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腺癌患者螺旋断层放疗摆位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兆伏级CT(MVCT)在线测量校正胰腺癌患者螺旋断层放疗的摆位误差,确定临床靶区CTV和计划靶区PTV之间的外放距离。方法:2012年5月至12月,21例接受TomoTherapy治疗的胰腺癌患者,每次治疗前均行靶区部位MVCT扫描。并将扫描后的MVCT图像与定位时千伏级CT(kVCT)图像进行配准,分别记录患者左右x、头脚y、腹背z和横断面旋转Roll四个方向的偏差数值,对其误差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例患者共行358次MVCT扫描,其摆位误差值在x、y、z和Roll方向分别为:(-0.14±0.60)mm、(-1.21±0.44)mm、(0.69±0.93)mm和(0.02±0.26)。x、y、z方向CTV和PTV之间的外放距离分别为:5.5mm、7.4mm和3.9mm。结论:胰腺癌患者治疗摆位误差较大,Tomotherapy通过在线摆位校正能有效减小摆位误差。临床上建议胰腺癌患者在x、y、z方向上CTV和PTV之间可分别外扩5mm、7mm和4mm,为精确照射提供必要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直线加速器机载的千伏级锥形束CT扫描技术对不同部位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进行探讨。方法:应用瓦里安RapidArc直线加速器治疗肿瘤患者180例,其中头颈部患者53例,胸部患者58例,盆腔患者69例。所有患者在首次放疗前行KV-CBCT扫描,以后每周扫描1次。将CBCT扫描图像和计划CT图像及其靶中心匹配,分析靶中心在x、y、z方向上的误差值及其误差分布情况,探讨我科CTV–PTV外放边界大小。结果: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在平移误差Lateral左右(x)方向、Vertical背腹(y)方向、Longitudinal头脚(z)方向分别为头颈部x(0.55±0.79)mm,y(0.81±1.00)mm,z(1.21±1.12)mm;胸部x(1.13±1.26)mm,y(1.03±1.09)mm,z(2.12±2.15)mm;盆腔x(0.94±1.16)mm,y(0.87±1.08)mm,z(2.02±1.78)mm;绕y轴方向旋转(Rtn)误差分别为头颈部(0.39±0.48)°,胸部(0.47±0.54)°,盆腔(0.44±0.51)°。结论:CBCT可以减少分次治疗间的摆位误差,保证放疗摆位精度。  相似文献   

3.
汪志  唐虹  李锐  洪浩  孔令玲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1,28(4):2733-2735,2740
目的:利用Varian Acuity模拟机图像匹配功能测量出患者摆位误差。方法:493例患者中167例为头颈部肿瘤,210例为胸部肿瘤、116例为腹部肿瘤,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应的固定装置。在模拟机上匹配DRR和模拟机影像,得到常规摆位的摆位误差。结果:头颈部患者在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的摆位误差为(0.13±0.17)cm、(0.21±0.27)cm、(0.21±0.23)cm,胸部患者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为(0.24±0.27)cm、(0.24±0.32)cm、(0.27±0.29)cm,腹部患者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为(0.22±0.29)cm、(0.25±0.29)cm、(0.19±0.29)cm。同时给出了相应的靶区外放边界。结论:模拟机能够测量患者摆位误差,并由此获得靶区外放边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电子射野影像验证系统(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监测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为临床医生的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勾画与外放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随机选取32例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利用电子射野影像验证系每周一次统获取患者正侧位图像(electronic portal image,EPI),在iView GT系统下与患者首次计划设计时的数字化重建图像(digitally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DRR)进行对照比较,计算摆位误差。结果:左右x轴方向误差为1.36 mm±1.02 mm,前后y轴方向误差为1.23 mm±1.05 mm,上下z轴方向误差为:1.34 mm±1.08mm。结论:32例鼻咽癌患者治疗时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小于5 mm,严格执行摆位质量控制前提下,这个数据可以用于指导临床医生从内靶区放外5 mm产生PTV,这样既能保证患者的肿瘤受到完全的照射,同时也能保护更多的正常组织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用锥体束CT扫描检查在VMAT技术治疗颅内肿瘤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4例接受VMAT技术进行治疗的颅内肿瘤患者,进行CT模拟定位、勾画靶区,CTV外放5 mm为PTV,在放疗前每周进行1次锥体束CT扫描,与定位CT图像相融合,获得在x、y、z轴及旋转误差,测定个体化的PTV外放边界,设定为PTVCBCT,并计算PTVCBCT体积,将其与PTV体积相比较。结果:x轴方向平均位移为(0.35±0.16)mm,y轴方向平均位移为(0.2±0.09)mm,z轴方向平均位移为(0.09±0.04)mm,旋转误差为(0.8±0.07)°。PTVCBCT较PTV平均体积减少63.6 cm3,平均百分数为19.8%,PTV与PTVCBCT两组体积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利用精确放疗技术对颅内肿瘤患者进行放疗时配合CBCT图像,可以减小PTV外放边界,从而减少PTV体积,减少了正常脑组织受照剂量,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率将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自制俯卧位腹板对小肠剂量,摆位误差和病人舒适度的影响。方法:24例术后直肠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12例,研究组采用自制俯卧位腹板摆位,对照组采用普通碳纤维底板俯卧固定摆位,所有患者断层CT数据影像通过DICOM传入治疗计划系统,经放疗医师勾画靶区后,采用四野BOX技术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治疗计划设计并把0°和90°射野DRR传输到iViewGT,靶区剂量为45 Gy,1.8 Gy/f×25次。在TPS上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分析小肠不同剂量水平受照体积;首次治疗和治疗半程时通过EPID采集的治疗摆位影像与治疗计划的DRR图像配准分析x、y、z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数据,最后用问卷形式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放疗进行舒适度情况调查。结果:采用自制腹板的研究组和采用常规碳素床板的对照组相比,小肠受不同剂量照射的体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小。研究组在x、y、z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28cm±0.11 cm、0.24 cm±0.06 cm、0.28 cm±0.13 cm,对照组0.32 cm±0.10 cm、0.26 cm±0.14 cm、0.29 cm±0.12 cm;问卷调查研究组与对照组舒适度情况,采用自制腹板固定摆位的研究组舒适度与对照组相似。结论:与普通碳纤维底板俯卧固定摆位技术相比,自制俯卧位腹板,不但可使小肠剂量明显降低同时具有相似的摆位误差和相似的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四维锥形束CT(4DCBCT)扫描获取放疗靶区摆位误差和呼吸运动误差,计算肿瘤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SABR)中计划靶区体积(PTV)外放边界大小。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中下叶肺癌SABR治疗患者,治疗前4DCBCT扫描,共72次扫描图像。根据4DCBCT与定位CT的配准结果,评估放疗靶区分次间摆位和呼吸运动误差,确定PTV外放边界大小。结果:放疗靶区摆位误差在左右、上下、前后3个方向上分别为(0.11±0.29)、(0.02±0.58)、(0.05±0.26) cm,放疗靶区呼吸运动误差在3个方向上分别为(-0.06±0.34)、(0.09±0.68)、(0.06±0.23) cm,利用ICRU83#报告公式计算PTV外放边界,在3个方向上分别为1.13、2.15、0.90 cm。结论:4DCBCT可有效评估放疗靶区摆位和呼吸运动误差,并确定中下叶肺癌SABR治疗中PTV外放边界大小。利用本方法计算的外放边界比原来RTOG提出的外放标准更加精确,可个体化评估放疗靶区外放边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引导对非小细胞肺癌(NCSLC)放疗摆位误差和靶区组织射线受量的影响。方法:选取NCSLC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239次CBCT图像采集。放疗前行CBCT扫描,将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匹配,获得左右(x轴)、头脚(y轴)、前后(z轴)方向的线性误差,分析误差及其分布规律,将所得误差输入CMS治疗计划系统中模拟实际照射,得出实际照射中靶区及正常组织受量,通过和治疗前计划相比,研究误差对胸部肿瘤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x轴误差为(-0.40±2.81)mm,y轴误差为(1.40±5.18)mm,z轴误差为(-0.80±2.15)mm。x轴摆位误差≤3 mm为203次(86.01%),y轴摆位误差≤3 mm为121次(51.27%),z轴摆位误差≤3 mm为210次(88.98%),均显著高于其他误差区间(P0.05)。首次CBCT扫描x、y和z轴误差均值均低于其它各次x、y和z轴扫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y和z轴的首次CBCT扫描误差和其它各次扫描误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未移床时肺V_5、V_(10)、V_(20)、V_(30)和脊髓D_(max)及心脏D_(mean)分别为原计划(102.6±6.5)%、(103.2±8.5)%、(105.3±15.1)%、(110.6±40.0)%、(98.1±6.8)%、(92.4±5.5)%,计划靶体积(PTV)D_(95)为原计划的(88.1±10.3)%,大体肿瘤体积D95为原计划的(98.8±5.2)%,其中PTV D_(95)和原计划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V D_(95)摆位误差5 mm组和计划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BCT可有效纠正接受放疗患者摆位误差,降低靶区和正常组织射线受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锥形束CT对儿童腹部肿瘤摆位误差及靶区外放边界进行分析研究,以提高放射治疗精度,提高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157例1~14岁腹部肿瘤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整个治疗期间168组锥形束CT(CBCT)图像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升降方向(VRT)、进出方向(LNG)、左右方向(LAT)3个方向上的误差。利用外放边界公式=2.5∑+0.7δ计算出计划靶区(PTV)外放边界。结果通过SPSS 21.0统计学分析得出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VRT(-0.05±2.32)mm,LNG(0.11±2.67)mm,LAT(0.17±2.43)mm;计算出PTV外放边界为:VRT=9.1 mm,LNG=10.2 mm,LAT=9.4 mm。结论儿童腹部肿瘤放疗靶区外放范围VRT=9.1 mm,LNG=10.2 mm,LAT=9.4 mm为放射治疗最佳精度,为提高疗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靶区外放边界的确定。方法:首先随机抽取14例做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NSCLC患者,所有患者序贯行平扫3DCT和四维CT(4DCT)扫描,采用4DCT定位和锥形束CT(CBCT)治疗前扫描评估放疗靶区随呼吸运动的位移和摆位误差,然后结合呼吸运动位移和摆位误差数据计算出NSCLC放疗靶区外放边界。结果:肿瘤中心点左右、前后、上下方向位移分别为(0.18±0.11)、(0.21±0.14)、(0.86±0.85)cm。肿瘤边界3个方向位移分别为(0.48±0.30)、(0.59±0.44)、(0.50±0.33)cm。摆位系统误差3个方向分别为(0.03±0.24)、(0.02±0.43)、(0.02±0.26)cm。利用肿瘤中心点、边界和摆位位移得出NSCLC肿瘤外放边界3个方向最大为0.72、0.74、1.30 cm。结论:放射治疗肿瘤组织(RTOG)推荐肺部肿瘤外放边界为左右、前后0.50 cm,上下1.00 cm,与之相比,利用本研究方法计算各个方向的外放边界比原来RTOG提出的外放标准更加精确,给个体化放疗外放边界的选取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胸部肿瘤在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偏差,分析计划设计中从临床靶区到计划靶区的外扩边界。方法:随机抽取115名胸部肿瘤患者,在治疗时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拍摄射野片,将射野片和计划系统中的数字重建射野图像片进行误差比较。结果: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46±0.24)cm,(-0.37±0.08)cm,(-0.42±0.19)cm,外扩边界分别是0.7 cm,0.45 cm,0.61 cm。结论:对于胸部调强放疗的患者,CTV到PTV的外放边界在左右方向需要2.5 mm,头脚方向和腹背方向需要2 mm。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摆位精度、摆位时间和心脏位置评估以光学表面监测系统(OSMS)引导实现左侧乳腺癌深吸气屏气(DIBH)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运用OSMS的“Move Couch”自动摆位功能,以OSMS引导摆位、DIBH和治疗监控,实现DIBH技术治疗。分析CBCT配准靶区六维绝对误差数据和心脏位置的误差数据,记录摆位时间。结果:绝对摆位误差在x、y、z平移方向和Rx、Ry、Rz旋转方向分别为(0.11±0.08)、(0.14±0.11)、(0.13±0.10) cm和(0.79±0.66)、(0.69±0.57)、(0.73±0.64)°。心脏位置在x、y、z方向平移误差分别为(0.01±0.30)、(0.05±0.34)、(0.01±0.09) cm。摆位时间为(4.1±1.2) min。结论:左侧乳腺癌DIBH放疗技术可将心脏向下、后方推移,远离放疗靶区,减少心脏受量。基于OSMS实施左侧乳腺癌DIBH治疗实现了较好的靶区和心脏位置准确性,OSMS的自动摆位功能可帮助提高摆位精度,减少摆位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千伏级锥形束CT与兆伏级电子射野影像系统用于测量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评价两种技术在鼻咽癌调强放疗摆位修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施行IMRT的鼻咽癌患者21例,于放疗实施前先进行EPID正侧位片的拍摄,再进行KV-CBCT的扫描。将EPID拍摄的正侧位片与数字重建射线影像(DRR)配准,得出x、y、z三个线性方向的摆位误差值,同时将扫描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自动的骨性配准,得出x、y、z三个线性方向和绕x轴、y轴和z轴的三个旋转方向的摆位误差值;最终对EPID和CBCT获得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分别计算摆位误差以及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边界;两种技术校正前后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两种技术的残余误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结果:CBCT组校正前x、y、z轴的MPTV分别是:3.30 mm、2.58 mm、2.99 mm,校正后分别是1.71 mm、1.71 mm、1.98 mm,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EPID组校正前x、y、z轴的MPTV分别是:2.56 mm、4.02 mm、3.40 mm,校正后为校正前后各个方向0.9 mm、2.37 mm、4.23 mm,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CBCT与EPID残余误差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PID相比较,CBCT在校正后能使MPTV缩小至2 mm,大大提高了放疗精度,通过残余误差的比较发现CBCT校正误差的能力优于EPID。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旋转误差数学模型,寻求减少旋转误差对肿瘤治疗影响的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放疗的213例胸部肿瘤患者,其中男性121例,女性92例;年龄50~73岁,中位年龄59岁;卡氏评分(KPS)≥70;食管癌115例,肺癌83例,其他15例。运用X射线容积成像(XVI)系统获得不同配准条件下治疗摆位旋转误差;建立旋转误差模型,分析旋转误差对放射治疗靶区影响因素。结果旋转误差在X轴上为(0.65±0.52)°,因旋转误差而带来误差的变化B2F2+B3F3=[cos(90°-θy′-θy)-cos(90°-θy′)]×OA2+[cos(90°-θz′-θz)-cos(90°-θz′)]×OA3;Y轴上为(0.78±0.68)°,因旋转误差而带来误差的变化A1F1+A3F3=[sin(90°-θx′)-sin(90°-θx′-θx)]×OA1+[sin(90°-θz′)-sin(90°-θz′-θz)]×OA3;Z轴上为(0.85±0.87)°,因旋转误差而带来误差的变化B1F1+A2F2=[cos(90°-θx′-θx)-cos(90°-θx′)]×OA1+[sin(90°-θy′)-sin(90°-θy′-θy)]×OA2。结论旋转误差对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影响主要受到摆位中心离靶区距离影响较大,受摆位旋转角度影响较小,放射治疗摆位标记位置对减少旋转误差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放射治疗摆位时,相较于以传统体表标记实行摆位,利用光学表面监测系统(OSMS)自动摆位功能实行摆位对乳腺癌放疗患者治疗精度及摆位时间的影响。方法:3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OSMS组,以OSMS引导放疗摆位,利用六维自动移床摆位功能。体表标记组,以体表标记引导放疗摆位。记录每次摆位时间和CBCT配准误差数据。误差数据包括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平移误差和旋转方向(Rx、Ry、Rz)误差。分别对两组CBCT配准误差数据和摆位时间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OSMS组x、y、z方向平移误差和Rx、Ry、Rz方向旋转误差分别为(0.12±0.11)、(0.12±0.09)、(0.13±0.08) cm和0.33°±0.43°、0.56°±0.50°、0.50°±0.52°,体表标记组分别为(0.15±0.11)、(0.22±0.16)、(0.25±0.16) cm和0.66°±0.72°、0.99°±0.69°、0.78°±0.56°。两种摆位方法在平移y和z方向以及旋转Rx、Ry、Rz方向统计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x方向平移误差无统计学差异(P>0.05)。OSMS组平移误差绝对值≤0.3 cm在x、y、z方向分别为94%、97%、97%,体表标记组为91%、63%、60%;OSMS组旋转误差绝对值≤1°在Rx、Ry、Rz方向分别为88%、78%、82%,体表标记组为74%、53%、67%。OSMS组摆位时间为(130±27) s,体表标记组为(202±31) s,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OSMS引导自动摆位可减少约70 s摆位时间。结论:相较于体表标记引导摆位,利用OSMS自动摆位功能可明显提高摆位精度,减少摆位时间。 【关键词】乳腺癌;光学表面监测系统;放射治疗;自动摆位;体表标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摆位误差,由此计算CTV外扩至PTV的外放边界,并通过模拟摆位误差验证此外放边界是否合适。方法:选取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的患者40例,其中左乳腺癌患者20例,右乳腺癌患者20例。根据治疗期间采集的CBCT图像确定摆位误差,计算出外扩边界。在TPS中模拟摆位误差,比较在此外扩边界下的剂量学差异。结果:全组患者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09±2.48)、(2.57±2.52)和(2.88±2.54) mm;CTV外扩至PTV的边界分别为6.24、7.99、7.17 mm。在此外放边界下模拟摆位误差,CTV的各项剂量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TV的D95、D98、Dmax、Dmin有统计学差异,健侧乳腺Dmax、Dmean和脊髓Dmax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危及器官剂量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在左右和腹背方向模拟摆位误差3 mm时,计划的γ通过率<95%。结论:摆位误差对PTV、脊髓、健侧乳腺的剂量影响较大。与头脚方向相比,剂量分布受左右和腹背方向摆位误差的影响更大。当摆位误差超过3 mm时需要对其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7.
红外定位系统在精确放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红外定位系统(OPS)在精确放疗的摆位和验证中的应用。方法:在患者面膜或体膜上粘贴红外自动跟踪装置专用标记球4个,通过红外线探头探测标记球的位置,在x、y、z方向上移动治疗床,将病灶中心精确定位于加速器的等中心上。比较模拟定位时荧光球与实际治疗时荧光球的位置差异,测量x、y、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结果:用红外定位系统测量的摆位误差结果为:摆位误差在x、y、z方向上,头颈部肿瘤误差最小,盆腔、腹部肿瘤误差为1 mm~4 mm,主要发生在x、z方向,胸部肿瘤误差为2 mm~5 mm,主要发生在y、z方向。结论:红外定位系统能准确完成摆位与验证,与EPID相比使用更加方便、效率更高、更加适应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在兆伏级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VCT)图像引导下采用螺旋断层调强放疗技术治疗胰腺癌患者的摆位误差,并计算计划靶区(PTV)的边界(margin)外放。方法行MVCT图像扫描,将扫描获取的MV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记录左右(X)、头脚(Y)、腹背(Z)轴方向和横断面旋转(roll)方向的误差值,并对误差值进行分析计算。结果共行592次MVCT扫描。X、Y、Z和roll方向摆位误差值分别为(-0.5±2.8)mm、(-1.1±6.4)mm、(6.0±4.4)mm和(-0.2±0.7)°。X、Y和Z 3个方向上的平均误差小于5 mm,所占比例分别为97.13%(575/592)、88.01%(521/592)和37.84%(224/592),roll方向旋转误差小于1°,所占比例为93.92%(556/592)。根据公式得出在X、Y和Z 3个方向PTV的边界外放间距值分别为5.2、9.9和7.5 mm。结论对MVCT图像引导下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胰腺癌患者的摆位误差数据分析,为提高放射治疗精度及疗效,推荐胰腺癌放疗在X、Y和Z三维方向上CTV到PTV的margin外放值分别为5、10和8 mm。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托架与真空垫的联合固定对胸部肿瘤患者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胸部肿瘤患者,分为Ⅰ、Ⅱ两组,每组10人,分别采用单纯真空垫固定方式和乳腺托架与真空垫联合固定方式,运用CBCT对两组患者摆位误差进行测量。结果:单纯使用真空垫固定方式(Ⅰ组)的摆位误差在x轴为(2.1±1.52)mm、y轴为(3.3±0.95)mm、z轴为(2.7±0.95)mm,乳腺托架与真空垫联合固定方式(Ⅱ组)的摆位误差在x轴为(1.9±1.29)mm、y轴为(1.8±1.03)mm、z轴为(1.9±0.88)mm,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结果显示,两组摆位误差在x轴没有统计学差异(P>0.5),y轴有显著性差异(P<0.005),z轴无明显差异(0.05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测量、分析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为计算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扩边值提供依据。方法:30例鼻咽癌患者从首次放疗摆位开始拍摄正位、侧位EPID图像,并与数字重建射线影像(DRR)图像进行融合。以DRR图像计划原点为0,EPID图像摆位原点和DRR原点在各方向差值为各方向摆位误差。若摆位误差超出容许范围,分析原因后进行纠正。治疗过程中每例病人每周进行一次摆位验证;根据CTV到PTV外放公式M_(PTV)=2.5Σ+0.7δ,分别计算患者在头脚、前后及左右方向CTV到PTV扩边值。结果:经过EPID纠正,患者在头脚、前后和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绝对值分别减小至纠正前的59.5%、71.2%和73.6%,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和0.000)。CTV到PTV前后、左右、头脚扩边值由纠正前的1.66、2.00、3.11 mm减少为纠正后的1.14、1.50、1.96 mm。结论: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利用EPID可确保患者治疗的准确性,减少CTV到PTV扩边值,使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该结果对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CTV到PTV扩边值有较好的参考价值,该研究方法可为不同放疗单位计算CTV到PTV扩边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