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穴位埋线是长效针灸,是在传统针具和针法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针灸技术的发展和延伸,穴位埋线的核心技术是穿刺技术,穴位埋线的三大要素中,针具、埋藏物、穿刺技巧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针具的改进成功实现了穴位埋线疗法的第一次飞跃,埋藏物的改进成功实现了穴位埋线疗法的第二次飞跃,穿刺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是穴位埋线疗法的第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各行业的发展。穴位埋线作为长效针灸的代名词,其发展是突飞猛进的;穴位埋线发展的关键环节是理论基础、针具、线体和方法;现代医学发展的成果充实了埋线的理论基础,针具的改进、线体的发展和选择、穿刺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成功实现了穴位埋线疗法的3次质的飞跃,全社会的科学技术进步为长效针灸——穴位埋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3.
穴位埋线疗法是传统针刺方法的创新与发展,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穴位埋线疗法起始于上世纪60年代,大致经历了形成、发展和基本成熟3个阶段,临床操作先后出现了切埋法、割埋法、结扎埋法等手术式埋线法,缝合针、注射针、腰穿针等刺入式埋线法,埋线针埋线和特殊手法刺入式埋线等方法。总体上埋线技术的发展与埋线针具、线体的改进和创新直接相关,其发展趋势呈现简单化、微创化、不良反应减少、多功能组合化。  相似文献   

4.
微创埋线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创埋线疗法是应用一次性微创埋线针将生物町降解材料埋植入人体特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材料对局部或经穴的长期作用进行疾病治疗的一种针灸疗法。在微创埋线疗法中,使用了埋线专用的一次性埋线针具,材料采用了现代生物医学材料,具有操作方便,治疗安全的特点,扩大了埋线疗法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穴位埋线疗法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最初的穿线法、切埋法、扎埋法等因创面大,操作复杂,临床应用较为局限。近年出现了专用的埋线针具,方法和器具上的改进,使其临床应用日渐广泛。穴位埋线法对内外妇儿各科许多疾病疗效确切,本文将其肥胖病的治疗上的临床及机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穴位埋线疗法是在传统针灸手法的基础上,在留针、埋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穴位刺激模式,长效机制符合现代医学发展方向,埋线针具和埋藏物的改进使之成功实现了飞跃。生物材料学发展与微创医学的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发展机遇。针灸模式的转变是针灸发展和振兴的关键,穴位埋线的提出是针灸临床医学的一次模式创新,埋线在针灸学的研究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最终成为针灸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穴位埋线疗法是指利用现代医学的空芯针头,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置入穴位内,利用其对穴位产生持续刺激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是新发展的针灸技术之一。近年来由于埋线针具和植入线体的不断改良,被研究证明适用于大部分针灸适应证,使得埋线疗法在临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但对其不良  相似文献   

8.
微创埋线: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穴位埋线疗法借助埋入线体对穴位持续刺激作用替代传统针灸治疗,是针灸治疗模式的重大改进。但是由于传统的埋线疗法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临床上已经很少应用,在发展上未得到足够重视。新型针具的出现,使埋线疗法进入微创埋线的阶段,埋植材料特别是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发展可以通过控制材料的成分、降解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针灸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使得针灸治疗更加易于推广应用。在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可以实现研究成果的重复性、继承性以及可比较性,是针灸学发展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埋线技术是以传统经络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生物医学材料发展,应用埋线针将体内可吸收的各类生物材料注入穴位内,借助材料对穴位的长期刺激替代每日的针灸刺激,实现传统针灸的长期留针效应,从而发挥疾病治疗作用的一种创新技术。埋线疗法自出现以来,在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穴位埋线由于刺激时间较长而且需要植入线体,需要考虑到解剖位置、刺激时间等因素,所以取穴方式与针灸有不同的特点。掌握穴位埋线疗法配方规律对临床合理应用埋线疗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收录了由《中国针灸》杂志社主办的"中医针灸临床创新与实践研讨会暨微创埋线技术与临床应用有奖征文大赛"的会议论文集中介绍了穴位埋线、浮针疗法和"筋50余篇。针"等疗法的临床应用,特别是对埋线近年来的创新进展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展示;另外,浮针疗法创始人  相似文献   

11.
嘉士健  陈娟 《河南中医》2016,(2):340-341
穴位埋线效能的产生与机体的功能状态、穴位的功能作用、埋线针具的类针刺样的作用、药线的机械刺激作用、药理作用、生物酶变态作用、药物的循经作用、药线与穴位的交互作用相关联。穴位埋线要讲究补泻手法,穴位埋线的补泻与埋线时的针刺迎随、推线快慢、埋线针提插、埋线针粗细、药线的长短粗细、出针的开阖、穴位特性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传承是技术进步的必由之路。长效针灸——穴位埋线疗法,具有久远的理论渊源的传承和现代医学成果的创新应用;在针具的发展中,具有留针、埋针的传承和微创埋线针具的创新;在线体的选择上,具有羊肠线、胶原蛋白线的传承和高分子聚合物的创新;在操作技术上,具有传统刺法、改良刺法的传承和特殊术式的创新。传承创新是长效针灸(埋线)技术进步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3.
穴位埋线疗法作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受到众多医家及学者的关注。穴位埋线疗法作为针灸法的改良和延伸,是一种新兴的穴位刺激疗法,集针刺、埋针、刺血多种疗法于一体,发挥多种刺激效应,具有刺激性强,疗效持久,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可在NAFLD发病的不同环节、不同层次上多方位发挥作用。在现代医学对NAFLD尚无特效疗法的状况下,穴位埋线疗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4.
穴位埋线疗法是传统针灸疗法的发展和延伸,近年来穴位埋线疗法快速发展,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对其流派研究及报道较少。本文从流派的产生、穴位埋线疗法沿革、代表性穴位埋线疗法流派角度进行评述。不断出现的穴位埋线新流派能够促进穴位埋线疗法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医学史上的重大创新。回顾穴位埋线的渊源和发展,考究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有助于理解埋线疗法的治病机理。穴位埋线疗法肇端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异体刺激的组织疗法,后经埋针疗法与针灸经穴结合逐渐发展而来。穴位埋线疗法发展迅速,已形成其独特的理论和操作体系,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道路上有了很大进步。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对穴位埋线疗法的作用机制研究现状做一概述。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总库(CAJD),以"穴位埋线""穴位埋藏"为关键词,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起至2015年12月,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 000余篇。总结分析发现,穴位埋线疗法的中医作用机制为留针及埋针效应、协调阴阳及平衡脏腑、通经活络及平调气血和补虚泻实及扶正祛邪。穴位埋线疗法的西医作用机制为恢复神经功能,调控神经反射;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局部循环;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减少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因子,改善机体代谢。发现埋线疗法作用的机制除具有普通针刺产生效应的机制外,还可通过延长刺激时间形成持续性治疗,尤其适用于多系统慢性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或替代西药的使用。然而关于埋线疗法的纵向理论研究较少,特色阐述不突出,研究缺乏对照及临床验证,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7.
<正>收录了由《中国针灸》杂志社主办的"中医针灸临床创新与实践研讨会暨微创埋线技术与临床应用有奖征文大赛"的会议论文50余篇。集中介绍了穴位埋线、浮针疗法和"筋针"等疗法的临床应用,特别是对埋线近年来的创新进展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展示;另外,浮针疗法创始人符仲华教授撰写的"再灌注和再灌注活动-关于外治法中边治疗边活动的方法"和"筋针"疗法研创人刘  相似文献   

18.
贾德贵  赵万玲 《河南中医》1996,16(3):174-175
针刺穴位埋线法治疗鼻炎贾德贵赵万玲贾艳霞北京市大兴县光荣院贾氏针疗诊所(102600)主题词鼻炎/针灸疗法穴位埋线结扎疗法自1988年3月以来,临床应用针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鼻炎9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98例患者均系门诊病人,其中男...  相似文献   

19.
<正>收录了由《中国针灸》杂志社主办的"中医针灸临床创新与实践研讨会暨微创埋线技术与临床应用有奖征文大赛"的会议论文50余篇。集中介绍了穴位埋线、浮针疗法和"筋针"等疗法的临床应用,特别是对埋线近年来的创新进展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展示;另外,浮针疗法创始人符仲华教授撰写的"再灌注和再灌注活动-关于外治法中边治疗边活动的方法"和"筋针"疗法研创人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前列腺相关疾病的穴位埋线疗法的探讨与研究,得出穴位埋线技术治疗前列腺疾病是临床治疗上的一个亮点。穴位埋线即是长效针灸,是利用线体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一种临床技术。是利用一次性穴位埋线针将医用外科缝合线埋入穴位,来达到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这种技术具有不切口,不打麻药,安全、有效等特点,消除了传统埋线创伤大,易感染,患者痛苦大,不易接受等缺点,而且操作简单,疗效持久,容易在基层医院普及。应用杨才德教授首创的"列五针"埋线治疗前列腺疾病,临床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