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姜对腹泻小鼠的止泻作用及其机制,为生姜抑制肠蠕动及其用于胃肠疾病的治疗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番泻叶建立小鼠腹泻模型,设定正常组、模型组、生姜低、中、高剂量(0.1,0.32,1.0 g·kg-1)组和洛哌丁胺组(给药剂量1.6g·kg-1),通过小鼠腹泻评分,稀便发生率(LSIR),平均稀便等级(ALSG...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自制厚朴提取物透皮吸收制剂的抗腹泻作用。方法将ICR小鼠分为厚朴提取物透皮吸收制剂低、中、高(1、2、4 g/kg)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洛哌丁胺,1.95 mg/kg)、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以蓖麻油(每只2 mL)、番泻叶煎剂(生药0.1 g/mL,20 mL/kg)造腹泻小鼠模型,以1~6 h内每小时湿粪计数及累计湿粪计数为检测指标,观察厚朴提取物透皮吸收制剂对腹泻小鼠的作用。结果蓖麻油显著增加小鼠湿粪粒数及累计湿粪粒数(P 0.001),可被洛哌丁胺(1.95 mg/kg)、厚朴提取物透皮吸收制剂高剂量(4 g/kg)、中剂量(2 g/kg)降低,作用起效时间分别为1、2、2 h,维持时间约为4、3、3 h,低剂量(1 g/kg)未见明显抗腹泻作用。番泻叶显著增加小鼠湿粪计数与累计湿粪粒数(P 0.001),可被洛哌丁胺(1.95 mg/kg)、厚朴提取物透皮吸收制剂高剂量(4 g/kg)、中剂量(2 g/kg)降低,作用起效时间分别为1、2、4 h,维持时间约为4、2、1 h,低剂量(1 g/kg)未见明显抗腹泻作用。结论厚朴提取物透皮吸收制剂可显著改善蓖麻油和番泻叶所致腹泻,具有良好的抗腹泻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首荟通便胶囊对盐酸洛哌丁胺所致的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潜在机制.以盐酸洛哌丁胺诱导ICR小鼠作为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将50只ICR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以及首荟通便胶囊提取物高、中、低剂量(100,200,400 mg·kg-1)组,然后模型组及给药组利用盐酸洛哌丁胺灌胃的方法造模使小鼠获得慢传输型便秘.造模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连碱对化疗相关性腹泻(CID)裸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2只裸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洛哌丁胺组、黄连碱组,每组8只;正常组腹腔注射1 m L生理盐水,模型组、洛哌丁胺组、黄连碱组均腹腔注射伊立替康溶液(剂量为350 mg/kg)进行造模。正常组、模型组均灌胃1 m L0.5%CMC-Na溶液,洛哌丁胺组灌胃洛哌丁胺混悬液(0.3 mg/kg),黄连碱组灌胃黄连碱混悬液(30 mg/kg),2次/天,共4天。观察裸鼠腹泻情况、小肠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回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均未发生腹泻,模型组、洛哌丁胺组及黄连碱组均出现腹泻;与模型组比较,洛哌丁胺组、黄连碱组2~3分腹泻发生率及腹泻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P0.01)。洛哌丁胺组回肠破坏程度较模型组稍减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连碱组裸鼠回肠黏膜损伤程度较模型组及洛哌丁胺组均明显减轻(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回肠组织中TNF-α、IL-6及NF-κB p65表达均升高(P0.01),IκBα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和洛哌丁胺组比较,黄连碱组TNF-α、IL-6及NF-κB p65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IκBα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黄连碱可降低伊立替康引起的CID发生率,减轻腹泻程度及回肠黏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IκBα表达,抑制NF-κB通路活化,减轻肠道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番泻叶提取物对 BALB/c 小鼠胃肠运动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以建立动物模型,获取实验组小鼠的胃肠道组织,为从中分离出番泻叶在动物肠道中的作用蛋白及阐明番泻叶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应用番泻叶提取物经不同途径给药致小鼠腹泻、胃肠推进运动试验和胃肠运动 X 线分析来观察其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光镜下观察连续、递增剂量灌胃小鼠3h,3、4、6和10周后胃、小肠和结肠组织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6周时其小肠和结肠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0.3ml 番泻叶提取液灌胃后,小鼠均可在1~1.5h 出现腹泻,皮下注射0.8 ml 番泻叶提取物后观察8h 无腹泻。胃肠推进运动试验显示0.3 ml 提取液灌胃能显著增加小鼠的胃肠运动(P<0.05),胃肠运动 X 线分析显示灌胃0.4 ml 提取液可明显缩短钡剂在胃肠道内的传递时间。光镜下见灌胃小鼠各时期胃肠道粘膜无明显改变。透射电镜观察6周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散在变性坏死,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增多,内含较多吞噬颗粒。结肠上皮较多变性坏死细胞,平滑肌细胞变性。结论:番泻叶提取物主要经消化道进入后起作用,作用于胃肠道组织,促进胃肠运动增强,分泌增加。长期灌胃番泻叶提取物可引起小肠和结肠粘膜上皮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番泻叶对腹泻小鼠肠道乳糖酶活性的影响,为脾虚腹泻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2只实验小鼠根据体质量分层分为2组各6只,正常组小鼠灌胃等量无菌水7d,常规饲养,模型组通过番泻叶水煎剂灌胃7d,备制小鼠脾虚腹泻模型。造模成功后提取小鼠肠道内容物酶液和肠黏膜酶液,分析小鼠体质量、肠道内容物酶活性和肠道黏膜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变化与正常组小鼠体重变化差异不明显(P0.05);模型组肠道内容物乳糖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模型组肠道黏膜乳糖酶活性虽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番泻叶对小鼠体质量以及肠道黏膜乳糖酶活性影响不明显,但是影响肠道内容物乳糖酶活性并使之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洛哌丁胺对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维持组、治疗组,每组各5只。模型组、模型维持组、治疗组予洛哌丁胺混悬液灌胃,对照组以等体积的0. 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连续6 d。造模第7天开始模型维持组继续予洛哌丁胺混悬液灌胃,治疗组灌胃莫沙必利混悬液,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0. 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大鼠造模前、造模6d和干预6d后的一般情况、6 h粪便粒数及重量、粪便含水率及大肠墨汁推进率。结果:造模6 d后大鼠出现活动减少,采食减少,毛发枯萎脱落,尿黄,大便数量及含水量减少;模型组造模停止6 d后及治疗组干预后大鼠一般情况改善,采食量、体质量增长,粪便粒数、粪便含水率均增加。各组大鼠6 h粪便粒数、重量、含水量方面,造模6d后,模型组、模型维持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及造模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与模型维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模型维持组、模型组干预6d后与造模6d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与模型维持组大鼠大肠墨汁推进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洛哌丁胺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是一种相对简便的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模型停药后可自愈,需用药物维持模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974-1976
目的:为观察和验证电针大肠俞募穴治疗功能性腹泻患者大便症状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CT方法将40例功能性腹泻的患者通过中央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采用电针大肠俞募穴治疗;对照组16例,用西药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结果:俞募配穴组在治疗4周、8周后随访时对周排便次数的改善、在8周后随访时对大便性状的改善均优于洛哌丁胺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便情况总体疗效差别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大肠俞募穴在改善功能性腹泻患者大便情况方面疗效明显,但与对照组相比其临床疗效并未明显优于盐酸洛哌丁胺胶囊。  相似文献   

9.
蓝布正对实验动物消化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蓝布正治疗腹泻的药理学基础。方法:采用炭末法研究蓝布正对小鼠小肠推进的影响及豚鼠离体平滑肌实验法测定消化道运动功能;用比色法测定蓝布正对正常小鼠胃排空的影响。给小鼠灌胃番泻叶煎液致泻观察蓝布正对小鼠止泻作用。结果:蓝布正可显著抑制小肠推进,松弛豚鼠回肠平滑肌,对正常小鼠胃排空具有抑制作用。低、中浓度蓝布正具有抗番泻叶致小鼠腹泻的作用。结论:蓝布正具有抑制胃肠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研究石榴皮与椿皮止泻作用强度。方法通过小鼠灌胃给以石榴皮水煎剂(0.2 g生药/kg,0.4 g生药/kg)、椿皮水煎剂(0.2 g生药/kg,0.4 g生药/kg)、思密达阳性对照(0.4 g生药/kg)及空白对照六组药,测定其对番泻叶致泻小鼠的止泻作用强弱;观察两种水煎剂对正常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率的影响,用以推测其作用机理。结果与空白组对比,同剂量椿皮水煎剂与石榴皮水煎剂两者的潜伏时间和稀便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椿皮(0.2 g生药/kg)水煎剂止泻作用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同剂量椿皮水煎剂对小鼠番泻叶所致腹泻止的泻作用强于石榴皮水煎剂,椿皮(0.2 g生药/kg)水煎剂止泻作用较强。椿皮水煎剂可能通过减缓胃肠蠕动而达到止泻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孜日克颗粒对小鼠腹泻和对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孜日克颗粒0.2 g/kg组、0.1 g/kg组、0.05 g/kg组和玛木然止泻胶囊阳性对照组。孜日克颗粒组和阳性组灌胃给药3 h后,灌胃番泻叶混悬液(0.3 ml/10 g)致腹泻模型,以腹泻指数、稀便率为指标,观察孜日克颗粒对番泻叶致小鼠腹泻模型的影响。另将实验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孜日克颗粒0.2 g/kg组、0.1 g/kg组,采用碳墨灌胃加肌肉注射新斯的明,观察孜日克颗粒对新斯的明引起的小肠运动亢进的影响。结果 :孜日克颗粒0.2 g/kg、0.1 g/kg、0.05 g/kg剂量能显著减少腹泻小鼠的稀便率、腹泻指数;孜日克颗粒0.2g/kg、0.1 g/kg剂量能抑制小鼠小肠推动运动的亢进。结论:孜日克颗粒有抗腹泻和抑制小肠推进功能亢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雷火灸配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IB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雷火灸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排便次数及血清抑胃肽含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97%(P0.05);治疗后,观察组周排便次数减少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抑胃肽含量提升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配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IBS-D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疗效优于单纯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消积通便方治疗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4只SPF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消积通便方低剂量组、消积通便方中剂量组、消积通便方高剂量组、莫沙必利组.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给予洛哌丁胺10 mg/kg灌胃,均每日2次,共14 d.消积通便方低、中、高剂量组以及莫沙必利组小鼠均于第8天开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采用猪大肠炮制大黄(简称肠制大黄)对便秘模型小鼠排便功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40只,造模组小鼠连续4天给予洛哌丁胺混悬液8 mg/(kg·d)灌胃建立便秘小鼠模型。造模成功的24只小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肠制大黄组、乳果糖组、生大黄组各6只,随机选取6只空白组小鼠作为对照。第5天开始模型组、肠制大黄组、生大黄组、乳果糖组仍予洛哌丁胺混悬液8 mg/(kg·d)灌胃4天,每日灌胃2 h后肠制大黄组再给予肠制大黄混悬液0.6 g/(kg·d)灌胃,生大黄组予生大黄混悬液0.6 g/(kg·d)灌胃,乳果糖组予乳果糖混悬液6 g/(kg·d)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予0.2 ml/10 g蒸馏水灌胃,各组均连续干预4天。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最后一次灌胃后检测体质量;记录6 h内粪便粒数、粪便湿重,计算粪便含水比例;采用小肠推进运动实验计算小肠肠道推进率;进行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生大黄组小鼠体质量较其余各组均明显减轻(P<0.05或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粪便粒数、粪便湿重、肠道推进率均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泻痢康胶囊治疗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分别将158例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按照2:1比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6例,口服泻痢康胶囊(2.5克/次,3次/天)及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模拟胶囊(2粒,3次/天)治疗;治疗组52例,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2 ...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9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统计2组治疗效果,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生活质量、肠道菌群及血清胃肠激素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第2周、第4周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SF-36简明健康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第2周、第4周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升高(P均<0.05),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均减少(P均<0.05),血清GAS、5-HT、CCK、VI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菌群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各项胃肠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可显著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以及调节血清胃肠激素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痛泻要药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对照组50例用洛哌丁胺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0%,对照组7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洛哌丁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西沙诺丽的通便和降糖的药效。方法:ICR小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西沙诺丽冻干粉,观察对正常小鼠小肠运动和对盐酸洛哌丁胺导致便秘模型小鼠首粒排便时间、排便粒数及粪便重量的影响。观察西沙诺丽冻干粉对链脲佐菌素导致小鼠糖尿病模型和对正常大鼠血糖和糖耐量的影响。结果:西沙诺丽能够显著增加正常小鼠小肠推进率,可明显缩短盐酸洛哌丁胺导致便秘模型动物首次排便时间,能够显著增加模型动物排便次数和动物粪便重量。西沙诺丽能够显著降低链脲佐菌素导致糖尿病模型血糖水平,但是对正常大鼠血糖和糖耐量的没有明显影响。结论:西沙诺丽冻干粉具有通便和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艾盐包神阙穴热熨治疗伊立替康化疗所致腹泻的效果。方法将化疗所致的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艾盐包神阙穴热熨30 min。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起效时间为(1.7±1.8)min,对照组为(15.6±4.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盐包神阙穴热熨配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伊立替康化疗所致腹泻总有效率优于单独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且起效迅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轮泻停药膏敷脐对小鼠肠推进以及对番泻叶所致小鼠腹泻后炎性介质的变化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治疗轮状病毒腹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将所有实验小鼠随机分为3部分,每部分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思密达组及轮泻停药膏组。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思密达组按(0.06g/mL)0.02mL/g,2次/d灌服,轮泻停药膏组贴敷轮泻停药膏,1剂/d;除空白组,其他组小鼠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观测小鼠小肠酚红的推进率;观察各组对小鼠给予番泻叶后大便次数增加的变化;检测番泻叶所致小鼠严重腹泻后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轮泻停药膏组与思密达组比较,小肠的推进距离及推进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小鼠大便次数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血清IL-1β和TNF-α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泻停药膏能缓解腹泻程度,保护肠黏膜免受炎性介质的损害,具有潜在的治疗轮状病毒腹泻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