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种中草药提取物对痤疮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10种中草药对痤疮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制备10种中草药提取物,采用牛津杯抑菌圈法定性检测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活性,然后通过2倍稀释法定量检测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10种中草药提取物中大黄、黄柏、丁香、姜黄4种中草药对两种致病菌均有抑菌作用;其中大黄的抑菌效果最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125、6.25m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6.25、12.50mg/mL。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白痤疮膏体外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为黄白痤疮膏治疗痤疮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连续稀释法体外检测黄白痤疮膏水煎液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黄白痤疮膏水煎液对痤疮丙酸杆菌的MIC为125 mg/m 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500 mg/m L;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为125 mg/m L。结论:黄白痤疮膏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提示黄白痤疮膏具有应用于痤疮临床治疗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113种中药水煎剂对铜绿假单胞菌(PA)的体外抗菌活性,寻找抗菌力强的药物。方法:采用固体连续稀释法测定各药物对P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筛选出抗菌力强的药物,测定其最小杀菌浓度(MBC),判定抑菌效果。结果:所试药物对PA的抗菌活性有所不同,其中白芍、五倍子、石榴皮、千里光、夏枯草、余甘子、红藤、黄芩等中药的抗菌作用较强,余甘子、五倍子、石榴皮、千里光、红藤、黄芩对PA具有杀菌作用。结论:113种中药水煎剂对PA的抗菌作用强度存在较大差异,经对比筛选,余甘子、五倍子、石榴皮、千里光、红藤、黄芩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白簕提取物的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美白活性进行研究,评价白簕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强弱。方法:以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来评价白簕提取物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长的活性;以抑制B16黑色素瘤细胞内酪氨酸酶能力,测定其美白活性。结果:白簕醇提物和水提物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MIC值分别为2.5 mg·mL~(-1)和5 mg·mL~(-1);白簕水提物对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较好,但醇提物未发现该活性。结论:白簕醇提物具有良好的抑制痤疮丙酸杆菌活性,而水提物的活性则表现在抑制酪氨酸酶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五倍子及其复方对痤疮致病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筛选出外用治疗痤疮效果最佳的五倍子复方。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9种中药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对痤疮致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中药配伍。结果:9种中药提取物对2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单宁酸的抑菌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12.5、0.02mg/mL。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黄连、五倍子、牡丹皮、蒲公英、赤芍和黄芩这6种中药分别以1.25∶1.0∶0.75∶2.5∶3.6∶5.0的比例配伍时对2种致病菌具有最佳抑菌效果。结论:以五倍子、黄连、牡丹皮、蒲公英、赤芍和黄芩提取物配伍的复方对痤疮致病细菌大肠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余甘子叶提取物体外抗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振国  曾春兰 《中药材》2008,31(3):428-431
目的用体外细菌培养方法研究余甘子叶提取物是否具有抗菌作用,并确定余甘子叶的抗菌有效部位.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余甘子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白色念珠菌、伤寒沙门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余甘子叶提取物在体外对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大肠杆菌、伤寒沙门菌、白色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cc部位作用最为明显;MIC除D部位小于4.0 mg/ml外,其余部位均大于4.0 mg/ml.结论余甘子叶提取物具有抗菌作用,其有效成分集中在cc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陕产瞿麦乙醇和水的提取物对痢疾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和霍乱弧菌活性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牛津杯法确定陕产瞿麦乙醇和水的提取物对痢疾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和霍乱弧菌的抑菌效果,用二倍稀释法检测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陕产瞿麦乙醇和水的提取物对痢疾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和霍乱弧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MIC分别为6.25~12.5 mg/mL和12.5~50 mg/mL,MBC分别为12.5~25 mg/mL和12.5~50 mg/mL。采用陕产瞿麦水提取物(30 mg/mL)分别注射干预有痢疾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和霍乱弧菌的小鼠,能显著减少小鼠体温升高程度。结论:陕产瞿麦乙醇和水的提取物对不同受试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对于受不同受试菌感染的小鼠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南板蓝根不同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与其中靛蓝、靛玉红和色胺酮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ECOSIL 120-5-C18柱 (4.6×250 mm,5.0 μm),乙腈∶水=70∶30为流动相,柱温25 ℃,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89 nm。测定南板蓝根不同提取物中靛蓝、靛玉红和色胺酮对应的生药材得率,并采用微孔稀释法测定南板蓝根不同提取物对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南板蓝根乙酸乙酯提取物中靛蓝和靛玉红对应的生药材得率最高;80%乙醇提取物中色胺酮对应的生药材得率最高。南板蓝根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MIC分别为0.155 mg/mL和0.310 mg/mL;80%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MIC为0.750 mg/mL。结论 质量评价指标合理,测定方法方便、稳定、高效,南板蓝根乙酸乙酯提取物抑菌活性最佳,抑菌活性与靛蓝、靛玉红和色胺酮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痤疮丙酸杆菌对中药痤疮饮敏感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痤疮饮对痤疮丙酸杆菌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自制中药痤疮饮、红霉素、米诺环素、克林霉素对痤疮丙酸杆菌敏感性。结果:痤疮饮MIC为8.32~33.28?/ml,红霉素、米诺环素、克林霉素MIC分别为≤0.5μg/ml、2μg/ml、4μg/ml,痤疮饮与3种抗菌素最终浓度相近。结论:中药痤疮饮与红霉素、米诺环素、克林霉素作用相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热暗疮片对痤疮丙酸杆菌等致病菌的抗菌效果.方法:采用常规平皿法分别对厌氧菌和需氧菌进行培养并观察不同浓度药物的抑菌效果,求MIC.结果:对痤疮丙酸杆菌等厌氧菌的MIC为16.7~<33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为4.16~33mg/ml.结论:清热暗疮片对痤疮主要致病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24味中药中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抑制剂。方法以微孔板置片法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体外模型;倍比稀释法测定24味中药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微孔板法结合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与清除作用。结果体外培养24h时形成成熟生物膜;五倍子MIC最低,为0.39 mg/ml,其次为苏木12.5 mg/ml,黄芩50 mg/ml,丹参100 mg/ml;黄芩、毛冬青、五倍子提取液在1/2 MIC时对生物膜形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五倍子、黄芩、蜂房、毛冬青、蒲公英在2MIC时对生物膜清除作用效果显著。结论五倍子和黄芩两味中药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对其生物膜的形成与清除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七味消痤方水煎剂对痤疮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制备七味消痤方水煎剂,采用牛津杯抑菌圈法定性检测七味消痤方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活性,然后通过2倍稀释法定量测定七味消痤方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牛津杯抑菌圈直径实验结果比较,中药组抑菌活性明显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味消痤方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 mg/m L、25 mg/m L、12.5 mg/m 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00mg/m L、100 mg/m L、100 mg/m L。其对3种细菌的抑菌活性为: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七味消痤方水煎剂对痤疮致病菌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 ,好发于青春期的男女 ,其发病因素主要与内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及微生物感染有关[1 ] 。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 ,许多学者运用现代医学实验研究的方法 ,对痤疮进行了有益的研究 ,笔者把近些年中医药针对痤疮 3个主要发病因素的实验研究情况做一概述。1 单味中药抗痤疮丙酸杆菌的研究黄畋等[2 ] 选用 4 8种中药进行了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抑菌实验 ,结果显示对痤疮丙酸杆菌高度敏感的中药有丹参、连翘、虎杖、黄柏、山豆根、大黄、黄连和茵陈蒿 ;中度敏感的中药有黄芩、龙胆草、大青叶、金银花、地榆、百…  相似文献   

14.
余甘子等28种藏药提取物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28种藏药提取物中筛选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方法:采用CPE法观察药物对HepG2.2.15的无毒浓度(TC0),并在此基础上采用ELISA法检测药物对HepG2.2.15表达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抑制作用。结果:从28种藏药中筛选出余甘子提取物对HepG2.2.15细胞表达的HBeAg和HBsAg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TC0为15.6μg/mL。以15.6μg/mL的药物作用9 d后,HepG2.2.15细胞表达HBeAg与HBsAg水平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41%和28%。结论:通过对28种藏药的筛选,发现余甘子粗提物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黄连、黄芩、黄柏、知母、甘草等5种中草药单独或两两配伍情况下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5种单味药及两两配伍药物的提取液,按倍比稀释法将药物提取液进行稀释,体外测定黄连等5种中草药单独及等比例两两配伍情况下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黄连、黄柏和黄芩单药提取液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其MIC分别为6.25 mg/ml、50 mg/ml和100 mg/ml。在配伍药物组中,黄连配伍其它药物的药物组均显示出了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以黄连+知母(MIC为6.25 mg/ml)和黄连+黄柏(MIC为12.5 mg/ml)两个药物组抑菌效果最强。[结论]黄连、黄芩和黄柏三种中草药具有直接的抗白色念珠菌作用,其中尤以黄连的抑菌作用最为显著;而知母和甘草对白色念珠菌不具备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两两配伍的中药提取液中以黄连配知母的药效最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菊花、黄芩、黄连、半枝莲等20种常见清热解毒中药对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体外抑菌活性,探索临床治疗CRAB感染的新途径。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筛选出CRAB菌株,再将20种中药用煮沸法制备成中药溶液,并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后计算出具有明显体外抑菌作用的中药的MIC_(50)及MIC_(90)。结果:20种中药中夏枯草、黄芩、半枝莲、黄连有较好的抑菌效果,4种中药的MIC范围分别为3.13~25.0、1.56~12.5、3.13~50.0、3.13~25.0 g/L;MIC_(50)分别为6.25、3.13、6.25、6.25 g/L,MIC_(90)分别为12.5、6.25、25.0、12.5 g/L。结论:20种中药中4种中药对CRAB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芩的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余甘子果渣中的化学成分,优选提取工艺与免洗凝胶的制剂处方,开发余甘子果渣抑菌免洗凝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余甘子果渣与余甘子药材中没食子酸、柯里拉京、诃黎勒酸与鞣花酸的含量;通过抑菌圈筛选余甘子果渣中主要抑菌活性成分筛选;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优化余甘子果渣的提取工艺;以感官评价及凝胶理化性质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余甘子果渣抑菌免洗凝胶处方。结果:余甘子果渣与余甘子药材的成分基本相同,没食子酸、柯里拉京、诃黎勒酸与鞣花酸在果渣的含量中约为药材中含量的21.99%~67.63%、0.52%~4.79%、7.38%~8.79%、10.15%~16.10%。诃黎勒酸、柯里拉京、没食子酸对白念珠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低于10 μg/mL,而鞣花酸的MIC为16.38~32.75 μg/mL。以没食子酸、柯里拉京与诃黎勒酸为评价指标,得到最优提取工艺为取余甘子果渣,加入10倍体积的70%乙醇,回流2 h,提取1次。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得到最优凝胶基质配方为30%余甘子果渣提取液、0.4%卡波姆U20、3%甘油、4%的95%乙醇、三乙醇胺调pH值到5~6,其余为纯化水。结论:余甘子果渣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抑菌免洗凝胶的制备工艺可行,为中药固废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提取液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及最低抑菌浓度(MIC)。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试管5倍稀释法)分别测定中药复方提取液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每组采取两个重复,凡清澈透明的试管判为无菌生长,以无菌生长的最高药物稀释度(最低药物浓度)为该药对试验菌的MIC。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试管浑浊减轻;进一步测得中药复方提取液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1/10~1/5、1/50~1/25、1/75~1/50。结论:中药复方提取液对痤疮3种细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为临床中医药治疗痤疮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5种中药醇提物体外抑制2种革兰阳性菌的活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丹参、丁香、厚朴、金银花、大黄这5种中药醇提物对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力,进而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不同配比对这2种革兰阳性菌的抑菌作用.方法:丹参、丁香、厚朴、金银花、大黄醇提物浓缩至0.2g·mL-1,通过测量抑菌圈直径考察不同中药醇提物与醇提物配伍后对这2种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痤疮丙酸杆菌对丹参醇提物为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23.27±3.68) mm,对丁香、厚朴醇提物为中度敏感,为(18.82±2.27),(17.78±1.88) mm;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丁香和厚朴醇提物为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1.94±0.74),(19.52士1.09)mm,对大黄和丹参为中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4.43±2.24),(16.01±0.88) mm.丹参、厚朴、丁香醇提物最佳复配比例为1∶1∶1,其对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07±1.26),(20.57±0.38) mm.结论:丹参、厚朴、丁香的醇提物对这2种菌的抑菌活力均为高度敏感,抑菌作用最佳.丹参、厚朴、丁香的醇提物对2种菌抑菌活性的最佳配比为1∶1∶1.  相似文献   

20.
余甘子提取物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从余甘子的醋酸乙酯提取物、甲醇提取物和水提物3种提取物体外筛选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活性成分.方法 通过观察药物毒性、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空斑减数法,判断药物的毒性及其抗病毒效应.结果 余甘子的醋酸乙酯提取物、甲醇提取物和水提物对于单纯疱疹病毒1型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25.28,66.17,100.94 μg/ml;余甘子的3种提取物对于单纯疱疹病毒2型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31.70,180.3,112.1 μg/ml.结论 余甘子3种提取物在体外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