行治疗,分别采用VAS评分法、简明Mc Gill疼痛评分表(SF-MPQ)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疗效性评价和疗效判定。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变化并比较2组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VAS和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观察组96.9%,对照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浮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优于常规浮针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